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司法廳
A. 湖南省津市監獄的建獄歷史
1955年,隨著全國「肅反」運動的開展,新捕罪犯不斷增多,常傅專署公安處決定開辦一座勞改農場來安置和容納罪犯。是年6月,公安處勞改科派人到涔澹蓄洪區進行考察,9月下旬通過泄縣人民政府接收涔澹蓄洪區;11月13口,由金盆農場調來幹部雷文清負責農場籌建工作;11月16日,常德專署公安處將澧縣中洲垸及李文垸兩個勞改隊的幹部及罪犯(除女犯外))並入涔澹勞改隊。12月25日,成立治湖大隊,雷文清任教導員,許廣源任大隊長,大隊下設六股一室7個中隊,幹部92名,工人6名,押犯1827名。
1956 年元月,省公安廳第七次勞改工作會議決定建立涔澹農場。高喜蘭任場長。1958年11月,農場下放給澧縣領導.業務由常德專署公安處領導。1959年4月,農場又收歸常德專員公署公安處領導。1961年2月17 日,常德專署公安處決定將農場編為「湖南省常德專區第一勞動改造管教支隊」。1963年 3月8日,農場移交省公安廳勞改局管轄,更名為「湖南省涔譫農場」,同年7月10日,省公安廳將農場編為:「湖南省第二勞動教養隊」,農場升格為副處級單位。雷文清任場長。1967年 2月,農場實行軍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517部隊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主持日常工作。年代表玉寶瑜任負責人。1968年10月l 日成立軍管會,隸屬於湖南省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1972 年4月,農場升格為正處級單位。軍代表吳蘭斗任場長。1973年恢復「湖南省涔澹農場」稱謂,7月撤銷軍管會,仍歸省公安廳勞改局領導,8月編為「湖南省第一勞動改造管教隊」。1983年7月,農場由屬省公安廳改屬省司法廳領導。雷文清任場長。1988年1月,收場編為「湖南省第一勞動改造管教支隊」,黃玉堂任場長。1995年更名為「湖南省津市監獄」。行政關系隸屬湖南省監獄局領導,黨組織關系隸屬中共常德市委領導。
B. 清朝中央到地方各級行政、司法、軍事衙門及長官名稱
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分為正、從兩級。同時也有一些本朝自己的特色。一般來講,清代的官制體系分為兩大類,一是地域體系,分為京官和地方官兩大系統。二是職能體系,分為文官和武官兩大系統。兩大類相互交錯。其中,京官系統中以文職官員為主,地方官系統中則文武兼有。
京官
首先,清代的主要中央樞要機關是內閣及其變種,主要官員為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學士,大學士地位和權力最高,相當於前代的宰相,後來的軍機處設軍機大臣,與此類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清代的官員品級隨時代不同經常變動,特別在清初時變動十分頻繁,本文中只列出最後確定的情況。雍正八年,內閣大學士均兼任各部尚書,滿、漢品級均定為正一品,是清朝最高官員;協辦大學士是大學士的副職,於乾隆四年最終確立為常設職務,品級為從一品;內閣學士均兼任部侍郎銜,作為大學士的工作助手,品級為從二品。乾隆五十八年以後,內閣官員所兼的各部職銜一律裁汰。
雍正時設立軍機處,逐漸替代了內閣的職能。軍機大臣無一定品級規定,但其地位和職權甚至高於大學士。分掌國政的各部院衙門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是主要部門,每部設尚書滿、漢各一人,雍正八年其品級確定為從一品;左右侍郎滿、漢各一人,品級為正二品。都察院為監察機關,堂官設左都御史滿、漢各一人,從一品。大理寺為平反刑獄的機關,堂官設正卿滿、漢各一人,康熙九年確定為正三品;其下有少卿滿、漢各一人,正四品。大理寺與都察院、刑部合稱為「三法司」。
理藩院是管理蒙、回、藏事務的機關,其主官為尚書,其下為侍郎,品級與六部同。
翰林院是掌管論撰文史的機關,主官為掌院學士,滿、漢各一人,雍正八年定品級為從二品。
詹事府是輔導東宮太子的機關,康熙以後照例不立太子,其職責改為「文學侍從」或掌「經史文章之事」。主官為滿、漢詹事各一人,康熙14年以後定為正三品,其下設滿、漢少詹事各一人,正四品。
太醫院掌管醫葯衛生事務,設院使一人,正五品,左右院判各一人,正六品。
宗人府掌管皇族屬籍,設宗令一人,由親王或郡王內選充,左右宗正各一人,由親王、郡王和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內選充。內務府管理宮廷及皇家事務,下轄七司、三院等不同職能機關,
地方官
清沿明制,以京師及附近州縣為順天府,作為「京府」,入關後順天府為北京,改盛京及其附近州縣為奉天府,主官為府尹,自順治元年即定為正三品。地位猶如各省巡撫,可直接向皇帝奏事。
地方官員中級別最高的是總督,系「總督軍務」的簡稱,為正二品官,加尚書銜者為從一品,掌統轄一省或幾省地區的文武、軍民,總理戎政,保衛邊疆。文職道府以下、武職副將以下官員均由總督奏請升調免黜,總督並有對外交涉之權。全國共設總督八人。其中,管轄河北省及內蒙一部分地區的直隸總督為北方最有權勢的地方大員。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為南方最有權勢的地方大員。各省總督,例有兼銜,光緒三十年最終確定,各地總督都兼尚書銜和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並有直屬軍隊,名為「督標」。
巡撫是總管一省地方政務的長官,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般為從二品,但巡撫多數兼兵部侍郎銜,加銜後為正二品。其職權略遜於總督。巡撫也有直屬軍隊,名為「撫標」。
每一省巡撫之下有布政使,全稱為「承宣布政使司」,,一般稱「藩司」、藩台或方伯。掌一省之行政,司全省財富之出納,從二品。
各省有按察使,全稱為「提刑按察使司」,俗稱「臬司」,掌管一省司法事務,正三品。
藩、臬兩司的輔佐官為道員,其職責、設定較為繁復,不能一一贅述,為正四品官。
司道之下的地方行政衙門有府、廳、州、縣各級,府的長官為知府,初為正四品,乾隆十八年改為從四品。府下有廳,由同知、通判管理,同知為正五品,通判為正六品。府下還設有州,分為指數布政使的直隸州和由府管轄的散州,長官為知州,前者為正五品,後者為從五品。最下的一級地方長官為知縣,正七品。
各省還設有掌管學政、漕運、鹽務、河道、稅關等衙門。學政為每省一人。管理一省文教事業,由進士出身的侍郎、京堂(各寺堂官)、翰林、科道及部屬等官簡充,三年一任,各按原官品級。
全國設漕運總督一人,正二品,兼尚書者從一品,有直轄軍隊「漕標」。
各省設鹽政,由督撫兼任。
全國設河道總督一人,正二品,有直轄軍隊「河標」。
武職
清朝軍隊分為八旗兵和綠營兵兩大類。綠營兵就是漢兵。八旗官兵分駐各省,每一省旗兵最高長官為「將軍」,從一品;其他管轄旗兵的職官為都統,從一品;副都統,正二品;地方有城守尉,,正三品;防守尉,正四品。
各省綠營兵最高長官為提督,從一品;提督之下有總兵,正二品;副將,從二品;參將,正三品;游擊,從三品;都司,正四品;守備,正五品;千總,正六品;把總,正七品;外委千總,正八品;外委把總,正九品。武職官員品級前均應加「武職」二字。其任免升黜均由兵部武選司負責,而文職官員則由吏部文選司負責。
其他各級官員品級紛繁復雜,不及多述。只將主要者列出,以供參考。
C. 司法部和法制辦合並嗎
重新組建司法部,將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職責整合到司法部,不再保留國務院法制辦公內室。
全面依法治國是容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為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統籌行政立法、行政執法、法律事務管理和普法宣傳,推動政府工作納入法治軌道,方案提出,將司法部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司法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3)傅立司法廳擴展閱讀
改革後的司法部主要承擔以下職能:
(一)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三)負責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四)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五)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六)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七)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和幫教安置工作;
(八)組織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D. 司法部將如何清奇葩證明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正式對外發布。在6月29日舉行回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答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介紹了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開展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有關情況。據悉,「奇葩證明」清理工作將於今年底前完成。
同時,地方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設定的,或者增加的證明事項,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規設定,但是可以被代替的證明事項等,也將是此次事項清理的重點內容。傅政華介紹,這次的集中清理提出了六個「一律」,即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一律取消,能夠通過個人現有的證照證明的一律取消,能夠採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蓋或者代替的一律取消,能夠通過網路核驗的一律取消,開具單位無法調查核實的一律取消。
E. 司法部與法院有什麼關系司法部是行政機構還是司法機構
1、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而法院是審判機關,按一府二院(人民政府、法院、檢察院)角度審視,與國務院並列。二者互不隸屬,業務上互相配合,互相制約。
2、司法部是行政機關,現任司法部部長為傅政華
傅政華,男,漢族,1955年3月生,河北灤縣人,197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12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分校法律專業畢業,法學碩士學位。現任司法部部長、黨組副書記。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
(5)傅立司法廳擴展閱讀:
1、我國政治體制中的人民政府、法院、檢察院簡稱」一府二院「。它們均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分別依法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司法權和法律監督權。
2、司法部有職能機構16個:辦公廳、政治部、監獄管理局、戒毒管理局、社區矯正管理局、法制宣傳司、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法律援助工作司、基層工作指導司、國家司法考試司、司法鑒定管理局、法制司、司法協助外事司、計財裝備司、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
3、司法部主要承擔以下職能:
(1)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2)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3)負責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4)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5)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6)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7)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和幫教安置工作;
(8)組織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9)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10)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的草擬、談判,履行司法協助條約中指定的中央機關有關職責;
(11)指導司法行政系統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聯合國預防犯罪組織和刑事司法領域的交流活動,承辦涉港澳台的司法行政事務;
(12)負責司法行政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計劃財務工作;
(13)指導、監督司法行政隊伍建設和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建設,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14)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F. 在古代省廳級別的執法機構叫什麼
這個話題能侃三天三夜。
簡單列個流水賬吧:
1、夏商時期,最高司法權在王的手裡,各級官吏和宗主分管各級司法,沒有成型的機構或職位;
2、西周的時候,中央常設大司寇職位,「佐王刑邦國,詰四方」;往下還有小司寇、士師等各級司刑官員;
3、戰國和秦時期,中央設置廷尉(戰國各國叫法不一,形式差不多),地方司法由郡守和縣令兼任;
4、漢代沿襲秦制,但到了武帝之後,皇權加強,出現了尚書台,內設三曹公,侵奪了廷尉的司法權,重大案件由中央主官會審,稱為「雜治」;
5、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漢制基礎上逐漸完善,司法行政和審判開始分離,出現了專門的司法教育的機構,死刑復核權收歸皇帝,到了北齊,改廷尉正式設立大理寺,增強了中央司法機關的審判職能……司法體系日趨完善。
6、隋唐時期,中央司法機關包括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大理寺職責是審判,刑部是司法行政,御史台是監察。刑部許可權很大,可以對審判進行干預。地方設置州、縣兩級機構,仍實行行政機關兼掌司法的傳統體制。
7、宋代基本沿襲唐制,增設了提點刑獄官來監督各州縣的司法事務。宋太宗時期,大理寺的職權改變為「但掌天下奏獄」而「不復聽訊」,也就是說大理寺成為只依法決斷地方上奏案的慎刑機關。司法權力逐漸下放,同時也加強了監管。
8、元朝在繼承前朝的體制基礎上,也有變化,在保留刑部和御史台的同時,設置大宗正府來代替大理寺,蒙古人享受了很多的司法特權。元代地方設行中書省,作為中央的派出機構。省下分設路、府、州、縣,均有達魯花赤一人,凌駕於各路總管及府、州、縣行政長官之上,他們有權干預甚至直接參與審理案件。
9、明朝的中央司法機關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合稱三法司。三法司互相合作又互相制約,共同對皇帝負責。明朝的特務組織如錦衣衛、東廠、西廠也都有司法審判權,甚至還凌駕於普通三法司之上,直接受皇帝管轄,自行審判、執行。明朝的地方司法機關分省、府、縣三級。省設提刑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府由行政長官知府兼理司法;縣由行政長官知縣兼理司法。縣以下各鄉設有申明亭。
10、清前中期沿襲明制,中央司法機關仍為「三法司」。清朝前期中期的地方司法機關有督撫、按察使司、府、州縣四級。司法審判基本上由各級行政長官兼理。
G. 古代參政是什麼級別
1、太尉:古代中央軍事的最高官員,秦朝以丞相、御史大夫並為「三公」。漢朝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軍委主席。
2、太守:漢朝官名。郡的最高長官。隋朝以後改叫「知府」。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市長。
3、太師、太傅、太保:古代並稱「三師」。名義上皇帝的老師。前面加太子的,就是名義上太子的老師。都是監護與輔弼國君之官。虛銜,有實無權。
4、刺史:是監察御史的官職。御史是監察郡的地方長官,也就是監察太守的。御史相當於現在的紀委幹部,御史大夫相當於現在的紀委書記,刺史相當於地方檢察院院長。
5、節度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是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員。
6、布政使:分左右布政使兩人。掌管行政和財賦,每十年將全省戶籍、稅役、民數、田數,匯報於戶部。相當於財政廳廳長、稅務局局長,或是分管財政和稅務的副省長。
7、布政司:古代機構名稱。全稱承宣布政使司,長官為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司(簡稱按察司,相當於司法廳),長官為按察使(相當於司法局局長,當時是監管刺史的)。布政司和按察司是巡撫(也叫撫台、巡院)下屬的二個司。布政司相當於現在的財政廳和稅務局。
8、織造:明清於江寧、蘇杭各地設專局。紡織業是古代重要的手工業,是重要的經濟貿易項目。一般以太監去管理。相當於現在輕工業局局長。
9、道台:布政使下設左右參政、參議,駐守在某一地方,稱為守道。察使下設副使、僉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稱為巡道。這些官員就叫做道員,道台是對此官職的尊稱,道就是一個派出機構。待遇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市長,屬副省級(副部級)。
10、知縣:縣的最高長官,一般指的就是「七品芝麻官」,相當於現在的縣長。
11、知州:比知縣大。是州的最高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市長。知州有兩種,明清分為直隸州(與府平級,現在的地級市,省直轄的市)和散州(與區縣平級,現在的縣級市,隸屬地級市),都稱為知州,散州的知州和知縣平級,直隸州的知州和知府是平級的。(相當於濟南市和章丘市,都稱市長,但級別是不同的)
H. 唐代中央機構組成及各自的職責
唐朝沿用隋朝官職制訂三省六部制,主要機構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監、九寺。三省分別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古代官署名。掌管機要、發布政令,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禮部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工部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
(8)傅立司法廳擴展閱讀:
三省分權,勢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為了三省之間協調行動,三省首長定期在門下省的政事堂議事。自武德年間開始,中書、門下集議於政事堂,政事堂設於門下省。
唐高宗永淳年間,「裴炎自侍中遷中書令,乃徙政事堂於中書省。」由此,確立了中書省的中心地位。開元十一年,中書令張說奏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政事堂印也改為中書門下印,且於其後分列吏、樞機、兵、戶、刑禮五房。從此,中書門下正式成為宰相的辦事機構。
I. 商代有專門的司法行獄機關嗎
有的,商代司法機關已經完善很多了,不過都是皇室長官
J. 傅義的人物履歷
1975年9月至1977年9月,為下鄉知青;
1977年9月至1992年12月,先後任宜昌行署公安處偵察員、刑偵科副科長、刑偵科科長;
1992年12月至1996年6月,任宜昌市公安局猇亭分局局長(1994年4月明確為副縣級);
1996年6月至2001年10月,任宜昌市公安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2001年10月至2011年11月,任宜昌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2001年12月明確為正縣級);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任宜昌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兼勞動教養管理所第一政委;
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任隨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2012年3月明確為副廳級領導幹部);
2012年7月至2012年9月,任隨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兼任武警湖北總隊隨州市支隊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
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任隨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兼任市公安局督察長,武警湖北總隊隨州市支隊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
2013年4月至今,任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兼任市公安局督察長,武警湖北總隊隨州市支隊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