李國強民法
Ⅰ 眾合的李軍講民法好嗎
個人覺得不怎麼樣,今年民法一是李建偉講的,民法二就是他講的,本來單單一個老師是聽不出來的,但是兩個放在一起就發現的確差了很多。。李軍的聽著感覺混亂,不是很容易懂
Ⅱ 民法案例 好人條款 侵權責任
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這時候李某無需對女子的損失承擔責任。那女子的損失該向誰索賠呢?這是一個強制猥褻婦女的犯罪行為,女子的該損失,本質上還是由於嫌疑人造成的,因此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 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的規定,應該由犯罪分子承擔賠償責任,被害人可以在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程序中提出賠償要求。
Ⅲ 大家有沒有好的民法教材推薦下
民法的來教材很多,各個版本各有源各的體系、特點。
中國政法大學江平教授主編的民法學,體系完整,是很多法學高校的研究生考試的指導用書,理論豐富。
王利明老師的《民法學》貼近法律規定,主要針對法律規定的內容講解。
魏振瀛老師的《民法》更側重理論講解,同時也圍繞法規構建民法學知識體系。
Ⅳ 有關民法中的平等原則案例
案例:李某的父親生前是一個集郵愛好者,去世時還留有幾本郵票。李某對郵票從不感興趣,在後來的幾次搬家中他都覺得這些郵票不好處理。
有一天,李的朋友劉來吃飯,無意中發現了這些郵票。劉也是一名集郵家。他立即表示願意購買所有這些產品。最後,他以5000元的價格拿走了所有的郵票。李某的價格也相當令人滿意。
不久之後,李從他父親的一位朋友那裡得知,他父親的五枚郵票非常珍貴,每張郵票都要花5000元。與此同時,另一位同事告訴他,劉正在尋找買主。 。
李立即找到劉並要求退還劉某的5000元。郵票被收回,但劉強烈不同意。雙方未能進行談判,李先生向法院提出上訴,要求取消合同並退回郵票。
【問題】 1.李某與劉某間買賣郵票的行為的效力如何? 2.法院應如何對待李某的請求?
(4)李國強民法擴展閱讀:
民法的平等原則
一,雙方享有的權利可以行使。如委託代理人,申請撤回,收集證據,申請財產保全,在法庭上提供新證據,要求重新調查,提起上訴,申請再審或執行等。
第二,雙方享有但需要雙方共同行使產生法律後果的訴訟權利包括要求調解,自我和解和交叉詢問;
第三,一方的獨家訴訟權利,包括放棄,改變訴訟請求,撤銷訴訟,以及承認,反駁訴訟請求和反訴,均由被告專門處理。雙方的訴訟地位完全平等。訴訟平等是訴訟權利和義務的平等。它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的立法分配。
Ⅳ 幾個司考民法問題
1、是。從法學理論上來說,見義勇為在我國民法中應屬於無因管理的范疇回。民法通則第93條規定「沒答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和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支付的必要費用」,這是無因管理之債發生的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四十二條更明確規定:「為維護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合法利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在侵害人無力賠償或無侵害人的情況下,如果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受益人收益的多少及其經濟狀況,責令受益人給予適當補償。」這些規定可作為見義勇為索賠案件的處理依據。
2、可以。
3、分情況:有的是連帶責任,有的是補充責任。
4、包括。只要他是現時的無權佔有人就可以了(關鍵是他是不是現時佔有人。)
5、不連帶。盜搶人承擔完全責任。
9、D。其他都不是現時佔有人
答案僅供參考。
Ⅵ 李開國民法原理與實務 理論思考與實務答案
不屬於民法的調整對象,民法調整的是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
本案例中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平等,不屬於民法調整對象。
Ⅶ 概括憲法 民法 刑法和立法法的內容.分別列舉違反了這些法則的案例
一看你這樣提問題,就知道你相當不專業.
憲法案例:例一:劉燕文訴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案
劉燕文系北京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通過了博士研究生的綜合考試;導師認為其博士畢業論文達到了博士學位水平並予以推薦;同行專家評議認為其論文也達到了博士學位水平,可以答辯;論文答辯委員會經過答辯認為其論文達到了博士學位水平,建議授予其博士學位;系學位評定委員會分會經過表決認為其論文達到了博士學位水平,也建議授予其博士學位;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經過表決認為其論文沒有達到博士學位水平,決定不批准授予其博士學位。在此基礎上,北京大學根據這一決定,作出了不發給畢業證書的決定,而發給結業證書。由此引發訟案。
本案有許多法律問題值得研究,但在訴訟中原被告爭論的一個焦點問題是:北京大學是一個綜合性院校,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是由多學科的專家組成的機構,而這些專家中只有一人屬劉燕文所讀學科,即只有這一人能夠讀懂劉燕文所寫論文。換言之,不批准授予劉燕文博士學位決定是由一批「門外漢」作出的。1980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所確定的學位授予體制是,由論文答辯委員會提出是否授予學位的建議,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無疑,北京大學的做法是符合《學位條例》的規定的。而劉燕文及其代理人認為,《學位條例》所規定的這一學位授予體制是不合理的,侵害了公民受憲法保護的受教育權。那麼,判斷《學位條例》的規定是否合理的依據是什麼呢?當然只能是在地位上和效力上高於它的憲法。因我國的法院無權依據憲法審查法律是否合憲,即法院沒有違憲審查權,故雖然在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但法院最終不予以認定。
問題:在根據憲法制定了法律的情況下,當事人在訴訟中認為適用於該案件的法律違反了憲法的規定、原則、精神,而法院無權依據憲法審查法律,當事人的憲法權利通過何種途徑獲得救濟呢?
例二:王春立等訴北京市西城區選舉委員會案
王春立等42人為北京民族飯店下崗人員,在下崗期間正逢北京市西城區人大代表選舉。民族飯店選區將王春立等42人列入了選民名單並張榜公布,但未發給選民證,也未通知參加選舉,致使王春立等42人未能參加選舉以行使自己的選舉權。王春立等42人據此向西城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選舉委員會的行為違法,同時並要求經濟賠償。北京市西城區法院以沒有法律依據為由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該裁定不服又向中級法院提出上訴,中級法院對上訴人的上訴予以駁回。(註:我國選舉法和民事訴訟法對選舉糾紛只規定了一類案件,即選民名單案件。在選民名單公布以後,某人認為選民名單存在問題,或者認為應當列入選民名單而沒有列入,或者認為不應當列入選民名單而列入時,可以向選舉委員會提出申訴,由選舉委員會對申訴作出決定,如果對該決定不服,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即選民名單案件,人民法院在選舉結束前作出判決,一審終審。我國所有的法律對除此以外的其他選舉糾紛案件的訴訟問題沒有作出規定。)
問題: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在沒有法律具體化的情況下,公民認為其憲法權利受到侵犯,無法通過法律訴訟獲得救濟,(註:我國的人民法院組織法及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都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審判權。從我國憲法關於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憲法監督權的規定看,人民法院不具有憲法監督權,即人民法院不能根據憲法進行合憲性審查判斷。)其應當通過何種途徑獲得救濟呢?如果既不能通過普通的法律訴訟獲得救濟,又沒有相應的憲法訴訟或者其他途徑獲得救濟,憲法確認的公民權利也就成了空中樓閣、水中月。
此類案件或者事件還有一些,如男女同學讀書期間同居懷孕,所在大學依據本校的規定予以開除處分,學校的規定是否違反了憲法的原則或者精神?夫妻在家中觀看黃碟, 公安派出所依據現行相關的規定,進入住宅將夫妻兩人帶走,現行的規定是否違反了憲 法的原則或者精神?等等。
筆者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中,涉及憲法問題的案件或者事件還會大量出現。原因在於:(1)公權力與私權利的沖突。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公權力優位於私權利,私權利之於 公權力處於服從的地位,甚至是絕對服從的地位。經過20餘年的改革開放,人們的觀念和意識發生了巨大變化,私權利絕對地服從於公權力的觀念逐漸遭破棄。私權利與公權力之間的界限由憲法和法律在具體問題上的利益衡量而確定,同時,公權力存在和作用的基本目的也是圍繞著私權利的更大、更好實現。(2)由公權力優位的觀念所決定,公權力在行使過程中並不遵循「有限政府」的原則,而是本著「便於管理」的原則,這樣,就與現代公權力行使的一般要求相沖突。最突出的表現是,公權力在行使過程中有一些任意性的要求或者說有一些武斷的要求和規定。這些要求和規定缺乏正當性和公正性。(3)公權力在行使過程中的一些要求和規定,適用於計劃經濟體制,而並不適用於市場經濟體制。或者說,與市場經濟體制是相抵觸和矛盾的。(註:例如,政府在作出一些規定和提出要求時,並不考慮其必要性或者正當性,而是從有利於行政管理出發。由是,一些企業也紛紛進行效仿,在進行招聘時,無端地規定限制性條件,諸如年齡條件、學歷條件、身高條件、戶籍條件、性別條件等等;國家機關或者企業事業單位在設計表格時,從來不考慮為什麼要當事人填寫這些內容,是否有權力要求當事人填寫這些內容。)
民法案例:
王某在某地風景區旅遊,爬到山頂後,見一女子孤身站在山頂懸崖邊上,目光異樣,即心生疑惑。該女子見有人來,便向懸崖下跳去,王某情急之下拉住女子衣服,將女子救上來,在救人過程中,王某隨身攜帶的價值2000元的照相機被碰壞,手臂被擦傷:該女子頭部也被碰傷衣服被撕破。王某將女子送到山下醫院,為其支付各種費用500元,並為自己包紮傷口用去20元。當晚,王某住宿醫院招待所時,已經身無分文,只好向服務員借了100元,用以支付食宿費。次日,輕聲女子家人趕到醫院,向王某表示了感謝。
問:(1)王某與輕生女子之間存在何種民事法律關系?
(2)王某的照相機被損壞及為治療自己傷口而支付的費用該由誰承擔?為什麼?
(3)王某為該女子支付的醫療費等費用能否請求其償付?為什麼?
(4)王某向服務員借的100元應當由誰償付?為什麼?
(5)王某能否請求該女子給付一定報酬?為什麼?
(6)王某應否賠償女子衣服損失?為什麼?
第一個問題:屬於民法上的無因管理行為.因為該男子對輕生女並沒有法律上和雙方約定的義務.
第二,三個問題:王某的照相機及治療費由輕生女賠償,王某給輕生女墊付的治療費,由輕生女返還.如她是未成年人由家長承擔.
第四個問題:由王某償還給服務員,然後由輕生女或其家長返還給王某.
第五個問題:針對你所說的案例,是不可以,因為沒有法律依據,也沒有事前約定.當然輕生女或其家長,自願給付,那是另一回事.
第六個問題:王某不應賠償輕生女的衣服損失.理由是:王某的行為是為了輕生女的利益.王某對輕生女衣服的損壞,既不是故意,也沒有過失.
刑法案例:
案情如下: 案情:
一.某日,某市畜產品公司職工胡某在擦地板時見財務室的櫃子沒鎖,會計已去水房打水,周圍也沒有別人,於是從櫃子里取出空白支票一張並加蓋了印鑒。次日,胡某填好支票,到銀行以支取購貨款的名義在支票上簽上了本公司采購員李某的名字,支取現金人民幣2萬元。
試問:
1.胡某的行為如何定性?請說明理由。
2.如果胡某在大街上撿到一張已填好的金額為2萬元的支票,馬上到銀行支取現金,則胡某的行為如何定性?
3.如果胡某竊取了本單位的蓋了印鑒的空白支票後,但自己不敢去取。找到其好友王某,對王說:撿到一張轉帳支票,請王到銀行幫忙取出來。王便到銀行冒充某市畜產品公司采購員李某的名義,支取了現金2萬元。問對王某的行為如何定性?
二.甲在擔任某機械廠(集體性質)副廠長期間,利用自己掌握的進原材料的決定權,多次從進原材料的的單位收受回扣,共計40餘萬元,用於自己購房。
問:甲的行為該如何定性?為什麼?
案例一:1、胡某構成盜竊罪。因為胡某採用秘密方法,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竊取單位財物,數額較大,已經可以構成盜竊罪。因財物非系胡某利用職務之便取得,所以其行為不構成職務侵佔。另,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盜竊具有金錢價值的有價證券、空白票證等,數額較大或多次盜竊的,可以構成盜竊罪。
2、胡某冒用他人支票的行為構成票據詐騙罪。
3、王某的行為構成票據詐騙罪,因為他在明知此票據為他人所有的情況下以他人名義支取,且數額較大。
案例二:甲的行為構成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因為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數額較大的行為,構成本罪。(刑法第163條)
Ⅷ 民法實際事例和判決書
張麗君與張秀芹不當得利糾紛一案判決書
2011年08月21日08:32
原告張利君(又名張麗君、張莉君),女,1949年12月24日出生。
委託代理人馬朝民,男,安陽市文峰區司法局職工。
被告張秀芹,女,1953年8月29日出生。
委託代理人楊俊德,安陽市北關區紅旗路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張利君因與被告張秀芹不當得利糾紛一案,本院於2008年3月27日立案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08年5月12日、7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院於2008年7月28日作出(2008)北民一初字第330號民事判決,原告張利君不服,上訴至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08年11月21日作出(2008)安民一終字第662號民事裁定,裁定發回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於2009年4月2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利君及其委託代理人馬朝民、被告張秀芹及其委託代理人楊俊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利君訴稱,原、被告系親姐妹關系。原告是姐姐,被告是妹妹。1990年原告開醫葯門市經營葯品。1993年原告夫妻鬧離婚,為了自己和子女利益,1994年秋,原告將自己的一張一年期45000元存款單交給被告保管。該存單到期後,原、被告共同到信用社把45000元存款取出,所得利息5188.50元,原告把利息5188.50元中的5000元加上本金45000元共計50000元,寫成被告的名字繼續存入銀行,存單仍交給被告保管。1995年2月,原告將自己的4萬元以被告的名義存入信用社,1995年3月把存單交給被告保管。原告出於親情信任以被告名義存款9萬元,被告說原告的小女兒拿走1萬元。2007年7月原告生病住院做手術需用錢,原告要求被告返還存在被告名下的80000元,但被告遲遲不予返還。原告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形成不當得利關系,受益人應向受損人支付不當得利。因此,原告要求被告返還80000元並從2007年8月1日起按同期銀行貸款利息支付利息。
被告張秀芹辯稱,本案是贈與法律關系而非保管關系。贈與合同是交付生效、即時生效,在原告將存單交與被告時贈與成立。原告給被告提這個事兒時,被告算了一下是75000元。原告還讓被告保管過其他款項,但原告都取回了。這些錢是原告贈與被告的。原告2007年以後主張權利,已超過了訴訟時效。
根據原、被告的訴辯意見,本院確定案件的爭議焦點為:1、本案是否超過訴訟時效;2、原、被告雙方是何種法律關系,訴爭財產多少,被告是否應予返還。
原告針對第一個爭議焦點提供下列證據:證人張XX、張X、張XX、李X出庭作證的證言,以此證明原告在2007年生病以後多次要求被告返還,訴訟時效應從2007年7月開始計算。被告針對原告提供的證據認為,原告所舉證據不能證明不超訴訟時效,贈與合同是交付生效,時效已超過了,4個證人均沒有見到原告將存單交付被告,均不能證明沒有超時效。被告針對第一個爭議焦點未提供證據。
原告針對第二個爭議焦點提供下列證據:1、錄音,2、原告申請法院調取的6份取款憑證,3、證人張XX、張X、張XX、李X出庭作證的證言,以上證據證明原告以被告的名義存款9萬元,但被告說原告的小女兒拿走1萬元,所以原告主張8萬元,雙方為不當得利關系,原告要求被告返還8萬元,原審中被告在庭審中承認8萬元。被告針對原告提供的證據發表如下質證意見:從錄音上聽,被告表述是原告送給被告錢,這說明是贈與,數額上還說是75000元;4位證人均不能證明這兩筆錢是保管,證人張XX是原告開門市的會計,經濟上受到原告幫助,證人張X的父親受到原告幫助,證人張XX是原告的女兒,證人李X的兒子在原告兒子的游泳班,且證人李X從事的是律師職業,所以4個證人不足以證明保管。被告針對第二個爭議焦點提供下列證據:1、被告記錄的2張賬單,證明被告記著原告讓被告保管的錢,原告在上邊寫的取,這些錢不在贈與的范圍內;2、1890元的利息單;3、取款條,證明原告的小女兒從被告處取走1萬元。原告針對被告提供的證據發表如下質證意見:保管原告款的單子是被告書寫,不能作為證據;被告承認利息單上的1890元是4萬元的利息;取款條是被告自己寫的,原告起訴時已將這1萬元去掉了。本院根據當事人的陳述、舉證及訴辯意見,對本案事實確認如下:原、被告系親姐妹關系。原告是姐姐,被告是妹妹。1990年原告開醫葯門市經營葯品,1993年原告夫妻鬧矛盾。 1992年至1993年期間,原告在安陽市市區農村信用合作社新城信用社唐子巷儲蓄所(以下簡稱唐子巷儲蓄所),把自己的一張一年期的45000元存單交給被告保管,該存單到期後,原、被告共同到唐子巷儲蓄所把45000元取出,所得利息5188.50元,原告把利息5000元加上後共計50000元,寫成被告的名字繼續存入銀行,存單交給被告保管。1994年8月20日,原告把自己的40000元存款,從唐子巷儲蓄所取出,以被告的名義存入該儲蓄所。2007年7月,原告生病住院需用錢,要求被告返還存入被告名下的90000元存款中的80000元。原告認可其小女兒從被告處取走1萬元。被告認為該款系原告贈與被告的,不應當返還。庭審中原告認為原、被告之間形成不當得利關系,受益人應向受損人支付不當得利。
本院認為,原告分兩次將存款90000元以被告名字存入銀行,並將存款單交給被告的行為,原告認為原、被告之間形成保管合同關系,被告認為原、被告之間形成贈與合同關系,這表明原、被告之間對合同的成立缺乏一致的意思表示,故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現原告以原、被告之間形成不當得利為由要求被告予以返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被告未能提供合法佔有80000元的依據(原告認可其小女兒從被告處取走的1萬元除外),且造成原告的財產損失,故被告取得該筆款項屬不當得利,被告應當返還原物及原物產生的孳息。因此,原告要求被告返還80000元及利息的請求,於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但利息應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存款利率從原告主張權利之日即2007年8月1日起計付。被告辯稱原告2007年以後主張權利已超過訴訟時效,因原告在2007年生病後向被告要錢時才得知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訴訟時效應從2007年7月起計算,故本案訴訟未超過訴訟時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二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張秀芹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返還原告張利君80000元及利息(利息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存款利率從2007年8月1日算至判決書限定債務人履行債務期限屆滿之日止);
二、駁回原告張利君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800元,由被告張秀芹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郭振平
審判員任蓉
代理審判員楊俊霞
二○○九年七月二日
書記員趙曉奎
Ⅸ 民法案例分析!
1、王強第一批無權代理30條皮被,得到李剛的追認,是生效的代理,無權要求撤銷。
王強第二批無權代理30條皮被,未得到李剛的追認,是無效的。
2、王強自己承擔第二批皮褲所導致的損失。
Ⅹ 民法案例,求專業大神幫忙。。。。。謝謝。。。。。!
一、訴訟時效未復屆滿。
二、制王某在原字據上寫下「2004年1月30日前還清」,使訴訟時效中斷。
三、李某可以通過訴訟要回王某欠他的錢。
四、如果未約定還款期限,只要李某有證據證明有向王某催款過,訴訟時效中斷,從李某向王某催過的時間開始再向後過2年為時效屆滿時。在本例中,王某已寫下2004年1月30日前還清,可以不論2003年前的事,因為訴訟時效重新起算,從2004年1月30日後2年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