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國學刑法
⑴ 德國刑法學總論的內容簡介
本書第二卷,包括了實行人與參與人,未遂,不作為構成行為,以及兗合理論,也已經在2。。003年以德文出版了,本書第二卷的中文翻譯本,應當會在這本第一卷之後盡快地得到出版。整套成果就是關於當代德國刑法總論的完整教科書。在這里,我想從兩個方面,為我的中國讀者們提供服務。第一,我的「總論,,應當以完整和清晰可讀的形式,向我的中國讀者介紹在德國流行的學術觀點和與刑法總則性理論有關的司法判決,同時仔細地闡明和考慮各種贊同性和反對性的論點。因為在中國的圖書館中沒有完整的德文文獻,所以,在我看來,如果讀者們通過我的成果,能夠相對完整地了解德國學術討論和司法判決的狀況,那是很有好處的。第二,我想向中國的法學工作者介紹我自己的建立在刑事政策基礎上的刑法體系方案。根據這個方案,「不法,』和「責任」是刑法信條學的兩個中心范疇。屬於不法的是控制舉止行為的任務。通過宣告一種確定的舉止行為符合法律或者不符合法律,法律告訴人們,什麼是他們在刑罰的威脅中不能做的或者可能是必須做的,法律I司時告訴人們,所有沒有受到法律威脅的舉止行為方式,都被宣布為在刑法上不具有重要意義。那種區分不受刑罰威脅的和受到刑罰威脅的舉止行為的標准,是由允許性風險的標准建立的。例如,在一個人的行為符合道路交通規則時,他就是在允許性風險之中活動的,因此,在他捲入的那場事故中:事故的結果就不應當作為他的構成行為而歸責於他,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就排除了一種刑事可罰性。相反,在一個人的行為危害交通時,他就超越了這種允許性風險,因此,可能發生的事故後果就應當作為過失或者故意的刑法上的不法而歸責於他。這是我以現代形式創立的客觀歸責理論的最簡明的表述。在過去幾十年裡,這個客觀歸責理論已經在德國得到了貫徹,並且在國際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這里的刑事政策性的主導思想是,藉助在法律上不贊成的或者說允許的風險:應當籀據仔細制定的規則,來劃分國家的干涉權和公民個人自由之間的界限。詳細的說明,請見本書第11節和第24節。與此相對,在罪責中,並不涉及區分不法是否不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而是涉及這樣的問題,即一個符合不法的舉止行為是否也是必須受到刑事懲罰的。通常,這種案件是必須的,然而,在兩個條件下,對這種符合不法的舉止行為的懲罰就能夠被放棄。一方面,對責任的排除存在於行為人無罪責地行為時,這就意味著,因為行為人在實施這個構成行為時,比如,處於精神混亂之中,或者,因為行為人的行為是處在一種自己不可避免的不認識之中時,行為人就不是處於那種會把自己引導向法律對舉止行為的說明狀況之中的。在這種案件中,我談的是行為人「在規范上是不可交談的」。因此,根據我的理論,罪責是「規范上的不司交談性」。在這里,有關的是這種刑事可罰性的條件,而不取決於對人的意志自由的爭論。另一方面,在由於行為人的特別情況而缺乏一種特殊預防或者一般預防的刑罰需要性,並因此能夠放棄刑罰時,現有罪責中的責任也能夠通過法律或者憲法加以排除。例如,在有人僅僅因為受到身體或者生命的威脅而觸犯禁止性條文時,就會在排除責任的緊急狀態中存在這種情況。在這里,立法者能夠寬容相待,因為這個行為人不是出於犯罪性動機,而是出於害怕而行為的。這樣,既不會為再犯的危險提供根據,也不會為模仿的危險提供範本,因此,刑事懲罰就成為多餘的。在本書第19節至第22節中,對這些都作了詳細的說明。這個責任范疇所具有的這種刑事政策性的主導思想,就是我的刑罰目的理論。在第3節中,這個理論發展出了下面這些說明:各種刑事懲罰不僅應當以罪責為條件,而且應當以預防性刑事懲罰的需要性為條件。我希望,我對自己一些刑法體系基本思想的這個簡短概述,能夠幫助讀者完整地理解這本書,使他們對本書的內容產生興趣!我感謝法律出版社做出了出版這個成果的決定。我特別感謝王世洲教授先生,他承擔了本書的翻譯工作,非常認真地工作,並在較快的時間內完成了本書的翻譯工作。如果本書能夠對深化中德刑法學界的共同工作做出貢獻,那將是我莫大的榮幸!
·查看全部>>
⑵ 德國刑法學家
德國刑法學家烏爾斯·金德霍伊澤爾、托馬斯﹒魏根特、比克邁爾、埃里克·希爾根多夫、費爾巴哈等。
⑶ 學刑法去哪個國家留學
日本吧。雖然現在是敏感時期,但是日本的刑法一直都是領先的。張明楷很多理論也是借鑒日本很多刑法學家的
⑷ 德國刑法入門讀哪些書
耶塞克:德國刑法教科書
李斯特:德國刑法教科書
⑸ 德國哪所大學法學院最好
德國是大陸法系的代表國家,德國法典是很多大陸法系國家制定法典的參考依據。我國也內是大陸法系國家,所以容在國內學習法學的學生,去德國進修是十分有好處的。
在ManagerMagazin對法學專業的排名中列第1位的是明斯特大學,弗賴堡大學以法律著稱,列第10位,波恩大學列第11位,為外國學生所設比較法學碩士(在歐洲法學論壇范圍內)政治法博士;曼海姆大學列第12位,法學主要研究有公法、刑法、民法、勞工法、國際私法、犯罪學與法哲學等,不萊梅大學在ManagerMagazin對法學專業的排名中列第32位,碩士學位有歐洲及國際法律,科隆大學的法學系是德國最大的法學系之一,奧格斯堡大學的法學系包括刑法、民法、公法、私法、國際法、歐洲法、羅馬法等。海德堡大學:法學系有法學、外國和國際私法與經濟法、法學史、社會經濟法、刑事法、財政稅和德國與歐洲管理法等專業。杜塞爾多夫大學法學系的經濟法專業聞名全國。
個人推薦明斯特大學和科隆大學,希望採納.
⑹ 出國學法律哪個國家最合適
1.【荷蘭法學專業介紹】
荷蘭的風景優美,是鬱金香王國、風車王國。荷蘭這個優美的國家給大多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個商業貿易較為繁榮的國家。但荷蘭還有大家不了解的一面,那就是荷蘭還是一個法律體系健全的國家。例如:國際法庭設在荷蘭,歐洲的第一部法典誕生於荷蘭的萊頓大學。因此,從這些方面都可以體現出荷蘭高質量的法律體系。
荷蘭是一個君主立憲的議會制國家,政府制定的全部法案都必須以議會的法案為根據。荷蘭憲法規定:「民法、刑事、民事訴訟法及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必須依據議會制定的統一的法典,但也不妨礙根據議會的單獨法案規范其他領域。」因此,荷蘭法是由議會法案、法典、條約及案例法組成的法律制度。荷蘭法律不像美國或英國法律那樣以傳統共同法為基礎,而是基於源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民法典和刑法典的法國法律。國際法庭設在荷蘭,荷蘭健全和高質量的法律體系為荷蘭的法律教育提供了強大的支撐。荷蘭高校提供的法律英語課程體現了荷蘭的法律傳統。許多法律專業課程與國際法有關,常常涉及法律制度的比較。因此學生可以學到更全面、更透徹的法學知識。
學生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體驗生動的法律教學,接觸到豐富的歷史和廣泛的專業知識以及可以感受到國際化氛圍和國際視野。更值得注意的是,荷蘭的法律體系和我們的大陸體系的法律極為相似,對學生學習很有幫助。因此,荷蘭可謂是一個學習法律專業的優選的國家。
荷蘭在法律專業方面具有優勢的大學是萊頓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馬斯特里赫特大學和H類的海牙大學。其中萊頓大學成立於1575年,是荷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學。學校的法律專業世界排名第五,商法和國際法是荷蘭最好的法律專業。這些院校在法律專業方面都是很有實力的院校,想申請荷蘭法律專業的學生,可以考慮一下。一般申請法律專業的要求較高,雅思一般要求6.5分以上,有的還要求7.0分以上。
以下是荷蘭法學比較好的大學的介紹:
【申請注意】:申請材料的嚴格之處不再只體現在GPA上,更大程度上要求申請者提供更合理的動機、高質量的推薦信及標準的申請表填寫。看來碩士條件要求的嚴格所以我們的材料要求更嚴申請要提早。只有早申請,才有更多的機會申請到國際商業管理、金融管理、法學、建築學等荷蘭招牌專業;才有可能有更多的機會獲得獎學金。在學生條件並不十分突出的情況下,只有早申請,才能體現優勢。由於每年申請者太多,評審人員不會有太多的時間看每一份文件,所以申請材料一定要經過富有經驗的專業製作,才可以在眾多的材料中脫穎而出,吸引評審人員的注意。
【德國的法律專業介紹】
德國作為歐洲強國,因其大學免收學費及承認中國的學位而成為近年留學的熱門國家,不少學子赴德留學。
德國是大陸法系的代表國家,德國法典是很多大陸法系國家制定法典的參考依據。我國也是大陸法系國家,所以在國內學習法學的學生,去德國進修是十分有好處的。
在Manager Magazin對法學專業的排名中列第1位的是明斯特大學弗賴堡大學以法律著稱,列第10位,波恩大學列第11位,為外國學生所設比較法學碩士(在歐洲法學論壇范圍內)政治法博士
曼海姆大學列第12位,法學主要研究有公法、刑法、民法、勞工法、國際私法、犯罪學與法哲學等,不萊梅大學在Manager Magazin對法學專業的排名中列第32位,碩士學位有歐洲及國際法律,科隆大學的法學系是德國最大的法學系之一奧格斯堡大學的法學系包括刑法、民法、公法、私法、國際法、歐洲法、羅馬法等。海德堡大學法學系有法學、外國和國際私法與經濟法、法學史、社會經濟法、刑事法、財政稅和德國與歐洲管理法等專業。法學系的經濟法專業聞名全國。
德國大學專業排名:德國大學法學專業排名
1. Uni Heidelberg(海德堡大學)
2. Bucerius Law School Hamburg(漢堡法律學院)
3. Uni Bonn (波恩大學)
4. LMU Muenchen(慕尼黑大學)
5. Uni Freiburg(弗萊堡大學)
6. Uni Muenster(明斯特大學)
7. HU Berlin (柏林洪堡大學)
8. Uni Passau (帕紹大學)
9. Uni zu Koeln(科隆大學)
10. Uni Tuebingen(蒂賓根大學)
以下是德國法學院的按專業的分類排名。
民法(Zivilrecht)
1 Munster
2 Tubingen
3 Passau
4 Munchen
5 Koln
6 Heidelberg
7 Regensburg
8 Bayreuth
9 Augsburg
10 Freiburg
商業法(Wirtschaftrecht)
1 Munster
2 Tubingen
3 Koln
4 Kiel
5 Mu
【美國的法律】
一、美國的法學院及ABA、AALS、AALL三大協會
由於美國政體是聯邦制結構,並且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度,所以美國辦教育的主體主要是各州(縣、市)政府或個人的事情,美國根本不存在聯邦政府舉辦的大學的法學院。中央政府控制的微弱與私人捐贈大學法學院這兩方面的結合,導致了各個法學院在諸如課程設置及教學等方面的差異。為確保法律職業者道德和業務素質的最低標准得以維護,聯邦和各州政府對法學院的管理,主要依託非官方的行業協會——全美律師公會(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簡稱ABA)、全美法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Law School, 簡稱AALS)和全美法律圖書館館員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Law Library, 簡稱 AALL)。ABA成立於1878年,協會下設有法律教育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Legal Ecation),它負責發「牌照」給要開辦法學院的大學,規定對法學院的各種硬體要求;AALS成立於1900年,1971年被確認為兩個全國立案的法律機關(另一個是ABA法律教育和律師資格部)之一,該協會出版的《法律教育季刊》(Journal of Legal Ecation),長期享有聲望;AALL對全國法律圖書館進行行業管理,規定各種標准規格並定期進行評比檢查驗收。當然,美國的教育已經成了一項產業,市場調節對一個教育機構的生存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二、美國的法學教育為職業教育
美國法學教育的職業性特徵是其他特徵的基礎,是美國法學教育最本質的特徵。具體來說就是,美國法學教育以律師為培養目標。所謂職業教育是指這樣一種概念:法律教育應與人文教育相分離;學生在開始學習法律之前被假定已獲得了必要的人文科學知識;典型的法律學生是恰好成熟,並且為尋求從事法律職業做准備;法學院的任務在於為法律學生提供分析和解決法律實務方面的問題的各種技術性訓練,其宗旨是訓練他們「像法律家那樣進行思考」。
法律教育的職業性要求法學院以判例教學法為主,多種法律技能訓練法為補充。但判例教學太耗費時間,因此,法學院在一年級課程中仍然保持著蘇格拉底式討論法(Socratic method),並採取"專題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課堂討論"(seminar)、"現場實習"(clinical program)、"計算機輔助法律教學"(CALL)、"模擬問題法"(simulation problems)等。課堂講授也沒有被徹底取代。
三、美國的法學教育為本科後教育
美國的初級法學教育被置於大學本科教育之後,通常被認為是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這是美國法學教育與世界各國所不同的。從美國法學院的入學條件看,報考法學院的學生要求已獲得某個學院或者大學的文學士(B.A.)學位或理學士(B.S.)學位。總結起來,美國把法律教育置於大學本科之後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法律是一門淵深的學科,學生必須具有相當的成熟度才能對其有深刻的理解;第二、律師於國民安定、社會發展有重大關系,因此法律教育應當具有較高起點;第三、把法學教育置於較高的平台上有利於法律職業本身的進步。
四、美國法學教育的幾種學位
1.J.D.(Juris Doctor),法律職業博士學位。從歷史上看,美國法學院頒發的學位主要是法學士(Bachelor of Laws, 簡稱LL.B.)學位。自1960年代起,參照醫學院的傳統,法學院開始以J.D.學位取代法學士學位(LL.B.)。其原因在於大學本科後法律教育制度的確立和3年制嚴格的初級法律學歷教育被認為具有研究生水平。總之,「法律職業博士」(J.D.)學位是美國法律學制中的初級法律學位。
2.LL.M.(Master of Laws),法學碩士學位。該學位學制一年,也就是說拿到J.D.學位後,再攻讀一年,合格後就可以取得法學碩士學位。不過,在美國攻讀法學碩士的學生很少。該學位有兩種:一是為從事法律教育或者法律研究的學術性方向而設置的;另一種是為深化某一專門學科的技能和專長而設置的,其中最普遍的是稅法方向。
3.S.J.D.或J.S.D.(Doctor of Jurisprudence或者Doctor of Judicial Science),法律科學博士。從事純法學理論研究工作,學制2—20年,有的甚至終生拿不到學位。繼續攻讀這一學位的美國人更是鳳毛麟角,對外國人來說,拿到這一學位也許是一個鍍金的機會。攻讀這一學位,只需在學校讀一年。一年後可離校,遍工作遍作論文,論文完成後,回來答辯。
另外,法學院還為在美國從事高級研究的外國法律家授予一種「比較法碩士」(Master of Comparative Law, 簡稱M.C.L.)學位,以及認為對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頒發一種「榮譽法律博士」(Doctor of Laws,簡稱LL.D.)學位。
美國法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大部分從事律師職業,而若要在某個州執業,就必須通過該州主辦的律師考試。然後再經過一定的品格考察獲得律師執照,就可在州內法庭代理當事人出庭。美國實行嚴格的法官選拔制度,因此,學生在畢業後立即擔任法官職務懂得機會是沒有的。不過一些優秀的畢業生可能會有機會擔任著名法官的書記員的職務,歷時一、二年。有些學生希望將來擔任法律教授,教師會鼓勵他們先到有關部門工作若干年,然後再回校任教或進一步深造。
⑺ 如果去德國大學選什麼專業比較好
德國作為歐洲強國,因其大學免收學費及承認中國的學位而成為近年留學的熱門國家,不少學子赴德留學。那麼德國哪些專業在國際處於領先地位並且適合中國學生學習呢?德國的優勢專業在文科方面有:新聞、法學、經濟學、哲學、歷史學等;在理工科方面有:汽車製造、機械工程、醫學、制葯、生物學、環保科學等。
法學
德國是大陸法系的代表國家,德國法典是很多大陸法系國家制定法典的參考依據。我國也是大陸法系國家,所以在國內學習法學的學生,去德國進修是十分有好處的。
在ManagerMagazin對法學專業的排名中列第1位的是明斯特大學,弗賴堡大學以法律著稱,列第10位,波恩大學列第11位,為外國學生所設比較法學碩士(在歐洲法學論壇范圍內)政治法博士;曼海姆大學列第12位,法學主要研究有公法、刑法、民法、勞工法、國際私法、犯罪學與法哲學等,不萊梅大學在Manager
Magazin對法學專業的排名中列第32位,碩士學位有歐洲及國際法律,科隆大學的法學系是德國最大的法學系之一,奧格斯堡大學的法學系包括刑法、民法、公法、私法、國際法、歐洲法、羅馬法等。海德堡大學:法學系有法學、外國和國際私法與經濟法、法學史、社會經濟法、刑事法、財政稅和德國與歐洲管理法等專業。杜塞爾多夫大學法學系的經濟法專業聞名全國。
經濟學
作為西方七個經濟強國之一,德國經濟在歐洲穩坐第一把交椅(等於英、法總和),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日本,居世界第三位。被稱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其GDP占歐盟的三分之一。其國內大學十分注重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科隆大學的經濟系有一萬多名在校學生,為全德國最大的經濟系。在經濟類學科中科隆大學是無冕之王,深受僱主青睞,在經濟類的BWL(企業經濟學)和VWL(國民經濟學)中均為冠軍。
曼海姆大學列企業經濟學中的第二位。其經濟管理專業在德國最負盛名。在WirtschaftsWoche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排名中列第二名。經濟學課程在德國教授推薦的傑出課程中排名第21位。主要研究課程包括企業管理、市場經濟、勞資關系、金融、保險、政治經濟與計量經濟、微觀經濟學。
明斯特大學列企業經濟學中的第三位,在WirtschaftsWoche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排名中列第4位。在歐洲15國學生對歐洲大學的教學評估經濟學排第30位。慕尼黑大學列企業經濟學中第四位。
法蘭克福大學的經濟學課程在德國教授推薦的傑出課程中排名第七,WirtschaftsWoche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排名中列第10名。課程設置包括政治經濟學、工業經濟學、經濟管理、商業管理研究、統計學、商業經濟學、組織理論、工業會計、管理經濟學與保險、會計學與審計學、社會經濟結構等。
多特蒙德大學、漢諾威大學的經濟學課程在德國教授推薦的傑出課程中與法蘭克福大學並列第七位。波恩大學在歐洲15國學生對歐洲大學的教學評估經濟學排第35位基爾大學的經濟學研究享有世界聲譽。
弗賴堡大學以經濟著稱。現代經濟學中有個弗賴堡學派,就出自於該校。這個學派是新自由主義的中堅,為德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戰後這一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德國帶來了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跡。
哲學、歷史、新聞
德國的哲學家聞名世界,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都在世界哲學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科隆大學、弗賴堡大學、比勒費爾德大學科隆大學的哲學系(附有30個研究所、43個專業)屬於本領域內全德國最大的之列。弗里德理西·席勒·耶拿大學19世紀初耶拿相繼出現了費西特、萊茵霍爾德、謝林、黑格爾和福斯特等一系列偉大的哲學家。海德堡大學的哲學歷史系有哲學、歷史、東歐歷史、政治學、藝術史學等專業。培養新聞記者是多特蒙德大學的特長,德國電視台、報刊媒體中有很多著名記者出自這個大學。
醫學
德國工業中的強勢項目,制葯業的營業額在德國工業營業額中排名第二,拜爾醫葯企業列歐洲醫葯企業的第4位。海德堡大學設有馬普協會的醫學研究所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其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都享有一定聲譽。其醫學總系下有各類專業和系。這里培養出了兩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阿爾布萊希特·考索爾,在蛋白質和核酸研究中取得巨大成果,獲1910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奧托·弗里茨·麥耶豪夫,研究生物反應鏈取得成果,獲1922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柏林自由大學擁有德國最重要的醫學培訓中心,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柏大接受治療。科隆大學的治療教育系(HeilpaedagogischeFakultaet)是全世界最大的特種治療系,基爾大學在醫學研究領域,基爾大學醫院對骨盆腔檢查的器械和外科手術的發展,以及對世界范圍內的最少感染外科手術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波鴻魯爾大學德國研究協會的萊普尼茨獎授予了這個大學的醫學系。神經學它被公認的強項。
機械工程
德國是世界上的汽車強國,在歐洲汽車工業排名中賓士、大眾、寶馬、奧迪、保時捷等五大汽車品牌分列第1、2、9、18和21位。汽車工業的營業額在德工業營業額中排名第一,是德國的支柱產業,企業和國家都很注重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漢諾威大學在德國教授推薦的傑出課程中排名工程學第五位,在學士學習階段學習機械製造的數學基礎、理科基礎和技術基礎,並深化一個學習方向。隨後的碩士學習階段包括機械動力學、流體力學、調節技術和控制技術等課程。有十二個屬於本系的研究重點供您選擇:製造技術:深產工藝技術;製造技術中的機械、系統和自動化或產品工程和物流;能源和工藝技術:能源變化過程、能源技術組成、能源供給系統、工藝技術;機械電子:運動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微機械電子學、運輸工具系統。再加上專業學習游覽、實驗室工作和項目實施相結合,保證了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斯圖加特大學在德國《企業家》對歐洲115所院校的評估中排名機械工程的第四位,在歐洲15國學生對歐洲大學的教學評估中工程學排第35位,多特蒙德大學在德國《企業家》對歐洲115所院校的評估中排名機械工程第八位,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在德國《企業家》對歐洲115所院校的評估中排名機械工程第十位,在歐洲15國學生對歐洲大學的教學評估中工程學排第23位。
環保科學
德國是很注重環保的國家。在德國用於廢水處理的費用大大高於供水設施建設的費用。空氣監測站遍布整個德國,對空氣質量進行24小時自動監測。由於無鉛汽油的銷量已佔到95%,並採用了「三通調節催化器技術」,德國森林的覆蓋面積約為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大片的森林和綠地能使空氣凈化,樹木和綠地將汽車排出的廢氣吸收,非常有效地保護了自然環境。1995年,德國制定了循環經濟法,把整個消費和生產改造成為統一的循環經濟系統。在德國平均每人每年產生351公斤垃圾,全國每年產生垃圾2600萬噸。主要處理方式是79%填埋,17%焚燒處理,1%壓縮處理,3%採用其他方式。波鴻魯爾大學造就了自己的一系列強項專業和特有專業,這些專業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都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地位。自然科學方面,環保研究是它公認的強項。環保研究目前有200多個研究項目在進行。奧爾登堡大學的突出特點是開放式探索新路,環保研究和能源研究已成為多學科研究重點。
⑻ 德國刑法學總論的目錄
刑法學是最精確的法學(譯者序) 獻辭中文版序言第三版序言第一版序言縮略語索引第一章基礎第1節 形式意義上的刑法。定義和界一、懲罰(刑罰和保安處分)作為刑法的形式定義標准和二元制懲罰制度二、作為公法的刑法。紀律處分,罰款和秩序性措施作為非刑事性懲罰三、附屬刑法四、作為全體刑法科學部分領域的實體刑法;全體刑法科學中的不同分支五、實體刑法的總論部分第2節 實體的犯罪概念。作為輔助性法益保護方法的刑罰及其與其他類似性懲罰在內容上的界限一、實體的犯罪概念二、作為刑事可罰性條件的法益侵害三、過去各種法益定義的失當四、從憲法中引導出的法益概念五、法益概念的可變性六、法益保護的界限問題七、危險刑法,風險刑法,通過刑法對未來的保護:法益保護的終結? 八、法益和行為對象九、沒有法益保護的刑事法律是沒有意義的嗎? 十、立法者能否承擔懲罰侵害法益行為的義務? 十一、法益保護的輔助性十二、文獻中的不同觀點十三、刑罰與其他類似懲罰手段在內容上的界限第3節 刑罰與保安處分的目的與正當化一、刑罰的目的;刑罰理論二、保安處分的目的與界限;刑罰與保安處分的關系三、賠償作為刑法上的第三條道路? 第4節 1871年以來的德國刑法改革一、1871年的帝國刑法典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發展三、魏瑪共和國時代的改革工作四、納粹時代五、改革工作的重新進行六、「1962年草案」和「選擇性草案」 七、1969年以來的改革立法工作八、改革的內容第5節 法治原則與刑法的解釋和在時間上的適用之間的關系一、沒有法律就沒有犯罪和刑罰二、法治原則的四項作用三、關於法治原則的歷史與國際性適用四、法治原則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國家理論性和刑法性根源五、解釋與禁止類推六、禁止作為刑罰基礎和使刑罰嚴厲的習慣法七、禁止溯及既往和刑法在時間上的適用八、禁止不確定的刑法和刑罰第6節 行為刑法和行為人刑法一、概念性說明。在現行法律中占支配趨勢的行為刑法二、弗蘭茨.馮.李斯特及其繼承者的行為刑法和行為人刑法三、30年代的行為人刑法趨勢。生活方式罪責。犯罪學和規范性行為人類型四、現行法律中的行為刑法和行為人刑法第7節 刑法信條學和刑法體系。一般犯罪理論的基本問題一、信條的任務和刑法的系統學說二、刑法體系的基本概念三、新近犯罪理論的歷史發展四、傳統刑法體系的成就和局限性;刑法信條學的體系性思考和問題性思考五、目的論和刑事政策性的體系性建議的基礎第二章 行為、輕罪、重罪第8節 行為一、行為概念的任務二、刑法信條學發展中的行為定義。闡述與批判三、人格的行為概念第9節 輕罪和重罪一、關於區分的歷史二、現行法律中的規定和實踐意義三、現行法律中「抽象」理論的實現及其在罪刑法定基本原則中的基礎四、界限劃分問題第三章 行為構成第10節 行為構成的理論一、體系性行為構成,保障性行為構成,錯誤性行為構成二、關於行為構成作為體系范疇的發展三、行為構成和違法性的關系四、社會恰當性和排除行為構成五、開放的行為構成和評價總體構成行為的特徵六、客觀的行為構成和主觀的行為構成七、行為構成中的行為無價值和結果無價值八、行為構成的種類第11節 歸責於客觀行為構成第一、因果關系的理論一、關於因果概念在自然科學和哲學上的困難性二、等值理論(條件理論) 三、等值理論的具體問題四、適當理論和意義重大理論第二、進一步歸責於客觀行為構成一一、侵害性犯罪二、危險性犯罪第12節 故意和行為構成錯誤。在因果關系偏離時歸責於故意一、故意的基礎和表現形式二、行為構成錯誤三、在因果關系偏離時對故意的歸責第13節同意一、關於同意的理論地位二、作為排除行為構成根據的同意三、缺乏或者限制同意可能性的行為構成四、同意的宣告、對象、時間和撤消五、理解能力六、同意中的代理人七、同意中的缺乏意志八、關於同意存在的錯誤或者同意不存在的錯誤第四章 違法性第14節 不法理論的基本問題一、違法性和不法二、形式違法性和實質違法性三、被害人信條學和實質性不法四、不法和無法領域五、違法性和法制的統一六、關於正當化根據的體系化七、正當化根據的競合八、正當化的錯誤問題九、正當化根據的作用十、具體正當化根據的表現和劃分第15節 緊急防衛一、緊急防衛權的基本原則二、關於緊急防衛權的歷史發展三、緊急防衛中的攻擊四、攻擊的違法性五、攻擊正在進行六、具有緊急防衛能力的利益七、防衛的必要性八、緊急防衛的要求性九、主權行為和緊急防衛權十、緊急幫助十一、限制在攻擊者及其法益上的緊急防衛十二、防衛的意志作為主觀性正當化因素? 第16節 正當化緊急狀態和相關案件第一、第34條的基本規定一、當前緊急狀態權的發展二、緊急狀態的危險三、利益沖突中的權衡四、適當性條款五、正當化緊急狀態的其他問題第二、民法中的攻擊性緊急狀態,《德國民法典》第904條第三、民法中的防衛性緊急狀態,《德國民法典》第228條第四、正當化的義務沖突第五、類似緊急狀態的狀況第六、《德國基本法》第20條第4款的抵抗權第17節 職務權和強制權;官方的批准第一、職務承擔者的侵犯權第二、違法而又有約束力的命令第三、代替公共機關所為的行為一、臨時羈押二、自助權第四、責打權一、私人責打權二、老師有責打權嗎? 第五、官方的批准第18節 出於允許性風險的正當化根據第一、推定的同意一、正當化根據的結構二、推定同意的輔助性三、自私行為中的推定同意? 四、確定推定意圖的標准五、錯誤和審查義務第二、合理利益的利用一、關於第193條的結構二、作為正當化根據的合理利益的利用三、第193條沒有超越侮辱行為構成的擴展四、利用合理利益的具體條件第三、藝術自由一、作為獨立正當化根據的藝術自由二、根據《德國基本法》第5條第3款產生的正當化根據的條件第五章 罪責和責任第19節 責任原理的基本問題一、罪責和預防必要性作為刑法責任的條件二、從心理性罪責概念到規范性罪責概念三、關於規范性罪責概念的批評四、刑法中罪責的內容性規定(實質性罪責定義) 五、刑罰基礎的罪責和量刑的罪責六、排除罪責的根據和免責的根據? 七、構成行為責任的毛拉赫原理八、構成行為罪責和生活方式罪責第20節 罪責能力第一、成年人的罪責能力一、法律規定的基礎二、生物學和心理學的連接性診斷結果三、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四、重大減弱的罪責能力第二、孩子和青少年的罪責能力第三、原因自由行為第21節 禁止性錯誤一、禁止性錯誤的規則。信條性發展和法政策難題二、不法意識的對象三、不法意識的表現形式四、禁止性錯誤的意識形式五、有條件的不法意識六、禁止性錯誤的可避免性七、禁止性錯誤的法律後果八、禁止性錯誤的特殊規則第22節排除責任的緊急狀態和類似案件第一、第35條的緊急狀態一、有關規定的體系性位置和目的論內容二、當前無法用其他方法避免的危險三、能夠在緊急狀態中保護的法益四、享有特權的人員范圍五、避免危險的行為六、根據第35條第1款第2項拒絕排除責任七、對緊急狀態情況的錯誤認識八、緊急狀態行為的參與人第二、第33條的緊急防衛超過限度一、有關規定的體系性位置和目的論內容二、排除責任的沖動三,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超過緊急防衛限度四、集中的和擴展的緊急防衛超過限度五、對無關的第三人造成的損害六、防衛挑撥狀態下的緊急防衛超過限度七、假想的緊急防衛超過限度八、第33條可以類推地適用於其他對正當化基礎的超越? 第三、良心行為一、德國基本法第4條作為刑法判斷的基礎二、良心行為承擔的刑事可罰性後果三、免除刑罰的良心行為在體繫上的分類第四、民事性不服從第五、在分則中排除責任的根據一、具體案件二、這類案件的信條學討論第六、超法規的排除責任一、非過分要求性作為超法規的免責基礎? 二、危險共同體作為排除責任的基礎三、選擇較小的惡作為排除殺人責任的根據? 第六章 其他刑事可罰性的條件第23節 刑事可罰性的客觀條件和排除刑罰的根據一、超然於責任之外的刑事可罰性條件。設問與舉例二、第四個犯罪范疇在主導理論中的過分擴展三、刑事可罰性的客觀條件和排除刑罰的根據作為刑法之外居於優先地位的目的設定的情況四、其他方案五、在程序性條件中的刑事可罰性條件和排除刑罰根據的界限六、展望。在程序法中的刑法和刑法外的目的設定第七章 過失第24節 過失前言第一、行為構成一、從罪責形式到行為構成的犯罪類型一二、過失性舉止行為的標准三、創設不允許危險的具體化四、關於行為構成性保護范圍的具體化五、過失性標準的一般化或者個別化? 六、無意識和有意識的過失七、過失犯罪的主觀和客觀行為構成八、故意、輕率、簡單和微小的過失作為不法和罪責的等級層次九、過失犯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第二、違法性一、原理性困難二、緊急防衛三、緊急狀態四、推定的同意和同意第三、罪責和責任一、排除罪責的一般根據二、排除罪責的補充根據人名一覽表內容索引
·查看全部>>
⑼ 德國刑法學總論的介紹
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是一套兩卷本成果中的第一卷。這套書說明了德國刑法一般原理的法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