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適應
❶ 有了民法典,人民的生活有了哪些改善
1. 物業斷水斷電催繳物業費怎麼辦?
可以起訴物業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條第三款規定:
物業服務人不得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根據該條款的規定,意味著中國首部《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禁止物業公司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2.住宅用地70年期滿怎麼辦?
自動續期費用按法律繳納或減免
根據《物權法》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民法典在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不過,目前法律及行政法規對於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後是否繳納費用及如何繳納費用上也還沒有明確的規定。
3.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怎麼辦?
無償設立居住權
民法典草案增加規定「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明確居住權原則上無償設立,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的生活居住需要。
民法典草案增加的「居住權」,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5.公維基金難啟動怎麼辦?
降低業主共同管理事項與表決比例
公維基金本是小區業主為了維修養護小區內的共用設施、設備及公共區域而交納的款項。民法典草案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一是明確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居民委員會應當對設立業主大會和選舉業主委員會給予指導和協助。二是適當降低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特別是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維修資金的表決門檻,並增加規定緊急情況下使用維修資金的特別程序。
6. 房東要賣房租戶怎麼辦
房屋承租人有優先購買權
民法典為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購同權住房制度的要求,保護承租人利益,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承租人在15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視為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
❷ 《民法典》的冷靜期制度,適用於哪些情況
隨著《民法典》的頒布,很多話題都非常讓人關注,離婚是這幾年非常熱門的話題,這次《民法典》對於婚姻冷靜期也做了重點的解釋,而且不是所有的離婚都適用冷靜期。我重點查閱了《民法典》冷靜期的很多內容,對於冷靜期制度有自己的一些看法,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❸ 2021民法典適用於2020年發生的事件嗎
2021民法典可以有部分案件適用於2020年發生的事件,但絕大部分都是適用於2021年以後發生的事件。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二十條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該合同的履行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因民法典施行前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因民法典施行後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三編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相關規定。
❹ 可以提前適用民法典嗎
如果您有這樣的約定,相關約定條款在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生效之前也是沒專有法律效力的,但屬是在民法典生效後,該相關約定條款會具有法律效力。
您這樣的約定沒有實際意義,民法典具有普遍適用的法律效力。您不約定,民法典也會對您的合同有約束作用。
民法典中對合同糾紛解決辦法沒有規定,您需要單獨約定,一般都是仲裁或訴訟,建議選擇民事訴訟,兩審制的民事訴訟還是比較可靠的。
❺ 民法典的七個特點
民法典的主要特點是:
(1)它是一部典型的資本主義早期的民法典。法典明確表內述了個人主義、容自由主義的民法原則,闡明了私有財產無限制、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民法原則的含義,這是與自由競爭經濟條件相適應的。
(2)反映出革命原則和傳統之間的妥協、折衷。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和1789年以來已經實現的許多變革,特別是在保證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發展所必要的問題上;但同時又放棄了革命時期採取的激進措施,甚至回到傳統原則。
(3)注重實際運用。法典沒有總則和過多的抽象概念,實際規范簡潔明確;很少有彈性概念,司法機關執行法典時裁量餘地不大;法典具體編排不強調科學性和嚴密性,而是從使用方便出發。
(4)語言通俗易懂,形成了言簡意賅的法律文風。
法國民法典是資本主義社會第一部民法典,它開了近代民事法律法典化的先河,它以法律的形式鞏固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對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對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及其殖民地附屬國的民法也有深遠影響,並傳到美洲、非洲和亞洲廣大地區,使民法法系的范圍迅速擴大。
❻ 民法典中適用的限制民事行為有哪些
民法典限制民事行為的規定有: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❼ 民法典的特點及局限
《法國民法典》於1804年3月21日通過。法典除總則外,分為3編,《法國民法典》第一版封面共2281條。第一編是人法,包含關於個人和親屬法的規定,實際上是關於民事權利主體的規定。第二編是物法,包含關於各種財產和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的規定,實際上是關於在靜態中的民事權利客體的規定。第三編稱為「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編。內容頗為龐雜:首先規定了繼承、贈與、遺囑和夫妻財產制;其次規定了債法,附以質權和抵押權法;最後還規定了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實際上,該編是關於民事權利客體從一個權利主體轉移於另一個權利主體的各種可能性的規定。
《法國民法典》是一部早期的資產階級民法典,與當時的自由競爭經濟條件相適應,體現了「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預」這樣的立法精神。其中的基本原則:全體公民民事權利平等的原則、絕對所有權制度、契約自由及過失責任原則等,這些都是代表著資產階級的自然法領域中的「天賦人權」理論在此民法典中的體現。而私權神聖的核心就是所有權絕對。
立法原則
《法國民法典》可以用3項原則予以概括:自由和平等原則、所有權原則、契約自治原則。
自由和平等原則
該法典包括兩條基本的規定。第11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民事權利是指非政治性權利,包括關於個人的權利、親屬的權利和財產的權利。第488條規定:滿21歲為成年(1974年改為18歲),到達此年齡後,除結婚章規定的例外外,有能力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為。這就是說,在原則上,每個人從成年之日起,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為能力,雖然關於這種能力的享有在法律上定有某些限制。
所有權原則
法典第544~546條給與動產和不動產所有人以充分廣泛的權利和保障。所有權的定義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國家徵收私人財產只能根據公益的理由,並以給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補償為條件。不論是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人,都有權得到該財產所生產以及添附於該財產的一切物。這一規定使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可以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出售,同時農民的私有土地也得到了保障。該法典還規定了對他人財產的用益物權和地役權,這對小農經濟是重要的。
契約自治原則
或稱契約自由原則被規定在第1134條中:「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除非該契約違反了該法典第6條所說的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才不具有法律效力。契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的一致,其目的在於產生某種法律上的效果,或者將所有權從一人移轉於他人,或者產生某些債務,或者解除當事人先前締結的債務,或者只是改變已經存在的一些約定。該法典賦予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的意思表示的一致以等於法律的效力,來使他們以自己的行為產生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從而改變其原有的法律地位。所以,契約自治,也稱為當事人意思自治。契約一經合法成立,當事人必須按照約定,善意履行,非經共同同意,不得修改或廢除。契約當事人的財產,甚至人身(該法典原來規定了對違約債務人的民事拘留),都作為履行契約的保證。基於這些觀念,立法者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契約義務的強制履行、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履行遲延、債務人的破產程序等等。
在《法國民法典》中用1000多條條文來規定契約之債,可見契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性。契約自治也是在形式上平等和自由的名義下實行的,並且是自由和平等原則的邏輯結果。對於這個原則,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予以深刻的批判。
❽ 2021民法典適用於2020年發生的事件嗎
❾ 民法典的主要特點
認識要注意把手法嗯,如果有違反法律法規的一些規定,嗯一視同仁嗯,都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會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