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檢察院司法救助聽證會

檢察院司法救助聽證會

發布時間: 2021-02-24 08:35:36

① 肖聲的工作報告

2011年,遼寧省檢察院在遼寧省委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省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帶領全省檢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努力為實現我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各項檢察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服務全省工作大局
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全省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各類刑事犯罪嫌疑人29386人,提起公訴44924人;批准逮捕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嫌疑人95人,提起公訴261人;批准逮捕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等犯罪嫌疑人3788人,提起公訴3865人;批准逮捕搶奪、盜竊、詐騙犯罪嫌疑人7855人,提起公訴8917人;批准逮捕毒品犯罪嫌疑人2512人,提起公訴3185人。
開展專項行動,保障市場經濟秩序。一是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共批准逮捕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嫌疑人2103人,提起公訴2978人。二是積極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批准逮捕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嫌疑人693人,提起公訴758人,批准逮捕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嫌疑人158人,提起公訴160人。三是持續推進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共查辦商業賄賂犯罪案件350件,涉案金額6942萬余元。四是深化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立案偵查項目審批、招標投標、物資采購等環節的犯罪案件154件,涉案金額3430萬余元。五是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問題治理工作,立案偵查土地和礦產資源審批出讓、開發利用、征地補償等環節的犯罪案件115件,涉案金額1802萬余元。
積極推進社會矛盾化解,促進社會管理創新。一是認真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涉嫌犯罪但無逮捕必要的,依法決定不批准逮捕4323人;對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決定不起訴1948人。二是綜合運用釋法析理、公開聽證、司法救助、困難幫扶等措施,探索建立涉檢信訪終結機制,全省檢察機關繼續保持涉檢進京訪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登記數為零。三是延伸檢察工作觸角,在鄉鎮、社區增設派出檢察室,開展巡迴檢察,就地受理群眾訴求、提供法律服務,並積極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四是加強對特殊群體的司法保護,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完善適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辦案方式及制度,加強教育、感化、挽救,對涉嫌輕微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決定不批准逮捕490人、不起訴123人。嚴肅查處征地拆遷、社會保障、勞動就業、醫療衛生、招生考試以及侵害農民工、殘疾人和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等民生領域的犯罪。
深入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促進反腐倡廉建設
嚴肅查辦貪污賄賂犯罪。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犯罪案件1148件1687人,其中查辦大案620件,要案140人(含廳局級5人),通過辦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58億余元。加大查辦行賄犯罪力度,立案偵查行賄犯罪嫌疑人141人。開展全省追逃專項行動,抓獲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94人。
大力加強反瀆職侵權工作。省委常委會專題聽取了省檢察院的工作匯報,就加強和改進全省反瀆職侵權工作作出了四項重要決定。省檢察院會同省紀委等九部門制定了《關於加大懲治和預防瀆職侵權違法犯罪工作力度的實施意見》,並制定了重大案件專案調查規程。全省三級檢察院反瀆職侵權機構逐步擴大編制,增加辦案力量。一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瀆職侵權犯罪案件467件619人,其中查辦重、特大案件187件,查處要案49人(含廳局級2人),通過辦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6944萬余元。
更加註重職務犯罪預防。年初,省檢察院向省委提交了《2008-2010年度我省職務犯罪發生情況發展趨勢和預防對策的綜合報告》。省檢院和各市(分)檢院舉辦了全國檢察機關懲治和預防瀆職侵權犯罪遼寧巡展,全省14個分展區共組織巡展1000餘場,歷時3個月,共有700多家單位7萬餘人參觀了巡展。省檢察院編寫了《預防是警示更是祝福》的警示預防讀本,發放到全省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和省人大代表手中。一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發出預防檢察建議760件,提供預防咨詢629件,開展職務犯罪案例剖析815件,幫助落實預防措施1961項。
強化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促進執法司法公正
深入貫徹省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人民檢察院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工作的決議》。在2010年開展「訴訟監督年」活動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構建長效機制,增強監督實效,切實解決執法司法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強化刑事立案和偵查活動監督。對偵查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刑事案件監督立案699件。對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監督撤銷案件337件。對應當逮捕而未提請逮捕、應當起訴而未移送起訴的,決定追加逮捕1658人、追加起訴1220人。對不符合法定逮捕、起訴條件的,決定不批准逮捕3677人、不起訴424人。
強化審判活動監督。一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共提出刑事抗訴487件,提出民事行政抗訴557件、再審檢察建議1499件。堅持抗訴與息訴並重,對不服法院裁判的1500餘件民事行政申訴案件,耐心做好當事人的服判息訴工作。
強化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監督。開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百案檢察」專項活動,共監督糾正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不當990人。加強規范保外就醫監督工作,省檢察院與省監獄管理局會簽了《加強和改進監獄暫予監外執行工作聯席會議紀要》。認真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監管場所被監管人死亡檢察程序的規定(試行)》,突出抓好被監管人死亡的檢察工作,使全省監管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
加強檢察機關自身建設,提高公正廉潔執法水平
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設。結合迎接建黨90周年和人民檢察創立80周年,認真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爭做雷鋒式的檢察官」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大力培養和弘揚忠誠、公正、清廉、文明的檢察職業道德。全省檢察機關共有56個集體和36名個人獲得省級以上表彰,被榮記集體和個人一等功15個、二等功56個。省檢察院機關連續兩屆被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工委評為「文明單位標兵」和「省直文明機關標兵」。
大力加強執法能力建設。舉辦全省檢察系統新進人員培訓班、晉升高級檢察官資格培訓班、執法工作基本規范網路集中培訓等各類教育活動,共培訓檢察人員45058人次。建立市級檢察院普遍輪訓基層檢察人員、省檢察院重點培訓基層骨幹機制。大規模推進崗位練兵,廣泛開展業務競賽活動。加大對貧困地區檢察教育培訓和人才培養支持力度。
重點加強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建設。修訂完善全省市、縣級檢察機關執法質量和隊伍建設考評體系。嚴格執行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以及逮捕職務犯罪嫌疑人報上一級檢察院審查決定等制度。組織開展「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解決反映強烈突出問題」和「規範文明執法,加強紀律作風建設」等專項活動。堅決執行檢察人員違法違紀行為懲處制度,查處內部違法違紀檢察人員8人。
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注重樹立基層檢察院建設的先進典型,以點帶面,發揮示範和輻射作用。全省有8個基層院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先進基層院,2個基層院被列為全國基層院建設示範院。進一步解決基層辦案力量不足、人才短缺等困難,全省市、縣兩級院共招錄專業人才409人,為基層院定向培養和選調應屆大學畢業生44名。緊緊依靠各級黨委、政府支持,重點解決貧困地區基層院經費困難問題,基層執法保障狀況進一步得到改善。加快實施科技強檢戰略,不斷提高檢察技術和信息化水平。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保障檢察權依法正確行使
依法接受人大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制度。去年9月,省檢察院就加強反瀆職侵權工作情況向省人大常委會作了專項報告,並根據常委會審議意見,組織全省檢察機關逐條研究落實整改措施。全省各級檢察院共向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專項工作160餘次。
進一步加強人大代表聯絡工作。圍繞「深化三項重點工作,維護遼寧和諧穩定」,「全面加強和改進反瀆職侵權工作」等專題,多次召開人大代表座談會,認真徵求代表意見和建議。堅持定期向省人大代表送閱《遼寧檢察工作匯報》專刊。一年來省檢察院共走訪代表徵求意見1800餘人次。
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健全和完善人大代表建議承辦制度,採取領導督辦、各有關辦案部門和下級檢察院承辦、召開疑難案件協調會和公開聽證會、辦理結果當面答復代表等方法,將省人大交辦和代表直接提出的40件代表建議全部辦復,與代表見面率和代表滿意率均達到100%。
在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的同時,全省檢察機關注重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邀請政協委員座談、視察、專題調研,聽取政協委員對檢察工作的意見並認真研究落實。對省政協提出的2件提案省檢察院已按期辦結。
2012年,全省檢察機關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全國檢察長會議和全省政法工作會議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為目標,以深化三項重點工作為著力點,以開展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為保障,切實強化法律監督、強化自身監督、強化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檢察工作水平,努力為建設富庶文明幸福新遼寧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更加註重服務經濟發展,確保社會穩定。積極服務和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積極服務和保障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積極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依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的犯罪活動。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促進社會管理水平的提高。強化社會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切實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
(二)更加註重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不斷轉變監督觀念,規范監督行為,改進監督方式。落實和完善強化訴訟監督的各項工作機制,針對裁判不公、執法不嚴的突出問題適時開展專項監督。進一步加大查辦瀆職侵權犯罪力度,推動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取得新進展。
(三)更加註重加強自身建設,促進廉潔公正執法。大力開展「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繼續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狠抓紀律作風和反腐倡廉建設,持續推進基層檢察隊伍管理和能力建設,大力加強檢察文化建設。深入實施科技強檢戰略,加強基礎設施、科技裝備和信息化建設。
(四)更加註重接受監督,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突出強調把強化自身監督放在與強化法律監督同等重要的位置,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大代表的監督,繼續完善和落實人大代表聯絡機制。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監督,全面推行人民監督員制度,虛心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檢察權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② 司法救助是什麼意思

是指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回訴訟,但經濟確答有困難的,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 或者說,司法救助,也稱為訴訟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對於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根據其申請,予以緩交、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用的制度。
在司法實踐中,不僅是法院,很多地區的人民檢察院也實建立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制度,對於生活貧困達到救助條件的被害人進行國家救助。
同時,在司法救助中,還包括法律規定的對於貧困被告人指定免費辯護人、貧困受害人提供免費法律服務等

③ 人民檢察院控訴部門有哪些司法救助職責

國國家殘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實施方案實施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殘聯等不斷加大對殘疾人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力度。各級人民法院針對貧困殘疾人以及福利院、精神病院等社會福利企業事業單位依法進行司法救助。各級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依法嚴厲打擊各種侵害殘疾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等機構積極為殘疾人提供無障礙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3102個律師事務所接受各級殘聯的指定和委託,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服務。2270個縣級以上殘聯建立了專門的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分中心、工作站),無償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服務。「十一五」期間,為切實維護和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依據國務院批轉的《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專門制定了《殘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實施方案》。為保證「十一五」期間殘疾人法律救助任務的順利完成,制定本法,供各地開展工作時參考。一、任務目標(一)建立省、市、縣級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制。(二)建立以各級人民法院的司法救助、各級司法行政部門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為主導,以其它行政機關、殘聯和社會力量提供的法律救助為補充的殘疾人法律救助體系。二、主要措施殘疾人法律救助主要包括人民法院為殘疾人提供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中心為殘疾人提供的法律援助,人民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勞動保障、教育、衛生、殘聯、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公證處等為殘疾人提供的法律服務和幫助,以及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高等院校等通過多種形式為殘疾人提供的法律服務和幫助。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內容十分廣泛,需要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勞動保障、教育、衛生、殘聯等部門分工合作,既要各司其職,又要相互配合,共同開展工作。同時,要充分重視社會團體、民間組織、高等院校等對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一)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制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制是研究、制定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政策和計劃,督促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開展,解決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中重大問題的綜合性協調機制。1.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組建立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勞動保障、教育、衛生、殘聯等部門組成的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組,作為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制的載體和組織形式,協調相關部門共同開展本地區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2.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組的職責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組的主要職責是:(1)研究、制定本地區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政策和計劃。(2)督促有關部門依法開展本地區的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3)針對侵害殘疾人權益的重大典型案件,協調有關部門妥善處理和解決。(4)總結、推廣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經驗。3.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組的工作要求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組工作要求主要是:(1)每年度至少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對本年度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進行總結,對次年度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進行部署。(2)對侵害殘疾人權益的重大典型案件,及時協調解決。(3)適時開展本地區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調研,解決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二)重大典型案件查處通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等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法規,廣大殘疾人的各項合法權益得到了切實維護和保障。然而,由於多種原因,社會上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對於下列案件:(1)侵害殘疾人群體利益的;(2)嚴重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在本地區有重大影響的;(3)案件的處理對於保障殘疾人權益有典型示範作用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等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能,切實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與案件有關的其他部門要依法積極配合司法機關開展工作;殘聯作為殘疾人的代表組織,要充分履行維權職能,盡早介入,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全面保障殘疾人的各項權益。(三)人民法院的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1.司法救助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可以獲得人民法院的司法救助,享受相關訴訟費用的減免;人民法院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不斷降低司法救助的條件,擴大司法救助受援對象的范圍,使貧困殘疾人能夠享受司法救助方面的優惠。2.其他法律救助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殘疾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對於視力殘疾人、聽力殘疾人、語言殘疾人,人民法院根據殘疾人需求和案件的需要,提供盲文、手語等無障礙服務。(四)司法行政等部門的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1.司法行政部門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按照《關於為殘疾人提供無障礙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和司法鑒定機構等積極為殘疾人提供無障礙法律服務,並根據殘疾人的經濟狀況減免相關費用,殘疾人可以享受優先、優質、優惠的無障礙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各級法律援助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等法規、政策要求,將殘疾人列為重點援助對象,確保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殘疾人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法律援助,而且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適當擴大殘疾人的受援范圍,降低法律援助條件,使殘疾人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務。2.司法鑒定等費用的減免按照《關於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條例〉切實解決困難群眾打官司難問題的意見》,司法、民政、財政、勞動和社會保障、國土資源、建設、衛生、工商、檔案等部門不斷增加財政投入,簡化相關手續,減免殘疾人相關費用;各鑒定機構對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所涉及事項的鑒定給予減免的優惠;司法行政部門管理的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機構,對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申請司法鑒定的,緩收或免收鑒定費;其他非財政撥款的鑒定機構對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申請人身傷殘鑒定、親子鑒定、筆跡鑒定以及財產評估等,受援人交納鑒定費用確有困難的,法律援助機構承擔相關費用。3.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地方司法行政機關和殘聯聯合建立了2270個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分中心、工作站),為貧困殘疾人提供了大量法律援助服務。對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的資金投入應當不斷加大,確保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的正常開展。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加強對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的業務指導,不斷提高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的業務水平和案質量。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應當確保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殘疾人能夠切實享受法律援助服務;同時,要不斷降低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條件,擴大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的范圍,努力使的殘疾人享受法律援助服務。對於不能直接案件的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要積極做好案件轉介工作,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程序,暢通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渠道。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應當建立完備的檔案制度和統計制度。(五)殘聯的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1.殘聯的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要求各級殘聯應當充分認識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對殘疾人權益保障的重要意義,充分調查、了解本地殘疾人的法律援助需求和實際情況,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殘疾人的法律救助工作。要定期召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會議,總結本年度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部署下年度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保障符合條件的殘疾人能夠獲得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和其他相關費用的減免,並且通過多種途徑使的殘疾人享受的優惠和扶助。要積極籌措資金、吸納法律專業人才,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開展專業化的法律救助服務。2.殘疾人法律救助中心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殘疾人法律救助中心,擴大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救助的能力和范圍,對需要法律幫助和服務的殘疾人在咨詢、文書代寫、調解、代理等方面給予無償幫助。殘疾人法律救助中心一般應當有法律專業人員、固定的公場所和經費保障。殘疾人法律救助中心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值班制度,並向殘疾人公開。鼓勵通過法律咨詢熱線、網上答疑等多種形式為殘疾人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殘疾人法律救助中心對承的案件應當建立完備的檔案制度和統計制度。殘疾人法律救助中心的案程序是:(1)對於符合本地法律援助條件的殘疾人案件轉介到本地法律援助中心或者有案能力的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2)對不符合本地法律援助條件、殘疾人法律救助中心能夠單獨的案件,按照程序;(3)其他案件可以轉介到殘聯指定或者委託的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3.支持訴訟和公益訴訟對於嚴重侵害殘疾人權益的重大典型案件,殘聯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支持受侵害殘疾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支持訴訟的內容主要包括:(1)為受侵害殘疾人提供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2)幫助受侵害殘疾人獲得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3)向法院遞交支持起訴意見書;(4)其他幫助。對於侵害殘疾人群體利益的案件,特別是行政案件,可以嘗試按照公益訴訟模式,代表殘疾人群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和參加訴訟。(六)其他機構的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應當充分認識到社會團體、民間組織、高等院校等社會資源對於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積極作用,鼓勵和支持對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進行多種形式的創新和嘗試,通過政策指導、項目支持、建立專項基金等多種途徑廣泛吸納、利用社會資金和優秀人才致力於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三、檢查與評估(一)檢查1.檢查內容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組是否建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組是否能夠正常開展工作,其中包括政策出台情況、重大案件處理情況、經驗總結推廣情況等;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各職能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殘疾人法律救助中心和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案件情況;相關工作檔案和統計情況等。2.檢查方式檢查包括政府、殘聯及殘聯維權部門的不定期檢查、抽查、年度檢查、「十一五」中期檢查和終期檢查。(二)評估檢查部門將根據檢查情況進行評估,提出相應整改意見和建議,總結成功經驗並進行推廣學習。四、經費各級政府要將殘疾人法律救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吸納社會資源,爭取相關項目經費,多渠道籌集資金用於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中央經費主要用於研究制定殘疾人法律救助政策、開展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指導、根據實際情況對地方殘疾人法律救助案經費進行適當補貼等。地方經費主要用於本地開展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培訓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者等。

④ 申請受害人司法救助是向法院提出還是檢察院

向法院申請

⑤ 法院為執行人提供的司法救助款該被執行人出嗎

不是,司法救助金由國家財政出。
近幾年,我國加大了對弱勢群體的救專助,屬法院與檢察院目前都有這個項目,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對象而給予必要的幫助,主要是給予刑事被害人或家屬,目前救助對象也逐步從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屬擴大到民商、行政等案件受害人及其家屬,由單一的物質救助逐步拓展為綜合救助,盡最大可能在入學、就業、生活、心理輔導等方面為案件受害人及其家屬提供便利和幫助,有效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⑥ 檢察院審報司法救助需要哪些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第4條規定,專當事人請求人民屬法院提供司法救助,應在起訴或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⑦ 檢察院也有救助嗎

2015年,中央政法委、財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專部共屬同出台的《關於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根據該規定的指示,下列人員可以向檢察院提出國家司法救助申請:
受到犯罪侵害導致死亡、重傷、嚴重殘疾、急需醫療救治、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刑事被害人;受到打擊報復的舉報人、證人、鑒定人;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人員;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根據實際情況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員。簡單說就是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當事人或近親屬。
有上述情況可以向檢察院申請救助。

⑧ 司法救助金還需要中級法院批准嗎

不需要向中級法院批准。而是向人民檢察院申請國家司法救助

熱點內容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
法官黑紗蒙面 發布:2025-09-15 12:28:20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