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民法典的基本原則
① 法國民法典體現的原則及其表現
《法國民法典》的立法原則可以被概括為:自由和平等原則、所有權原則、契約自治原則。
① 自由和平等原則該法典包括兩條基本的規定。第8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民事權利是指非政治性權利,包括關於個人的權利、親屬的權利和財產的權利。第488條規定:滿21歲為成年(1974年改為18歲),到達此年齡後,除結婚章規定的例外外,有能力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為。這就是說,在原則上,每個人從成年之日起,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為能力,雖然關於這種能力的享有在法律上定有某些限制。
② 所有權原則法典第544~546條給與動產和不動產所有人以充分廣泛的權利和保障。所有權的定義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國家徵收私人財產只能根據公益的理由,並以給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補償為條件。不論是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人,都有權得到該財產所生產以及添附於該財產的一切物。這一規定使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可以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出售,同時農民的私有土地也得到了保障。該法典還規定了對他人財產的用益物權和地役權,這對小農經濟是重要的。
③ 契約自治原則,或稱契約自由原則被規定在第1134條中:「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除非該契約違反了該法典第6條所說的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才不具有法律效力。契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的一致,其目的在於產生某種法律上的效果,或者將所有權從一人移轉於他人,或者產生某些債務,或者解除當事人先前締結的債務,或者只是改變已經存在的一些約定。該法典賦予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的意思表示的一致以等於法律的效力,來使他們以自己的行為產生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從而改變其原有的法律地位。所以,契約自治,也稱為當事人意思自治。契約一經合法成立,當事人必須按照約定,善意履行,非經共同同意,不得修改或廢除。契約當事人的財產,甚至人身(該法典原來規定了對違約債務人的民事拘留),都作為履行契約的保證。基於這些觀念,立法者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契約義務的強制履行、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履行遲延、債務人的破產程序等等。
在《法國民法典》中用1000多條條文來規定契約之債,可見契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性。契約自治也是在形式上平等和自由的名義下實行的,並且是自由和平等原則的邏輯結果。對於這個原則,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予以深刻的批判。
② 法國民法典確立了哪三個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則
自由、平等的原則。
第8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第488條規定,「滿21歲為成年,到達此年齡後,有能力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為」。
這就是說,每一個成年的法國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為能力,從而以民法的角度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及其特權,強調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進一步確立了人權平等的原則。
契約自由的原則
第113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而且規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僱傭,都必須通過契約,買賣、交換,一切均可以自由經營。第1598條規定,「交易范圍的物品,除特別法禁止出讓者外,均可出售」。
第1710條規定,「凡勞動力僱傭者可與出賣勞力者商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約定支付報酬的契約」,並規定工人必須遵守僱主關於工資定額的規定。
該法典中幾乎有1000多個條文規定了契約之責,這就可以使資產階級利用契約自治原則,不受限制地進行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自由買賣,自由競爭,發財致富。
確認了人民財產所有權的原則。
從不同的角度保護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維護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
例如第537條規定,「私人得自由處分屬於其所有的財產」;第544條規定,「所有權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這就保證了絕對的個人私有制,激發了個人積極性,為工商業的自由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
(2)法國民法典的基本原則擴展閱讀:
《拿破崙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隨法國經濟、政治、國情等多方面的變化,法典共修改過一百多次。例如,一開始,法典的第213條至217條中規定妻子必須服從自己的丈夫,這在此後引起了很多保護婦女權益組織的不滿,後來被廢除。
又如,1816年,法典中曾經廢除了離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復。1970年廢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規定。1972年又廢除了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地位不平等的規定。
《拿破崙法典》不僅在法國國內影響深遠,對其他各國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例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丹麥和希臘的民法典都是仿照該法典編制而成的。另外,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的民法典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響。
③ 進入現代以來,法國民法典的原則和內容發生了哪些變化
法典的第213條至217條中規定妻子必須服從自己的丈夫,這在此後引起了很多保護婦女權益組織的不滿,後來被廢除。
1816年,法典中曾經廢除了離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復。
1970年廢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規定。
1972年又廢除了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地位不平等的規定。
名稱的變化:最早頒布時,它被稱為法蘭西民法典。
1807年9月3日法令稱它為拿破崙法典。
1814和1830年的憲章又將其改回原名。
1852年3月27日的法令又把它叫做拿破崙法典,理由是為了尊重歷史的真相。
實際上,1870年以後,按照政府的習慣稱謂,這部法典一般都僅被稱為民法典。時至今日,《拿破崙法典》一般被用來指這部法典的早期版本,藉以與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的現行版本相區別。
(3)法國民法典的基本原則擴展閱讀:
《拿破崙法典》(Napoleonic Code) ,又稱《法國民法典》或《民法典》(Civil Code)。《拿破崙法典》總共分為三大部分,2281條法律條文。
第一部分是人法,其中都是有關民事權利的規定。
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關各類財產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的規定。
第三部分是獲取各類所有權的方法的規定,具體包括繼承、遺囑、還債、贈予、夫妻共同財產等相關法律條文。
這部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則,成為歐美各國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 法國民法典是如何體現自然法原則的
《法國民法典》的立法原則可以被概括為:自由和平等原則、所有權原則、契約自治原則。
① 自由和平等原則該法典包括兩條基本的規定。第8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民事權利是指非政治性權利,包括關於個人的權利、親屬的權利和財產的權利。第488條規定:滿21歲為成年(1974年改為18歲),到達此年齡後,除結婚章規定的例外外,有能力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為。這就是說,在原則上,每個人從成年之日起,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為能力,雖然關於這種能力的享有在法律上定有某些限制。
② 所有權原則法典第544~546條給與動產和不動產所有人以充分廣泛的權利和保障。所有權的定義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國家徵收私人財產只能根據公益的理由,並以給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補償為條件。不論是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人,都有權得到該財產所生產以及添附於該財產的一切物。這一規定使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可以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出售,同時農民的私有土地也得到了保障。該法典還規定了對他人財產的用益物權和地役權,這對小農經濟是重要的。
③ 契約自治原則,或稱契約自由原則被規定在第1134條中 :「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除非該契約違反了該法典第6條所說的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才不具有法律效力。契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的一致,其目的在於產生某種法律上的效果,或者將所有權從一人移轉於他人,或者產生某些債務,或者解除當事人先前締結的債務,或者只是改變已經存在的一些約定。該法典賦予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的意思表示的一致以等於法律的效力,來使他們以自己的行為產生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從而改變其原有的法律地位。所以,契約自治,也稱為當事人意思自治。契約一經合法成立,當事人必須按照約定,善意履行,非經共同同意,不得修改或廢除。契約當事人的財產,甚至人身(該法典原來規定了對違約債務人的民事拘留),都作為履行契約的保證。基於這些觀念,立法者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契約義務的強制履行、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履行遲延、債務人的破產程序等等。
在《法國民法典》中用1000多條條文來規定契約之債,可見契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性。契約自治也是在形式上平等和自由的名義下實行的,並且是自由和平等原則的邏輯結果。對於這個原則,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予以深刻的批判。
⑤ 法國民法典確立了哪三個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則,詳細的介紹一下
自由、平等的原則。
第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第488條規定,「滿21歲為成年,到達此年齡後,有能力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為」。
這就是說,每一個成年的法國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為能力,從而以民法的角度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及其特權,強調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進一步確立了人權平等的原則。
契約自由的原則
第113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而且規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僱傭,都必須通過契約,買賣、交換,一切均可以自由經營。第1598條規定,「交易范圍的物品,除特別法禁止出讓者外,均可出售」。
第1710條規定,「凡勞動力僱傭者可與出賣勞力者商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約定支付報酬的契約」,並規定工人必須遵守僱主關於工資定額的規定。
該法典中幾乎有1000多個條文規定了契約之責,這就可以使資產階級利用契約自治原則,不受限制地進行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自由買賣,自由競爭,發財致富。
確認了人民財產所有權的原則。
從不同的角度保護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維護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
例如第537條規定,「私人得自由處分屬於其所有的財產」;第544條規定,「所有權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這就保證了絕對的個人私有制,激發了個人積極性,為工商業的自由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
(5)法國民法典的基本原則擴展閱讀:
《拿破崙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隨法國經濟、政治、國情等多方面的變化,法典共修改過一百多次。例如,一開始,法典的第213條至217條中規定妻子必須服從自己的丈夫,這在此後引起了很多保護婦女權益組織的不滿,後來被廢除。
又如,1816年,法典中曾經廢除了離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復。1970年廢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規定。1972年又廢除了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地位不平等的規定。
《拿破崙法典》不僅在法國國內影響深遠,對其他各國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例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丹麥和希臘的民法典都是仿照該法典編制而成的。另外,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的民法典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響。
⑥ 法國民法典中規定基本原則了嗎
《法國民法典》確認人人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貫徹了所有權絕對、契約自由和過時責任三大原則
見魏振瀛《民法》第三版5頁
⑦ 法國民法典有很多優秀的東西,裡面確立了哪三個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則
自由、平等的原則。
第8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第488條規定,「滿21歲為成年,到達此年齡後,有能力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為」。
這就是說,每一個成年的法國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為能力,從而以民法的角度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及其特權,強調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進一步確立了人權平等的原則。
契約自由的原則
第113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而且規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僱傭,都必須通過契約,買賣、交換,一切均可以自由經營。第1598條規定,「交易范圍的物品,除特別法禁止出讓者外,均可出售」。
第1710條規定,「凡勞動力僱傭者可與出賣勞力者商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約定支付報酬的契約」,並規定工人必須遵守僱主關於工資定額的規定。
該法典中幾乎有1000多個條文規定了契約之責,這就可以使資產階級利用契約自治原則,不受限制地進行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自由買賣,自由競爭,發財致富。
確認了人民財產所有權的原則。
從不同的角度保護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維護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
例如第537條規定,「私人得自由處分屬於其所有的財產」;第544條規定,「所有權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這就保證了絕對的個人私有制,激發了個人積極性,為工商業的自由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
(7)法國民法典的基本原則擴展閱讀:
《拿破崙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隨法國經濟、政治、國情等多方面的變化,法典共修改過一百多次。例如,一開始,法典的第213條至217條中規定妻子必須服從自己的丈夫,這在此後引起了很多保護婦女權益組織的不滿,後來被廢除。
又如,1816年,法典中曾經廢除了離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復。1970年廢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規定。1972年又廢除了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地位不平等的規定。
《拿破崙法典》不僅在法國國內影響深遠,對其他各國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例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丹麥和希臘的民法典都是仿照該法典編制而成的。另外,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的民法典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響。
⑧ 進入現代以來,法國民法典的原則和內容發生了哪些變化
1804年公布施行的《法國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近代民法典,是第一部資本內主義國家的和以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為基礎容的民法典。它在1804年公布時的名稱是《法蘭西人的民法典》。1807年9月3日法律賦予它《拿破崙法典》(Code Napoléon)的尊稱3。該法典有1804年、1807年、1816年3次的官方版本,特別以1816年的王政復古版留傳下來。所以我國商務印書館的譯本中保留著"國王"和"王國"字樣。別的版本則在"國王"下有"(共和國總統)"字樣
⑨ 法國民法典三大法律原則是什麼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