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商業秘密

公司法商業秘密

發布時間: 2021-02-24 18:36:32

❶ 企業的商業秘密包括哪些方面

1.經營來信息:如企業的經營戰略、經源營規劃和經營決策,合同、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重要會議紀要,客戶資料,進貨渠道,招投標信息等;2.技術信息:如技術方案,設計圖紙,計算機程序,產品配方,產品模型,製作工藝,製作方法等;3.財務信息:如財務預決算報告,各類財務報表,銀行財務信息等;4.人事信息:如企業的人事檔案,組織架構,薪酬體系等;5.第三方信息:指企業在對外交往和合作過程中知悉的第三方的保密信息。

❷ 公司法關於竟業禁止有哪些規定

按實際情況,公司法對競業禁止的規定,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專職務便利為自己或屬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❸ 侵犯公司商業秘密會侵犯了哪部法律

現時還沒有專門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這方面的法律保護主要是按權利人版與侵權人之間的法權律關系、具體的侵權行為等因素,零星分散在我國不同的法律法規當中,例如《民法通則》、《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勞動法》。簡單來說,侵犯他人商業秘密在我國被視為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有關的民事責任和法律保護納入《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范范圍。

刑法:侵犯商業秘密罪

行政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國家工商局發布的《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民法: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❹ 保密依據公司法哪一條

您好,關於保密協議,是規定在《勞動合同法》中,《公司法》中並沒有專相關規定。屬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 【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范圍和期限】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❺ 侵犯公司商業秘密怎麼賠償承擔什麼責任

邱戈龍尖端知識產權律師認為我國尚未制定單獨的《商業秘密保護法》,其相關法律依據只散見於各部門法中,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另外,各地的地方性法規中也有相關規定。企業商業秘密被侵犯後該採取什麼樣的法律措施,主要可追究民事、行政責任,嚴重的還可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民事責任可分為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簽訂了保密協議的情況下,既可以選擇按照侵權也可以選擇按照違約追究勞動者的法律責任
1、侵權責任的主要責任形式為:
(l)消除危險;
(2)返還財產;
(3)排除妨礙;
(4)賠札道歉;
(5)停止侵害;
(6)損害賠償。
2、違約責任的主要責任形式為:
(1)要求繼續履行;
(2)承擔違約金;
(3)賠償損失等。
如同時牽涉到第三方——對信息加以實際利用的一方,這時第三方如是明知是非法獲得仍然對該信息加以利用,則應與竊取商業秘密或濫用合法知悉商業秘密牟取利益的侵權人一同構成侵權,企業可將該第三方列為共同被告。
3、證據的搜集:
在提起民事訴訟時,企業要非常重視有關證據的收集和固定,企業先前制定的內部規章、員工手冊、保密協議以及行政機關的處理和侵害方的侵權產品等都可以成為企業手頭掌握的證據,並形成相互印證的證據鏈。
4、賠償金額的確定: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若經營者違反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二)行政責任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5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權依法作出強制性處罰,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該規定為處理侵害商業秘密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關於侵犯商業秘密的若干規定》對此作了進一步規定: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認定和處理。所以,當企業商業秘密遭到侵害時,企業應當及時向工商部門檢舉,並提供相關的侵害證據,要求工商機關予以查處。對於因職務行為而接觸企業秘密的國家公務人員,應當認為保守其所接觸的商業秘密是其法定的義務,當出現其侵害企業商業秘密的情形時,企業可向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結果不服的,再提起訴訟;或者依據《行政訴訟法)第3條以及《國家賠償法》的相關規定,直接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國家賠償。
(三)刑事責任如因侵犯商業秘密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企業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依據我國《刑法》219條的規定,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屬於「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達250萬元以上的,屬於「造成特別嚴重後果」,以該罪名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❻ 最新的關於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條文,謝謝!

以下是你需要的資料:

商業秘密保護: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間以及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一段期限內不得利用企業的商業秘密從事個人牟利活動,非依法律的規定或者企業的允諾,不得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掌握的企業商業秘密。

法律條文:

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年修正)第20條的規定關於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明創造的規定。
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10條第一款列舉了3種關於侵犯商業秘密禁止性規范;第二款是關於不正當競爭進行界定的解釋性規范;第20條是關於侵害商業秘密等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規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2條、第43條關於締約過失責任的規定;第60條第2款關於附隨義務的規定;第92條關於後合同義務的規定;第十八章第二節關於技術轉讓合同中關於技術秘密轉讓的規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4條、第80條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可以以非專利技術出資(包括商業秘密中的技術秘密)以及對非專利技術金額的限制規定;第61條第一款、第123條第二款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經理競業禁止的規定;第62條、第123條第2款關於董事、監事、經理不得泄露企業或公司商業秘密的禁止性規定;第215條關於董事、經理違反競業禁止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及其他責任的規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第5條第1款關於合營企業各方可以以工業產權(包括商業秘密中的技術秘密)進行投資的規定。
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第8條關於中外合同者可以提供工業產權以及非專利技術(包括商業秘密中的技術秘密)作為合作條件的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18條關於侵害其他科技成果(包括商業秘密中的技術秘密)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的規定。
7、《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33條關於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當事人的商業秘密的規定;第40條第6項泄露當事人的商業秘密應承擔的行政責任。
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第10條第2款關於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履行進出口商品檢驗的職責中,對所知悉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的規定;第37條關於國家商檢部門、商檢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泄露所知悉的商業秘密應承擔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規定。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第51條第一款關於國家建立科學技術保密制度的規定;第60條關於非法竊取技術秘密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11、《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第27條關於科技成果完成單位與其他單位合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時,應當簽訂保守商業秘密的協議以及中介機構在從事代理或者居間業務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應負保密義務的規定;第28條關於企業內部的保密制度建立的規定。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20條第二款關於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的規定。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22條關於勞動合同中當事人可以約定保守企業商業秘密有關事項的規定;第102條關於違反勞動合同中的保密事項,給企業造成損失,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規定。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19條關於侵犯商業秘密罪以及應承擔的刑事責任的規定。
行政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第2條第二款關於技術秘密轉讓的規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第24條第三款關於屬於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中醫葯科研成果,確需轉讓、對外交流的,應當符合有關保守國家秘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第35條對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重大中醫葯資源流失和國家科學技術秘密泄露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的規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26條第一款關於外國投資者可以用工業產權(包括商業秘密中的技術秘密)作價出資的規定。
部門規章
1、國家經貿委《關於加強國有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的通知》中關於正確理解商業秘密的定義,合理認定商業秘密的范圍的規定。
2、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作了具體的規定。
3、《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商業秘密構成要件問題的答復》對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進行了規定。
4、原國家科委《關於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見》對商業秘密和競業禁止作了細致的規定。
5、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5條關於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支付用人單位賠償費用的規定;第6條關於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6、《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勞動爭議案中涉及商業秘密侵權問題的函》第2條關於由於勞動者未履行保守商業秘密的內容,造成用人單位商業秘密被侵害而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並依據有關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作出裁決作了明確的規定。
司法解釋
1、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會議《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紀要》(以下簡稱紀要)關於對商業秘密司法保護的規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第二款、第三款關於侵權發生時當事人訴訟主體的規定。
國際條約
1994年4月5日簽署、1995年1月1日生效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第7節關於「未披露的信息的保護」的規定。

以上資料,引用於網路中關於商業秘密保護的相關資料。

❼ 關於公司法規定的保密義務和勞動法規定的保密義務區別

公司法第一百來四十九條源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第(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可以看出公司法上的保密義務針對的是董事、高管的行為。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可以看出,勞動法規定的保密義務針對的是普通勞動者

❽ 商業秘密權的限制

商業秘密權的限制是從權利限制角度進行定義,同時也被稱為商業秘密侵權行為的例外情形,這是以除外手段對侵權判定類型進行描述。商業秘密權的限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獨立開發
即通過自己創造性的智力勞動獲得與他人技術秘密相同的信息的行為,商業秘密權利人不能禁止他人自行研究出相同的商業秘密,也不能禁止他人對自行研製出來的商業秘密採用商業秘密權保護。
2.反向工程
所謂反向工程,是指通過對終端產品的分析研究,找出該產品的原始配方或者生產方法。商業秘密權的權利人投放到市場上流通的產品中所蘊涵的商業秘密信息,一旦被競爭對手通過方向工程分析研究獲知(法律限制的某些特殊產品除外),則其秘密性相對喪失,原擁有者也失去相應的權利。
3.合法受讓
商業秘密的性質是具有可讓與性的,並且也是存在事實上進行分割的可能性的。使用人可以通過許可使用、技術轉讓合同等合法方式使用商業秘密。
4.公知領域
指通過公開渠道可以獲得的信息、輕而易舉可以獲得的信息、在本行業內公知的信息,一般性的常識、經驗、技術。
5.公許可權制
國家機關根據法律的規定在執行公務過程中獲取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不視為侵犯商業秘密。以國家公權利限制商業秘密必須具有法律的明文規定,范圍以執行職務為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職務過程中獲得的商業秘密,仍然負有保密的義務。
6.強制披露
這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強制信息披露制度,對於未上市公司可以保持其商業秘密,但是對於上市公司必須按照《證券法》、《公司法》的規定進行信息披露。信息一旦披露,即進入公眾領域而不再是商業秘密了。

熱點內容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
法官黑紗蒙面 發布:2025-09-15 12:28:20 瀏覽:56
民法基礎題目答案 發布:2025-09-15 11:55:34 瀏覽:582
最高法院案子 發布:2025-09-15 11:51:42 瀏覽:791
刑法257條 發布:2025-09-15 11:29:52 瀏覽:266
單位總經理所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11:19:16 瀏覽:473
人民法院的基本 發布:2025-09-15 11:14:23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