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征稅與刑法

征稅與刑法

發布時間: 2021-11-24 15:31:43

❶ 求新刑法201條條文關於稅收方面的,謝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逃稅罪】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1)征稅與刑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二條:

【抗稅罪】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三條:

【逃避追繳欠稅罪】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四條:

【騙取出口退稅罪】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納稅人繳納稅款後,採取前款規定的欺騙方法,騙取所繳納的稅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騙取稅款超過所繳納的稅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逃稅罪的客體是指逃稅行為侵犯了我國的稅收徵收管理秩序。

2、客觀要件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 上;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 數額較大的行為。

3、主體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體包括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

4、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要件是故意和過失。 進行虛假納稅申報行為是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進行的。不進行納稅申 報一般也是故意的行為,有時也存在過失的可能。

對於確因疏忽而沒有納稅申報,屬於漏稅,依法補繳即可,其行為不構成犯罪。因此, 逃稅罪的的主觀要件一般是故意。

逃稅罪與非罪行為的界限:

(1)非罪

符合稅收征管法律、法規的避稅行為,既不是違法行為,也不是犯罪行為,不構成逃稅罪。

(2)漏稅行為

因無意識漏稅或者因過失造成漏稅,因不具有逃稅罪要求的主觀特徵即故意,也沒有採用逃稅的各種行為手段,所以不構成逃稅罪,應當按照稅務機關規定及時補稅以及進行必要的行政處罰。

(3)未構成犯罪的逃稅行為

雖系故意逃稅行為,但情節未達到逃稅罪要求的法定情節,如數額、比例標准等情節未達到法定要求的,不構成逃稅罪,應當按照一般違反稅法的行為,給予行政處罰。

❷ 刑法中危害稅收征管罪主要對哪些利用發票犯罪行為定罪

《刑法》中危害稅收征管罪主要對以下幾個利用發票犯罪行為定罪:
(1)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
(2)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3)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
(4)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
(5)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
(6)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虛開發票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九條【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發票罪;非法出售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非法出售發票罪】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非法出售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非法出售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依照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❸ 稅收刑事司法是什麼

《稅法一》中,

稅收刑事司法是以《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為法律依據,以危及稅收的行為為規制對象,以規制國家權力、保障當事人權利為目的的責任制度與程序制度。

1.稅收刑事責任制度

稅收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實施刑法禁止的稅收犯罪行為所應承擔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依據《刑法》對其行為所給予的否定性評價。稅收刑事責任是實施稅務刑事處罰的基礎,而稅務刑事處罰是稅收刑事責任的實現方式。稅收刑事責任制度包括:一是規范稅務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刑事實體制度,從構成要件上看,主要指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違法提供出口憑證罪;還包括有《稅收征管法》第五章的有關條款以及《刑法》第八章的罪名等。二是保障和維護稅收征管秩序的刑事實體制度。這里主要包括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一些人的違法行為的刑法層面的規制。

2.稅收刑事程序制度

在稅收刑事程序中有稅務機關、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四個國家機關參與,經歷案件移送、立案偵查、提起公訴和司法裁判四個階段。

稅收刑事司法的內容主要包含兩種:

(1)稅收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實施刑法禁止的稅收犯罪行為所應承擔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依據《刑法》對其行為所給你的否定性評價;

(2)稅收刑事責任是實施稅務刑事處罰的基礎,而稅務刑事處罰是稅收刑事責任的實施方法。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稅收刑事司法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❹ 憲法規定納稅是公民的義務,為何刑法規定不征、少征稅款還有罪是否與憲法矛盾

國家的法律是人為定的.
人總會有錯.
錯了還少有人會認.
還會找一百個理由還掩蓋那個錯誤

❺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具體內容是什麼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是1992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決定》修正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訂) 2001版算最新啦。
http://202.108.90.146/guoshui/action/GetArticleView1.do?id=77&flag=1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正在醞釀修改中,修改內容包括與刑法銜接把偷稅改為逃稅等等,估計明年出台。

❻ 稅收犯罪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稅收犯罪的表現形式,也即由國家刑事法律明文規定的稅收犯罪的類型。目前,我國關於稅收的犯罪統一規定在1997年新《刑法》第三章第六節「危害稅收征管罪」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具體犯罪形式:

偷稅罪偷稅罪是指納稅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者已扣、已收稅款的行為。

抗稅罪抗稅罪是指納稅人違反稅收法規,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納稅人只要實施了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就構成了抗稅罪,而不論拒繳稅款金額的多少。暴力,主要是指行為人對征稅工作人員實行人身攻擊或強制,如毆打、捆綁、強行禁閉等等。此外,為阻礙征稅工作而砸毀稅務人員使用的交通工具,聚眾沖擊打砸稅務機關的,也是暴力的表現形式。威脅,主要是指對征稅工作人員實行精神上的強制,如以傷害其身體、毀壞其財產、損害其名譽或加害其親屬相威脅等。

逃避追繳欠稅罪逃避追繳欠稅罪是指納稅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的行為。欠稅是指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拖欠稅收的行為。(4)騙取國家出口退稅罪騙取國家出口退稅罪是指從事商品出口的企業事業單位,出於非法佔有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目的,利用各種虛假退稅憑證,虛構已稅商品出口的事實,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是指單位和個人違反稅收法規,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或者介紹他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具體又分為四種情況。一是為他人虛開,即行為人本人無商品交易活動,但利用所持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採用無中生有或者以少開多的手段,為他人虛開發票。「他人」既包括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也包括個人。二是為自己虛開,即利用自己所持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虛開以後自己使用。三是讓他人為自己虛開,即指使、要求或者誘騙、收買他人為自己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四是介紹他人虛開,即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犯罪過程中起牽線搭橋,甚至組織策劃作用的行為。

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這實際上包括兩個罪名:一是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罪。二是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即以營利為目的,以各種方式、通過各種途徑以一定的價格賣出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不論行為人是從何種途徑得到的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有的是自己偽造後又出售的,有的是購買後又出售的,有的是盜竊或者騙取後又出售的,都可構成本罪。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國家稅務機關依照規定發售,只限於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領購使用,除此之外,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出售。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是指除稅務機關依照規定發售增值稅專用發票外,增值稅專用發票持有人將增值稅專用發票賣給他人的行為。行為人非法出售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必須是國家統一印製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不是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但無論非法出售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來源是否合法,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必須符合一般納稅人的條件,而且經稅務機關認定,並經過一定的程序到稅務機關認購,除此之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任意購買,否則便是非法購買。行為人購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空白的還是已經開具填寫數額的,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罪它是指違反國家發票管理法規,具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行為。

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罪「偽造」,是指仿照發票的基本內容、形狀等樣式,使用各種方法,非法製造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假發票,冒充其他真發票的行為。「擅自製造」,是指不具備印製發票資格的企業,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審查批准,擅自印製或者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指定的企業超出標準的數量印製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行為。「出售」,是指將偽造、擅自製造的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和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賣出的行為。

此外,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其他發票罪、非法出售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罪以及非法出售其他發票罪也是稅收犯罪的表現形式。

❼ 請根據稅收征管法、刑法的有關規定,分析該廠的行為屬於什麼行為應如何處理

涉嫌逃稅違法,應當進行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 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不補繳應納稅款、不繳納滯納 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的;

❽ 危害稅收征管罪刑法規定

危害稅收征管罪的量刑是如果構成危害稅收征管罪中的逃稅罪的,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如果逃稅數額巨大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則處三至七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❾ 增值稅是刑法中唯一的稅種嗎

營業稅征稅范圍為增值稅征稅范圍之外的所有經營業務,稅率設計的總體水平一般較低。
按照現行稅法規定,對貨物銷售及工業性加工、修理修配行為一律徵收增值稅,對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行為一律徵收營業稅。但是,對於納稅人既涉及貨物銷售,又涉及提供營業稅勞務的,則容易出現征稅范圍的交叉或界限不清問題。為此,我們通過界定混合銷售與兼營來進一步明確增值稅與營業稅的征稅范圍。應當說明的是,混合銷售與兼營的征稅原則與確定標準是唯一的
1.混合銷售行為的劃分
對於納稅人的一項銷售行為中既涉及應納營業稅的應稅勞務,又涉及應納增值稅的貨物銷售,我們稱之為混合銷售行為。稅法對混合銷售規定的劃分方法如下:
(1)從事貨物生產、批發或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的混合銷售行為,一律視為銷售貨物,不征營業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則視為提供應稅勞務,應當徵收營業稅。
所謂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包括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為主,並兼營應稅勞務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在內。
所謂「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為主,並兼營應稅勞務」是指納稅人的年貨物銷售額中與營業稅應稅勞務營業額的合計數中,年貨物銷售額超過50%,營業稅應稅勞務營業額不到50%的。
(2)納稅人的銷售行為是否屬於混合銷售行為,由國家稅務總局所屬徵收機關(即各級國家稅務局)確定。
2.兼營行為的劃分
對於納稅人既經營貨物銷售,又提供營業稅應稅勞務的,我們稱之為兼營行為。稅法對兼營規定的劃分方法如下:
(1)對於納稅人的兼營行為,應當將不同稅種征稅范圍的經營項目分別核算、分別申報納稅。即納稅人兼營的銷售貨物或提供非應稅勞務(「非應稅勞務」是指屬於增值稅征稅范圍的加工、修理修配、縫紉勞務。「應稅勞務」與「非應稅勞務」只是一個相對的提法。在這里,我們站在營業稅角度所講的「應稅勞務」,站在增值稅的角度則應稱為「非應稅勞務」;反過來,我們站在營業稅角度講的「非應稅勞務」,到了增值稅那裡,則習慣稱為「應稅勞務」),與屬於營業稅徵收范圍的應稅勞務,分別核算,分別就不同項目的營業額(或銷售額)按營業稅或增值稅的有關規定申報納稅。如旅館的餐飲和住宿收入單獨核算征營業稅,商品部的收入單獨核算征增值稅等等。
(2)納稅人兼營行為不分別核算或不能准確核算的,其應稅勞務與貨物或非應稅勞務
一並徵收增值稅,不征營業稅。
(3)納稅人兼營的應稅勞務是否一並徵收增值稅,由國家稅務總局所屬徵收機關(即各級國家稅務局)確定。

熱點內容
如何理解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發布:2025-08-28 03:44:18 瀏覽:57
因什麼配置總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28 03:35:54 瀏覽:53
盧偉法官 發布:2025-08-28 03:28:31 瀏覽:604
扎蘭屯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28 02:57:50 瀏覽:994
民事訴訟法二百五十三條加倍 發布:2025-08-28 02:56:57 瀏覽:363
檔案行政法律關系 發布:2025-08-28 02:44:52 瀏覽:532
徵集職工法律援助維權案例 發布:2025-08-28 02:44:52 瀏覽:890
刑法典第六條 發布:2025-08-28 02:44:50 瀏覽:628
孫傑刑法 發布:2025-08-28 02:43:17 瀏覽:986
民法婚姻修改 發布:2025-08-28 02:42:45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