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總則第22

刑法總則第22

發布時間: 2021-02-24 23:35:08

1. 刑法總則內容是什麼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
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
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
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
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
、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
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
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
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
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
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
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
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
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
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
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
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
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
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
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
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
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
輕處罰。

第十一條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
,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
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
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
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
,繼續有效。

2. 刑法總則第22條關於從屬預備罪的相關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

3. 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一、將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修改為:「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將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條修改為:「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三十五條之一:「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違反安全管理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在安全事故發生後,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將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修改為:「依法負有信息披露義務的公司、企業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或者對依法應當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規定披露,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六、在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條之一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六十二條之二:「公司、企業通過隱匿財產、承擔虛構的債務或者以其他方法轉移、處分財產,實施虛假破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七、將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修改為:「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兩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三百八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八、將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九、在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六十九條之一:「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背對公司的忠實義務,利用職務便利,操縱上市公司從事下列行為之一,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無償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金、商品、服務或者其他資產的;

「(二)以明顯不公平的條件,提供或者接受資金、商品、服務或者其他資產的;

「(三)向明顯不具有清償能力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金、商品、服務或者其他資產的;

「(四)為明顯不具有清償能力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擔保,或者無正當理由為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擔保的;

「(五)無正當理由放棄債權、承擔債務的;

「(六)採用其他方式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犯前款罪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是單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十、在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七十五條之一:「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十一、將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修改為:「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縱證券、期貨市場,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或者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

「(二)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證券、期貨交易,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

「(三)在自己實際控制的帳戶之間進行證券交易,或者以自己為交易對象,自買自賣期貨合約,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

「(四)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十二、在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一:「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違背受託義務,擅自運用客戶資金或者其他委託、信託的財產,情節嚴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等公眾資金管理機構,以及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違反國家規定運用資金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十三、將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修改為:「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十四、將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吸收客戶資金不入帳,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十五、將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規定,為他人出具信用證或者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證明,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十六、將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為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沒收實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洗錢數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洗錢數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

「(一)提供資金帳戶的;

「(二)協助將財產轉換為現金、金融票據、有價證券的;

「(三)通過轉帳或者其他結算方式協助資金轉移的;

「(四)協助將資金匯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

十七、在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六十二條之一:「以暴力、脅迫手段組織殘疾人或者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乞討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十八、將刑法第三百零三條修改為:「以營利為目的,聚眾賭博或者以賭博為業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開設賭場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十九、將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修改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二十、在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百九十九條之一:「依法承擔仲裁職責的人員,在仲裁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十一、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 刑法總則中規定的量刑情節有那些

總則中抄涉及的量刑情節主要包括:

(1)應當免除處罰的情節: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

(2)可以免除處罰的情節:犯罪較輕且自首的。

(3)應當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防衛過當(酌情);避險過當(酌情);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

(4)應當減輕處罰的情節:造成損害的中止犯。

(5)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有重大立功表現的。

(6)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在國外犯罪,已在外國受過刑罰處罰的。

(7)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從犯。

(8)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預備犯(比照既遂犯)。

(9)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已滿14周歲不滿8周歲的犯罪。

(10)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未遂犯(比照既遂犯);被教唆的人沒有反被教唆的罪時的教唆犯;自首的;有立功表現的。

(11)應當從重的情節: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累犯。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犯罪預備,是指做實施犯罪前的准備工作。如預備犯罪工具、創造犯罪條件等。

現形式

1.為實施犯罪准備犯罪工具的行為。——犯罪預備行為最常見的形式
所謂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進行犯罪活動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1)用以殺傷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槍彈、刀棒、毒葯、繩索等;(2)用以破壞、分離犯罪對象物品或者破壞、排除犯罪障礙物的器械物品,如鉗剪、刀斧、鋸銼、爆炸物等;(3)專用為達到或逃離犯罪現場或進行犯罪活動的交通工具,如汽車、摩托車等;(4)用以排除障礙、接近犯罪對象的物品,如翻牆爬窗用的梯子或繩索等;(5)用以掩護犯罪實施或者湮滅罪證的物品,如作案時戴的面罩、作案後滅跡用的化學葯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復雜性可以反映出預備行為不同的危害程度。
所謂准備犯罪工具,包括製造犯罪工具、尋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適合於犯罪的需要。
2.其他為實施犯罪製造條件的行為。這類犯罪預備行為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為實施犯罪事先調查犯罪場所、時機和被害人行蹤
(2)准備實施犯罪的手段,例如為實施入戶盜竊而事先練習爬樓入窗技術
(3)排除實施犯罪的障礙
(4)追蹤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來或者進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對象物品的行為
(5)出發前往犯罪場所或者誘騙被害人趕赴預定犯罪地點
(6)勾引、集結共同犯罪人,進行犯罪預謀
(7)擬定實施犯罪和犯罪後逃避偵查追蹤的計劃,等等。
編輯本段
處罰原則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於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2]

6. 刑法總則 多選~

12bd,13abd,14cd,15abcd,16abcd,17abcd,18abc,19bd,20cd

7. 刑法總論和刑法總則是指什麼啊兩個不一樣嗎

刑法總論是人們在學習過程中研究出的一些關於刑法的特點以及精神,屬於理論方面的范疇,你在教科書目錄里看到的都是總論分論;舉例如
上編 刑法總論
第一章 刑法概說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則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圍
第四章 犯罪的概念與構成
第五章 犯罪的客體要件
第六章 犯罪的客觀方面要件
第七章 犯罪的主體要件
第八章 犯罪的主觀方面要件
第九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第十章 共同犯罪
第十一章 一罪和數罪
第十二章 阻去犯罪性的事由
第十三章 刑事責任
第十四章 刑罰概說
第十五章 刑罰的體系和種類
第十六章 刑法的裁量
第十七章 刑罰裁量制度
第十八章 刑罰的執行
第十九章 刑罰的消滅

刑法總則是刑法的第一個部分,是介紹了刑法制定的目的、使用范圍等等情況 ,總則是法條規范方面的,法條才有總則和分則的分別 。舉例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 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第二章 犯 罪

8. 刑法總則23條

《刑法》第二十三條【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9. 中國刑法第七部第22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刑法》修正案七第四條 在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本罪的詐騙行為表現為下列五種形式: (1)以虛構單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義簽訂合同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這里所稱的票據,主要指能作為擔保憑證的金融票據,即匯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謂其他產權證明,包括土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以及能證明動產、不動產的各種有效證明文件。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這里所說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簽訂、履行經濟合同過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種方法以外,以經濟合同為手段、以騙取合同約定的由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但報財物為目的的一切手段。 行為人只要實施上述一種詐騙行為,便可構成本罪。 其次,詐騙對方當事人財物必須數額較大的。所謂數額較大,根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 (2)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的,數額在五萬至二十萬元以上的。 3.本罪的主體,個人或單位均可構成。犯本罪的個人是一般主體,犯本罪的單位是任何單位。 4.本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目的。

10. 刑法總則中的數罪並罰 漏罪新罪 如何計算 請舉例說明 謝謝

刑法總則第七十條:判決宣告後發現漏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對這種情況的並罰採取的是先減後並的原則,即用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與新犯的罪所判處的刑罰進行並罰,犯罪分子已經執行的刑期不計算在新的判決確定的刑期之內。

此時犯罪分子實際執行的刑期可能會超過20年,這是因為犯罪分子又犯新罪比發現其漏罪更能表明其人身危險性和改造的難度。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刑罰執行完畢應當是指主刑執行完畢,而不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等附加刑。

(10)刑法總則第22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正確認定共同犯罪人的自首,關鍵在於准確把握共同犯罪人犯罪事實的范圍。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各種共同犯罪人自首時所要交代的犯罪事實的范圍,與其在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和具體分工是相適應的。

主犯應交代的犯罪事實的范圍。主犯可分為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前者包括在犯罪集團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以及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後者是除首要分子外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其首要分子必須交代的犯罪事實,包括其組織,領導,策劃,指揮作用所及或支配下的全部犯罪事實;其他主犯必須交代的犯罪事實,包括在首要分子的組織,領導,策劃,指揮作用的支配下的單獨實施的共同犯罪行為,以及與其他共同犯罪人共同實施的犯罪行為。

熱點內容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
法官黑紗蒙面 發布:2025-09-15 12:28:20 瀏覽:56
民法基礎題目答案 發布:2025-09-15 11:55:34 瀏覽:582
最高法院案子 發布:2025-09-15 11:51:42 瀏覽:791
刑法257條 發布:2025-09-15 11:29:52 瀏覽:266
單位總經理所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11:19:16 瀏覽:473
人民法院的基本 發布:2025-09-15 11:14:23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