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014海商法法條

2014海商法法條

發布時間: 2021-02-24 09:53:18

Ⅰ 海商法,船舶優先權的受償順序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下列各項海事請求具有船舶優先權:

1、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2、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3、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務費和其他港口規費的繳付請求;

4、海難救助的救助款項的給付請求;

5、船舶在營運中因侵權行為產生的財產賠償請求。

載運2000噸以上的散裝貨油的船舶,持有有效的證書,證明已經進行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者具有相應的財務保證的,對其造成的油污損害的賠償請求,不屬於前款第(五)項規定的范圍。

(1)2014海商法法條擴展閱讀:

1、船舶抵押權、船舶留置權、船舶優先權三者的受償順序

在關於船舶的這三項權利中,只有船舶留置權需要佔有船舶。這就使得在同一船舶上可能會發生存在兩種或三種擔保物權的情況,必須確定它們競合時的受償順序,根據我國海商法的規定,三者受償順序為:船舶優先權、船舶留置權、船舶抵押權。

如此設定順序,其原因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才設立了船舶優先權制度,用以保護特定的債權人,所以,該制度是應該得到最優先的考慮。

船舶留置權所擔保的債權直接佔有了船舶,居於有利的地位,而且船舶留置權對於航運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船舶留置權也得到較優先的考慮。

而船舶抵押權所擔保的一般為借貸之債的普通債權,雖然船舶抵押權對航運業的發展也很重要,但是其受償的迫切性明顯弱於前兩種權利,因而船舶抵押權被置於其他兩個權力之後。

2、船舶優先權項目的受償順序

該權利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受償順序的原則也與一般債權不同,這些原則主要是:

(1)公共政策原則。公共政策原則是指各國立法機關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規定海事請求權人享有不同的受償順序。

該原則主要表現在對船員等不利地位人員利益的特殊保護,對因侵權行為所導致的無辜受害者的保護,對海難救助的鼓勵等。船舶優先權的項目在社會公共利益的指導下,分成等級,依次受償。

(2)倒序原則。即時間上後發生的債權優先於先發生的債權受償。一般說來,優先權范圍內的同類海事請求,受償遵循比例原則。

但是,對於其他具有對已存在的船舶優先權起到保全的海事請求時,比例原則不再適用,這是我們應遵循倒序原則。

例如,多個救助報酬請求權同時存在時,時間在後的請求權應該最先受償,因為在後的請求權不僅保全了其他海事請求優先受償的擔保物,使其他船舶優先權得以存續,還使得在前發生的救助報酬請求權得以存續。因此應當給予其更為優先的受償地位。

我國海商法明確規定海事請求受償順序,以維護公共利益。其中救助報酬請求權又適用了倒序原則。

如果存在兩個救助報酬請求權,後發生的應該先受償。根據我國海商法的規定,救助報酬請求權之外的其他四種海事請求權,如果同時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海事請求在同一順序中,那麼它們地位應該是相等的,可以同時得到船舶拍賣所得價款的賠償。

但是,如果船舶拍賣所得不夠清償同類海事請求的全部的,就應該按照該類海事請求債權的比例分別得到賠償。

此外,應該注意到,我國海商法第24條規定了先行撥付制度,即行使船舶優先權產生的費用,以及為維護公共利益的支出可以於拍賣所得中得到最先賠付。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海商法雖然沒有規定船舶優先權的項目包括司法費用和為債權人共同利益支出的費用,即使如此,仍然可以看出兩者可以優先於船舶優先權的項目受償。

參考資料來源:全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Ⅱ 海商法中賠償責任限額問題

1、價值低於賠償抄責任限額的襲,按照貨物件數或者其他貨運單位數計算,每件或者每個其他貨運單位為666.67計算單位,或者……。
2、價值高於賠償責任限額的,不必遵循666.67特別提款權或……。
海商法問題很專業的,義務回答的話,這兩點就對得起你咯。加之,你無故撤銷問題成癮,「為什麼」就免談了吧,不想白費勁。

Ⅲ 依據我國《海商法》之規定,貨物承運人可以免責的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四章 五十一條,下有12種承運人回免責
在責任期間貨物答發生的滅失或者損壞是由於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的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
(一)船長、船員、引航員或者承運人的其他受僱人在駕駛船舶或者管理船舶中的過失:
(二)火災,但是由於承運人本人的過失所造成的除外;
(三)天災,海上或者其他可航水域的危險或者意外事故;
(四)戰爭或者武裝沖突;
(五)政府或者主管部門的行為、檢疫限制或者司法扣押;
(六)罷工、停工或者勞動受到限制;
(七)在海上救助或者企圖救助人命或者財產;
(八)托運人、貨物所有人或者他們的代理人的行為;
(九)貨物的自然特性或者固有缺陷;
(十)貨物包裝不良或者標志欠缺、不清;
(十一)經謹慎處理仍未發現的船舶潛在缺陷;
(十二)非由於承運人或者承運人的受僱人、代理人的過失造成的其他原因。
承運人依照前款規定免除賠償責任的,除第(二)項規定的原因外,應當負舉證責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承運人援引這十二條中的任意一條免責條款的前提是,承運人已經盡到了適航義務。

Ⅳ 急需海商法法條的中英文對照版,可下載的更好~

google

Ⅳ 海商法所規定或涉及的提單包括哪些種類

按不同的分類標准,提單可以劃分為許多種類: 一、按提單收貨人的抬頭劃分 1.記名提單(Straight B/L) 2.指示提單(Order B/L) 3.不記名提單(Bearer B/L,or Open B/L,or Blank B/L) 二)按貨物是否已裝船劃分 1.已裝船提單(Shipped B/L,or On Board B/L) 2.收貨待運提單(Received for Shipment B/L)(三)按提單上有無批註劃分 1.清潔提單(Clean B/L) 2.不清潔提單(Unclean B/L or Foul B/L) 四)根據運輸方式的不同劃分 1.直達提單(Direct B/L)2.轉船提單(Transhipment B/L) 3.聯運提單(Through B/L) 4.多式聯運提單(MultimodaL Transport B/L or Intermodal Transport B/L)五)按提單內容的簡繁劃分 1.全式提單(Long Form B/L) 2.簡式提單(Short Form B/L,or Simple B/L) 簡式提單通常包括租船合同項下的提單和非租船合同項下的提單。(六)按簽發提單的時間劃分 1.倒簽提單(Anti-dated B/L) 2.預借提單(Advanced B/L) 3.過期提單(Stale B/L)(七)按收費方式劃分 1.運費預付提單(Freight Prepaid B/L) 2.運費到付提單(Freihgt to Collect B/L) 3.最低運費提單(Minimum B/L)(八)其他各種特殊提單 1.運輸代理行提單(House B/L) 2.合並提單(Omnibus B/L) 3.並裝提單(Combined B/L) 4.分提單(Separte B/L) 5.交換提單(Switch B/L) 6.艙面貨提單(On Deck B/L) 7.包裹提單(Parcel Receipt B/L) 8.集裝箱提單(Container B/L)

Ⅵ 如何正確理解我國《海商法》第71條的規定

《海商法》第七十一條 提單,是指用以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提單中載明的向記名人交付貨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貨物,或者向提單持有人交付貨物的條款,構成承運人據以交付貨物的保證。

後面半句是對前面半句的最後一個分句的解釋,主要的理解還是在於前半句,就是提單的定義。這裡面提出了提單在我國《海商法》下的性質,主要有三點:
第一,提單是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證明,也就是說提單本身並不構成海上貨物運輸合同。
第二,提單是貨物收據,即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實踐中,接收貨物後簽發的提單叫收貨待運提單,裝船後簽發的提單為已裝船提單,前者在貨物實際裝船後可以直接加批註即成為已裝船提單。
第三,物權憑證或者說交貨憑證,實踐中的體現就是憑提單交付貨物,這也就直接將無單放貨的非法性定義在內了。

供你參考。

Ⅶ 中國海商法是依據那些法律制定的

國際公約,民法刑法,稅法,出入境管理辦法

Ⅷ 我國海商法規定了哪些法律制度

船舶所有權法律制度

海事賠償責任限制,
扣押船舶法律制度
國際貨運代理法律制度
船舶優先權法律制度

國際貨運代理法律制度
船舶碰撞法律制度

Ⅸ 中國《海商法》第224條例

第二百二十四條 標的物先於合同損失的責任
訂立合同時,被保險人已經知道或者應當專知道保險屬標的已經因發生保險事故而遭受損失的,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但是有權收取保險費;保險人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保險標的已經不可能因發生保險事故而遭受損失的,被保險人有權收回已經支付的保險費。

Ⅹ 《海商法》規定限制賠償責任是什麼意思

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是海商法中特有的一種法律救濟制度。這種制度非常古老,在海商法形成之初就已經確定。大體上是說,海上貨物運輸過程中出現了貨損事故,承運人按照規定只賠償其中的一部分(有最高的賠償限額)而不是實損實賠或者全陪。

最初的航海貿易是非常危險的,船舶的駕駛和貨物的管理水平都很低,受天氣(海上風浪)影響很大,而且,早期的船東(承運人)就是貨物的主人,貨主自己駕駛或者僱用人員駕駛船舶將貨物運往別處賣掉或者交換別的貨物。加上船舶運輸的貨物都是大宗貨物,價值很高,有的甚至超過船舶本身的價值(這點到今天也是這樣),因此,一旦出現貨損,承運人是賠不起的,承運人就成了弱勢群體。為了保持承運人對航海貿易的積極性,人們創立了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規定了賠償的最高限額,只賠一部分,這就保護了承運人,保持了海商貿易的發展。

後來,航海貿易進一步發展,承運人和貨主漸漸分離,航運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業。經歷過海上戰爭、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發展,英國等列強國家逐漸成為船東大國和船東強國,幾乎壟斷了海上貨物承運,並制訂了許多偏袒承運人的國際公約,如海牙規則、維斯比規則等。這些規則一直沿用至今,誰都不想去改變。一是因為大家都已經習慣於這種規則;二是英國等老牌船東大國依然是國際上發達的國家,他們不願意修改對自己有利的規則;三是司法實踐中也越來越多的開始保護貨主和租船人;四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也已經成長為船東大國,為保護自己的利益,也不想修改現行的規則。

與賠償責任限制制度類似的制度還有,承運人免責制度、共同海損制度、船東互保協會制度等。

熱點內容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
法官黑紗蒙面 發布:2025-09-15 12:28:20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