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復習大綱
① 自學考試<民法學>的學習重點是什麼
民法學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專業的必考課程之一,也是法學課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學好民法學課程,對於學習憲法、行政法、刑法、法理等法學課程將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學習、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學會運用民法原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順利通過民法課程的考試,現依據民法學自學考試指定教材和教學大綱,結合本人十餘年民法學教學、研究、命題和評卷的經驗,談談民法學學習中應理解和掌握的重點問題。考生依此重點學習和復習,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編 民法總論
本編為民法總論,共有八章,152頁的內容。相對於後七編的民法分論而言,本編雖篇幅不大,但內容豐富,高度抽象,後七編從某種意義上說不過是本編的細化和演繹。民法總論學不好,民法分論就很難學好。在民法自學考試卷中,直接考核民法總論的分值一般佔全卷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見,本紀在整個民法學體系和民法試卷中的重要地位。本編需要注意的問題有:
一、理解形式民法與實質民法、廣義民法與狹義民法、民事普通法與民事特別法、規范民法與學科民法的含義與相互關系。
二、理解羅馬法、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蘇俄民法典、大清民律草案、中華民國民法典、民法通則在民事立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理解民法調整的對象及民法與行政法、勞動法、婚姻法、經濟法、商法的關系。
四、理解民法基本原則的涵義、內容及意義。
五、理解民法淵源的種類、層次。
六、理解民法的效力,特別是溯及力問題。
七、理解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特徵、要素。
八、理解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結合、種類。
九、理解民事權利的概念與分類。
十、理解民事主體的概念、分類,掌握民事權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特點、區別及法律規定。
十一、理解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的區別。
十二、掌握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的概念、要件、法律後果及撤消失蹤宣告與死亡宜告的法律規定。
十三、理解監護的概念、監護人的范圍、順序、權利與義務。
十四、了解住所的概念、意義及確定方法。
十五、了解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概念、特徵、責任及法律地位。
十六、掌握個人合夥的概念、特徵及合理組織的財產關系與法律地位。
十七、理解和掌握法人的概念、特徵、要件、分類及其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
十八、了解法人變更、清算、終止的事由及程序,理解法定代表人的性質與規定。
十九,理解物的概念、特徵、分類。
二十、掌握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特徵、要件、分類,理解民事法律行為與表示行為、事實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撤消民事行為及效力不定的民事行為的區別。
二十一、理解代理的概念、特徵、適用范圍、分類、終止,理解代理權行使的原則,理解無權代理的法律後果及無權代理與表見代表的關系;掌握代理關系中的連帶責任。
二十二、了解時效的概念、條件、種類、理解訴訟時效的概念、特徵、適用范圍、起算、中止、中斷、延長;理解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第二篇 物權與所有權
本編為物權編,著重介紹物權制度。由於物權制度是整個財產權制度的基礎,因此學好本編對學習債權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編的內容在自學考試試卷中一般佔15分以上。本編應注意的問題有:
一、掌握和理解物權的概念、特徵、分類。
二、理解財產所有權的概念、特徵與分類;掌握和理解財產所有權的內容;理解佔有的概念及非法佔有與合法佔有、善意佔有與惡意佔有、有償佔有與無償佔有、自主佔有與他主佔有、直接佔有與間接佔有的關系。
三、理解財產所有權原始取得、繼受取得的概念與原因,理解添附的概念、性質、形式與法律後果;了解財產所有權消滅的原因;了解財產所有權的民法保護方法;了解國家財產所有權的概念、特徵及產生。
四、理解用益物權的概念、特徵、分類及地上權、地役權、典權的概念、特徵。
五、理解擔保物權的概念、特徵與分類;理解和掌握抵押權、留置權、質權的概念、特徵、效力。
六、理解財產共有的概念、特徵及其與公有的關系;理解按份共有的概念、特徵及按份共有權行使的原則;理解共同共有的概念、特徵、發生及共同共有財產的分割與爭議的處理。
七、理解相鄰關系的概念、特徵、種類及處理原則。
第三編 債、合同總論
本編為債法總論,主要介紹債法的基本原理,債權關系是物權運動的反映,是動態的財產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債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編內容在自學考試試卷中佔15分左右。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債的概念、特徵、要素、發生根據、分類。
二、理解和掌握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的概念、本質、要件及效力。
三、理解合同的概念。特徵,分類。
四、理解要約、承諾的概念、條件與效力;理解招標、拍賣的概念、階段、特徵;理解合同的主要條款和普通條款。
五、理解債履行的概念、含義、原則、具體要求;理解份的擔保與債權保全的關系。們的擔保的特徵與方式;理解和掌握保證合同、定金的基本內容。
六、理解們的變更、解除的概念、條件、程序及法律後果。
七、理解債權轉讓、債務轉移、債權債務概括轉移的含義、程序、條件及法律後果。
八、了解債終止的原因;掌握抵用。提存的概念、條件與法律後果;理解合同更新、債務免除、混同的概念。
第四編 合同分論
本編為合同分論,詳盡介紹各類合同的基本內容,淺顯易懂。在民法自學考試試卷中,本編考試的試題多為選擇題,當然有時也考名詞和簡答題,本編佔15分左右。本編應注意的問題有:
一、了解轉移財物所有權類合同的種類、特徵、法律後果。
二、理解買賣合同的概念、特徵、賣方的義務。
三、理解贈與合同、互易合同、購銷結合合同的特徵。
四、了解轉移財物使用權類合同的種類、特徵與法律後果。
五、理解財產租賃合同的概念、特徵、內容及轉租賃問題。
六、了解承包經營合同的特徵及轉讓與轉包的關系。
七、了解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轉讓合同的概念、特徵。
八、了解借用合同的概念、特徵、內容。
九、理解借貸合同與借用合同的關系,與信貸合同的關系。
十、了解儲蓄合同、結算合同的特徵。
十一、了解完成工作交付成果類合同的種類與特徵。
十二、理解承攬合同的概念、特徵及內容。
十三、了解提供勞務類合同的特徵與種類。
十四、理解運送合同的概念、特徵與內容。
十五、了解保管合同的概念、特徵。
十六、理解委託合同、信託合同、房間合同的概念、特徵、內容及相互關系。
十七、了解技術合同的特徵、分類。
十八、理解人伙、退夥、散夥的概念、程序、原因及後果。
十九、理解保險合同的概念、特徵及基本內容。
第五編 知識產權
本編為知識產權,相對於物權、債權等有形產權而言,知識產權為無形產權。知識產權制度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編內容在民法學試卷中約佔10分左右。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和掌握知識產權的概念、特徵、分類,了解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則和范圍。
二、理解和掌握著作權的概念,了解著作權與版權、作者權的關系。
三、理解和掌握著作權的內容。
四、理解著作權的主體與條件。
五、了解著作權取得的原則、著作權保護的期限及著作的許可使用。
六、了解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表現,理解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准法定許可。
七、了解版權鄰接權的種類及其與著作權的關系。
八、理解發明權、發現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的概念、特徵及取得原則。
九、理解專利權的概念、主體、客體。
十、理解專利權的取得、期限;了解專利權的終止與無效。
十一、理解和掌握專利權人的權利與義務。
十二、了解專利侵權行為的表現、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屬於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十三、理解商標權的概念、特徵;了解商標權的主體和客體;理解商標權的取得與期限。十四、理解商標權人的權利與義務,了解商標權的保護范圍及商標侵權行為的表現。
第六編 財產繼承權
本編系統介紹了我國繼承製度的基本內容,在自學考試中,本編考試的題型除了常見的選擇題、案例分析題外,還有簡答題、論述題和名詞解釋。本編考試的分數為10至15分。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繼承權的概念與特徵,了解繼承製度的歷史類型。
二、理解我國繼承製度的基本原則。
三、理解遺產的概念;了解遺產的范圍;正確區分遺產與共有財產、公有財產、他人財產、基於特定身份所享有的財產或財產權的關系。
四、理解法定繼承的概念、適用范圍,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和繼承順序。
五、理解代位繼承的概念、特徵。
六、理解轉繼承的概念與特徵。
七、理解和掌握代位繼承與轉繼承的區別。
八、理解遺產的分配原則與具體規定。
九、理解遺囑繼承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徵。
十、理解和掌握遺囑的有效條件。
十一、了解遺囑的形式,理解口頭遺囑的適用條件及效力;理解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公正遺囑、自書遺囑的具體要求。
十二、理解遺矚的設立效力與執行效力的關系。
十三、理解遺囑的變更、撤銷和執行的具體法律規定。
十四、理解遺贈的概念與法律特徵。
十五、理解和掌握遺贈與遺囑繼承的異同。
十六、理解遺贈扶養協議的概念與法律特徵。
十七、理解遺贈扶養協議與遺贈的區別。
十八、理解遺囑繼承遺贈、遺贈扶養協議內容相互抵觸時其各自的效力。
十九、了解繼承開始的時間、原因。
二十、了解繼承開始的時間的法律意義。
二十一、理解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次事件中遇難的,又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時,其死亡順序的推定規則。
二十二、理解繼承權接受的概念、時間、性質、方式及效力。
二十三、理解繼承權放棄的概念、時間、性質、方式及效力。
二十四、理解繼承權喪失的概念、原因及後果。
二十五、理解遺產分割的概念與規則。
二十六、理解限定繼承、概括繼承的含義。
二十七、理解無人繼承無人受遺贈的遺產的歸屬規則。
第七編人身權本
編為人身權,主要介紹人身權制度的基本內容、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人身權都不比財產權制度次要。但由於該編內容不夠豐富,介紹不夠深入,因此,在自學考試試題中所佔份量不大,一般為10分以下,考題的類型也局限於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等題型。本編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一、理解和掌握人身權的概念、特徵、意義。
二、理解人格權的概念,了解人格權的種類。
三、了解姓名權、名稱權、生命健康權、名譽權、肖像權的基本法律規定,理解和掌握肖像權的概念。
四、理解身份權的概念,了解身份權的種類。
五、理解榮行權與名譽權的區別。
六、理解姓名權與名稱權的區別。
七、理解人格權與身份權的區別。
八、理解民法保護人身權的方法。
九、理解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
十、了解榮譽權保護的法律規定。
第八編民事責任
本編為民事責任,系統介紹民事責任制度的基本內容。民事責任制度是保障民事權利實現、促使民事義務厄行的重要制度,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編考試試題的類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案例分析。本編內容在試卷中所佔的分數一般為10至15分。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和掌握民事責任的概念、特徵與意義。
二、理解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行政責任的聯系與區別。
三、理解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的聯系與區別。
四、理解和掌握一般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
五、理解過錯的概念與分類。
六、理解混合過錯、共同過錯、與有過錯的概念與後果。
七、了解免除民事責任的條件。
八、理解不可抗力的概念。
九、理解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的概念、要件與法律後果。
十、理解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十一、理解民事責任的分類,特別是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及補充責任的含義。
十二、了解民事責任的方式,理解民事責任方式的分類及適用規則。
十三、理解賠償損失的計算和處理規則。
十四、理解違約行為的概念,了解違約行為的表現。
十五、理解和掌握違約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十六、理解和掌握違約責任構成要件的特點,了解違約責任的免責事由。
十七、了解違約責任的主要形式,理解違約金的概念,理解違約金的性質、適用及其與賠償金的聯系與區別。
十八、理解侵權行為的概念和法律特徵。
十九、理解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違約行為的區別。
二十、理解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
二十一、理解一般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的概念與分類。
二十二、理解侵權責任的概念與特徵。
二十三、了解一般侵權責任的概念、特徵、構成及抗辯事由。
二十四、了解民法關於一般侵權責任的具體規定。
二十五、理解和掌握國家侵權行為的概念、成立要件與責任承擔。
二十六、理解和掌握產品及疵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概念、條件、歸責原則與責任承擔。
二十七、理解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概念、要件、免責事由。
二十八、了解污染環境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規定與歸責原則。
二十九、理解物件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概念、要件、歸責原則、免責事由及責任承擔。
三十、理解飼養動物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概念、要件、免責事由與責任承擔。
三十一、理解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抗辨事由、責任承擔。
三十二、了解侵權民事責任的方式及適用。
② 民法學包括哪些內容
一、法學來理論上的體自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
③ 民法怎麼復習呢
【民法復習策略和方法】
(一)首先要掌握民法的基本結構框架和邏輯體系。
民法學博大精深,這使民法看起來很雜,知識點非常凌亂。因此對付民法體系化的思路非常重要。民法的的基本框架可以用一個原則和兩條主線串起來。具體來說: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意思自治原則,他是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的諸多理論都源於這一原則,把握了它就是把握了民法的命脈,它涉及到民法方方面面的領域:比較經典的法律行為理論實際上就是意思自治原則適用的工具,結合這一原則對法律行為的理解非常有幫助。合同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則更是該原則的集中體現,兩外他還體現在婚姻法里的婚姻自由原則、繼承法中的遺囑自由原則等。總之,意思自治原則是構建大部分法律制度的基礎,所以在復習民法時一定要有這個「自治」的理念,對這個原則要進行著重的掌握和理解。
在這個基本原則統領下,民法有兩條主線。第一條主線是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由三個要素組成:主體、客體、內容。民法的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對於主體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就是權力能力和行為能力。接下來是客體。客體包括物、行為、智力成果。物是物權的客體,物有主物、從物等分類。行為是債權的客體,智慧成果是知識產權的客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權利又分為人身權和財產權。人身權分為人格權和身份權。財產權物權和債權。第二條主線是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即法律事實。法律事實又可以分為人的行為和自然事實。人的行為可以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違法行為包括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合法行為以是否一意思表示為要素分為民事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法律行為又可以分為單位行為、雙方行為。雙方行為主要是合同。
(二)不能簡單記憶法條,還要知曉法條背後的原理
有些考生對法律條文能夠倒背如流,但是在學法網司法考試題庫遇到試題卻錯的一塌糊塗,理不出問題的頭緒來。經過歷年的司考真題進行剖析,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一條規律:應用性題目越來越多,而每一應用題後面都有一條或者幾條相關的法律條文或司法解釋;但是,要解決這一實際問題,還必須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能判明法律關系的性質、主體、權利義務關系和法律責任。絕大多數考題考查的是考生對一個或者數個法條的掌握程度,但是絕非就法條考法條,而是注重考查應試者對法條含義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單靠對法條的簡單記憶以及字面理解,已經難以回答多數的考題。
同時,注意相互概念和法條的區別。考生應該將相同的、相似的、相反的內容結合在一起進行復習。例如,合同法中當事人的解除權。解除權是司法考試中比較喜歡考到的知識點。其出題方式往往是將不同合同的解除權放在同一道題目中進行考查,這就需要考生在復習的時候注意,在哪法律教\育網些有名合同中規定了解除權、解除權的行使主體是單方還是雙方進行總結。例如,在著作權法中,哪些著作權人享有出租權、哪些主體享有信息網路傳播權。例如,在專利法中,在哪情況下行為人享有侵權的抗辯。對於類似情況都要進行總結。
(三)不要輕言放棄
這一點是強調,民法所包含的內容十分龐雜,對某些方向有些考生在復習的時候有畏難情緒,因此,就想到放棄。例如,對於知識產權這一部分內容,絕大多數考生覺得其過於抽象,並且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遠,因此,在復習的時候總是把這一部分省略過去。這是十分不可取的。民法的各個部分都會考到,我們復習的時候可以甚至我們也鼓勵考生放棄一些,但是,放棄的內容都是小的知識點,對於放棄某一個方向,這種情形是要避免的。
④ 2012河南政法幹警民法學大綱 考試內容
你好,復2012河南政法幹警民法學大制綱還沒有出來,大概還要等半個月左右吧。你現在可以多關注一下考試網站
http://url.cn/4Q2slM
等到報名的時候,抓緊時間報名,還有在進行報考的時候,除了人數的標准之外還要注意報考專業的限制,以免延誤你的報考時機。
⑤ 06年的成考專升本民法考試大綱,急用
要看你是哪個省的,具體則么規定啊
⑥ 2011成人高考民法考試大綱(專升本)
高中起點升本科:理科:語文,數學(理),外語,物理,化學 文科:語文,數學(文)回,外語,歷史,地答理
高中起點升專科:理科,醫學,中醫:語文,數學(理),外語 文科,司法警官學院:語文,數學(文),外語
專科起點升本科:政治,外語,專業課(專業課包括:大語,藝術概論,高數一,高數二,民法,教育理論,生態學基礎,醫學綜合(專升本))。
成人高考先填報志願後考試。報考學校是在報名網站上列好的,自己進行選擇。
至於考前培訓,建議去大學里的考前培訓班,不會上當。
⑦ 民法學怎麼復習
民法學怎復么復習
民法制建議你買王利明的《民法》教程第五版。還有一本《民法通則》。《民法通則》可以當大綱來看,具體內容再參考《民法》教程。重點一般要放在總論和債權篇。關於擔保物權部分是相對比較難的部分,如果你備考時間足夠,還可以買一本人大出版的《民法案例分析》,以幫助你理解概念和熟悉考試中案例題的答題方法。
不要死記硬背,理解大體意思就行,否則很費時間。
⑧ 求文檔: 2010民法學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總 論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調整對象
1.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
2.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
(三)我國民法的淵源和適用范圍
1.民法的淵源的概念
2.民法的淵源的種類
(1)制定法
(2)習慣法
3.民法的適用范圍
(1)時間上的適用范圍
(2)空間上的適用范圍
(3)對人的適用范圍
(四)民法的解釋方法
(五)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1.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
2.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1)自願原則
(2)平等原則
(3)公平原則
(4)等價有償原則
(5)誠實信用原則
(6)禁止濫用權利的原則
二、民事法律關系
(一)民事法律關系概述
1.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2.民事法律關系的特徵
3.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二)民事權利的概念與分類
1.民事權利的概念
2.民事權利的分類
(1)財產權與人身權 (2)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與抗辯權
(3)絕對權與相對權
(4)主權利與從權利
(5)原權利與救濟權
(6)既得權與期待權
(三)民事權利的保護方法
1.公力救濟
2.私力救濟
(1)自衛行為
(2)自助行為
(四)民事義務的概念與分類
(五)民事法律事實
1.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與分類
2.民事法律事實的構成
三、自然人
(一)自然人概述
1.自然人的概念
2.自然人的住所
(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1.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與特徵
2.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與終止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1.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與特徵
2.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類型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3)無民事行為能力
(四)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
1.宣告失蹤的條件及法律後果
2.宣告死亡的條件及法律後果
(五)監護
1.監護的概念
2.監護的設立
(1)法定監護
(2)指定監護
3.監護人
(1)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2)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4.監護人的職責
(六)個體工商戶的概念及其財產責任
(七)農村承包經營戶的概念及其財產責任
(八)個人合夥
1.個人合夥的概念與特徵
2.入伙與退夥
(1)入伙的概念和入伙的條件
(2)退夥的概念和退夥的原因
3.個人合夥的債務承擔
四、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與特徵
(二)法人的成立條件
(三)法人的分類
1.我國現行立法對法人的分類
2.學理上對法人的分類
(1)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
(2)公法人與私法人
(3)公益法人與營利法人
(四)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與特徵
(五)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與特徵
(六)法人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與內容
(七)法人的變更、終止與清算
1.法人變更的情形
2.法人終止的原因
3.清算的概念和清算中止後的法律後果
五、民事法律行為
(一)民事法律行為概述
1.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2.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
(二)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1.單方行為、雙方行為和多方行為
2.要式行為和不要式行為
3.有償行為和無償行為
4.諾成行為和實踐行為
(1)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2)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4.監護人的職責
(六)個體工商戶的概念及其財產責任
(七)農村承包經營戶的概念及其財產責任
(八)個人合夥
1.個人合夥的概念與特徵
2.入伙與退夥
(1)入伙的概念和入伙的條件
(2)退夥的概念和退夥的原因
3.個人合夥的債務承擔
四、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與特徵
(二)法人的成立條件
(三)法人的分類
1.我國現行立法對法人的分類
2.學理上對法人的分類
(1)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
(2)公法人與私法人
(3)公益法人與營利法人
(四)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與特徵
(五)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與特徵
(六)法人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與內容
(七)法人的變更、終止與清算
1.法人變更的情形
2.法人終止的原因
3.清算的概念和清算中止後的法律後果
五、民事法律行為
(一)民事法律行為概述
1.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2.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
(二)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1.單方行為、雙方行為和多方行為
2.要式行為和不要式行為
3.有償行為和無償行為
4.諾成行為和實踐行為 5.主行為和從行為
(三)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
1.一般成立要件
2.特殊成立要件
(四)民事法律行為的一般生效要件
1.主體合格
2.意思表示真實
3.內容合法
(五)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別生效要件
1.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
(1)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2)所附條件的特徵
(3)所附條件的類型
2.附期限民事法律行為
(1)附期限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2)所附期限的特徵
(3)所附期限的類型
3.其他特別生效要件
(六)無效民事行為
1.無效民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2.無效民事行為的情形
(1)行為人不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所實施的民事行為
(2)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民事行為
(3)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
(七)可撤銷的民事行為
1.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2.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情形
(1)基於重大誤解所實施的民事行為
(2)民事行為發生時顯失公平
(3)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未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見「合同的效力」)
(4)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見「合同的效力」)
(八)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六、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與特徵
(二)代理的類型
1.委託代理、法定代理與指定代理
2.直接代理與間接代理
(三)代理權的行使
1.代理人的義務
2.代理權行使的限制
(四)復代理的概念與特徵
(五)代理權消滅的原因
(六)無權代理
1.無權代理的概念
2.狹義無權代理
(1)狹義無權代理的情形
(2)狹義無權代理的法律後果
3.表見代理
(1)表見代理的概念
(2)表見代理的成立要件
(3)表見代理的法律後果
七、時效和期間
(一)時效的概念與類型
1.時效的概念
2.時效的類型
(1)訴訟時效
(2)取得時效
(二)訴訟時效
1.訴訟時效的概念
2.訴訟時效的意義
3.訴訟時效與除斥期問的區別
4.訴訟時效的種類
(1)普通訴訟時效
(2)特殊訴訟時效
5.訴訟時效的計算
(1)訴訟時效的起算
(2)訴訟時效的中止
(3)訴訟時效的中斷
(4)訴訟時效的延長
6.訴訟時效完成的效力
(三)期間
1.期間的概念和種類
2.期間的法律意義
3.期間的確定和計算
第二部分 物 權
一、物權概述
(一)物權的概念與特徵
(二)物權的客體——物
1.物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徵
2.物的分類及其意義
(三)物權的分類
1.所有權
2.他物權
(1)用益物權
(2)擔保物權
(四)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1.平等保護原則
2.物權法定原則
3.公示公信原則
(五)物權的變動
1.物權變動的概念
2.物權變動的類型
(1)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
(2)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
二、所有權
(一)所有權概述
1.所有權的概念與特徵
2.所有權的權能
(1)佔有
(2)使用
(3)收益
(4)處分
(二)所有權的取得與喪失
1.所有權的取得
(1)所有權的原始取得
(2)所有權的繼受取得
2.所有權的喪失
三)共有
1.共有的概念與特徵
2.共有的種類
(1)按份共有
(2)共同共有
3.共有財產的管理和分割
(四)相鄰關系
1.相鄰關系的概念與特徵
2.相鄰關系的種類
3.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
三、用益物權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
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概念和特徵
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主要內容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
1.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概念和特徵
2.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
3.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使
(三)宅基地使用權
1.宅基地使用權的概念
2.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和行使
(四)地役權
1.地役權的概念和特徵
2.地役權的的主要內容
3.地役權的行使與消滅
四、擔保物權
(一)抵押權
1.抵押權的概念
2.抵押權的特徵
3.抵押權的設立
4.抵押權的實現
5.抵押人與抵押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二)質權
1.質權的概念
2.質權的特徵
3.質權的設立
4.質權的實現
5.出質人與質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三)留置權
1.留置權的概念
2.留置權的特徵
3.留置權的成立
4.留置權的實現
5.留置權人與債務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部分 債 權
一、債的概述
(一)債的概念與特徵
(二)債的分類
1.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
2.特定物之債與種類物之債
3.簡單之債與選擇之債
4.按份之債與連帶之債
5.單一之債與多數人之債
6.主債與從債
(三)債的主要發生原因
1.合同(見「合同法」)
2.侵權行為(見「民事責任」)
3.不當得利
(1)不當得利的概念
(2)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
(3)不當得利之債的處理
4.無因管理
(1)無因管理的概念
(2)無因管理的構成要件
(3)無因管理之債的處理
(四)債的擔保
1.債的擔保的概念與特徵
2.我國《擔保法》規定的債的擔保方式
(1)保證
①保證的概念
②保證的有效條件
③保證的方式
④保證的效力
(2)抵押(見「擔保物權」)
(3)質押(見「擔保物權」)
(4)留置(見「擔保物權」)
(5)定金
①定金的概念
②定金的種類
③定金的效力
二、合同法總論
(一)合同法概述
1.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2.合同的分類
(1)單務合同與雙務合同
(2)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
(3)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4)要式合同與不要式合同
(5)為自己利益訂立的合同與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
(6)主合同與從合同
3.我國《合同法》的適用范圍
(二)合同的成立
1.合同的成立要件
2.要約
3.承諾
4.合同成立的時間與地點
5.締約過失責任
(1)概念
(2)構成要件
(3)適用情形
(4)責任形式
(三)合同的效力
1.合同的生效
(1)合同生效與合同成立的區別
(2)合同生效的要件(見「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
2.效力待定合同
(1)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2)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
3.無效合同
(1)無效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2)無效合同的情形
4.可撤銷合同
(1)可撤銷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2)可撤銷合同的情形
(3)撤銷權的行使
5.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四)合同的內容和形式
1.合同的條款
(1)提示性條款
(2)格式條款
(3)免責條款
2.合同的形式
(五)合同的履行
1.合同履行的原則
2.合同履行的規則
3.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1)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成立要件、行使以及效力
(2)後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成立要件、行使以及效力
(3)不安抗辯權的概念、成立要件、行使以及效力
(六)合同的保全
1.合同保全的概念與特徵
2.合同保全的方式
(1)債權人的代位權的概念、成立條件、行使和效力
(2)債權人的撤銷權的概念、成立條件、行使和效力
(七)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1.合同變更的概念、內容與效力
2.合同的轉讓
(1)合同權利轉讓的條件與效力
(2)合同義務轉讓的條件與效力
(3)合同權利義務的概括移轉的概念與類型
(八)合同的解除
1.合同解除的概念與類型
2.合同解除的條件
3.合同解除權的行使與合同解除的效力
(九)合同的終止
1.清償的概念和後果
2.抵銷的概念、法定條件和後果
3.提存的概念、法定原因和後果
4.免除的概念和後果
5.混同的概念和後果
三、合同法分論
(一)買賣合同
1.買賣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2.出賣人與買受人的主要義務
3.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規則
4.標的物風險負擔的規則
(二)贈與合同
1.贈與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2.贈與人的主要義務
3.贈與合同撤銷的種類
(三)租賃合同
1.租賃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2.出租人與承租人的主要義務
(四)承攬合同
1.承攬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2.承攬人與定作人的主要義務
(五)保管合同
1.保管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2.保管人與寄存人的主要義務
(六)委託合同
1.委託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2.委託人與受託人的主要義務
第四部分 人 身 權
一、人身權概述
(一)人身權的概念與特徵
(二)人身權的分類
1.人格權
2.身份權
二、人格權的種類
1.生命健康權的概念與內容
2.姓名權(名稱權)的概念與內容
3.肖像權的概念與內容
4.名譽權的概念與內容
5.隱私權的概念與內容
6.榮譽權的概念與內容
第五部分 知 識 產 權
一、知識產權概述
(一)知識產權的概念與特徵
(二)知識產權的分類
1.著作權與工業產權
2.創造性智力成果權與工商業標記權
(三)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
二、著作權
(一)著作權的概念
(二)著作權的取得
1.取得著作權的實質性條件
(1)作品的概念
(2)作品的分類
2.取得著作權的程序性條件
3.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1)情形
(2)原因
(三)著作權的主體
1.作者與著作權人
2.特殊類型作品的著作權歸屬
(四)著作權的內容
1.著作人身權
2.著作財產權
(五)著作權的行使和限制
1.著作權的行使方式
2.著作權的限制
(1)著作權的保護期限
(2)合理使用
(3)法定許可使用
(4)強制許可使用
(六)鄰接權
1.鄰接權的概念
2.鄰接權的種類及其內容
(七)著作權的保護
1.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2.侵犯著作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三、專利權
(一)專利權與專利法概述
(二)專利權的對象
1.發明
2.實用新型
3.外觀設計
(三)授予專利權的條件
1.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性條件
(1)發明、實用新型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2)外觀設計的專利保護條件
2.授予專利權的程序性條件
(四)不授予專利權的對象和原因
(五)專利權的內容
(六)專利權的行使和限制
1.專利權的行使方式
2.專利權的保護期限
3.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七)專利權的保護
1.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2.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3.侵犯專利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四、商標權
(一)商標和商標法概述
1.商標的概念和種類
2.商標法概述
(二)商標權的取得
1.商標注冊申請人的條件
2.商標注冊的條件
3.商標的國內國外注冊
(三)商標權
1.商標權的基本內容
(1)商標權人的主要權利
(2)商標權人的主要義務
2.商標權的期限與注冊商標的續展
3.商標權無效與被撤銷
4.商標權終止
(四)商標權的保護
1.侵犯商標權的行為
2.侵犯商標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3.馳名商標的保護
第六部分 繼 承 權
一、繼承製度概述
(一)繼承的概念與特徵
(二)我國繼承法的基本原則
1.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繼承權
2.繼承權男女平等
3.養老育幼
4.互諒互讓,和睦團結
(三)遺產的概念和范圍
(四)繼承權的行使與繼承權的喪失
1.繼承權的概念與特徵
2.繼承權的行使
3.繼承權的喪失
(1)繼承權喪失的原因
(2)繼承權喪失的確認
(3)繼承權喪失的後果
二、法定繼承
(一)法定繼承的概念與特徵
(二)法定繼承人的范圍與繼承順序
1.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2.法定繼承人的繼承順序
(三)代位繼承與轉繼承
1.代位繼承的概念和特徵
2.轉繼承的概念和特徵
3.代位繼承與轉繼承的區別
(四)法定繼承方式中的遺產分配原則
1.同一順序法定繼承人之間對遺產的分配
2.法定繼承人之外的遺產取得人
三、遺囑繼承
(一)遺囑繼承的概念與特徵
(二)遺囑的形式與遺囑見證人的資格
1.遺囑的概念和特徵
2.遺囑的形式
(1)公證遺囑
(2)自書遺囑
(3)代書遺囑
(4)錄音遺囑
(5)口頭遺囑
3.遺囑見證人的資格
(三)遺囑的有效條件
1.立遺囑人應具有遺囑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遺囑內容合法
4.遺囑形式合法
(四)遺囑的變更與撤銷
(五)遺贈
1.遺贈的概念與特徵
2.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
3.遺贈與贈與的區別
四、遺產的處理
(一)繼承的開始與遺產的保管
1.繼承開始的時間
2.遺產保管人的義務
(二)繼承和受遺贈的接受與放棄
(三)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
1.被繼承人債務的范圍
2.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規則
(四)遺產的分割
1.遺產分割的原則
2.遺產分割的辦法
(五)遺贈扶養協議
1.遺贈扶養協議的概念
2.遺贈扶養協議的特徵
3.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
第七部分 民事責任
一、民事責任概述
(一)民事責任的概念與特徵
(二)民事責任的種類
1.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
2.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3.締約過失責任(見「合同的成立」)
二、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
(一)概述
1.侵權行為的概念與分類
2.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概念與特徵
3.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4.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二)一般侵權行為民事責任
1.一般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成立要件
2.一般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免責事由
(三)特殊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
1.職務侵權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承擔責任的主體
2.產品質量不合格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承擔責任的主體
3.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承擔責任的主體
4.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承擔責任的主體
5.在公共場所施工緻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承擔責任的主體
6.建築物等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承擔責任的主體
7.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承擔責任的主體和免責情形
8.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承擔責任的主體和減輕責任的情形
三、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一)違反合同民事責任的概念與特徵
(二)違反合同民事責任的成立要件
1.違約行為
(1)預期違約
(2)實際違約
2.無免責事由
(三)違反合同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1.繼續履行
2.損害賠償
3.違約金
4.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