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股公司法
A. 優先股的股東有哪些優先權利
B. 優先股股東的主要權利和權利的限制都有哪些
你好,優先股有兩種權利:
a.在公司分配盈利時,擁有優先股的股東比持有普通股的股東分配在先,而且享受固定數額的股息,即優先股的股息率都是固定的,普通股的紅利卻不固定,視公司盈利情況而定,利多多分,利少少分,無利不分,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b.在公司解散,分配剩餘財產時,優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C. 優先股股東的權利包括( )。
D. 有限責任公司沒有優先股的概念有法律依據嗎謝謝!
《中華人來民共和國公司法》里自面有規定的,你去仔細看下就知道了
主要的以下幾點:
1、你有理解優先股的概念,優先股指相對普通股來說的,並且優先股和普通股都是針對股份制公司的,不是有限責任公司
2、公司法有明確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劃分為等額的股份,沒有股票自然就不存在優先股跟普通股的概念了
3、如果你不從名稱認的話,優先股就是分配紅利的時候優先,在公司實際操作中,你們可以股東各方協商約定,對不屬於優先股的范疇,行以優先股之實
E. 優先股股東是否有表決權
有的。
根據《國務院關於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五)表決許可權制。除以下情況外,優先股股東不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股份沒有表決權:
(1)修改公司章程中與優先股相關的內容;
(2)一次或累計減少公司注冊資本超過百分之十;
(3)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變更公司形式;
(4)發行優先股;
(5)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情形。
上述事項的決議,除須經出席會議的普通股股東(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之外,還須經出席會議的優先股股東(不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5)優先股公司法擴展閱讀:
根據《國務院關於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六)表決權恢復。公司累計3個會計年度或連續2個會計年度未按約定支付優先股股息的,優先股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每股優先股股份享有公司章程規定的表決權。
對於股息可累積到下一會計年度的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直至公司全額支付所欠股息。對於股息不可累積的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直至公司全額支付當年股息。公司章程可規定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的其他情形。
(七)與股份種類相關的計算。以下事項計算持股比例時,僅計算普通股和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
(1)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一條,請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2)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條,召集和主持股東大會;
(3)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條,提交股東大會臨時提案;
(4)根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認定控股股東。
對股東表決權進行限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直接限制,即以立法明文規定持股一定比例以上股東其超部分的股份的表決力弱於一般股份,即該部分股份不再是—股一表決權,而是多股才享有一個表決權;
二是間接限制;即通過規定不同公司議案的通過所需要的最低出席人數和最低表決權數的方式,增加大股東濫用表決權的難度,從而間接達到限制效果;
三是對代理表決權的限制。由於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人數眾多且高度分散,為方便那些不能親自出席股東大會又不願放棄表決權的股東行使表決權。
各國公司法大都允許股東採取委託投票方式參加表決。委託投票制對於保障股東尤其是高度分散的眾多小股東依法行使表決權,參與公司事務,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但也由此滋生了收購、濫用委託書的弊端。
F. 優先股是指股東權利優先嗎
優先股是指依照《公司法》,在普通股股份之外另行規定種類的股份,其股份持有人優先於普通股股東分配公司利潤和剩餘財產,但參與公司決策管理等權利受到限制。優先股股東按照約定票面股息率,優先於普通股股東分配公司利潤,公司在完全支付約定股息之前,不得向普通股股東分配利潤。優先股股東的優先權利主要如下:(1)股利分配的優先權。對一般規定優先股細則發放,優先股股東可以享有基本的股息紅利,(2)分配剩餘資產的優先權。公司宣布清算或者破產時,優先股股東可以在普通股股東之前取得剩餘資產的償還權。(3)有限投票權。優先股持有人一般不參與公司的管理,也沒有表決重大決定的權利。然而,在涉及優先股東的權利和利益時,他們有選舉權。(4)贖回權。優先股與公司債券的主要區別不是退出。然而,許多公司章程規定了優先股贖回條款,即在一定條件下,公司可以以一定幅度的優先股價格收購發行優先股。
G. 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對「優先股」和股東固定回報的否定性規定。列明法條即可。謝謝。
從公司法的角度來說,「優先股」實際上就是一種股東根據公司章程中的約定,而固定的分紅的情況。實際上公司法是變相地承認了這種方式。
否定性規定,主要可能指的是聯營保底條款,這主要是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0.11.12)》中,該司法解釋明確規定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的約定為無效。 這個司法解釋中「保底條款問題」的規定主要源於《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了民事活動應遵循公平、等價有償得原則。聯營合同的中的保底條款違法了該條規定。
根據《民法通則》第30條、第31條、第35條規定的個人合夥系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擔風險的一種法律關系。《民法通則》關於合夥中合夥人共擔風險的規定實際就是對「保底」的禁止。 但是上述司法解釋在現在的公司法層面上,應該已經失去了一定的意義, 《公司法》149條暗示,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公司之間在不違反相關金融法規的情況下可以借貸。
《公司法》第35條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優先股)。 即使司法實踐認可固定回報的約定,但是在公司虧損的時候,該固定回報應該由承包股東承擔,而不能由公司承擔(按照《公司法》第167條,公司的利潤要先用於彌補虧損,再用來提取法定公積金,最後才分紅,所以如果公司虧損,公司就更不能分紅了)。同時,不參與經營的股東也不得抽回出資(《公司法》第36條: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逃出資。)這兩點也是股東固定回報約定與借貸給公司收取利息的區別。
H. 什麼是優先股定義是什麼
通常情況下,優先股一般是指享有優先權的股票。優先股的股東對公司資產、利潤分配等享有優先權,其風險較小。但是優先股股東對公司事務沒有表決權。優先股股東沒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對公司的經營沒有參與權,優先股股東不能退股,只可以通過優先股的贖回條款被公司贖回,但是能穩定分紅的股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六條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條件】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發起人符合法定人數;(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規定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或者募集的實收股本總額;(三)股份發行、籌辦事項符合法律規定;(四)發起人制訂公司章程,採用募集方式設立的經創立大會通過;(五)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六)有公司住所。
第七十七條 【設立方式】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採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發起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股份向社會公開募集或者向特定對象募集而設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