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不正當利益

刑法不正當利益

發布時間: 2021-11-24 21:19:54

❶ 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獲得不正當利益,犯罪了嗎

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獲得不正當利益的,屬於違法犯罪的行為。只有未獲得不正當利益的情況下,才不算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

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論處。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

(1)刑法不正當利益擴展閱讀:

《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關於受賄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實際或者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的;

(二)明知他人有具體請託事項的;

(三)履職時未被請托,但事後基於該履職事由收受他人財物的。

國家工作人員索取、收受具有上下級關系的下屬或者具有行政管理關系的被管理人員的財物價值三萬元以上,可能影響職權行使的,視為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64條規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64條描述的是「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

第一百六十專四條【對非屬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對外國公職人員、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為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給予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以財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❸ 不正當利益的認定

一、經濟行賄與一般行賄的界限
經濟行賄是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而以行賄論的理論表述,是行賄罪的一種特殊形式。只要行為人實施了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就屬於行賄,不要求「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作為構罪要件。如何正確劃清經濟行賄與一般行賄的界限,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認識極不統一。有的認為凡是經濟活動中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均屬於經濟行賄,理由是,1985年「兩高」《解答》規定在經濟活動中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受賄論,而經濟活動包括經濟管理活動和經濟貿易活動(參見陳興良主編《刑法全書》第1321頁)。經濟往來主要指平等主體之間的貿易、勞務活動,而經濟活動既包括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往來,也包括經濟管理活動。刑法規定的是經濟往來中的回扣、手續費,而不是經濟管理中的所謂回扣、手續費等名義出現的行賄和受賄。回扣本身只產生於商品貿易流通過程中的買賣雙方,手續費、辛苦費、勞務費等則是因一定的勞務關系,由接受勞務的一方支付給提供勞務的一方的報酬。回扣、手續費等主要產生於推銷商品、采購原料、聯系企業經營等有關業務活動。實踐中在銀行信貸、發包工程及工程驗收、決算等過程中以所謂回扣、手續費名義出現的行賄受賄問題嚴格說來,因其具有經濟管理的內容與特徵,只能屬於一般行賄范疇。
二、以錢財進行「感情投資」的行賄認定
司法實踐中,有的行賄人以各種名義向國家工作人員或有關單位送錢送物進行「感情投資」,過一定時間後提出請托要求,這種情況能否認定為行賄?根據刑法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進行綜合分析。如果行為人開始送錢送物並無明確的請托要求,只是為了聯絡感情、交朋友,過一定時間後提出請托的,因其送錢送物時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主觀故意尚不明確,一般不能以行賄認定;但如果行賄人請托的事項早在其送錢送物之前就已產生,為以後提出請托打基礎而以交朋友、聯絡感情為名,向國家工作人員送錢送物,然後再提出請托,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應當認定為行賄。
三、謀取不正當利益沒有實現的行賄認定
司法實踐中,大多數情況下行賄人謀取的不正當利益已經得以實現,但在少數情況下謀取的不正當利益沒有實現。這種情況下能否認定為行賄?對行賄人明知是不正當利益而為謀取這一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或有關單位送錢送物的,即使不正當利益沒有得以實現也應認定為行賄。盡管這種情況下,收受財物一方的國家工作人員或有關單位可能既未答應也沒有為請託人實施謀利行為,很可能不構成受賄罪,因為行賄與受賄並不完全是對合關系,不是有行賄就必然有受賄,或者有受賄就必然有行賄。
「兩高」聯合制定的共13條的司法解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31日消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31日對外發布了《關於辦理行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兩高」聯合制定的共13條的司法解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司法解釋第一條明確規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司法解釋還明確,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規定的「情節嚴重」:(一)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二)行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向三人以上行賄的;將違法所得用於行賄的;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向負有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嚴重危害民生、侵犯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向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影響行政執法和司法公正的。(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同時,對於何謂「謀取不正當利益」,司法解釋認為,是指行賄人謀取的利益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定,或者要求國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行業規范的規定,為自己提供幫助或者方便條件。違背公平、公正原則,在經濟、組織人事管理等活動中,謀取競爭優勢的,應當認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
司法解釋規定,多次行賄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行賄數額處罰。行賄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與行賄犯罪實行數罪並罰。

❹ 怎樣理解《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規定的'不正當利益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
本條規定的是國家工作人員不是直接利用自己職務上的便利,而是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他人謀利益,而且這種利益應是不正當的利益,這是構成受賄罪的必要要件,從刑法理論講這屬於斡旋受賄。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正確理解「不正當利益」的含義是處理這類案件的關鍵。
「不正當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其它不應當得到的利益。非法利益是指違反法律、法規、政策所取得的利益,是法律、法規、政策禁止取得,而用非法手段取得的利益。非法利益不僅表現為獲取手段的非法性或者說不正當性,更突出地表現為利益本身的違法性,非法利益的取得侵害了國家的法律秩序即國家的利益;所謂其它不應當得到的利益,是指非法利益以外的其它不正當利益,其利益的本身不是法律法規所禁止的,而是合法的。謀取其它不應當得到的利益應抓住手段的不正當性這個實質,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和把握:
(一)正確區分不應當得到的利益和正當利益的界限。按照利益主體的確定性來劃分,不應當得到的利益又可分為實質上的不應當得到的利益和程序上的不應當得到的利益。實質上的不應當得到的利益是指,利益的主體已確定是他人,即利益是他人應當得到的,而你卻得到了,並且得到的手段是一種強制性的掠奪,使他人的既定的利益受到了侵害。
(二)請託人與受請託人之間的送收財物的行為本身的不正當性應與謀取利益手段的不當性區分開來。
(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不正當的手段應當對利益的取得起到實質和決定性的作用,這種不正當的手段一般表現為「掠奪」和「舞弊」。

❺ 什麼是不正當利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05修訂) 第一百六十四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九、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案(刑法第164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以財物,個人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單位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分析說明]本罪成立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1) 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 (2) 向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行賄,而非國家工作人員; (3) 數額必須較大,個人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單位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

熱點內容
論校園借貸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8 06:55:58 瀏覽:842
什麼是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發布:2025-08-28 06:55:12 瀏覽:861
日本倫理道德 發布:2025-08-28 06:30:39 瀏覽:255
合同法律師 發布:2025-08-28 06:23:27 瀏覽:680
嘉興市秀洲區司法局 發布:2025-08-28 06:03:44 瀏覽:754
古代希臘刑法 發布:2025-08-28 06:00:27 瀏覽:955
民法典規定民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8-28 05:43:37 瀏覽:343
貴州省遵義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8 05:42:23 瀏覽:204
南京理工大學民商法 發布:2025-08-28 05:36:25 瀏覽:566
行政法比例原則的具體含義 發布:2025-08-28 05:36:23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