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司法認證
① 求!論文一篇!《論司法公正》
一棵樹上弔死!
搜搜 賀衛方 之類的關鍵詞。不是只有期刊論文網才有文可論的。
② 什麼是司法證
司法證:法律職業資格證是證書持有人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具有申請從事法律職業的資格憑證,由司法部統一製作、頒發。符合相關條件,經國家司法考試,取得合格成績的人員,可以向司法行政機關申領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國家對證書的申請、領取、補發、更換都有明確規定。
《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第十五條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四)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並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五)品行良好。
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能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已經辦理報名手續的,報名無效:
(一)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曾被國家機關開除公職或者曾被吊銷律師執業證、公證員執業證的;
(三)被處以2年內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期限未滿或者被處以終身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
依據《司法部關於確定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的意見》(司發通[2007]38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中部六省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范圍的通知》(國辦函[2007]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自治縣(旗),各自治區所轄縣(旗),各自治州所轄縣;國務院審批確定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級市、區);中部六省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的縣(市、區)(不屬於國家或省扶貧開發重點的縣級市、區除外);西部地區(除西藏外)11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縣(包括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級市、區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縣級市、區);西藏自治區所轄市、地區、縣、縣級市、市轄區,可以將報名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學歷,這一政策的適用期限截至2011年12月31日。普通高等學校2009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補充就是允許大三、大四的學生參加考試,但是必須是普通高校,即統招的學生。
簡言之,允許普通高等學校的考生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報名,大四第一學期參加考試。)持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或外國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人員,其學歷(學位)證書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後,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③ 培根的《論司法》"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原文
「One foul sentence does more hurt than many foul examples. For these do but corrupt the stream;the other corrupt the fountain.」
④ 論司法A證的難度系數
難度具有相對性。其實只要不管你的法律知識是否扎實與否,只要你正確對待他,把只作為一個過關考試,好好復習,難度不大啊
復習方法啊
首先你要買三大本,也就是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新的2010的要5月份或6月份出)。我覺得三大本是最基礎,最權威,也是最實用的。如果你以前沒什麼法學基礎,建議你不要買萬國的輔導講義,當然你可以買一下其中李建偉主編的民法。他的民法最好。也許三大本讓你的頭皮發麻,幾百萬字是夠恐怖,但我覺得你最好堅持一下,先不要看卷一,可以先民法刑法等法律看起。第二點,請你登陸學法網啊,學法網是一個比較好的法律網站,裡面許多考司考的同志。裡面可以免費下載錄音資料等學習資料。還有法法網,但我覺得學法更好一些。當然資料你也不要誰的都下,給你推薦幾個老師。民法主推李建偉!!是在不行,聽一下馬特或者張翔。當然我覺得李建偉的最好,讓人覺得法律就是生活,而不僅僅是照本宣科。刑法我主推劉鳳科。當然,他講得非常深,你需要聽幾遍。也許有人會為你推薦韓友誼,但我覺得他講得不夠透徹。一個問題往往有了開頭的皮毛,卻沒有深刻的東西。當然如果條件允許,你可以參閱張明楷的《刑法學》第三版,黃色的封面,很有名的。當然09的出題人是周光權,不過他們都是德日的刑法理論學派。個別問題上會有不同的見解。刑訴為你推薦汪海燕,男老師啊,只此一位足矣。民訴,應該是楊秀清,不過我沒完,只聽了一個音頻,感覺非常不錯。行政法,大家可能會為你推薦林紅潮,但我以為上來先不要聽他的,先聽吳鵬的,吳鵬的過後再聽他的也罷。三國法,一定要聽楊帆的,女性,非男楊帆。男楊帆講得很垃圾,他講憲法、法理等。沒意思的很。法理一類你可以聽淳於聞的。當然不聽也罷。第三點,真題啊!!!一定要做真題啊!!!!當然版本很多,你可以買兩個版本的。不是讓你都做,關鍵看解釋。當然最好完全做一遍。有人可能會對你說要做多少遍,我對此只能表示佩服。反正我只做了一遍,而且還不是全部的。
⑤ 法律論證和司法論證的關系
法律論證,是當遇見某一問題的時候,就對其分析是以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必要的分析.而且是以法律的基本規定對事件進行法理性地分析.司法論證是對案件進行司法機關的具體程序對案件進行一般邏輯性地論證.從而證明某一案件是否屬於正常的並符合基本邏輯關系.而法律論證時一個概念性的邏輯名詞,而司法論證時以具體的程序進行而且是對法律論證的具體及具體程序的實施.所以法律論證是司法論證的理論基礎,而是支持司法論證進行的基本因素,而司法論證時對法律論證能夠實施的具體表現
⑥ 論證司法證明的基本環節
我們認為,證明由五個環節構成:
1、證明主體。證明主體與接受證明的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證明主體是用證據進行說服活動的主體,是能動的主體,接受證明的主體是接受證據、形成確信從而做出事實判斷的主體,是被動的主體。訴訟證明不同於日常證明的一個重要之點就是它必須存在於三方主體之間,首先是對立的雙方當事人,其次是當事人和法官之間。對立的雙方當事人是證明活動的進攻者和防禦者,當事人和法官之間是證明活動的實施者和接受者。證明主體指的是對立的雙方當事人,法官充當證明主體一般是不允許的,如果特殊情形有此必要,也需要有立法的明文規定,同時也只能是例外情形,起著補充作用。證明主體一般是指負有證明責任、有義務提供證據對案件事實進行證明的當事人,這是佔主導地位的證明主體;但另一方當事人在必要時也需要提供證據進行反駁,在產生提供證據進行反駁的責任之時,他便成為證明主體,否則他只是潛在的證明主體,而不是現實的證明主體。證明主體是證據的收集者、提供者、交換者和質疑者,同時也是對法官實施說服行為的主體,因此,證明主體也是一個貫徹始終的概念,他在訴訟開始之初便要加以確定和明確,在訴訟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存在著對立的證明主體是訴訟證明的顯著特徵。證明主體一旦消失,證明活動便告結束。
2、證明對象。證明對象也是證明的客體。證明主體提供證據必然要有針對性,它所針對的是雙方當事人發生爭議的案件事實,這個案件事實需要有證據使之明晰,當它需要有證據使之明晰之時,它便構成了證明對象。證明對象來源於實體法的抽象規定,在當事人起訴和答辯後便成為具體的事實主張。這個事實主張便是證明主體提供證據加以論證或反證的焦點所在。正是因為有了證明對象,證明主體才有提供證據進行證明的必要性。證明對象在訴訟之初便告確定,它也劃定了證明對象的最大范圍。在訴訟過程中,證明對象在證明任務完成後便告消失;訴訟越是推進,證明對象的范圍越是縮小;到訴訟結束之際,若證明對象尚繼續存在,則證明雖然有其必要性,但已因訴訟程序的時間性要求而無可能性;若某個事實主張仍為證明對象,則主張該事實的證明主體必受相應的不利後果。證明對象雖然在本質上不屬於證據法調整的對象,而是由實體法和程序法所共同決定和規制的,但在證明理論及其構成環節中,證明對象卻是不可或缺的。
3、證明責任。證明責任解決的問題是,從事證明活動、完成證明過程的證據,應當由何方訴訟主體提供。訴訟中存在著相對立的雙方當事人,對於某一個特定的事實主張和爭議中的案件事實,只能由一方當事人負擔證明責任,負擔證明責任的當事人為真正意義上的證明主體,其相對方當事人則為進行相反方向證明的主體,在嚴格意義上應為反證主體。證明責任為當事人從事證明活動施加了內在的訴訟壓力,同時也為其舉出證據證明案件事實提供了實質性的動因。因而,證明責任和證明主體是緊密聯系的概念:證明責任是證明主體所負擔的訴訟責任,證明主體是證明責任的實際負擔者;缺乏證明主體的證明責任和缺乏證明責任的證明主體都是難以成立的。證明責任產生於訴訟之初,存在於訴訟的全過程,消滅於系爭事實獲得證明之時,在訴訟程序結束之際,若相關的案件事實依然未獲證明,則證明責任轉而成為法院做出實體裁判的依據,誰負擔證明責任,誰就承擔不利的訴訟後果。證明責任若告解除,則其在裁判文書中不直接體現出來;證明責任若未告解除,則其在裁判文書中便直接體現出來,成為法院裁判的最終依據,這就是所謂證明責任的客觀含義或結果含義。可見,在證明的各個環節中,證明責任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為證明程序的運作提供了內在的推動力,何時證明責任歸於消失,何時證明程序便告結束。
4、證明標准。證明標準是指執法人員查明案件事實、當事人證明案件事實所應達到的程度,具體表現為對證據的量和質的要求和對全案事實認定的要求。對證據質的要求表現為客觀性、合法性和關聯性;對證據量的要求是「充分性」。對全案證據的認定要求是「案件事實清楚」、「排除合理懷疑」、「占優勢的蓋然性」。證明標准在量的方面為證明責任劃定了范圍,證明責任的輕重是由證明標准來確定的,因此證明責任和證明標準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證明責任是內含一定標準的責任;證明標準是指向某種責任的標准。證明責任是初步的負擔,最終的負擔是由證明標准予以界定的,沒有證明標准,就沒有證明責任,同樣,沒有證明責任,也就無所謂證明標准。所以,證明責任和證明標準是一物兩面的概念,它們同時產生,同時消滅。證明的目的被認為達到了,或證明的任務被認為是完成了,其意不外指由於證明主體提供的證據在質與量上達到了證明標準的要求,因而解除了證明責任。
5、 證明手段。證明手段即指用什麼來作出證明,在現代證據制度中,證明手段指的就是證據。
6、 由此來看,證明是由證明主體、證明對象、證明責任、證明標准和證明手段等五個主要的要素組成的。證明主體在證明責任的支配下,利用證明手段,針對證明對象,提供證據達到證明標準的程度,就是訴訟證明的實質內容和運行過程
⑦ 司法認定的介紹
又譯「認知」來。英美法系中源指刑事和民事案件中,法庭可以認定某些事實的存在,而無需作為證明對象用證據加以證明。司法認定的理論根據在於:某些事實眾所周知,如果要求對這些事實予以證明,未免失之迂腐。這些事實為一般人所不爭議,如人的妊娠期不可能只有兩個星期,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幾,某地某日太陽升落的時刻等等。
⑧ 我想問下論司法獨立的論文怎麼寫
論文自己寫,難不成找人代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