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法律工作者新政
㈠ 法律工作者管理辦法
法律分析:《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已經司法部部務會議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監督和管理,保障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執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執業條件,經司法行政機關核准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在基層法律服務所執業,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第三條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職責是按照司法部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執業要求,開展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法治建設。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權益。
第四條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作為從業的基本要求。
第五條 司法行政機關依據本辦法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進行管理和指導。
㈡ 司法部關於基層法律工作者執業范圍
法律主觀: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請代理人時,不論是否取得律師資格證書的人,都稱為律師。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的司法行政機關有一種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們往往把之也稱為「律師」,有的稱之為「土律師」。其實,司法行政部門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我國《律師法》上的律師是有區別的。搞清二者的關系,有利於在生活中正確聘請律師維護自己的權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有本質的區別。社會上不少法律工作者對外常常打著律師的旗號,這是一種欺詐行為,而老百姓不知情,常常也以為他們是律師,其實二者有著本質的不同。為了防止上當受騙,建議公民在聘請律師時應當查驗其執業資格證,沒有律師資格證的,很可能是法律工作者或者其他非律師的人員。(1)名稱上的區別:律師的執業機構叫「某某律師事務所」,對外執業統稱律師,執業持《律師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叫「某某法律服務所」,對外執業統稱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持《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2)業務上的區別:律師可以從事刑事訴訟業務,法律服務工作者不得從事此項業務。(3)法律工作者不是律師,不能跨省辦案。(4)現在廣東、上海、等發達地方已經不允許法律工作者出庭參加訴訟活動。(5)律師要求是法律本科,和法官。檢察官的要求是一樣,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考試,司法考試的通過率為7%,且必須具備本科以上學歷。基層法律工作者與律師相比,素質偏低,不能滿足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高素質要求,很難勝任專業性要求極強、技術性要求極復雜,政策性要求極高的法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