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案例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2-24 18:00:00

❶ 見義勇為造成不法侵害人損害是否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這個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判斷,現在法律界對此也是存在很多爭議的,之前福州就出版了一個類似權的案件,開始見義勇為的人被拘留面臨判刑民事賠償,經過社會的關注和媒體的正能量報道最終最高檢出面才根據事件的前因後果進行結合判該見義勇為的人士不用承擔任何的責任行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通過這個案件大家就可以知道,是否承擔責任中間是存在很大的判定空間完全沒有一個標准假如當時沒有媒體介入,社會關注見義勇為就會變成故意傷害。《民法總則》三審稿規定「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說,救助者在實施救助的過程中若因為自己的重大過失造成了受助者更嚴重的損害,是要承擔責任的。這顯然會抑制救助者積極施救,因為普通人難以識別自己何種行為屬於重大過失。正式通過的文本刪除了該限制條件,也就意味著只要是自願去施救的,不管是否存在重大過失,都對受助者的損害不承擔民事責任。連法律本身對於見義勇為的行為嚴格意義上都沒有支持和鼓勵,所以從法律和自身安全講是不建議見義勇為的。

❷ 民法總則"好人法"為什麼要再修改見義勇為

在3月14日下午,根據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日程,各個代表團審議民法總則草案建議表決稿。建議表決稿顯示,民法總則草案中「好人法」條款再度修改,不再區分是否構成「重大過失」,只要見義勇為一律不擔責。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在民法總則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見的報告中表示,為了進一步免除見義勇為者的後顧之憂,倡導培育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風尚,建議刪除「重大過失」這一「但書」條款。

據此,今天下午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建議表決稿,刪除了前幾次審議稿中的「重大過失」字樣,僅規定,「因自願實施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意味著,只要是見義勇為行為,就享受依法的「特殊待遇」,不再區分是否有「重大過失」。

❸ 損害要不要賠償有了說法民法總則讓見義勇為不再猶豫

《民法總則》復的頒布,標志著中制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民法總則為見義勇為者解除了後顧之憂,這是用法律保護見義勇為,有利於倡導培育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民法總則》

第一百八十三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❹ 在《民法總則》中有關於見義勇為的相關法律條文,但我總覺得國家應該單獨頒布一部見義勇為法。有必要嗎

嚴格意義的見義勇為是刑法和民法兩個層面的涵義:指個人不顧自身安危通過同違法專犯罪行為做斗爭屬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等方式保護國家、集體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的一種行為。
見義勇為早在刑法以及民法總則中有明確的規定,現實中的問題是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解決現實中如何認定見義勇為和如何保護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靠的是各個部門(公檢法等)出台細則,而即使出台一部新的法律,仍然需要落實如何實施(徒法不足以自行)。從這個層次出發,再出台一部法律的意義不是很大。
當然,很多人也建議再有一部單獨的見義勇為法律,作為刑法和民法總則的相應增益,也有一定的道理。

❺ 《民法總則》中對見義勇為行為有何規定

在三月一四日下午,根據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日程,各個代表團審議民法總則草案建議表決稿。建議表決稿顯示,民法總則草案中「好人法」條款再度修改,不再區分是否構成「重大過失」,只要見義勇為一律不擔責。 「好人法」條款被稱為「見義勇為免責」條款,最早出現在去年一二月下旬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三審稿中。 當時規定「實施緊中國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在三月吧日,民法總則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審議,當時的審議稿規定,「因自願實施緊中國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不過,如果見義勇為者有重大過失,那麼「救助人因重大過失造成受助人不應有的重大損害的,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對此一些代表提出,審議稿雖然在三審稿基礎上,增加了「自願」兩個字,以及「不應有的重大損害」等限定條件,仍然不能完全消除救助人的後顧之憂,對救助人的保護不夠徹底。 上述代表觀點被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採納。 三月一二日的民法總則草案修改稿,從舉證責任的角度,對救助人在「重大過失」等特殊情況下如何承擔責任,作出嚴格限定:「因自願實施緊中國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助人能夠證明救助人有重大過失造成受助人不應有的重大損害的,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可是,部分全國代表仍然認為,即便要求受助人有舉證責任,仍難以徹底消除救助者的顧慮。為了改變「老人倒地沒人敢扶」的社會現象,「好人法」條款還應強化對救助者的保護。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在民法總則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見的報告中表示,為了進一步免除見義勇為者的後顧之憂,倡導培育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風尚,建議刪除「重大過失」這一「但書」條款。 據此,今天下午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建議表決稿,刪除了前幾次審議稿中的「重大過失」字樣,僅規定,「因自願實施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意味著,只要是見義勇為行為,就享受依法的「特殊待遇」,不再區分是否有「重大過失」。

❻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回。《民法總則》答第183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緊急救助,是指在發生突發事件及出現自然災害、戰爭等情況下,為保護他人利益而實施的緊急行為。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如何為見義勇為開啟「防護罩」

隨著「十一」國慶長假的到來,今天起,又有新規將開始實施,為人們專的生活帶來新變屬化。

其中讓人期待的亮點還包括胎兒享受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的民事權利;下調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限;強調撫養贍養義務;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協商確定監護人;增加保護虛擬財產規定;訴訟時效由兩年延長為三年。

看起來真的不錯哦。

❽ 民法總則為好人撐腰見義勇為"正確姿勢"懂嗎

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將於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被俗稱為「好人法」的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王成說,民法總則第184條通過法律形式讓好人出手沒了後顧之憂,但要做到有效及時的幫助,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應該加強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才能讓更多好人出手更專業。

有了修改後的民法,相信以後見義勇為就會受法律保護了。

熱點內容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
法官黑紗蒙面 發布:2025-09-15 12:28:20 瀏覽:56
民法基礎題目答案 發布:2025-09-15 11:55:34 瀏覽:582
最高法院案子 發布:2025-09-15 11:51:42 瀏覽:791
刑法257條 發布:2025-09-15 11:29:52 瀏覽:266
單位總經理所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11:19:16 瀏覽:473
人民法院的基本 發布:2025-09-15 11:14:23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