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判決罪名
A. 人民法院判決犯罪嫌疑人承擔犯罪後果,責任的依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法院作出判決的法律依據。
至於具體怎麼判,就會由控辯雙方的訴訟結果而定。
B. 基層人民法院審判的罪名有那些
我國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刑事犯罪案件有三種:
1,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 ,
2, 可能被內判處無期徒刑、死容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國人犯罪的案件
除了上述這三種之外其他的罪名都有基層法院有可以審理。具體經常審理的罪名有:故意傷害罪、強奸罪、搶劫罪、盜竊罪、搶奪罪、貪污罪、行賄罪、綁架罪、非法集資罪、販賣毒品罪、拐賣婦女兒童罪等等 很多。
C. 法院判罪名不成立,為什麼不放人,
如果法院認為起訴的罪名不成立,一般會建議檢察院變更起訴罪名,版也可以直接改判。權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為「解釋」),第176條第(二)項規定,「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D. 檢察院起訴的罪名法院判決時能不能定其他罪名
法院可以不按檢察院起訴的罪名判決,而以其審理認定的罪名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
對於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無罪的,法院應當宣布被告人無罪。公安機關、檢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是相互協作又相互制約的。
(4)人民法院判決罪名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修正)
第二百零一條
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二)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
(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人民檢察院不調整量刑建議或者調整量刑建議後仍然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四十一條對第一審公訴案件,人民法院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作出判決、裁定:
(一)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指控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
(三)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四)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以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五)案件部分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當作出有罪或者無罪的判決;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部分,不予認定;
(六)被告人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七)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造成危害結果,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八)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且不是必須追訴,或者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
(九)被告人死亡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根據已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能夠確認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具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判決前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保障被告人、辯護人充分行使辯護權。必要時,可以重新開庭,組織控辯雙方圍繞被告人的行為構成何罪進行辯論。
網路—刑事訴訟法
E. 在審判階段 法院認為罪名判刑就按照這個罪名
法院認抄定的罪名,就按認定的罪名判刑。
除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公民確定有罪。
法律鏈接:《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F. 刑事案件起訴書上的罪名和法院判決書上的罪名是一樣的嗎
您好,人民法院變更指控罪名權,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庭審結束後,認為內檢察機關對被告人指控容的罪名與所指控的犯罪事實不相吻合時,直接以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依相應法條對被告人作出判決的權力。
我國新《刑事訴訟法》對人民法院是否享有變更指控罪名權未作明確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241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由此可見,人民法院享有變更指控罪名的權力。
G. 法院變更起訴罪名的法律依據
法院變更起訴罪名的法律依據是: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回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一條 對第答一審公訴案件,人民法院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作出判決、裁定:
(二)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
H. 法院判決的罪名和檢察機關起訴的罪名不一樣可以嗎
可以的。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中發現新的事實,可能影響定罪的,應當建議人民檢察院補充或者變更起訴;人民檢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應當就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六條的有關規定依法作出裁判。
在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的理由,並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
(8)人民法院判決罪名擴展閱讀:
法院判決的相關要求規定:
1、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2、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案件事實部分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當依法作出有罪或者無罪的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部分,依法不予認定。
3、被告人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I. 法院判刑會按逮捕證上的罪名判嗎
是的!不然就是公訴的法律依據不足,事實不清。要想改判罪名也只有審判監督程序時才會在上述情況下改變!
J.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第二審判決改變第一審判決認定的罪名後能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第二審判決改變第一審判決認定的罪名後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第二審判決改變第一審判決認定的罪名後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復》已於2008年5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48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6月12日起施行。
二○○八年六月六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第二審判決改變第一審判決認定的罪名後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復
(2008年5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48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8〕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近來,有的高級人民法院請示,在審理被告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刑事案件時,第二審人民法院判決改變第一審判決認定罪名的,能否增加適用附加刑或者將罰金刑改為沒收財產刑等問題不明確。
經研究,批復如下: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條的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因此,第一審人民法院沒有判處附加刑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判決改變罪名後,不得判處附加刑;第一審人民法院原判附加刑較輕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改判較重的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必須依法改判的,應當在第二審判決、裁定生效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
此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