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還是
㈠ 公司法和企業法有什麼區別呢
可以從企業與公司的區別出發來看這個問題:
企業這個概念的范圍要比公司包含的范圍廣回得多.
公司,單由名答稱來看,在我國只有名稱中包含"有限公司"字樣的才是公司,從本質上看,公司可以看作一個獨立的"人"(法律上的人),他以自己的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正常情況下,即使公司資不抵債,債權人也只能在公司自有資產范圍內得至清償,而不能要求公司的投資人(股東)承擔公司資產不足清償的債務.
而所有如公司、個體工商戶、公司設立的分公司……等等進行生產經營的單位都是企業。
其中個體工商戶、公司設立的分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非公司的企業,他們不具有法律上獨立的人格,他們的債務不僅僅要由該企業自己的財產來承擔,如果該企業的財產不足清償債務時,還要由投資者繼續承擔民事責任。
㈡ 民法和公司法哪個大
首先要糾正一點,現在咱們國家的法律體系中是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內法典的,容所以不存在民法和公司法誰大的問題。
其次,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經濟和人身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從學理上來說,公司法也是民法的一部分。
最後,如果涉及到民法性質的法律比如《民法通則》、《合同法》或者其他法律的規定與公司法不一致的,有特別規定的從特別規定。
我是學法學的。
公司法被包含在商法體系內。
但也有單獨給我們開了公司法課。
考研沒有單獨的公司法,屬於民商法系列。
㈣ 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1、公司法:是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而制定的法律。
2、公回司章程:是答指公司依法制定的、規定公司名稱、住所、經營范圍、經營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項的基本文件。
二、作用不同
1、公司法: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2、公司章程:確定公司權利、義務關系的基本法律文件;公司對外進行經營交往的基本法律依據;是公司的自治規范。
三、特點不同
1、公司法: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具有法定性、真實性、自治性和公開性的基本特徵。
㈤ 《中華人民共國公司法》到底是法律還是法規
我國的法律來體系中大體包括以下幾種源法律法規: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和規章等。
公司法是法律!
詳細區別法律、法規 。。。請參考
http://ke..com/view/904862.htm#2
㈥ 公司法屬於實體法還是程序法
公司發是兼具復程序法內容的實體製法
我國公司法著重規定了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權利、義務的實質內容和范圍,這屬於實體法規定。如關於公司內部組織機構、法定代表人、股東、董事、經理人員、監事的權利、義務、責任的規定,確定了公司中各方當事人在實施公司行為時的實體權利和義務。同時,公司法為確保這些實體權利義務的實現,還規定了取得、行使實體權利,履行實體義務必須遵守的法定程序。當然,公司法以實體法內容規定為主,程序法的內容是第二位的。
㈦ 企業法與公司法的區別是什麼
1、投資主體區別:
公司法所指的投資主體應該包括除上述所提及的中國組織,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還包括外國的組織和非中國公民的自然人。公司法所規范調整的投資主體是廣義上的投資者,沒有國界之分。因為企業法是特別法,那麼它所規范調整的投資主體可能是公司法所規范或調整的一部分。
合夥人企業是指依照中國的有關法律由合夥人投資的企業。東道國提供的土地、廠房、及其他基礎設施、部分原材料等,按商定價格收匯,不參與投資。合夥人企業法所調整或規范的投資對象是合夥人,不包括中國的投資者,也不包括外國的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
2、組織形式區別:
公司法明確規定了公司的組織形式,就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類型,沒有其他類型。
企業法則沒有具體規定企業的組織形式,他可以依據公司法的規定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還可以成為其他的企業形式比如說是合夥等。
3、資金制度區別:
公司法規定投資者既可以用貨幣,實物,也可以用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
企業法沒有明確規定可用土地使用權出資,原因在於中國的土地國有制度,投資者在還不便於取得土地使用權,或其他因素影響了立法者。、
(7)公司法還是擴展閱讀
公司法和企業法的聯系:
合夥企業是契約式企業,有限公司是股權式企業。我國《合夥企業法》規定,合夥企業是由各合夥人依法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企業。
合夥協議是合夥人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依據,合夥人的出資方式、數額和期限,合夥人分配利潤和分擔虧損的辦法,合夥企業的事務執行、解散和清算等問題都按照依法訂立的合夥協議來操作。
《公司法》規定,有限公司股東按照比例出資,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並且按照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其次,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有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這是合夥企業和公司的最主要的區別。這一區別有兩重意義,第一說明合夥企業只具有相對獨立的人格,有限公司具有絕對獨立的人格。
㈧ 企業法和公司法的聯系、區別
一、合夥企業法相對於公司法是特別法
說合夥企業法相對於公司法是特別法,另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合夥企業,主要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現的,公司法當然地適用於公司的成立、變更、解散等。現具體從投資主體、資本制度、組織形式、股東責任等對兩者方面進行比較。
二、投資主體之比較。
公司法所指的投資主體應該包括除上述所提及的中國組織,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還包括外國的組織和非中國公民的自然人。公司法所規范調整的投資主體是廣義上的投資者,沒有國界之分。因為企業法是特別法,那麼它所規范調整的投資主體可能是公司法所規范或調整的一部分。
合夥人企業是指依照中國的有關法律由合夥人投資的企業,。東道國提供的土地、廠房、及其他基礎設施、部分原材料等,按商定價格收匯,不參與投資。所以我們認為,合夥人企業法所調整或規范的投資對象是合夥人,不包括中國的投資者,也不包括外國的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
三、資本金制度之比較。
資本金制度也可以叫作注冊資本制度,它指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和出資方式。
兩部法律對出資方式有些差異。公司法規定投資者既可以用貨幣,實物,也可以用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企業法有點例外就是沒有明確規定可用土地使用權出資,原因在於中國的土地國有制度,投資者在還不便於取得土地使用權,或其他因素影響了立法者。
四、組織形式之比較。
公司法明確規定了公司的組織形式,就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類型,沒有其他類型。而企業法則沒有具體規定企業的組織形式,他可以依據公司法的規定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還可以成為其他的企業形式比如說是合夥等,但其他企業形式外國投資者基本上沒有興趣去申請設立,一方面的原因是它不夠規范,另一方面的原因在於需要我國相關部門審批,因為企業法細則主要提及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形式,在審批上非公司形式很難通過。
五、投資者責任。
我國公司法規定的公司組織形式只有兩種,一種是有限責任公司一種是股份有限公司,無論什麼形式的公司,股東對公司責任以出資額為限。而外資企業法與公司法有些異同。我國外資企業實施細則十八條
規定「外資企業的組織形式為有限責任公司,經批准也可以為其他責任形式。外資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外國投資者對企業的責任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外資企業為其他責任形式的,外國投資者對企業的責任適用中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從規定中可以看出,企業法中沒有明確規定企業的無限責任,但從字里行間來看,企業投資者是有可能承擔無限責任的。
㈨ 公司法屬於什麼法
公司法是規定各類公司的設立、活動、解散以及其他對內對外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公司法調整的對象和范圍包括公司設立過程、存續期間和終止過程中的法律行為和法律關系。
從法律性質的界定上,公司法應屬私法、商事法和商事主體法。
公司法的特點表現在:
公司法是主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即公司法雖然是一種主體法或組織法,但同時也具有商業活動法的特點和內容。所謂商業活動法,是指直接調整具體的商業經營活動的法律規范。也就是說公司法不僅規定了公司的設立、變更、組織機構等內部關系,也會規定公司的某些直接的經營活動或商業活動。
公司法是強製法和人依法的結合。即公司法首先是具有強制性的法律規范,同時,在公司法的許多條款中,又有任意性的規范。比如說公司法第十三條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這一條在用語中使用了「應當」,表明該條規定不能以當時人個人意志予以變更,這就是強制性的法律規范。又比如公司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理由規定的除外」,本條中的但書確定公司章程可以設置與該條款不同的表決權行使方法,而公司章程是公司投資人制定的,也即是可以根據公司投資者的意志予以變更,這就是任意性法律規范。
公司法表現為成文法。在全世界范圍內,無論是有成文法 傳統的大陸法系國家還是有判例法傳統的英美法系國家,公司法的形式都表現為成文法。
公司法具有一定的國際性。因為公司法屬於商法的一部分,而商法是最具有國際性的法律規范,所以公司法必然的會體現出一些國際性特點。比如我國公司法第十一章,用一章的內容專章規范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等法律問題。
公司法的作用一是保護公司本身的利益,二是保護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三是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四是維護社會交易安全和經濟秩序的穩定。
如果是從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最先提出的公法和司法的劃分方法來說,公司法在有關商業登記、治理結構、違反公司法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方面,顯然是具有公法性質的,但從整體上來說,公司法仍然是屬於私法范疇,因為公司法主要還是用以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
如果是從公司法是屬於商法還是經濟法的角度來說。雖然商法和經濟法都是規范有關企業活動的法律,但我們必須明確:1.商法僅調整商事關系即企業經營關系,而經濟法調整因國家適度干預企業經濟活動而發生的經濟關系。2.商法強調當事人地位平等和意思自治,經濟法是國家以社會的名義對國民經濟整體進行調節。3.商法側重抱回商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經濟法卻重在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旨在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而公司法的注意啊著眼點在與調整公司這一組織形式的內外部組織關系,規范公司的行為,主要的法律關系仍然是商事性質的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不涉及與國家干預經濟活動而發生的經濟關系,所以一般認為,公司法是商法,並且是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