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貪污受賄罪
Ⅰ 如何理解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16年4月18日聯合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了貪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及其死刑、死緩及終身監禁的適用原則等,強調依法從嚴懲治貪污賄賂犯罪。
關於數額的調整:
貪污受賄犯罪是貪利型的職務犯罪,犯罪數額是其社會危害程度的基本決定因素。因而《刑法修正案(九)》關於貪污受賄犯罪定罪量刑標準的設定,還是以犯罪數額為首要的模式,只是改「具體的數額模式」為「概括的數額模式」,以維護刑法立法的穩定性和適應性,並授權最高司法機關可以動態地、科學合理地設置某一時期的具體數額標准。《解釋》則將經《刑法修正案(九)》修改的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三百八十六條貪污罪、受賄罪由輕到重三種罪狀(即數額)及其對應的法定刑檔次確定為: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3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為「數額較大」,適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的法定刑幅度(《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300萬元的為「數額巨大」,適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的法定刑幅度(《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300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別巨大」,適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的法定刑幅度(《解釋》第三條第一款)。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對貪污罪、受賄罪設置的起刑點是2000元,1997年刑法典將這一起刑點提高至5000元,《刑法修正案(九)》在立法上取消此一起刑點具體數額的規定,而改為「數額較大」的概括規定,並將「數額較大」的確定標准交由最高司法機關以司法解釋來明確。那麼,對貪污受賄犯罪「數額較大」的標准應怎樣掌握?原來的5000元起刑點是應維持不變還是要有所提高?若需要提高,其提高幅度應有多大?對此問題大體上有三種主張:第一種觀點主張5000元的起刑點不宜提高,甚至還應有所降低。認為這是嚴懲腐敗犯罪的要求,是契合中央對腐敗行為「零容忍」的反腐政策的,也是符合嚴厲反腐敗的社會輿情和民眾呼聲的。第二種觀點主張此一起刑點應適當提高,但不宜提得太高,比如可以將「數額較大」的起刑點提高至1萬元。第三種觀點主張對此起刑點即「數額較大」的標准應予以明顯地提高,比如可以提高到3萬元。《解釋》採納了上述第三種觀點,將這一起刑點提高至3萬元。《解釋》此一規定是正確的抉擇,因為對貪腐行為的「零容忍」絕不等於對貪污受賄犯罪要實行刑事犯罪門檻的「零起點」。我國刑法對犯罪行為之規制一貫堅持質與量相統一的思想,並以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大小來作為區分犯罪行為與一般違法行為的界限。在當前反腐敗的大潮中,中央也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把黨紀政紀挺在刑事追究的前面,即對貪污受賄行為在定罪量刑之前,要有黨紀政紀處分可以獨立發揮作用的空間。再者,貪腐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是一個變數,它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而相應地變化。自1997年刑法典規定貪污受賄犯罪5000元起刑點迄今,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巨大,人均GDP自1997年至2014年增長了約6.25倍,而適用了近20年的貪污受賄犯罪5000元的起刑點卻仍未變化,已嚴重不符合當初設定這一起刑點時所掌握的社會危害程度,因而適當提高這一起刑點數額乃勢在必行,而且提高太小也不解決問題。據介紹,《解釋》將此起刑點數額由原來的5000元提高至3萬元,這也是符合近年來司法實踐中予以刑事追訴的貪污受賄犯罪案件的實際情況的。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歷來是我國刑事法治所注意貫徹的重要理念。
其三,怎樣確定貪污受賄犯罪「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解釋》結合對既往司法實踐的考察和相關立法精神,將貪污受賄犯罪「數額巨大」的標准確定為滿20萬元,將其「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確定為滿300萬元。其主要考慮是要適當拉開不同量刑檔次的級差,以更好地貫徹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下的區別對待。筆者認為,《解釋》這一改動是正確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刑法修正案(九)》之前,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三百八十六條關於貪污受賄犯罪第二檔次(對應現在的「數額巨大」)的數額規定是5萬元,法定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三檔次(對應現在的「數額特別巨大」)的數額規定是10萬元,法定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其主要問題有二:一是在起刑點數額(即「數額較大」)過低的基礎上,刑法中對「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具體數額設置也均過低,嚴重脫離當前經濟社會背景下數額之社會危害性程度的真實情況,導致罰過其罪,與配置的重刑顯然不協調。二是數額與刑罰相對應的量刑區間狹窄,輕重罪刑之間缺乏科學合理的幅度和梯次之分。這不但表現在從第一檔次起刑點的5000元(對應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到第二檔次的5萬元(對應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再到第三檔次的10萬元(對應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之間總共僅有9.5萬元的數額差距,而法定刑就從一年有期徒刑上升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導致數額差距空間較小而刑罰輕重差距過大;而且犯罪數額在5000元到10萬元之間的,實踐中的量刑也大體上是按照1萬元判刑一年掌握,看似公平,實則顯屬輕罪重罰。其問題更突出地表現在第三檔次(即10萬元以上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罪刑關繫上,在此檔次,只要不屬於「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的情況,則貪污受賄數額滿10萬元與不滿10萬元的案件在量刑上輕重差別巨大,而貪污受賄數額10萬元、幾十萬元的案件與數百萬元、數千萬元的案件在量刑上卻差別不大(其量刑區間僅為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導致這一檔次在實踐中長期存在罪刑失衡、重刑集聚的不合理現象。以上這些弊端嚴重違背了我國刑事法治中社會危害性理論的基本原理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嚴重有損現代刑事法治的公平正義理念。因而相當一個時期以來,各方面要求合理調整和適當提高貪污受賄犯罪加重刑罰的第二檔次、第三檔次之數額標準的呼聲很高,這也正是《刑法修正案(九)》將其更改為概括性的「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立法本意所在。此次《解釋》中將屬於第二量刑檔次的「數額巨大」提高至滿20萬元,將屬於第三量刑檔次的「數額特別巨大」提高至滿300萬元,較過去的相應數額標准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其數額標準的確定是建立在對我國當下經濟社會狀況及貪污受賄數額的社會危害程度認真調研把握之基礎上的,是符合目前我國社會罪刑關系實際的。如此設置,給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適用以及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適用都留下了盡可能大的犯罪數額對應空間,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司法實踐中長期存在的貪污受賄犯罪之量刑罪刑失衡、重刑集聚的現象,從而較好地貫徹了罪責刑相適應的刑法基本原則。
三、關於情節標準的解讀
在1997年刑法典中,貪污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以具體數額為基本模式,「情節」只是其補充因素。《刑法修正案(九)》改變了既往刑法典中單純計贓論罪論罰的具體數額的基本模式,而代之以「數額+情節」(或者說「數額或情節」)的模式,即將「情節較重」與「數額較大」並列,將「情節嚴重」與「數額巨大」並列,將「情節特別嚴重」與「數額特別巨大」並列,相應規定了三檔法定刑。也就是說,由《刑法修正案(九)》第四十四條的語義來看,國家立法機關顯然是把「情節」作為與「數額」並列的貪污受賄犯罪之定罪量刑標准看待的,即貪污受賄犯罪之定罪量刑有兩個標准,一為數額標准,二為情節標准,二者並列而相互區別、相互獨立,具備其中之一即可。但是,《解釋》一方面規定了獨立的數額標准;另一方面卻沒有規定完全獨立於數額的情節標准,而是將情節與相對較低的數額(大體上減半)相結合而規定了「數額+情節」模式的標准。此種模式與數額模式的三個檔次相對應,區分為三檔罪刑規范:(1)貪污受賄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同時具有《解釋》所列舉的嚴重情節之一的,即認定為法條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與「數額較大」(即單純的數額在3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一樣適用第一檔次的法定刑;(2)貪污受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150萬元,同時具有《解釋》所列舉的嚴重情節之一的,即認定為法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與「數額巨大」(即單純的數額在20萬元以上不滿300萬元)一樣適用第二檔次的法定刑;(3)貪污受賄數額在150萬元以上,同時具有《解釋》所列舉的嚴重情節之一的,即認定為法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與「數額特別巨大」(即單純的數額在300萬元以上)一樣適用第三檔次的法定刑。針對《解釋》將《刑法修正案(九)》所規定的獨立於數額的情節標准改造成「數額+情節」模式,應當探討和明確以下幾點:
其一,為什麼要將情節標准改造成「數額+情節」標准?在《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法過程中,鑒於過去單純數額標準的弊端,一種意見反對將數額作為貪污受賄犯罪的主要定罪量刑標准,主張應以脫離數額的情節作為其定罪量刑的標准,規定「情節較重、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三種情形及相應的三檔法定刑。國家立法機關經研究沒有採納單純的情節標准之主張,也沒有維持既往的單純具體數額標准之模式,而是採取了將數額與情節並列、「數額+情節」標準的模式。而《解釋》又在數額標准之外的情節標准中加入了數額因素,將情節與數額掛鉤,使情節標准實際上成為「情節+數額」的模式。這主要是基於兩點考慮:一是犯罪數額在貪污受賄犯罪危害程度的衡量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對此類貪利性職務犯罪之定罪量刑雖不能一概地單純考慮數額,但也往往離不開對犯罪數額的考量,這也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和體現;二是完全脫離數額的其他情節之嚴重程度往往難以量化和准確把握,若僅根據其他情節決定刑罰裁量可能會出現數額較小而判刑過重的罪刑失衡現象,也容易給量刑的隨意性留下空間。筆者認為,最高司法機關這兩點考慮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准確地把握了數額與其他情節對貪污受賄犯罪之危害程度影響的辯證關系,也是借鑒了以往我國最高司法機關在侵犯財產類犯罪之司法解釋中的成功經驗。因此,應當予以認同和支持。當然,將來若能對立法上關於情節標准獨立於數額之規定作適當修改,使情節標准從立法上看也有容納一定數額因素的空間,以使立法與司法合理協調,則效果會更好。
其二,關於情節標准與數額標準的關系問題。按照《刑法修正案(九)》的相關規范和《解釋》第一至三條的規定,可以說,我國當前對貪污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是採用了「兩套標准」「三個檔次」(三個罪刑單位)。兩套標准之一為數額標准,這也是貪污受賄犯罪基本的定罪量刑模式,區分為「數額較大」(滿3萬元不滿20萬元)、「數額巨大」(滿20萬元不滿300萬元)、「數額特別巨大」(300萬元以上)三個檔次並配置由輕到重的三檔法定刑;兩套標准之二為情節標准,更確切地講應為「情節+數額」標准,區分為「其他較重情節」(滿1萬元不滿10萬元,同時具備《解釋》所列嚴重情節的)、「其他嚴重情節」(滿10萬元不滿150萬元,同時具備《解釋》所列嚴重情節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150萬元以上,同時具備《解釋》所列嚴重情節的)三個檔次,並與符合數額標准者一樣分別適用三檔法定刑。由此可見,貪污受賄犯罪定罪量刑的數額標准與情節標准(「情節+數額」標准)是並行不悖的、彼此獨立的兩套標准:沒有《解釋》所列舉的嚴重情節者即適用數額標准;具有《解釋》所列舉的嚴重情節者適用情節標准(「情節+數額」標准),此時的數額要求要依照《解釋》之規定有所降低,原則上是減半掌握。「兩高」《解釋》對《刑法修正案(九)》所確定的貪污受賄犯罪定罪量刑之概括數額標準的具體化,以及對其情節標准進行的「情節+數額」改造和具體化,使這兩種標准形成互補關系且均明確、具體而具備可操作性,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其三,關於貪污受賄犯罪「嚴重情節」的抉擇。在「數額+情節」模式下,大體上減半掌握數額標准,從而使數額外的其他情節成為影響貪污受賄犯罪定罪量刑的重要因素。為使情節因素正確而充分地發揮其對貪污受賄犯罪定罪量刑的作用,「兩高」《解釋》以能夠真正體現犯罪特點、並對貪污受賄犯罪定罪量刑有重要意義為標准,認真選擇了若干嚴重情節加以規定。具體而言,對貪污罪規定的嚴重情節有六項:(1)貪污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防疫、社會捐助等特定款物的;(2)曾因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受過黨紀、行政處分的;(3)曾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追究的;(4)贓款贓物用於非法活動的;(5)拒不交代贓款贓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繳工作,致使無法追繳的;(6)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這些情形從犯罪對象、犯罪行為、行為人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認罪悔罪態度及危害後果等方面說明了社會危害性較大,因而被合理地確定為影響貪污罪定罪量刑的因素。對受賄罪規定的嚴重情節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僅適用於受賄罪第一檔次的上述貪污罪第(二)至(六)項的5種情節。第二類是同時適用於受賄罪三檔的另外3種情節:(1)多次索賄的;(2)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3)為他人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這三項情節是針對受賄罪特點而設立的,而且對受賄案件的危害程度或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程度有顯著影響。第一項「多次索賄」表明了行為人主觀惡性較大,第二項「貪贓枉法」又造成損害後果明顯具有更重的社會危害性,第三項組織、人事類腐敗危害性質和程度都十分嚴重,因而將這三項情形規定為受賄案件的嚴重情節是合乎法理與情理的。總之,《解釋》所規定的貪污罪受賄罪的這些嚴重情節,都是從我國相關的司法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並具有相應的理論根據。當然,對《解釋》所規定的這些嚴重情節,還可以通過司法實踐予以檢驗和進一步完善。
Ⅱ 貪污受賄多少錢可以入刑
貪污受賄多少錢可以入刑?貪官判死刑、死緩、終身監禁到底如何界定?官員「身邊人」斂財怎麼懲治?如何防止貪官「因罪致富」?一系列關於中國反腐的輿論熱點問題有了權威的解答。跟隨我一起來看看。1.貪污受賄多少錢可以入刑
量刑數額提高到3萬,3萬以下也可追刑責。
司法解釋明確,貪污、受賄數額滿一萬元、具有一定較重情節的就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對貪污受賄的量刑數額則提高至3萬元。
去年11月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貪污罪、受賄罪的定罪量刑的數額標准,代之以「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以及「較重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情節」。
《解釋》規定「數額巨大」的一般標準定為20萬元以上不滿300萬元,「數額特別巨大」的一般標準定為300萬元以上。
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長裴*鼎表示,將貪污罪、受賄罪起點數額提高到3萬元,並不意味著低於姿頃鏈3萬元的貪污、受賄行為就一概不能作為犯罪處理。
根據《刑法修正案(九)》關於數額與情節並重的立法精神,《解釋》同時規定,貪污、受賄1萬元以上不滿3萬元,具有其他較重情節的即應追究刑事責任;數額不滿「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但達到起點一半,同時具有規定情節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情節」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從重處罰。
2.貪官判死刑、死緩到底如何界定?
答:死緩是附條件的不執行死刑。
刑法規定,貪污受賄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那麼,死刑與死緩的適用原則到底是什麼?
《解釋》規定無期徒刑與死刑是兩個不同刑種,為了更准確的適用死刑,《解釋》明確規定,死刑立即執行只適用於犯罪數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造成損失特別重大的貪污、受賄犯罪分子。
「這就是說,司法機關在審判案件時,對於極少數罪行特別嚴重、依法應當適用死刑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堅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裴*鼎說。
對於「死緩」,《解釋》同時規定,對於符合死刑立即執行條件但同時具有法定從寬等處罰情節,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裴*鼎特別指出,死緩是附條件的不執行死刑,即在二年緩期執行期間沒有故意犯罪的,依據刑法減為無期徒刑、有期徒刑。
3.「終身監禁」到底怎麼執行?
答:終身監禁一經作出不得減刑假釋,不受服刑表現影響。
去年11月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的貪污罪、受賄罪判處死緩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的規定,到底什麼情形可以決定「終身監禁」?「終身監禁」能否執行到底?這些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
這次出台的司法解釋明確「終身監禁」是介於死刑立即執行與一般死緩之間的一種執行措施,但又比一般死緩更為嚴厲。
《乎凱解釋》指出《解釋》指出,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同時裁判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裴*鼎表示,《解釋》明確終身監禁適用的情形,即主要針對那些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過重,判處一般死緩又偏輕的重大貪污受賄罪犯,可以決定終身監禁。
此外,凡決定終身監禁的,在一、二審作出死緩裁判的同時應當一並作出終身監禁的決定,而不能等到死緩執行期間屆滿再視情而定,以此強調終身監禁一旦決定,不受執行期間服刑表現的影響。
4.官員「身邊人」斂財怎麼辦?
答:此次會議,兩高對「為他人謀取利益」作出界定,官員明知「身邊人」收錢未退還,可定罪為受賄。
官員「身邊人」腐敗,「身邊人」借著官員的關系大肆斂財該如何遏制?
《解釋》規定為依法從嚴懲治國家工作人員「身邊人」的賄賂犯罪,《解釋》規定,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與受賄罪、行賄罪適用相同的定罪量刑標准。
司法解釋規定「特定關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財物,國家工作人員知道後未退還或者上交的,應當認定國家工作人員具有受賄故意」。
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苗*水表示,這一規定對國家工作人員作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只要其知道「身邊人」利用其職權索取、收受了財物,未將該財物及時退還或上交的,即可認定其具有受賄故意。
「司法實踐中,國家工作人員往往辯解其是在『身邊人』索取、收受他人財物後才知道的,並沒有受賄故意,不構成受賄罪。」苗*水認為,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掃除了司法中的障礙,對國家工作人員規避法律的這種情況能給予有效打擊。
5.官員跡孫「小貪不斷」如何計算受賄額?
答:多次受賄未經處理的,累計計算受賄數額。
官員多次收受小額賄款,但每次均未達到定罪標準的,該怎麼算其受賄數額?
針對這種「小貪不斷」現象,今次發布的司法解釋從兩方面對受賄犯罪數額的計算作出了規定。
1.一是針對小額賄款的問題,明確多次受賄未經處理的,累計計算受賄數額。據此,受賄人多次收受小額賄款,雖每次均未達到《解釋》規定的定罪標准,但多次累計後達到定罪標準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二是針對收受財物與謀利事項不對應的問題,明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前後多次收受請託人財物,受請托之前收受財物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應當一並計入受賄數額。據此,對那些小額不斷、多次收受的財物,符合條件的也應當一並追究刑事責任。
6.貪官的贓款贓物怎麼追繳?
答:追贓一追到底、永不清零,防止「因罪致富」。
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
那麼,貪官贓款贓物如何追繳,遲遲未能追繳上來怎麼辦?
《解釋》強調為有效剝奪貪污賄賂犯罪分子的違法所得,盡可能挽回經濟損失,這份新發布的司法解釋強調,貪污賄賂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尚未追繳到案或者尚未足額退賠的違法所得,應當繼續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裴*鼎說,追繳贓款贓物不設時限,一追到底、永不清零,隨時發現將隨時追繳。
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主任萬-春表示,對藏匿、轉移贓款贓物的,要堅持一追到底的原則,避免出現以刑罰執行替代經濟懲處的現象,防止「因罪致富」等不正常情況的出現。
7.如何讓貪官不能在經濟上佔便宜?
答:明確貪污賄賂犯罪的罰金刑適用。
《刑法修正案(九)》對貪污罪和賄賂犯罪增設罰金刑,這意味著貪官不僅要坐牢,還得交罰金。那麼,到底罰多少才能不讓犯罪分子在經濟上佔便宜?
《解釋》規定根據這次司法解釋第十九條規定,對貪污罪、受賄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應當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金;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應當並處20萬元以上犯罪數額2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此外,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應當並處50萬元以上犯罪數額2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刑法規定並處罰金的其他貪污賄賂犯罪,應當在10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判處罰金。
苗*水解釋,貪污賄賂犯罪屬於經濟犯罪,對貪利型犯罪有效利用罰金刑的懲罰性可以起到比執行自由刑更好的行刑效果,不能讓犯罪分子在經濟上佔便宜。
此外,由於刑法條文僅規定判處罰金,沒有具體適用標准,實踐中可能出現各地裁判不一,量刑差距過大。統一規定罰金刑的裁量標准,有利於合理控制自由裁量刑罰幅度,起到規范量刑的作用。
8.賄賂犯罪的對象僅限於「財物」?
答:獲得「財產性利益」也能判受賄。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賄賂犯罪手段越來越隱蔽,通過收受乾股、合作投資、委託理財、賭博等方式,變相收受請託人的財物,這種隱蔽賄賂怎麼懲罰?
司法解釋的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主任萬-春表示,賄賂犯罪的本質在於:權錢交易,根據刑法規定,賄賂犯罪的對象是「財物」,如何界定賄賂犯罪中的「賄賂」,關鍵在於對刑法中規定的「財物」應當如何理解和進行解釋。
萬-春解釋,根據新的司法解釋規定,賄賂犯罪中的財物,包括貨幣、物品和財產性利益。財產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為貨幣的物質利益如房屋裝修、債務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貨幣的其他利益如會員服務、旅遊等。後者的犯罪數額,以實際支付或者應當支付的數額計算。
9.堅持依法從嚴懲治腐敗
據了解,該司法解釋通篇體現了依法從嚴懲治腐敗的精神。
一是嚴密刑事法網,針對貪污賄賂犯罪的新情況、新特點,對犯罪構成要件作出擴張性解釋,強化法律適用的針對性,嚴厲追究貪污、受賄犯罪行為。
二是嚴格刑罰適用,綜合考量各種因素確定不同職務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統籌解決罪與非罪、罪輕與罪重的標准掌握。
Ⅲ 2023新刑法貪污受賄罪最新司法解釋全文
2017年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80次會議、2017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50次會議通過了最新刑法貪污受賄罪的司法解釋,我為您整理的相關資料如下,如果您有需要,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
第一條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貪污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一)貪污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防疫、社禪隱爛會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受過黨紀、行政處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追究的;
(四)贓款贓物用於非法活動的;
(五)拒不交待贓款贓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繳工作,致使無法追繳的;
(六)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受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前款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一)多次索賄的;
(二)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
(三)為他人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第二條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三條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四條貪污、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可以判處攜塵死刑。
符合前款規定的情形,但具有自首,立功,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或者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等情節,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符合第一款規定情形的,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同時裁判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第五條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責任;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挪用公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特定款物,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還,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四)其他嚴重的情節。
第六條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或者超過三個月未還,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賀漏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挪用公款數額在二百萬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特定款物,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還,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
(四)其他嚴重的情節。
第七條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二)將違法所得用於行賄的;
(三)通過行賄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四)向負有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實施非法活動的;
(五)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影響司法公正的;
(六)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第八條犯行賄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行賄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
(二)行賄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並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第九條犯行賄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行賄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
(二)行賄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並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第十條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之一規定的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定罪量刑適用標准,參照本解釋關於受賄罪的規定執行。
刑法第三百九十條之一規定的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的定罪量刑適用標准,參照本解釋關於行賄罪的規定執行。
單位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之一的規定以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條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第二百七十一條規定的職務侵佔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關於受賄罪、貪污罪相對應的數額標准規定的二倍、五倍執行。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的挪用資金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以及「進行非法活動」情形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關於挪用公款罪「數額較大」「情節嚴重」以及「進行非法活動」的數額標准規定的二倍執行。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第七條、第八條第一款關於行賄罪的數額標准規定的二倍執行。
第十二條賄賂犯罪中的「財物」,包括貨幣、物品和財產性利益。財產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為貨幣的物質利益如房屋裝修、債務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貨幣的其他利益如會員服務、旅遊等。後者的犯罪數額,以實際支付或者應當支付的數額計算。
第十三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關於受賄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實際或者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的;
(二)明知他人有具體請託事項的;
(三)履職時未被請托,但事後基於該履職事由收受他人財物的。
國家工作人員索取、收受具有上下級關系的下屬或者具有行政管理關系的被管理人員的財物價值三萬元以上,可能影響職權行使的,視為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
第十四條根據行賄犯罪的事實、情節,可能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犯罪較輕」。
根據犯罪的事實、情節,已經或者可能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全國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重大案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
(一)主動交待辦案機關未掌握的重大案件線索的;
(二)主動交待的犯罪線索不屬於重大案件的線索,但該線索對於重大案件偵破有重要作用的;
(三)主動交待行賄事實,對於重大案件的證據收集有重要作用的;
(四)主動交待行賄事實,對於重大案件的追逃、追贓有重要作用的。
第十五條對多次受賄未經處理的,累計計算受賄數額。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前後多次收受請託人財物,受請托之前收受的財物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應當一並計入受賄數額。
第十六條國家工作人員出於貪污、受賄的故意,非法佔有公共財物、收受他人財物之後,將贓款贓物用於單位公務支出或者社會捐贈的,不影響貪污罪、受賄罪的認定,但量刑時可以酌情考慮。
特定關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財物,國家工作人員知道後未退還或者上交的,應當認定國家工作人員具有受賄故意。
第十七條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同時構成受賄罪和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三節、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犯罪的,除刑法另有規定外,以受賄罪和瀆職犯罪數罪並罰。
第十八條貪污賄賂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尚未追繳到案或者尚未足額退賠的違法所得,應當繼續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第十九條對貪污罪、受賄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應當並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金;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應當並處二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應當並處五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對刑法規定並處罰金的其他貪污賄賂犯罪,應當在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判處罰金。
第二十條本解釋自2017年4月18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