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減輕
1. 減輕處罰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減輕處罰: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回刑法》規答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減輕處罰是指「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這里所說的「法定刑,」是指根據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輕重,應當分別適用的刑法。具體來說,如果所犯罪行的刑罰,分別規定有幾條或幾款時,即以其罪行應當適用的條或款作為「法定刑」;如果是同一條文中,有幾個量刑幅度時,即以其罪行應當適用的量刑幅度作為「法定刑」;如果只有單一的量刑幅度,即以此為「法定刑」。除正確理解「法定刑」之外,還應注意,「減輕」與「從輕」是有區別的,在同一法定刑幅度中適用較輕的刑種或者較低的刑期,是「從輕處罰」,不是「減輕處罰」。在法定刑以下減輕處罰,應是指低於法定刑幅度中的最低刑處罰。
2. 刑法中減輕和從輕處罰有何區別
根據我國《刑法》第61-63條的相關規定:
一、應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實內、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性容來決定其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即罪刑相適應原則。
二、具有規定的從重、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三、具有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可以看出兩者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是否在法定刑范圍內。
如某罪的法定刑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具有從輕處罰情節時,量刑即傾向於較低的刑期,不一定是三年,且最低也不能低於三年。具有從重處罰情節時,同理,最高也不能高於十年。至於以什麼標准來劃分輕、重,沒有統一規定,當然也不能簡單的以法定刑的「中間線」來做標准。
2、具有減輕處罰情節時,量刑的幅度就是在三年以下。(沒有量刑幅度可以高於法定刑的)
註:還應注意「可以從輕或者減輕」及「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前者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也可以不從輕或者減輕」,後者則是「必須要從輕或者減輕」。
綜上:「從輕」是在法定刑內,「減輕」是低於法定刑。從力度上說,「從輕」小於「減輕」。
3. 刑法中哪些是應當減輕或從輕的法定情節
一、應當減輕或從輕的法定情節
刑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第五十八條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第五十九條又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刑法的這3條規定以及其他相應條款的規定,是我們對犯罪分子量刑掌握從重處罰或者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的法律依據。
(1)已滿14歲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十四條第三款);
(2)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十六條第二款);
(3)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十八條第二款);
(4)中止犯,應當兔除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5)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應當比照主犯從輕、減輕或者兔除處罰(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
(6)共同犯罪中的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脅從犯,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比照從犯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二十五條)。
二、可以從輕或減輕的情節
(一)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造成危害結果的(刑法第18條);2.未遂犯(刑法第23條);3.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教唆犯(刑法第29條);4.自首(刑法第67條);5.立功(刑法第68條)。
(二)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1.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法第19條);2.預備犯(刑法第22條)。
(三)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情節:1.在外國犯罪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刑法第10條);2.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刑法第68條);3.個人貪污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0000元,犯罪後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刑法第383條);4.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刑法第390條);5.介紹賄賂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介紹賄賂行為的(刑法第392條)。
(四)可以免除處罰的情節:1.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刑法第37條);2.犯罪較輕的自首犯(刑法第67條);3.非法種植 罌 栗或者其它毒品原植物,在收獲前自動 鏟除的(刑法351條)。
4. 關於刑法中減輕處罰的問題
三年以下包括三年,「法定刑以下」是指法定最低刑以下
減輕處罰是指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這已是共識。法定刑是一個量刑幅度,而這個幅度內一般存在最高刑點、最低刑點,還有處在中間位置的各個刑點。「法定刑以下」是指法定最低刑點以下,而不是最高刑點或者中間刑點以下,也不是某一犯罪行為具體應當適用的刑點以下。《減文》錯誤地把論罪應該適用的量刑幅度內的一個刑點(最高刑點死刑)當作一個獨立的幅度,從而錯誤地認為在該刑點以下量刑就是減輕處罰。事實上並非一個量刑幅度內的任何刑點都可以成為該刑幅的最低刑,只有在該量刑幅度內比照刑種的輕重、刑期的長短才能確定誰是最低刑,如:非情節較輕的故意殺人罪的最低刑是有期徒刑10年,罪的最低刑是拘役1個月。例外的是,絕對確定法定刑因為不存在一個刑罰段,沒有高、低之分,所以最低刑就是該絕對刑本身,如犯綁架罪殺害被綁架人的是絕對死刑,死刑是它的唯一刑種、刑點,最低刑也就是死刑。在法定最低刑以下量刑,包不包括最低刑本身?一種觀點認為,根據刑法第99條「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的規定,可以判處該最低刑。
這種理解是偏面的,不正確的。刑法第99條的以上、以下、以內是指的一個具體數字或者刑種,如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的3年和10年;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是指的10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並不包括這些刑罰幅度中的其他刑期。而刑法第63條減輕處罰所講的法定刑以下,是指的整個刑罰幅度以下。我們強調法定刑以下是指法定最低刑以下,是提醒人們注意要低於最低刑量刑,如果法定最低刑為10年,實際宣告刑不能等於10年,而必須低於10年。順便指出的是,在法定刑以下量刑並不是在所該當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量刑,理由有二:其一,當法條設立了交叉刑的,下一個量刑幅度部分刑罰重於上一個量刑幅度的部分刑罰,如貪污罪:個人貪污在5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個人貪污在5千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這兩個毗鄰的量刑幅度的刑期存在5-7年的交叉,如果該當適用前一個幅度而減輕處罰就不能籠統地說在下一個量刑幅度內量刑,這種情況下,上一幅度的最低刑對下一個幅度具有制約性,即必須在5年以下量刑,而不是在7年以下量刑。其二,如果所該當刑幅已處最低,往下已無量刑幅度規定的,如果稱是在下一個量刑幅度量刑,則無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