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新生

民法典新生

發布時間: 2021-03-04 12:53:28

A. 司湯達是個怎樣的歷史人物

司湯達最有名的作品就是《紅與黑》。

這位作家原名亨利·貝爾18世紀末出生在一個律師家庭。當時在法國,律師並不很有地位,那還是一個惟貴族為貴的社會。但是在司湯達十幾歲的時候,法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789年大革命之後,拿破崙上台執政。司湯達覺得社會給他開辟了一條輝煌的路,他可以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跟隨拿破崙去創一番事業。因此他在16歲時就參加了拿破崙的軍隊,兩度追隨拿破崙一起出去作戰。他渴望像拿破崙一樣建功立業。但到1812年,拿破崙在俄國遭到慘敗,1814年他被囚禁在聖埃倫島。司湯達說:「1814年,我和拿破崙一塊兒垮了台。」

遭受了重大挫折和打擊的司湯達開始轉向寫作。他離開了法國,很長時間住在義大利,參與燒炭黨人的革命活動。他是一個無神論者,極度仇恨基督教的教會和黑暗腐朽的政治勢力。在法國的浪漫派同新古典主義作戰時,司湯達寫了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叫《拉辛與莎士比》。他抬高莎士比亞,貶低新古典主義的大師拉辛。這部理論著作很重要,但在當時並沒有起到很大作用。後來他又寫了幾部小說,有各位所熟悉的《紅與黑》,還有《呂西安·婁萬》(又叫《紅與白》)、《帕瑪修道院》、短篇小說集《義大利遺事》。司湯達的這些作品都可以在書店裡找到中譯本。特別是《紅與黑》,有若干個中譯本,可以互相參照著欣賞。研究。

《紅與黑》這本書在我國是非常有名的,很多年輕人都讀過。我上大學時,也就是在60年代,《紅與黑》被認為是一部黃色小說,因為裡面有若干關於愛情的描寫。有些學生如果在生活上犯了一些過失,他們在做檢查時常常把它歸罪於「兩紅」,即《紅樓夢》與《紅與黑》。經過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重新來認識這部作品,發現這樣的一種認識實在是太錯誤了。其實,從根本上說,《紅與黑》是一部政治小說,它的副標題叫做「1830年紀事」。1830年是波旁王朝復辟和反復辟斗爭非常激烈的一年,可以說是階級斗爭白熱化的一年。勃蘭兌斯在《19世紀文學主流》中說,在這一年裡,如果一個人不談論政治,他就不是一個法國人。所以我們在這部書里看到了很濃烈的政治斗爭的氣息和對當時政治斗爭的描寫,這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小說寫的是法國與瑞士相鄰的邊境上一個叫做維利葉爾的小城。這個小城風景非常美麗,有一條清澈的河流。河畔有一些工廠,其中最大的是安裝了十幾個大鐵錘來制鐵釘的工廠,它是屬於德瑞納市長的。這個工廠每天十幾個鐵錘利用水的力量運作,震得整個維利葉爾小城都不得安寧。因為是市長的企業,人們也不敢說三道四。這里,也還有一些其他的工廠,比如老農民索黑爾開了一個木工廠加工木材。這個工廠比起市長的要小。但是老索黑爾作為一個老農民、一個新生的工廠主,他敢於和德瑞納市長較勁。有一次,市長要營建一個花園,其中有很小一塊土地是屬於老索黑爾的。老索黑爾明白,市長必須買下這塊土地,因此他把價錢抬高了兩倍。德瑞納市長非常恨索黑爾,但他沒辦法,因為當時已經是法國大革命之後了,哪怕是波旁王朝復辟了,他也不可能非常隨意地處置一個農民的土地,只好忍痛用很高的價錢買下了老索黑爾的這塊地。這比較典型地反映了法國大革命以後,在波旁王朝復辟時期貴族和新興工廠主之間的矛盾態勢。

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情,小城裡的市長和索黑爾也就這樣過著平常的生活。但是出現了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把兩家的矛盾進一步推向了戲劇性的高潮。這個年輕人就是老索黑爾的兒子,叫於連·索黑爾。於連非常聰明,他能把《聖經》倒背如流,但他很瘦弱。老索黑爾很不喜歡這個兒子,而喜歡其他的兒子,因為其他的兒子能幫他幹活,而於連不行。於連因此而經常挨打。小說里這樣描寫於連:

他的兩腮紅紅的,兩目低垂著。他是一個18歲到19歲間的少又大又黑。在寧靜的時候,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輝,又好像熟思和探尋的樣子,但是在一轉瞬間,他的眼睛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

我們在這部小說里看到於連這個年輕人就是沿著這樣一個心理來復線在往前走。比如說,他第一天去做家庭教師時,夾著一個小布包,小布包里包著兩件衣服,走到德瑞納市長的住宅門前,看到那扇大鐵門非常華麗,他一下子就感到自己非常渺小,以至於怯懦得不敢用手去摁那個門鈴。恰好這時,德瑞納市長的夫人走出來給他開了門。但是於連心裡非常恨自己,覺得自己當時畏縮的樣子讓市長夫人看到了。他實在是恨自己恨得不得了,下決心要扭轉自己在德瑞納夫人心目中的可鄙形象,以至於他想:我是追求德瑞納市長夫人呢,還是追求她的一個女伴(德維夫人)?他在作選擇時,曾經有過這樣的考慮:「可能是追求德維夫人好一點,因為她沒有看到我夾著一個小布包站在門口不敢接門鈴的那副畏縮的樣子。」但是自尊又要求他:既然在德瑞納夫人面前表現了自卑,就要在她面前表現出自尊,要能夠征服她,讓她崇拜自己。於是他就下了決心要征服德瑞納夫人。德瑞納夫人事實上這時候已經傾心於於連。作為一個貞潔的貴婦人,她自己也沒有想到為什麼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但是她發現這個年輕人非常難接近。有一次在花園里,德瑞納夫人完全出於好心給了於連兩件新衣服,於連把這看作是夫人的一種施捨,他感到受到了侮辱,正言厲色地對德瑞納夫人講:「我不能夠接受你的衣服」,把德瑞納夫人嚇得夠嗆。其實當時德瑞納夫人完全沒有看不起他的意思,她那時已經愛上他了。有一次在花園喝茶的時候,傍晚天色有點黑了,於連不小心碰了一下德瑞納夫人的手,德瑞納夫人立刻就把手抽回去。對於一個貴婦人,這是修養使然。但是於連馬上產生一個念頭:德瑞納夫人瞧不起我,我的手一碰到她,她一下子就抽回去了。這樣一種自卑的意識變成了自尊的反抗,他想:「無論如何我要抓住她的手。」經過很激烈的痛苦的思想斗爭,他下了極大的決心,把德瑞納夫人的手緊緊抓住了。由此開始了兩個人的愛情。當天晚上德瑞納夫人非常興奮,她覺得自己的生活掀開了新的一頁,甜美的愛情降臨了。而於連只是感到一種勝利,感到一種勝利的滿足,因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所以那天晚上他睡得很香,跟德瑞納夫人完全不同。第二天,他來到野外,看到天上的鷹在飛翔的時候,有這樣一種感覺:

於連站在最大的岩石上,雙目仰望蒼穹,……他望著老鷹們在天空中靜悄悄地畫了無數的大圓圈。於連的眼睛機械地隨著鷲鷹轉動,這猛禽飛翔起來那種有力的安謐的活動在於連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羨慕這種力量,他羨慕這種孤獨,這是拿破崙的命運,難道有一天這也會是他自己的命運嗎?

征服德瑞納夫人,對他來講,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得到了愛情,而在於證明了自己的力量,重新建立那種拿破崙式的信心。

他的這樣一種從自卑到自尊的反抗到勝利,又從自卑到自尊的反抗到勝利的心理來復線,在他和德拉木爾侯爵的女兒瑪特爾的關系中表現得更突出。

他從德瑞納夫人家裡出來,經過了一段修道院的生活,然後被聘到德拉木爾侯爵家裡,在那兒他遇見了瑪特爾小姐。這位瑪特爾小姐是個追求刺激的女人。她四周的那些油頭粉面的紈絝子弟已經不能滿足她的要求,她對他們已經完全沒有興趣了。她渴望像法國歷史上的瑪嘉銳特皇後一樣,能夠有一個情人,這個情人上了斷頭台,被處以絞刑後,她能夠抱著他的頭顱把他送往墓地。她覺得這是最有刺激的生活,跟那些油頭粉面的紈絝子弟周旋一點意思都沒有。她這時候發現了於連,於連和那些紈絝子弟多少有點不同,一是他出身低微,二是他對瑪特爾小姐很冷淡。這種冷淡對於連來講,是由於地位上的懸殊而產生的自卑以及自尊的反抗。但是對瑪特爾小姐來講,和這樣一個地位低微但很漂亮的年輕人搞一場戀愛,也許是有一點新的味道。她主動地投書給於連,約於連到自己的小房間里來幽會。於連收到情書後,首先的反應就是瑪特爾要戲耍自己,她不可能真誠地愛自己.那怎麼辦呢?在這個約會面前,如果自己表現沉默,就不是一個拿破崙式的鬥士,必須要勇敢地赴約。但是要准備著,瑪特爾設的是一個陷阱。他去赴約之前,把瑪特爾的信交給自己一個最親密的朋友。如果他落人陷階,就公布瑪特爾的信。安排好了,他就在深夜爬進瑪特爾的窗戶。瑪特爾所表現出來的極度熱情使於連受寵若驚,以為瑪特爾愛上自己了。但是在熱情過後,瑪特爾馬上又變得冷漠沒有興趣了。於連感到自己受到了巨大的羞辱,下決心要報復。怎麼辦呢?友人告訴他,讓他從各種書中抄錄情書,然後把這些情書寄給瑪特爾周圍的那些將軍的夫人、元帥的小姐。當時法國的風俗,一個貴婦人收到別人的情書,她是很得意的,就會給別人看。於是那些將軍的夫人、元帥的女兒就把信拿來給瑪特爾看,瑪特爾幾乎天天都看到她周圍的女伴收到了於連給她們的情書,妒忌得發瘋,最後她終於跪倒在於連的面前。於連當時的感覺是什麼呢?是「自己又成功了」。他心裡想:使她恐懼!因為她是一個魔鬼,所以必須要降服,我降服了一個魔鬼。他就這樣和瑪特爾結了婚,得到了領地,得到了貴族的頭銜,得到了作為一個青年貴族所應有的一切。他通往官場的路打開了。德拉木爾侯爵不能不接受這樣的女婿,但是他和瑪特爾小姐的婚姻是什麼樣的狀態呢?作者打了一個比喻:這好比一個馴虎的人,他哪怕把一隻老虎馴得非常聽自己的話,他也不會忘記在自己身邊放一支手槍。

於連的自卑→自尊的反抗→勝利的心理路線,如果要碰到了誰對他非常器重,而這個人的地位又是比較高的,那就會變成另外一個來復線:他剛來到德拉木爾家裡時,看到富麗堂皇的客廳,馬上感到自卑,他心裡想,有錢人真是快樂啊!這時候我們感覺到老索黑爾的影子,其實還寄寓在於連的身上。如果這時候有人看不起他,他馬上就會激起自尊的反抗。但是沒有想到,德拉木爾侯爵把他認錯了,以為他是某一個老貴族的私生子。於連看到德拉木爾侯爵把自己看成了老貴族的私生子,不禁受寵若驚。私生子也是貴族血統啊!於連一下子對德拉木爾侯爵就有了好感。後來,他給德拉木爾侯爵充當復辟陰謀活動的鷹犬。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華,接受德拉木爾侯爵的指示,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傳達反革命的密令。他不帶一張紙,把全部要傳達的內容統統記在自己腦子里,到了那個地方一字不差地把它傳達出來。他這時候的聰明才智已經完全地服務於復辟了的波旁王朝。由此看出,於連雖很崇拜拿破崙,他有拿破崙的野心,但是他沒有拿破崙的政治理想。他想到的是怎樣給自己開辟一條飛黃騰達的道路。誰如果器重他,給他開這條道路,他就覺得誰好。人們常常意想不到地走上一條歧路。革命與反革命只在方寸之間。其實,隱蔽的支配力量在於貪欲,人們很少能夠戰勝貪欲,而掌握住自己的命運。

就在這個時候,德瑞納夫人受到神父的誘逼,坦白了自己和於連之間的罪惡關系。這就給於連帶來了極大的不利。於連惱羞成怒,跑到教堂里,對著自己心愛的情人連開三槍。德瑞納夫人沒有被打死,受了一些輕傷。而於連就把自己置於一個更不利的境地。德拉木爾侯爵對這個年輕人,雖然在利用,卻從未相信過他,這時找到了一個口實正好置他於死地。於連下了監獄以後,德瑞納夫人跪在皇帝的面前請求赦免這個年輕人。瑪特爾以妻子的身份四處奔走,希望能給於連找到一條赦免的出路。住在監獄里的於連,變成了一個讓我們同情甚至敬佩的英雄。他拒絕了一切有可能赦兔的機會,重新昂起了不屈的頭顱。他說:你們沒有資格審判我,你們實際上比我要骯臟得多。於連就這樣勇敢地走上了斷頭台,瑪特爾也有機會做了瑪加銳特皇後第二。在於連的頭被斬下來之後,瑪特爾用一塊布把它包起來,坐在馬車上,抱著自己丈夫的頭顱把它送到了墓地。德瑞納夫人雖然答應於連她不會自殺,但是在於連死後的第二天,她也死去了。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輕人的悲劇,看到了這個社會的的確確像司湯達所說,它像一根竹竿,爬到上面的人絕對要把下面的人踢下去,而下面的人竭力要把上面的人給拽下來,社會就是如此。作為一個有才能的年輕人,於連沒有能夠爬上去,反而被德拉木爾侯爵、德瑞納市長、哇列諾這樣的吸血者聯合絞殺了。

B. 09法學新生應該看什麼法學書,最好有書名!

很多書需要看,主要看些法理方面的,孟德斯鳩,盧梭,凱爾森,黑格爾,德沃金
書單如下:
1. 柏拉圖:《法律篇》(前360~347)
2.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前325)
3. 西塞羅:《論法律》(前52)
4. 奧古斯汀:《上帝之城》(426)
5. 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選》(1259~1272)
6. 格勞秀斯:《戰爭與和平法》(1625)
7. 霍布斯:《利維坦》(1651)
8. 哈林頓:《大洋國》(1656)
9. 洛克:《政【網路】府論》(下篇)(1690)
10.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1748)

11. 盧梭::《社會契約論》(1762)
12. 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1764)
13. 傑佛遜:《傑佛遜文選》(1787~1826)
14. 漢密爾頓等:《聯邦黨人文集》(1787~1788)
15. 潘恩:《潘恩選集》(1776-1794)
16. 羅伯斯比爾:《革命法制和審判》(1783~1794)
17. 邊沁:《政【網路】府片論》(1776)
18. 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原理》(1797)
19.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1821)
20. 奧斯丁:《法理學大綱》(1832)
21. 梅因:《古代法》(1851),商務印書館1959年2月版
22. 密爾:《論自由》(1859)
23. 戴雪:《英憲精義》(1885)
24. 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1945)
25. 奧本海等:《奧本海國際法》(1905)
26. 龐德:《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法律的任務》(1942)
27. 馬利旦:《人和國家》(1951)
28. 哈特:《法律的概念》(1961)
29. 博登海等:《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1962)
30. 富勒:《法律的道德性》(1964)
31. 羅爾斯:《正義論》(1971)
32. 茨威格特等:《比較法總論》(1977)
33. 波斯納:《法理學問題》(1990)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
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施米托夫:《國際貿易法文選》
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
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德沃金:《法律帝國》
米爾恩:《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人【網路】權哲學》
詹寧斯等修訂:《奧本海國際法》
羅伯特.霍恩等:《德國民商法導論》
貝靳斯:《法律的原則——一個規范的分析》
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
加洛法羅:《犯罪學》
韋德:《行政法
科賓:《科賓論合同》
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
莫里斯:《戴西和莫里斯論沖突法》
勞森:《財產法》
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
馬科斯.韋伯:《論經濟與社會中的法律》
蓋斯特:《英國合同法與案例》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
密爾松:《普通法的歷史基礎》
吉爾摩:《海商法》
我妻榮:《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
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

C. 請問舅舅的兒子和姑姑的女兒可以結婚嗎

可以 雖然說看起來是親戚 但是舅舅是媽媽的兄弟,姑姑是爸爸的姐妹。 這是兩家人,沒有血緣關系。

D. 外甥女和侄兒都是繼承叔叔的房子嗎

外甥女和侄兒都是繼承叔叔的房子嗎?如果叔叔沒有自己的孩子,和老婆,侄兒子是可以繼承叔的房子,但是外面甥女是不可以繼承的

E. 我的外公和她的爺爺是同一個爺爺,我們倆是近親嗎

你好:
可能你說的意思不是很清楚,大家有爭論。那麼我來解釋下:我們設你的外回公為A,她的爺爺為B,如果說答A和B是同一人,那麼你們就是近親,如果是A的爺爺和B的爺爺是同一個人,那麼你就不是近親。
這樣的回答希望滿意!

F. 民法與它的調整對象有哪些

1799年霧月18日,拿破崙發動政變,在法國建立了大資產階級專政的政權。拿破崙作為共和國的第一執政,非常重視用法律制度鞏固革命的勝利成果,更特別重視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據資料記載,法國民法典在三年零七個月的起草過程中。共召開了102次會議,拿破崙親自主持的會議在半數以上,親自參加的會議次數就更多了。當時,拿破崙想使法國民法典成為僅次於聖經的一本書,企圖人手一冊,人人按法律辦事。

1804年,這部法典正式公布了,條文達2283條,分3卷、35編、126章。與此同時,勝利的法國資產階級企圖用武力征服世界,其軍隊在拿破崙統領下先後征服了歐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法國民法典也隨同擴大了地域效力,適用於這些國家和地區,如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及德國的西部和西南部。

後來,滑鐵盧一戰導致軍事擴張失敗,復辟的法國波旁王朝推翻了拿破崙政權。但是,《法國民法典》並沒有因軍事失敗而失效,相反,它仍適用於法國及歐洲的某些地區,而且許多新生的資本主義國家,先後效法法國民法典制定了本國的民法,就是後來建立的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包括我國,其民法也無不受法國民法典的影響。可以說,拿破崙沒有用武力征服世界,但他主持制定的民法典卻征服了世界。此點,拿破崙自己曾不無感觸地說過:「我的光榮不在於打勝了40多個戰役,滑鐵盧會摧毀這么多的勝利……但不會被任何東西摧毀的,會永遠存在的,是我的民法典。」

當然,拿破崙的話有些言過其實,他的法典不會永遠存在,因為法律是階級社會的現象,他的法典只不過存在於資本主義時期,其影響也不會超出階級社會。但以他的法典為開端,存在於資本主義各國的民法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民法都是會長期存在的,在資本主義社會,民法仍被當作僅次於聖經的法律,被視為法律之基石,在社會主義社會,雖然許多人不相信什麼西方宗教信仰中的聖經,但將民法視作聖經仍然不會錯,民法仍是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民法和每個人的利益及日常的許多活動相關,是人人均應通曉的經典。

那麼,什麼是民法呢?我國從民法調整對象的角度對民法進行定義。我國《民法通則》受前蘇聯立法的影響,對民法的定義也是從其調整關系的角度進行,即認為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從民法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民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分為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財產關系是指以財產為媒介而發生的社會關系。

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既包括生產經營性的財產關系,也包括非生產經營性(消費性)的財產關系;既包括商品性的財產關系,也包括非商品性(例如財產繼承)的財產關系;既包括有償的財產關系,也包括無償(如無償保管、贈與)的財產關系;既包括物質財富的生產、集合、分配和消費過程中的財產關系,也包括招神財富的創作、利用、傳播和轉讓過程中的財產關系(如知識產權);既包括由於特定的身份關系和人格而產生的財產關系,也包括與人身關系無關的財產關系;既包括由於權利的取得和行使而產生的財產關系,也包括由於權利受到侵犯而產生的財產關系(如賠償損失、返還財產、支付違約金、修理、重作等);既包括靜態的財產關系(財產支配關系),也包括動態的財產關系(財產流轉關系)。

人身關系是指以人格和身份為媒介而發生的公會關系,其中「人」指人格,「身」指身份。人格關系是因人的姓名、生命、健康、婚姻自主、肖像、名譽、榮譽等權利而發生的社會關系,這些關系中所包含的權利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身份關系是因配偶、親屬等身份而發生的社會關系。身份關系中所包含的權利是維系家庭存續發展的必要。

財產關系是因財產而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是因人格和身份而發生的社會關系,為何民法將二者集合到一起共同作為民法的調整對象呢?其原因在於,二者都具有平等的屬性。這種平等的屬性必然導致主體的平等。主體的平等即主體互不隸屬,同處於平等地位。

關於民法調整的方法,主要分為事前調整和事後調整。事前調整就是塑造社會關系為法律關系,使其符合立法者意志的方向發展,形成一種理想的秩序。事後調整是通過適用民事責任使被破壞的法律關系恢復圓滿狀態。

G. 法學新生應該看的法學著作

法學理論類:
舒國瀅的《法理學》
推薦理由:初學法律的人往往認為刑法、民法等實體法是重點的,但其實法理學才是真正重要的,參加過司法考試的朋友可能聽過老師講法感、法律思維,法感以及法律思維等等,個人認為均是通過學習法理而培養得來。同時,法理學所研究的,是法律的一般原理,在法理學上多下些功夫,對之後學習實體法理論方面,會有偌大的幫助。舒國瀅的法理學,屬於入門級的教材,推薦初學者閱讀。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推薦理由:法學經典,學習法律的必讀書目。

J.M.凱特《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推薦理由:學習任何一個學科,必先了解這門學科的歷史,我國現行的法律,本質還是近代自西方移植而來,閱讀法律思想史,可以讓自己對法學進行一個縱深的理解。

黃風《羅馬法導論》
推薦理由:學習法律,永遠繞不開羅馬法,這本書屬於學習羅馬法的入門級教材。

盧梭《社會契約論》
推薦理由:法學學習必讀的書目。

耶林《為權利而斗爭》
推薦理由:一本小冊子,對於培養自己的法學觀念有著莫大幫助。

方孔《實在法原理》
推薦理由:一本能夠引起口水戰的書,隨著法學功底的變化,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評價。個人認為,這本書可以培養一個法律人的基本素質:質疑,確信,再質疑,再確信,與此同時,永遠不迷信權威。
…………………………分割線
刑法學書籍
張明楷《刑法學》、《刑法原理》、《法益初論》
推薦理由:個人在參加司法考試過程中,一直在讀的幾本書,這本書令我夯實了刑法理論基礎,不必投入大量精力去記憶罪名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僅憑理論便可應對復雜的案例。而在執業過程中,也能夠迅速判斷當事人涉案罪名、罪與非罪等諸多問題。

稻垣內弘人《刑法與民法的對話》
推薦理由:初學法律的人,甚至從事法律行業多年的人,都可能陷入一個誤區:部門法之間是相對封閉的,民法和刑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律規定,但事實上,很多法律之間存在著聯系,如果你能夠充分理解民法上「佔有」
的概念,那麼對於刑法上「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理解將更加深刻。,這本書是一個民法學家和刑法學家的對話,初讀會感覺晦澀,但會令人受益匪淺。
……………………
民法學:
梁慧星《民法解釋學》、《裁判的方法》
推薦理由:這兩本書其實是一本,裁判的方法是民法解釋學的後半部分。個人認為,無論是法學學者還是從事法律行業的律師、法官、檢察官,基本的素養是解釋法律而非僵化的適用法律或等著權威對於法律進行解釋,而對法律的解釋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這兩本書的作用就在於是我們能夠掌握解釋法律的規則。

梁慧星《民法總論》
推薦理由:國內的民法學教材很多,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對於民法概念的精準定義、分析以及對於民法思維的體系化構建。

王澤鑒教授的全部專著
推薦理由:對於已經打下民法學底子的朋友,想在學習或執業上更加精進,王澤鑒教授的民法專著是必讀書目,尤其是請求權基礎理論部分。

陳衛佐翻譯的《德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總論》
推薦理由:我國的民法脫胎於德國、日本民法典,研究德國民法,對於理解我國民法有著莫大幫助。(關於德國民法典,有能力的朋友,還是閱讀原文吧)。
……………………分割線
訴訟法
羅森貝克《證明責任論》
推薦理由:大陸法系訴訟證明責任的經典論著。證明責任的理解和運用,是一個法律人,尤其是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法律人的基本素養。(這本書的中譯本,翻譯質量不太好,有能力的請找原著研讀)
畢玉謙《民事證明責任研究》
推薦理由:鑒於《證明責任論》中譯本的翻譯問題,這本書可以滿足初學法律人對於證明責任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H. 如何取名民法典有規定,你知道新生兒取名中哪些字使用頻率高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子女隨母姓情形有所增加。民法典第1015條明確規定: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也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從2020年新生兒姓氏選取情況看,隨母姓與隨父姓的比例為1:12。

相比姓氏選擇餘地不大,起名可就不一樣了,每個父母都想把寓意最美好的名字送給自己的寶寶。《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指出,2020年出生並已經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50個字依次為“梓”“子”“宇”“辰”“一”等。與2019年相比,“玥”“伊”“昕”“可”等字更受到新生兒父母的青睞。

I. 法國大革命有什麼特點好像有三個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出現許多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個別企業僱傭數千名工人並擁有先進設備。金融資本雄厚。資產階級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著封建土地所有制,並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處於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國王路易十六。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1789年5月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繼而改為國民議會和制憲議會。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獄,革命爆發。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 ,確立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議會還頒布法令廢除貴族制度,取消行會制度,沒收並拍賣教會財產。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取得政權。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企圖勾結外國力量撲滅革命,中途被識破押回巴黎。廣大群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君主立憲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政體,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佔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相反,人民在斗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派統治,逮捕路易十六國王。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次日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米打敗外國干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佔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以M.F.M.I.de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的群眾運動高漲起來。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以恐怖手段打擊敵人。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1793年2~3月,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組成反法聯盟,加強武裝干涉;國內也發生大規模王黨叛亂。4月,前線的主要指揮、吉倫特派將領C.F.迪穆里埃叛變投敵。在革命處於危急的時刻,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派頒布《雅各賓憲法》,廢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倫特派叛亂,粉碎歐洲君主國家的武裝干涉;但仍保持反勞工的《列·霞飛法》和《農業工人強迫勞動法》,並鎮壓忿激派和埃貝爾派。

但不幸的是,雅各賓派過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內訌,陷於孤立的羅伯斯比爾也末能完全守護住法國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歐洲封建君主拼湊起來,它們一輪輪地圍剿法國革命,企圖恢復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 日,雅各賓中被羅鎮壓的右派勢力發動「熱月」政變,逮捕了羅伯斯比爾和聖鞠斯特,建立熱月黨人統治。這時革命最危急的關頭已過去,熱月黨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們清除了羅伯斯比爾時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維護了共和政體,在法國國內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但國外圍剿革命的勢力仍是濁浪滔天,此時,督政府中又一個新的政治明星應運而生,他就是拿破倫,歷史又淘汰了熱月黨人,在「霧月」政變中,年輕的拿破倫執政,擔負起了掃盪歐洲封建勢力、最後鞏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國的革命力量就是這樣一波一波地行進,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階段的歷史使命,就被歷史無情地淘汰,如此行進直到革命的成功。這次革命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震撼了歐洲封建體系,推動了歐洲各國革命。

J. 急!200高分求教!

您好!

「論弱勢群體平等權利研究」版參考資料:權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zt/qita/rqzz/2008/06/t20081230_400055.htm

熱點內容
北京通州區法律援助中心收費標准 發布:2025-09-13 23:18:35 瀏覽:154
望埠法院 發布:2025-09-13 23:17:40 瀏覽:316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跟第一百零九條 發布:2025-09-13 23:02:59 瀏覽:527
下列關於行政法淵源 發布:2025-09-13 22:49:30 瀏覽:314
法官就職宣誓 發布:2025-09-13 22:31:37 瀏覽:48
協議怎麼樣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3 22:22:19 瀏覽:822
共享律師 發布:2025-09-13 22:22:10 瀏覽:579
山東法官任命 發布:2025-09-13 21:55:55 瀏覽:798
黨的規章制度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3 21:49:28 瀏覽:336
條例演算法治嗎 發布:2025-09-13 21:45:46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