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合同無效

民法通則合同無效

發布時間: 2025-09-07 04:49:03

⑴ 《民法通則》中乘人之危的民事行為是無效民事行為;《合同法》中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是可變更、可撤銷的合

根據《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如果一方當事人利用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的手段,使對方在非自願的情況下訂立或變更合同,這樣的民事行為將被視為無效。這意味著,一旦被認定為乘人之危,相關合同或協議將不具備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無法通過該合同獲得預期的權利和義務。

而在《合同法》中,對於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法律的態度則有所不同。盡管合同在簽訂過程中存在一方利用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的情況,使對方違背真實意願,但合同本身並非必然無效。在這種情況下,受害方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對合同進行審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變更或撤銷合同。

需要指出的是,乘人之危在法律上的界定相對嚴格,受害方需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對方確實存在欺詐、脅迫或利用了其困境,使得自己在簽訂合同時喪失了正常的判斷力。此外,受害方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變更或撤銷合同的請求,否則將喪失這一權利。

實踐中,乘人之危的情況較為復雜,涉及的利益關系也相當微妙。因此,在處理此類問題時,需要綜合考慮合同簽訂時的具體背景、雙方的真實意圖以及合同內容等多方面因素。同時,為了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當事人在簽訂合同前應當謹慎審查合同條款,確保合同內容符合自己的真實意願。

值得注意的是,乘人之危的判定標准較為嚴格,通常要求受害方證明對方存在明顯不當行為,且該行為直接導致其違背了真實意願。此外,受害方還應關注合同簽訂後的救濟途徑,及時尋求法律幫助,以維護自身權益。

總之,無論是《民法通則》還是《合同法》中關於乘人之危的規定,都強調了保護弱勢一方的原則。在實際操作中,應充分了解相關法律知識,避免因乘人之危導致的不利後果。

熱點內容
山東省開發區條例 發布:2025-09-07 09:09:31 瀏覽:139
簡述法律責任種類 發布:2025-09-07 09:09:30 瀏覽:959
法治對於銀行職員的重要性 發布:2025-09-07 09:08:59 瀏覽:652
訴訟法博士點 發布:2025-09-07 08:51:04 瀏覽:97
用法治思維解決學校績效 發布:2025-09-07 08:50:27 瀏覽:931
單位籃球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07 08:50:21 瀏覽:882
人民法院評估機構 發布:2025-09-07 08:32:50 瀏覽:620
依法治國是基本國策嗎 發布:2025-09-07 08:26:21 瀏覽:487
2014司法考試勞動法 發布:2025-09-07 08:22:48 瀏覽:343
昌平法律援助中心電話 發布:2025-09-07 07:44:11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