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中國司法部五不準

中國司法部五不準

發布時間: 2021-11-21 02:57:40

① 法律規定哪些公證行為屬於違法公證

這個公證法上有規定。可以參考公證法的規定。包括公證主體,公證程序,公證范圍違法等,採納謝謝

司法部發布的《關於公證執業「五不準」的通知》的內容是什麼

據悉,為嚴肅公證執業紀律,規范公證執業行為,加強公證工作管理,確保公證質量,司法部近日印發《關於公證執業「五不準」的通知》,通知提出了進一步具體規范公證執業的五項措施。

從司法部出台的「五不準」規定來看,更像是一個補漏措施,這將無疑將更好保護產權人的權益。

③ 哪些城市實行視頻公證

很多城市都有,如微公證小程序,上面有各個城市的公證處入駐,也可以進行視頻公證,包括涉外公證、委託、聲明等。

④ 司法部發布的《關於公證執業「五不準」的通知》將帶來什麼影響

為嚴肅公證執業紀律,規范公證執業行為,加強公證工作管理,確保公證質量,司法部近日印發《關於公證執業「五不準」的通知》,通知提出了進一步具體規范公證執業的五項措施。該通知未來實施後,將會對買房成本、買房風險、過戶時長等方面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總的來說,此次司法部的新政,相當於一次樓市調控新政,對於炒房客的「市場擠出效應、成本提升效應」是明顯的。短期而言,對於樓市活躍度也將產生重要作用。長期看,此舉不會改變樓市的基本走向。這種做法,在市場偏弱的時候有「助跌」作用,在市場偏強的時候則有「助漲」作用。

⑤ 「六條禁令」「六個一律」「六個絕不允許」 是什麼

一、「六條禁令」:

1、嚴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訪、送禮、宴請等拜年活動;

2、嚴禁向上級部門贈送土特產;

3、嚴禁違反規定收送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

4、嚴禁濫發錢物,講排場、比闊氣,搞鋪張浪費;

5、嚴禁超標准接待。領導幹部下基層調研、參加會議、檢查工作等,要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關要求執行;

6、嚴禁組織和參與賭博活動。各級黨員幹部一定要充分認識賭博的嚴重危害性,決不組織和參與任何形式的賭博活動。

二、「六個一律」:

1、只要一談到銀行卡,一律掛掉;

2、只要一談到中獎了,一律掛掉;

3、只要一談到「電話轉接公檢法」的,一律掛掉;

4、所有簡訊,讓你點擊鏈接的,一律刪掉;

5、微信不認識的人發來的鏈接,一律不點;

6、一提到「安全賬戶」的,一律是詐騙。

三、「六個絕不允許」:

1、決不允許在群眾中散布違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意見;

2、決不允許公開發表與中央的決定相違背的言論;

3、決不允許對中央的決策部署陽奉陰違;

4、決不允許編造傳播政治謠言及醜化黨和國家形象的言論;

5、決不允許以任何形式泄露黨和國家的秘密;

6、決不允許參與各種非法組織和非法活動。

(5)中國司法部五不準擴展閱讀:

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指出,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和處理好堅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與加強制度建設相結合,紀律是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保證,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

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和公僕意識,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利益。講話中,胡錦濤特別強調了政治紀律問題,並提出了「六個決不允許」。

遵守黨的紀律,首要是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強化政治意識,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決擁護黨的集中統一,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⑥ 公證處公證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包括哪些范圍

按實際情況,如果公證的內容屬於公證的范圍的,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第十一條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公證機構辦理下列公證事項:
(一)合同;
(二)繼承;
(三)委託、聲明、贈與、遺囑;
(四)財產分割;
(五)招標投標、拍賣;
(六)婚姻狀況、親屬關系、收養關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經歷、學歷、學位、職務、職稱、有無違法犯罪記錄;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證據;
(十)文書上的簽名、印鑒、日期,文書的副本、影印本與原本相符;
(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願申請辦理的其他公證事項。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有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公證。
第十二條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公證機構可以辦理下列事務:
(一)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公證機構登記的事務;
(二)提存;
(三)保管遺囑、遺產或者其他與公證事項有關的財產、物品、文書;
(四)代寫與公證事項有關的法律事務文書;
(五
第十三條公證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為不真實、不合法的事項出具公證書;
(二)毀損、篡改公證文書或者公證檔案;
(三)以詆毀其他公證機構、公證員或者支付回扣、傭金等不正當手段爭攬公證業務;
(四)泄露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
(五)違反規定的收費標准收取公證費;
(六)法律、法規、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規定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三十六條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

⑦ 政府法制辦有可能合並到司法局嗎

國務院法制辦已經合並到司法部了,地方也會跟進

拓展資料

  1. 根據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司法部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職責被整合,重新組建司法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將不再保留。

  2. 法制辦職責:調查研究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推進依法行政的具體措施和工作建議;承擔統籌規劃國務院立法工作的責任,擬訂政府年度立法工作安排,報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督促指導;負責起草或者組織起草有關重要法律草案、行政法規草案;責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3. 司法部職責: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等等。

  4. 具體執政工作中,司法部和國務院法制辦有一些工作交集和重合,一些工作內容如立法工作、法制宣傳等常需要兩部門協作配合。國務院立法工作回歸司法行政,但公安機關管理的羈押工作、法院管理的民事裁決執行和行政裁決執行工作,是否可以並入司法行政,需要下一步改革考慮,或者各部門職能調整時逐步完善。

⑧ 我在司法部五不準前辦理了全權委託公證請問這和新政策有沖突嗎

你是來要委託賣這房屋嗎?你可在自你居住地。拿你的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房產證,受託人身份證等資料到公證處。如果房屋跟你前次婚姻有關的,還要有法院判決書。如果說要土地證,你就把土地證也寫入委託事項,這樣就可以了。

⑨ 公證處不能有哪些行為

1、跨區域公證行為
公證法
第三章公證執業區域
第十三條公證執業區域是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根據《公證法》第二十五條和《公證機構執業管理辦法》第十條的規定以及當地公證機構設置方案,劃定的公證機構受理公證業務的地域范圍。
公證機構的執業區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在辦理該公證機構設立或者變更審批時予以核定。
公證機構應當在核定的執業區域內受理公證業務。
第十四條公證事項由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受理。
涉及不動產的公證事項,由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機構受理;涉及不動產的委託、聲明、贈與、遺囑的公證事項,可以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五條二個以上當事人共同申辦同一公證事項的,可以共同到行為地、事實發生地或者其中一名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的公證機構申辦。
第十六條當事人向二個以上可以受理該公證事項的公證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受理申請的公證機構辦理。
2、不應該公證的行為
公證法
第三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證機構不予辦理公證: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監護人代理申請辦理公證的;
(二)當事人與申請公證的事項沒有利害關系的;
(三)申請公證的事項屬專業技術鑒定、評估事項的;
(四)當事人之間對申請公證的事項有爭議的;
(五)當事人虛構、隱瞞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的;
(六)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或者拒絕補充證明材料的;
(七)申請公證的事項不真實、不合法的;
3、出現司法部的五不準行為

司法部關於公證執業「五不準」的通知

司發通[2017]83號

一、不準為未查核真實身份的公證申請人辦理公證。

二、不準辦理非金融機構融資合同公證。

三、不準辦理涉及不動產處分的全項委託公證。公

四、不準辦理具有擔保性質的委託公證。

五、不準未經實質審查出具公證書。

4、沒有核實核查,現場勘察、詢問、鑒定等等

公證法

第二十七條公證機構可以採用下列方式,核實公證事項的有關情況以及證明材料:
(一)通過詢問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核實;
(二)通過詢問證人核實;
(三)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了解相關情況或者核實、收集相關書證、物證、視聽資料等證明材料;
(四)通過現場勘驗核實;
(五)委託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員鑒定、檢驗檢測、翻譯。
第二十八條公證機構進行核實,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辦證規則的規定。
公證機構派員外出核實的,應當由二人進行,但核實、收集書證的除外。特殊情況下只有一人外出核實的,應當有一名見證人在場。

總之,不符合公證法律法規的行為,都是公證處和公證員不能做的。

⑩ 公證處違法如何處罰有哪些法律依據

公證法有規定
第四十三條
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公證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熱點內容
昌平法律援助中心電話 發布:2025-09-07 07:44:11 瀏覽:501
2015安全規章制度考試答案 發布:2025-09-07 07:42:53 瀏覽:563
法律援助黨員工作述職 發布:2025-09-07 07:42:52 瀏覽:919
司法考試監考老師 發布:2025-09-07 07:24:53 瀏覽:281
CCTV12社會與法篇 發布:2025-09-07 06:53:23 瀏覽:29
行政法時間口訣 發布:2025-09-07 06:11:40 瀏覽:520
法律援助工作站宣傳信息 發布:2025-09-07 06:10:48 瀏覽:309
中級經濟法怎麼記憶 發布:2025-09-07 06:09:13 瀏覽:435
人窮道德高 發布:2025-09-07 05:58:42 瀏覽:2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結婚之夜 發布:2025-09-07 05:57:48 瀏覽: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