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財產保護
『壹』 財產所有權的保護包括那三方面
財產所有權的保護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請求確認所有權
指因所有權歸屬不清而發生爭執時,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請求確認所有權。確認所有權只能由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並通過民事訴訟程序解決。 確認所有權是民法保護所有權的一種獨立的方法,並且是其他保護方法的前提。
2、請求返還原物
指所有人在其所有物被他人非法佔有時,可依法請求不法佔有人返還原物,或請求人民法院責令不法佔有人承擔返還原物的責任。
3、請求排除妨害
指所有人在其所有物遭受損害和其所有權的行使遭受妨害時,可依法請求不法侵害人排除妨害,或請求人民法院責令侵害人排除妨害。
4、請求停止侵害
指所有人在其財產直接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時,有權要求侵害人停止正在進行的侵害,或請求人民法院責令侵害人停止侵害。如果侵害行為並沒有直接造成對所 有人的財產的損害,或者雖然造成了損害,但是侵害行為已經終止,則所有人不能請求停止侵害,而只能提出其他請求。
5、請求恢復原狀
指所有人的財產被他人非法侵害遭到損壞時,如果能夠修理,則所有 人有權要求加害人通過修理恢復財產原來的狀態。加害人不修理時,所有人有權請求法院責令加害人恢復原狀。
6、賠償損失
指所有人的財產遭受他人的不法侵害,致使財產損壞不能修復,或者 原物已經滅失,不能返還的,所有人可以請求不法行為人賠償財產損失,亦可要求人民法院責令侵害人賠償損失。通過恢復原狀、返還原物等方法不足以補償所有人的損失時,所有人在請求恢復原狀、返還原物的同時,可以請求侵害人賠償損失。
以上六種方法中,前五種方法屬於物權的保護方法,後一種是債權的保護方法。
(1)民法財產保護擴展閱讀
1、財產所有權
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四項權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對財產所有權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中,財產所有權的類型主要包括:國家所有權、勞動群眾集體組織所有權、社會團體所有權和公民個人所有權。這是中國現階段財產所有權的三種基本形式。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參考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_中國人大網
2、財產所有權_360網路
『貳』 民法保護財產權和人身權,請你舉出三個例子是受民法保護的
這部很簡單,比如我把你假肢卸下來拿走了
這就屬於侵犯身體權,因為當時假肢是作為人身體的一部分
但是返還的時候定性就變成財產了,因為脫離了人身,所以是返還財產
又比如拿著你照片到處說事什麼的,肯定也會涉及到照片的返還吧之類的
『叄』 問答題簡述財產所有權的民法保護
您好,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四項權能。
根據所有人在其所有權受到侵害以後提起的訴訟或請求的不同內容,可以將保護所有權的民法方法分為如下幾種:
(1)請求確認所有權。
(2)請求返還原物。在適用這一方法保護所有權時應注意:A.有權請求返還原物的人,一般是物的所有人。B.所有人只能針對非法佔有人提出返還原物,而不能要求合法佔有人返還原物。C.如果原物被他人合法佔有,佔有人在合法佔有期間,將原物非法轉讓第三者,所有人能否向第三者提出返還原物的要求,要依具體情況而定。D.所有人請求返還原物,必須原物依然存在。E.返還原物在性質上是對所有物的佔有的移轉,而不是所有權的移轉,因此佔有人必須將所有物移轉至所有人的控制之下,才能視為原物已返還。但是,在返還原物時,所有人同意由不法佔有人繼續佔有原物,以代替移轉佔有的,視為原物已經返還。F.返還原物是否應返還原物所生的孳息,應區別善意和惡意佔有而定。
(3)請求排除妨害,應注意:A.妨害人是否具有故意和過失,均不影響所有人提出請求;B.所有人不僅可以對已經發生的妨害請求排除,而且對尚未發生但又確有可能發生的妨害,也有權請求排除;C.排除妨礙的請求權,除所有人外,對被妨害的財產享有合法佔有權的人亦有權行使。排除妨害費用一般由侵害人負擔。
(4)請求停止侵害。
(5)請求恢復原狀。
(6)賠償損失。
在上述六種方法中,前五種屬於物權的保護方法,後一種是債權的保護方法,以上幾種方法可以同時採用,也可以只適用其中一種。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肆』 民事訴訟中哪些財產不得被保全
民事訴訟法里的保全有以下分類:
一、財產保全
財產保全,也叫訴訟保全。它是指法院審理案件時,在作出判決前為防止當事人(被告)轉移、隱匿、變賣財產,依職權對財產作出的保護措施,以保證將來判決生效後能得到順利執行。具體措施一般有查封、扣押、凍結。財產保全一般由當事人(原告)申請,由人民法院審查決定是否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對當事人(原告)沒有提出申請的,但爭議的財產可能有毀損、滅失或其他危險的,法院可依職權採取保全措施。
二、行為保全
所謂行為保全,是指在民事訴訟中,為避免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受到不應有的損害或進一步的損害,法院得依他們的申請對相關當事人的侵害或有侵害之虞的行為採取強制措施。對行為保全的裁定,不可以上訴,但可以申請復議。
三、證據保全
證據保全,是指法院在起訴前或在對證據進行調查前,依據申請人、當事人的請求,或依職權對可能滅失或今後難以取得的證據,予以調查收集和固定保存的行為。
『伍』 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
民法典(民法總則已經失效)明確規定民事主體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侵害財產權利,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依法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條
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
第二百零七條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陸』 簡述財產所有權的民法保護(問答題)
您好,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四項權能。
根據所有人在其所有權受到侵害以後提起的訴訟或請求的不同內容,可以將保護所有權的民法方法分為如下幾種:
(1)請求確認所有權。
(2)請求返還原物。在適用這一方法保護所有權時應注意:A.有權請求返還原物的人,一般是物的所有人。B.所有人只能針對非法佔有人提出返還原物,而不能要求合法佔有人返還原物。C.如果原物被他人合法佔有,佔有人在合法佔有期間,將原物非法轉讓第三者,所有人能否向第三者提出返還原物的要求,要依具體情況而定。D.所有人請求返還原物,必須原物依然存在。E.返還原物在性質上是對所有物的佔有的移轉,而不是所有權的移轉,因此佔有人必須將所有物移轉至所有人的控制之下,才能視為原物已返還。但是,在返還原物時,所有人同意由不法佔有人繼續佔有原物,以代替移轉佔有的,視為原物已經返還。F.返還原物是否應返還原物所生的孳息,應區別善意和惡意佔有而定。
(3)請求排除妨害,應注意:A.妨害人是否具有故意和過失,均不影響所有人提出請求;B.所有人不僅可以對已經發生的妨害請求排除,而且對尚未發生但又確有可能發生的妨害,也有權請求排除;C.排除妨礙的請求權,除所有人外,對被妨害的財產享有合法佔有權的人亦有權行使。排除妨害費用一般由侵害人負擔。
(4)請求停止侵害。
(5)請求恢復原狀。
(6)賠償損失。
在上述六種方法中,前五種屬於物權的保護方法,後一種是債權的保護方法,以上幾種方法可以同時採用,也可以只適用其中一種。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柒』 誰給說下民法上對個人財產權的保護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對私人財產權的保護有了一些新的進步,規定如下
第六十四條 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
第六十五條 私人合法的儲蓄、投資及其收益受法律保護。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私人的繼承權及其他合法權益。
第六十六條 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破壞。
第六十七條 國家、集體和私人依法可以出資設立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企業。國家、集體和私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投到企業的,由出資人按照約定或者出資比例享有資產收益、重大決策以及選擇經營管理者等權利並履行義務。
『捌』 《民法通則》那一條規定可以保護個人財產的
《民法通則》規定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自原協商為基礎的合同關系,您與老師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啊,您是未成年人應由您的家長出面與學校溝通啊
『玖』 民法殘疾人財產的保護法
監護人在不損害被監護人利益前提下,可以處理被監護人財產
《民法通則》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拾』 民法中跟財產權有關的內容
《民法通則》規定:
第七十一條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條國家財產屬於全民所有。
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
第七十四條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一)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二)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三)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
(四)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五條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六條公民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
第七十七條社會團體包括宗教團體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
第七十八條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七十九條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
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第八十條國家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確定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家保護它的使用、收益的權利;使用單位有管理、保護、合理利用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