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刑法
① 古代有哪幾種刑法
什麼老師留的作業呀?太病了吧?具體懲罰手段請參考網路百回科。以下是種類:
1。答<剝 皮>
2。<腰 斬>
3。<車 裂>
4。<俱五刑>
5。<凌 遲>
6。<縊 首>
7。<烹 煮>
8。<宮 刑>
9。<刖 刑>
10。<插 針>
11。<活 埋>
12。<鴆 毒>
13。<棍 刑>
14。<鋸 割>
15。<斷 椎>
16。<灌 鉛>
17。<梳 洗>
② 古印度的各個等級制度分別從事什麼工作
古印度實行社會等級制度,出現四大種姓:婆羅門——古印度的僧侶階專層,居四種姓之首屬;剎帝利——第二等級,屬武士階層,是掌握軍政大權的軍事行政貴族集團,國王通常也屬此種姓;吠舍——第三等級,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員,主要為從事農、牧、商、工等職業的平民大眾;首陀羅——多為被征服的非雅利安人,也有失去公社社員身分的雅利安人,從事各種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多數地位接近於奴隸,無權參加雅利安人的宗教活動。
③ 古印度法中與婆羅門教有關的法律淵源是: ( )
該題選A。
理由:古印度最重要的一部法律匯編。傳說由人類始祖摩奴所制定,實際內是婆羅門教憎侶根據吠陀經容典和歷來習慣編制而成,印度學者認為制定於公元3—4世紀之間。內容廣泛,是宗教、哲學、道德和法律的混合匯編,法律包括刑法、民法、婚姻和審判制度等
④ 四大文明古國的王權、社會等級、刑法、宗教、等等....分別是什麼 (能答多少是多少)
四大文明古國 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埃及印度中國發源地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恆河流域長江、黃河流域文明產生時間約公元前22世紀約公元前3000年[3]
⑤ 古印度的各種法律文獻
這個問題要詳細回答可能太長了點,我就簡單一點回答好嗎?
古印度法包括婆羅門教法、早期佛教法及國王政府頒布的敕令。
最早是婆羅門教法。說到婆羅門教法,就必須說一下吠陀經,它是婆羅門教的經典文獻,也是婆羅門教法的基本。
說到吠陀經又開始頭大了,因為這書實在是太古老,也太長了點,我還是簡單點說吧。這書最早的部分產生於公元前10000年,是以詩歌形式傳誦的,本集分四部,還有各類補充文集、奧義書等等過千部。你可以查一下維基網路,應該有比較詳細的說明。
婆羅門教法最重要的一部法典是摩奴法典,是以摩奴法經為基礎所修補的法典。其中包括民法、刑法、婚姻法、種姓法……等等等等,可說是內容極度繁復。充分的維護了高級種姓制度的利益和特權。
說到佛教法就必須提一下三藏。印度佛教聖典的三種分類為:經藏、律藏、論藏佛教經典,也是佛教法的主要淵源,包括:(1)律藏,為管理僧侶所規定的規章和僧侶的日常生活的戒律;(2)經藏,佛教的全部教義;即佛陀及他的最近門徒的宗教思想文獻;(3)論范,指高級佛法的論述,主要是有關佛教的哲學方面的闡述。
(對佛教有點不感冒,本人是基督教徒,所以這是從網上摘下來的,別介意)
這題目太復雜了,光是說這幾本文獻,好像有點對不起你這十分,不過你只要記得最重要的這幾部基本上也夠了。
⑥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中國的表格(包括地理位置、國家出現、王權表現、社會等級、軍隊與刑法)
古埃及文明
地理位置:非洲東北部(尼羅河流域)
國家出現:公元前3000年
王權表現:陵墓金字塔,法老
社會等級:法老,祭司,王公貴族,地方官員,國家官吏,奴隸主,平民,奴隸
軍隊與刑法:常備軍
文明成就:金字塔
古巴比倫文明
地理位置:亞洲西部,新月沃地(兩河流域)
國家出現:公元前18世紀
王權表現:國王
社會等級:公元前18世紀初,大約公元前1791年開始擬定,約公元前1780年前後頒布的《漢謨拉比法典》中,將巴比倫王國的人劃分為3個等級:1. 有公民權的自由民,即「有權者阿維魯」;2. 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即「半有權者穆什根努」;3. 奴隸(包括:王室奴隸、自由民所屬奴隸、公民私人奴隸)。而古巴比倫王國的階級分為:奴隸主、小生產者、奴隸三個階級,階級與等級的劃分並不完全一致。
軍隊與刑法:《漢謨拉比法典》
文明成就:《漢謨拉比法典》
古印度文明
地理位置:亞州南部(印度河流域)
國家出現:公元前2500年
王權表現:國王
社會等級:古印度社會等級制度是種姓制度,此制度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婆羅門包括僧侶,剎帝利包括國王、貴族和武士,吠舍包括商人和農夫,首陀羅包括奴隸。
軍隊與刑法:種姓制度
文明成就:種姓制度
中國文明
地理位置:黃河流域
國家出現:公元前2070年
王權表現:國王
社會等級:士,農,工,商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細了點哈,呵呵)
軍隊與刑法:夏朝,商朝的軍隊 刑法殘酷
文明成就:分封制
⑦ 古印度的等級制度叫什麼急急急!
古印度的等級制度叫種姓制度,即等級,梵語作「瓦爾那」;中國古文獻(如《大回唐西域記》等)答意譯為「種姓」;葡萄牙人稱之為「卡斯塔」,意為「族姓」、「出身」;英譯為「卡斯特」,現為西方所慣用。
雅利安人中的祭司(憎侶)階層稱婆羅門,為第一種姓,他們世代執掌宗教大權,有時也參與朝政,是古代印度的精神統治者。
雅利安人中的軍事貴族稱剎帝利,為第二種姓,他們是古代印度的世俗統治者,國王大多出自這一階層。
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稱吠舍,為第三種姓,其成員主要從事農、牧業和商業。(農民、商人)
被征服的土著稱首陀羅,屬第四種姓,其中有些人是奴隸,多以手工業、農業和漁獵為生。
此外,後來還出現了所謂的「人中最卑賤者」——旃荼羅(即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備受歧視。
四大種姓在理論上皆為職業世襲、內部聯姻和排斥外人的社會集團,各自的法律地位、社會權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⑧ 古印度刑法的特點
外國法制史題目?來 你所說的古印源度刑法就是古印度法吧?那時候還沒專門的刑法。 古印度法的特點是:(1)結構體系異常復雜.古印度宗教眾多,先後興起了婆羅門教,佛教和其他較小宗教,因而相應出現了婆羅門教法和佛教法.每一種法又有各種不同的淵源,如婆羅門教法的吠陀經,法經,法典,佛教法的三藏,這兩種法的淵源又有交叉,如婆羅門教法的主要淵源《摩奴法典》又是佛教法的淵源之一.(2)法律與宗教緊密結合.宗教在古印度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法律和宗教的關系密不可分,宗教經典是基本法律淵源,法律匯編也包括宗教教義;法律要依賴宗教去貫徹實施,宗教也要憑借法律去有效傳播,二者互為補充.(3)嚴格維護種姓制度.種姓制是古印度的一種嚴格等級制,它把居民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種姓,各種姓在社會生活各方面均有嚴格區分,職業世襲,種姓之間永遠不能混雜.古印度法嚴格維護這一制度.(4)法律匯編是法律和宗教,哲學,倫理道德的混合體.
⑨ 古印度的神判法有哪些
水,把人綁上石頭丟到水裡,人沉石浮則人有罪,石沉人浮則人無罪
火,人內在燒紅的鐵板上走或用容舌頭舔,若無傷則無罪,有傷則有罪
稱,一個天平,一國放石頭,一邊放人,人輕則無罪,石輕則人有罪,
毒,把羊的脾拿出來,放上各種毒葯,讓人吃,中毒則有罪,不中毒則無罪,
神判好象只有這幾種,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看一下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玄奘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