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賠償名詞解釋

司法賠償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11-22 10:39:53

⑴ 國家賠償與司法賠償的區別

1、定義不同。國家賠償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行使職權給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損害,依法應給予的賠償。司法賠償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和看守、監獄管理權時違法給無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財產造成損害。

2、侵權行為主體不同。國家賠償侵權行為主體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司法賠償侵權行為主體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3、賠償發生的原因不同。國家賠償由國家侵權行為引。司法賠償的原因是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司法活動中違法行使司法權侵害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⑵ "刑事賠償"與"司法賠償"二者概念上是什麼關系

第二條 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專織 的合法權益造屬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刑事賠償國家賠償的一種,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 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賠 償請求人要求賠償的程序,適用刑事賠償程序的規定。司法賠償是國家司法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包含了刑事賠償.

⑶ 司法賠償的司法賠償的原則

(一) 財產賠償原則
財產賠償原則,是指致害的司法行為無論是造成財產損害、人身損害還是精神損害,以財產賠償作為唯一方法,不能以其他方法為之。這是確定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范圍大小的一個基本原則。
確立財產賠償原則的根本目的有以下三點:
第一,對於財產損害,只能以財產的方式賠償,不能用其他任何方式賠償。
第二,對於人身傷害,也只能以財產的方式予以賠償,不能用其他方式賠償。
第三,對於精神損害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以財產方式予以賠償。
(二) 全部賠償原則
全部賠償原則是指賠償義務機關承擔賠償責任的大小,應當以致害的司法行為造成的實際財產損失大小為依據全部予以賠償。換言之,就是賠償范圍以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為限,損失多少,賠償多少。
確定全部賠償原則作為損害賠償責任的原則,應當將全部賠償原則與全額賠償區別開來。前者包含了賠償范圍和賠償數額兩方面的內容,後者僅指賠償數額的問題;前者包含了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失賠償范圍及數額,後者則只包括對財產損失的賠償數額。精神痛苦和其他非財產損害盡管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但為了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撫慰受害人,制裁司法違法行為,立法仍規定給與一定數量的損害賠償金,這也包括在全部賠償之中。全額賠償一般只指對財產的損失全部予以賠償,不僅不包括精神損害,而且對財產的間接損失由於難以計算,也不予以賠償。顯然,全額賠償包含於全部賠償之中。
(三) 相抵原則
相抵原則有兩種情況,即過失相抵和損益相抵。
對相抵原則是否適用於司法賠償,國家賠償法沒有明確規定。我認為,過失相抵原則可以適用於國家賠償。過失相抵原則主要適用於混合過錯之中。一個損害結果的發生,有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行為造成的,也有受害人自己造成的,根據誰行為誰負責的原則,受害人應當對自己造成的那一部分損失負責。這一部分責任應當在整個損害中相抵去掉,剩餘的才是司法機關應當賠償的部分。如果將受害人自己造成的那一部分損害也由司法機關賠償,有悖於法理。如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實施扣押措施時不小心摔壞了甲的電視機屏幕,而甲不服扣押,為泄憤用錘子砸毀了該電視機。這一損害結果由兩種行為造成,一是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的過失,二是甲某故意砸毀,雙方均有過錯。那麼,如何處理這一賠償案件呢?應當適用過失相抵原則。司法機關只賠償其工作人員摔壞電視機屏幕的損失,其他損失由甲自己負責。
(四) 賠償范圍的法定原則
所謂賠償范圍法定原則,是指對司法賠償范圍的規定採取法定主義,法律沒有規定或有排除條款的,不得適用國家賠償法予以賠償。

⑷ 司法賠償的介紹

司法賠償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和看守、監獄管理權時違法給無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財產造成損害的,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⑸ 司法賠償的司法賠償的范圍

一、我國司法賠償的賠償范圍包括哪些行為?
1、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
2、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
3、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
4、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5、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6、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7、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8、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
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屬於國家賠償范圍的,才可以申請司法賠償;超過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范圍的賠償申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不予受理。
二、在司法實踐中常見的超過賠償范圍的賠償申請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紀檢、監察部門作出處分決定後又予撤銷的;
2、人民法院的民事、行政判決或裁定生效後又經再審程序改判的;
3、民事判決執行不能的;
4、刑事附帶民事判決中的民事部分執行不能的;
5、民事案件經再審改判後執行回轉不能的;
6、其他非因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行為造成損害的情形。
三、不同司法賠償申請的案件,其國家賠償義務機關也是不同的。
1、賠償義務機關為實施違法職權行為,以自己名義代表國家參加國家賠償審判程序,以自己名義承擔國家賠償責任的國家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九條和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司法賠償案件依下列方式確定賠償義務機關:
(1)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作出拘留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2)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3)再審改判無罪的,作出原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
(4)二審改判無罪的,作出一審判決的人民法院和提起公訴的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二審發回重審後,一審法院改判無罪或者公訴機關撤訴的,亦同。)
(5)罪犯在服刑期間被侵犯合法權益的,行使管理職權的監獄管理基幹為賠償義務機關;
(6)因刑訊逼供、毆打或唆使他人毆打、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實施上述行為的國家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7)人民法院在訴訟和執行過程中違法行使職權的,實施違法職權行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
2、復議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國家機關。
3、國家賠償委員會是代表國家對司法賠償案件進行審理,並以自己名義作出國家賠償決定的審判機關。

⑹ 什麼是國家賠償法及司法賠償分幾個方面

國家賠償法是實體與程序合一的一部較為特殊的法律,國家賠償的主體、程序、范圍、方式、標准均由法律直接規定。程序上除賠償義務機關先行處理、請求復議之外(行政賠償又有不同),立法機關把最終處理司法賠償案件的許可權設定在了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這項工作是人民法院繼刑事、民事、行政審判和執行工作之後又一項新的重要的工作。
司法賠償的特徵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司法賠償的侵權行為主體是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司法賠償本質上是對因司法權違法行使造成的損害的賠償,而司法權是由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來行使的,因此侵權主體是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根據國家賠償法的相關規定,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主要包括:(1)行使刑事偵查權的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及其工作人員;(2)行使檢察權(僅限於刑事檢察權)的人民檢察院及其工作人員;(3)行使審判權的人民法院(包括專門人民法院,如軍事法院)及其工作人員;(4)行使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此為司法賠償的形式特徵。

第二,司法賠償的原因是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司法活動中違法行使司法權侵害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我國,公安機關具有治安行政管理與刑事偵查兩種職能,分別體現為行政權行使主體與司法權行使主體,其在履行治安管理過程中違法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產生行政賠償責任;在履行刑事偵查職能時違法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產生司法賠償責任。

第三,司法賠償實行有限賠償原則,范圍很窄。在刑事賠償中,只對無罪被羈押者以及錯誤判處死刑並已執行的人給予賠償,而對輕罪重判、有罪被超期羈押的不予賠償。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國家只對人民法院違法採取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以及執行措施等造成的損害給予賠償,對因錯誤判決造成的損害以及其他訴訟行為造成的損害則不予賠償。

第四,司法賠償以獨特的非訴訟程序進行。該程序分為侵權機關及侵權行為人所在機關自我確認行為違法並賠償的程序;上級機關對賠償復議的程序;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對賠償的決定程序。

⑺ 司法追償的名詞解釋

受害人向賠償義務機關申請賠償,賠償義務機關應在兩個月內決定是否賠償。內賠償義務容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根據行政賠償、刑事賠償的不同情況,國家賠償法規定了不同的程序。屬於行政賠償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屬於刑事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直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賠償;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以外的公安、安全、檢察機關的,賠償請求人需要先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或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再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的賠償委員會申請賠償。

⑻ 司法損害賠償包括哪些范圍

司法損害賠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由國家給予賠償。司法機關是指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刑事偵查、監獄管理機關。司法損害賠償包括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中的損害賠償。

刑事損害賠償范圍包括:

對侵犯人身權利的損害賠償。《國家賠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予以賠償:

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對侵犯財產權的損害賠償。《國家賠償法》第16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予以賠償:

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國家不予賠償的幾種情況。《國家賠償法》第17條規定,對下列行為國家不予賠償;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依照《刑法》第17條、第18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的人被羈押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行使國家偵查、檢查、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對民事、行政訴訟中的損害賠償范圍,《國家賠償法》第31條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予以賠償。

⑼ 名詞解釋司法賠償程序

受害人向賠償義務機關申請賠償,賠償義務機關應在兩個月內決定是否賠償。內賠償義務機關逾期容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根據行政賠償、刑事賠償的不同情況,國家賠償法規定了不同的程序。屬於行政賠償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屬於刑事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直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賠償;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以外的公安、安全、檢察機關的,賠償請求人需要先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或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再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的賠償委員會申請賠償。

熱點內容
二建法規資料總結 發布:2025-08-29 16:22:25 瀏覽:731
民法總則的思維導圖片 發布:2025-08-29 16:21:35 瀏覽:351
勞動法病假規定材料 發布:2025-08-29 16:16:11 瀏覽:80
電大合同法01任務 發布:2025-08-29 16:04:51 瀏覽:105
疫情有什麼法規 發布:2025-08-29 15:58:21 瀏覽:677
偉志法院 發布:2025-08-29 15:53:09 瀏覽:274
家庭婚姻法形成性 發布:2025-08-29 15:51:43 瀏覽:954
轉移資產逃避債務法律責任6 發布:2025-08-29 15:43:38 瀏覽:834
m10航空法規 發布:2025-08-29 15:35:30 瀏覽:14
公司的法律結構是什麼 發布:2025-08-29 15:32:39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