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62條
① 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第二款是否有效
《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 第二款的內容是: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第三人。
《合同法》、《民法總則》等新法律規定並沒有新條款對該條款體現的法律精神進行修改,而《民法通則》並非廢紙,所以該條款是仍然有效。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之規定怎麼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般情況下只要題目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那麼其中所說的公民社會組織法人或內者其他法院等等組織都容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組織這是默認的。當然現在反正有很多不足之處這些不足往往有審判長確定他是對還是錯。這就是法律的漏洞這樣的漏洞往往容易讓執法者很有權利可以發灰這是不好的。
③ 民法中條件和期限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附條件的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在法律行為中特別規定一定的條件,以條件是否成就來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發生或消滅的法律行為。我國《民法通則》第62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附條件法律行為的意義在於通過附條件,把當事人的動機反映到法律行為中,使其具有法律的意義,使法律行為的實施更好地滿足當事人的需要。「條件」是指決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產生和消滅的未來不確定的事實。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期限,是指當事人以將來客觀確定到來的事實,作為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附款。所謂附期限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在法律行為中設定一定的期限,並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法律行為效力發生或消滅根據的法律行為。附期限的法律行為和附條件的法律行為一樣,都是為了
控制未來的風險而採取的限製法律行為效力的做法。所附的條件和期限實際上都是對法律行為的特別生效要件的約定。
區別:1.條件是不確定的偶然性事實,期限是確定的必然性事實。
(1)時期確定,到來不確定,為條件。例如「60大壽送電視一台」,60歲雖確定,但人之壽命不可測,是否能活到60歲不可知,具有偶發性。
(2)時期不確定,到來也不確定,為條件。如「司法考試通過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屬不確定,至於哪一年考得上,則更加不確定,故顯然屬於條件。
2.條件之事實成就與否是不確定的,期限是肯定會到來的。
(1)時期確定,事實的發生也確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
(2)時期不確定,到來確定,為期限。例如「臨終時將物送給你」,何時死雖難預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終會到來。
④ 民法通則第62條中,附條件是指什麼
是指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意思表示當中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生效,就發生效果意思所負載的權利義務關系。當民事法律行為的效果意思確定後,行為人的預期目的沒有出現,這時法律行為生效可能會違背行為人的初衷。民法通則第62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
⑤ 民事訴訟法第62 條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是什麼意思
確實有法定事由無法出庭,經法庭准許,可以由當事人提交(郵寄)對案件書面的意見,即你對這個案子有什麼看法或想法。
⑥ 民法總則第六十一條第三款怎麼理解
第六十一條 法人的實際情況與其登記的事項不一致的,不得對抗信賴登記的善意第三人。
此條沒有第三款,連第二款都沒有。這條簡單說就是不能因為公司內部法人內部的糾紛事項,影響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⑦ 民事訴訟法第62條何為不能出庭特殊情況
第六十二條 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仍應出庭回;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答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釋義】
本條是關於離婚訴訟中出庭人員的特殊規定。一般來講,普通民事訴訟案件中,當事人委託了訴訟代理人後,本人是否出庭完全依其自願,法院並不強行要求當事人出庭參加庭審,但是後果仍由當事人承擔。但是,本條對離婚案件作出特殊規定,要求當事人原則上仍應該出庭參加庭審,除非「本人不能表達意志的或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因為離婚案件涉及當事人雙方的人身關系,與當事人有更緊密的聯系,很多情況也只有在當事人都在場的情況下才能准確查明。
⑧ 民事訴訟法二百六十條第一款
第二百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申請或者請求承認和執行的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進行審查後。認為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國家主權、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承認其效力,需要執行的。發出執行令,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國家主權、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不予承認和執行。
釋義內容:
【釋義】本條是關於人民法院如何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裁定的規定。
我國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申請或者外國法院請求承認和執行的外國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應當依照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該判決、裁定不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國家主權、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以裁定的方式承認其效力,需要執行的,發出執行令,依照本法第三編執行程序的規定予以執行。如果經審查認為申請或者請求承認和執行的外國法院的判決、裁定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國家主權、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則不予承認和執行。我國人民法院對外國法院判決、裁定的審查,僅限於審查外國法院的判決、裁定是否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裁定的條件,對其裁判中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問題不予以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