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一百一十四
❶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
您好。投放危險物品來罪(源原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除非有證據表明您在自家地里使用農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並且您對這一結果是明知的,否則不構成這一罪名。如果您使用的農葯是符合相關規定的,您沒有故意讓羊吃地里的莊稼,而且發現後能夠及時制止,羊的死亡和您就沒有關系。但如果您存在過錯,則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❷ 《刑法釋義》第十三條,第十五條,第六十一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三條關於犯罪的規定,概括地說,犯罪是指違反我國刑法應受刑罰懲罰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❸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是如何規定的
第一百一十五條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版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權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笫一百四十四條之規定
依據年10月26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關於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如下:
1、第一百四十四條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已被凍結的,不得重復凍結。
2、第一百四十五條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郵件、電報或者凍結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經查明確實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三日以內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予以退還。
(4)刑法一百一十四擴展閱讀
依據《凍結涉案款物工作規定》中關於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財產規定如下:
1、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扣押、凍結、保管、處理涉案款物,必須嚴格依法進行。嚴禁以虛假立案或者其他非法方式扣押、凍結款物。對涉案單位私設賬外資金但與案件無關的,不得扣押、凍結,可以通知有關主管機關或者其上級單位處理。嚴禁扣押、凍結與案件無關的合法財產。
2、第五條 嚴禁在立案之前扣押、凍結款物。立案之前發現涉嫌犯罪的款物,如果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及時立案,並採取扣押、凍結措施,以保全證據和防止涉案款物轉移。
個人或者單位在立案之前向人民檢察院自首時攜帶涉案款物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先行接收,並向自首人開具接收憑證,根據立案和偵查情況決定是否扣押、凍結。
人民檢察院扣押、凍結涉案款物後,應當對案件及時進行偵查,不得在無法定理由情況下撤銷案件或者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中的尚未造成後果的標準是什麼
就是在實施放火投毒,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實施後沒有造成實質性傷害和後果,譬如:你投毒了,你所要侵害的受害人沒有吃下或使用你投的毒品。
當然就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了。
❻ 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您好,假如你在自家承包土地內使用農葯,造成別人的牲畜死亡《兩只羊》,內那麼投放危險物容品罪(原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除非有證據表明您在自家地里使用農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並且您對這一結果是明知的,否則不構成這一罪名。如果您使用的農葯是符合相關規定的,您沒有故意讓羊吃地里的莊稼,而且發現後能夠及時制止,羊的死亡和您就沒有關系。但如果您存在過錯,則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❼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在定罪時應不應該考慮犯罪主體的主觀惡性
您好,樓主。
我想說,交通肇事罪與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都是規定在公共安全法益侵害這一章。
我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對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作出了規定: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破壞工廠、礦場、油田、港口、河流、水源、倉庫、住宅、森林、農場、谷場、牧場、重要管道、公共建築物或者其他公私財產,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由於刑法的謙抑性,刑法不處罰沒有明文規定的過失犯罪。而從上述條文可得知,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觀形式必須是故意。當然包括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
而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過失犯罪。其主觀非難可能性要較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小。當然,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也遠遠低於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明知後果而行為的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於自信的過失,這個你可以去看看張明楷的《刑法學》第三版。
交通肇事罪與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間從法理上來說並不存在重疊,只是區分的界限很難確定。
當今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對於交通事故造成重大後果往往採取兩種定罪方式,一種是通常所採用的交通肇事罪,另一種是以其他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
醉酒可分為病理性醉酒與生理性醉酒,前者有初次的免責機會,後者則被視為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您可以參考一些原因自由行為理論的材料。
還有,樓主,您的分給得太少,我問問題通常是直接掛100再追加的T-T。
❽ 刑法二百一十四條規定100萬判多少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回品罪。
該條規定:「銷售答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根據相關司法解釋,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綜上所述,銷售金額一百萬的,會被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❾ 《刑法》第114條 主觀方面必須是出於故意嗎
《刑法》第114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主觀方面必須是出於故意。
我國刑法要求,任何犯罪的主觀方面,都是有著具體內容的意識因素與這四種意志形式之一結合組成的,缺乏意識因素和缺乏意志因素,罪過是不能成立。
根據《刑法》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9)刑法一百一十四擴展閱讀
根據刑法第15條規定,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處危害社會性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危害社會的結果的主觀心理態度。從罪過內容上看,犯罪過失具有兩方面特徵:
(1)在意識因素上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是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是輕信能夠避免。
(2)在意志因素上,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是持根本否定態度的,根據罪過內容方面特點,刑法理論將犯罪過失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主觀心理態度。
❿ 刑法一百一十四條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回全罪定答義、量刑】
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釋】本條是關於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罪及其處罰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