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觸電
A. 高院廢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原因是什麼
高院廢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原因是與後位法有沖突。為適應形勢發展變化,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適用,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審判實際,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對1997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發布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進行了集中清理。
在清理中發現《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與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相沖突所以決定廢止。沖突的條款主要是人身傷害的賠償條款,例如:
《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因觸電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包括:
(九)被撫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撫養的、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為限,按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標准計算。被撫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生活費計算到十八周歲。
被撫養人無勞動能力的,生活費計算二十年,但五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撫養費少計一年,但計算生活費的年限最低不少於十年;被撫養人七十周歲以上的,撫養費只計五年。
而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其上訴法律法規有沖突。
第二十八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觸電擴展閱讀:
兩個司法解釋的沖突還表現在法條的其他方面,主要是對賠償的標准不統一,例如:
《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因觸電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包括:
(六)殘疾用具費:受害殘疾人因日常生活或輔助生產勞動需要必須配製假肢、代步車等輔助器具的,憑醫院證明按照國產普通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國家或者地方有關機關有規定的,依該規定;沒有規定的,按照辦理喪葬實際支出的合理費用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六條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七條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B. 電工作業分為高壓和低壓嗎
因為電工作業分為高壓電工作業,低壓電工作業,防爆電氣作業。
高壓電工作業:
指對1千伏(kV)及以上的高壓電氣設備進行運行、維護、安裝、檢修、改造、施工、調試、試驗及絕緣工、器具進行試驗的作業。
低壓電工作業:
指對1千伏(kV)以下的低壓電器設備進行安裝、調試、運行操作、維護、檢修、改造施工和試驗的作業。
防爆電氣作業
指對各種防爆電氣設備進行安裝、檢修、維護的作業。適用於除煤礦井下以外的防爆電氣作業。
在電力系統中,36v以下的電壓稱為安全電壓,1kv以下的電壓稱為低壓,1kv以上的電壓稱為高壓。直接供電給用戶的線路稱為配電線路,如用戶電壓為380/220v,則稱為低壓配電線路,也就是家庭裝修中所說的強電(因它是家庭使用最高的電壓)。
1000伏以下叫低壓電,一般分為380V、220V、110V,再低一般沒有;交流電1000伏及以上的叫高壓電,一般分為10kV、35kV、66kV 110kV 、220kV、500kV、750kV、1000kV。
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標准中對電壓定義的修改,是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員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1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令第1137次會議通過))規定對高壓的定義作了修改。電壓等級在1000V及以上者為高壓,電壓等級在1000V以下者為低壓。
C. 在線等幫助
醫療費賠償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侵害公民的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14條規定,醫葯治療費的賠償,一般應以所在地治療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葯費、住院費的單據為憑。應經醫務部門批准而未獲批准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擅自購買與損害無關的葯品或者治療其他疾病的,其費用則不予賠償。《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公安部頒布,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第58條第(五)項規定,造成人身損害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規定的賠償項目和標准計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第50條醫療事故賠償,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年1月21日施行)第四條醫療費用指醫院對因觸電造成傷害的當事人進行治療所收取的費。醫療費根據治療醫院診斷證明、處方和醫葯費、住院費的單據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年5月1日施行)第十九條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據,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從上述法律、規章及有關司法解釋上看,醫療費的賠償應以實際的醫療費用開支為據予以賠償已十分明確。在司法實踐中,醫療費用的賠償也是根據實際所用醫療費用來計算的。
二、人身損害賠償責任與醫療費承擔的關系
我們知道,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當事人責任的大小,取決於當事人過錯大小及其違法行為對損害事實的發生所起的作用大小(即原因力)。而醫療費用與傷者傷情級別分不開,級別重的所要求的醫療費用多,級別輕的所要求的醫療費用少。我們分下列情形來討論:
設定原告傷級為A,所用醫療費用為B,經審理認為其應承擔的責任為p%,被告傷級為a,所花醫療費用為b,應承擔的責任為q%。
1、原告與被告為混合過錯時,即有(p+q)%=100%。
原告所應承擔的醫療費用為b×p%,被告所應承擔的醫療費用為B×q%=B×(1-p%)。
當A重於a,q>p,B>b時,即原告的傷情重,責任輕,醫療費用多,能獲得較多的賠償,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B<b到一定的程度,原告即便傷情重,責任輕,獲得的賠償可能會少於被告或者同於被告。這樣就一定得出不公平的處理結果,難以使原告心服口服。
當q=100時,被告應承擔原告的全部損失,但如果原告未花醫療費用,即B=0,則得不到醫療費的賠償。
2、原、被告過錯大小相當,同為主要責任時。即p=q時。這種狀況一般發生在原告起訴,被告反訴後同案審理的情形。原、被告有的同為身體傷害,有的一方為財產損害或其他人格權受侵權的情形。
雙方同為人身損害時,當一方沒有醫療費或少許醫療費用,即使傷級相同,醫療費用少的一方必然得到的賠償少。按照損害賠償的理論,尚無「在一方有傷而未用葯的情形下得減輕對對方傷害之責任」的規定。故原告承擔被告損失的責任是不能減輕的。總之,傷情級別不能決定獲得賠償的多少。如果傷級重的一方醫療費用少體現出的不公平尤顯突出。
當一方屬財產損失,另一方為身體傷害未用醫療費用或醫療費用很少時,例如,財產損失為b=1000元,人身損害為B=0或較小時,即在人身損害賠償的醫療費未用或少用時,傷人者無需或較少承擔醫療費,這樣也難以使被身體傷害者心理平衡,在當今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更無法體現出發揮法律的調節作用,創造和諧的社會之功能。
總之,以實際醫療費用來平衡訴辯雙方的利益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特別是我國廣大的農民,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經常發生。傷情較輕的情況下,一般因為醫療機構較遠,治療不便,自身經濟條件受限,自己覺得傷害程度在忍耐范圍內,故而常有少用葯或不用葯的情形。從主觀上看,傷者是出於善意。然而,案件的處理常因此類問題而帶來能調解的不調解,案判事不了的狀況。
二、確立醫療費限額之必要和依據
1、確立醫療費限額是公平公正的必要
作為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其人身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有四: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所涉醫療費屬損害事實發生後衍屬結果。不是損害發生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傷害結果的發生在傷害行為終了時就已形成,與用葯與否無關。正如財產損害結果一樣,財產所有人或佔有人是否去修復被損壞的財物,或花費購置新財物與損害結果無關。損害結果已先於修復之行為形成。並不能說,你不去維修,或你自己花時間修復,就認為沒有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規定,侵佔國家、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第二款規定損壞國家、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公安部頒布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五十八條第(五)項規定,修復費用,折價賠償費用按照實際價值或評估結論計算。然而在人身損害醫療費賠償項目中,未見法律規定醫療費用可按鑒定結論認定,從而造成了案件處理上的失衡。
另外,對於防止受害人濫用醫療費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從而也是對侵權人利益的適當的保護。因為在受害人就醫前就已明了醫療費用限額,超過部分是不能納入賠償范圍的。
2、確立醫療費用限額是維護社會穩定,建立和諧社會的必要
確立醫療費用限額,在人身損害發生後,其損害結果即可及時通過醫療鑒定機構評估該傷級的醫療費用,能及時運用該醫療費用限額進行案件的調解,及時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為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無形的法律基礎。司法實踐中,公安機關處理的治安案件中,已大量成功地運用醫療費用限額來作出處理意見,包括我國各地基層組織也同樣運用該合理的限額來調解處理案件。
D.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全文
為正確審理因觸電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經驗,對審理此類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所規定的「高壓」包括1千伏(KV)及其以上電壓等級的高壓電;1千伏(KV)以下電壓等級為非高壓電。 第二條 因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由電力設施產權人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但對因高壓電引起的人身損害是由多個原因造成的,按照致害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原因力確定各自的責任。致害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致害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則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三條 因高壓電造成他人人身損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電力設施產權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一)不可抗力; (二)受害人以觸電方式自殺、自傷; (三)受害人盜竊電能,盜竊、破壞電力設施或者因其他犯罪行為而引起觸電事故; (四)受害人在電力設施保護區從事法律、行政法規所禁止的行為。 第四條 因觸電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包括: (一)醫療費:指醫院對因觸電造成傷害的當事人進行治療所收取的費用。醫療費根據治療醫院診斷證明、處方和醫葯費、住院費的單據確定。 醫療費還應當包括繼續治療費和其他器官功能訓練費以及適當的整容費。繼續治療費既可根據案情一次性判決,也可根據治療需要確定賠償標准。 費用的計算參照公費醫療的標准。 當事人選擇的醫院應當是依法成立的、具有相應治療能力的醫院、衛生院、急救站等醫療機構。當事人應當根據受損害的狀況和治療需要就近選擇治療醫院。 (二)誤工費:有固定收入的,按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沒有固定收入或者無收入的,按事故發生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年工資標准計算。誤工時間可以按照醫療機構的證明或者法醫鑒定確定;依此無法確定的,可以根據受害人的實際損害程度和恢復狀況等確定。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和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應當根據受害人住院或者在外地接受治療期間的時間,參照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受害人的傷殘情況、治療醫院的意見決定是否賠償營養費及其數額。 (四)護理費:受害人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有收入的,按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無收入的,按照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也可以參照護工市場價格計算。受害人出院以後,如果需要護理的,憑治療醫院證明,按照傷殘等級確定。殘疾用具費應一並考慮。 (五)殘疾人生活補助費: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或傷殘等級,按照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賠償二十年。但五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最低不少於十年;七十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六)殘疾用具費:受害殘疾人因日常生活或輔助生產勞動需要必須配製假肢、代步車等輔助器具的,憑醫院證明按照國產普通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國家或者地方有關機關有規定的,依該規定;沒有規定的,按照辦理喪葬實際支出的合理費用計算。 (八)死亡補償費:按照當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補償二十年。對七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少計一年,但補償年限最低不少於十年。 (九)被撫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撫養的、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為限,按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標准計算。被撫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生活費計算到十八周歲。被撫養人無勞動能力的,生活費計算二十年,但五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撫養費少計一年,但計算生活費的年限最低不少於十年;被撫養人七十周歲以上的,撫養費只計五年。 (十)交通費:是指救治觸電受害人實際必需的合理交通費用,包括必須轉院治療所必需的交通費。 (十一)住宿費:是指受害人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也不能住在家裡確需就地住宿的費用,其數額參照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標准計算。 當事人的親友參加處理觸電事故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參照第一款的有關規定計算,但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三人。 第五條 依照前條規定計算的各種費用,凡實際發生和受害人急需的,應當一次性支付;其他費用,可以根據數額大小、受害人需求程度、當事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確定支付時間和方式。如果採用定期金賠償方式,應當確定每期的賠償額並要求責任人提供適當的擔保。 第六條 因非高壓電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可以參照第四條和第五條的規定處理。
E. 賠償的一般范圍有哪些
一、人身損害一般賠償范圍(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
1、醫療費(A、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B、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
2、誤工費(A、誤工時間根據醫療機構證明。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B、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C、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D、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地相同或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3、護理費(A、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期限確定。B、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C、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D、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E、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為止。受害人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最長不超過二十年。F、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4、交通費(受害人及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應有正式票據,並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5、住宿費(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及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賠償,住宿費標准一般地區每天40元,經濟特區每天60元)
6、住院伙食補助費(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一般地區15元,特殊地區20元)
7、必要的營養費(根據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當事人的親友參加處理觸電事故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3人。
二、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
1、殘疾賠償金(A、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傷殘等級,按法院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自定殘日起按二十年計算。六十周歲以上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按五年計算。B、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C、能證明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高於受訴地標準的,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2、殘疾輔助器具費(A、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B、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3、被扶養人生活費(A、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法院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B、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按五年計算。C、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4、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三、受害人死亡的:(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第一項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賠償)
1、喪葬費(按受訴法院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六個月總額計算)
2、被扶養人生活費(依前款規定辦)
3、死亡補償費[死亡賠償金](A、按法院地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計算二十年。六十歲以上每增加一歲減一年,七十五歲以上按五年計算。B、能證明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高於受訴地標準的,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4、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可參照一般傷害賠償標准)
四、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可以請求精神損害撫慰金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0條11項規定,醫療事故賠償的精神損害扶慰金,按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死亡的,賠償年限不超6年,殘疾的,不超過3年
道路交通事故賠償范圍標准及計算公式
(1)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傷殘系數×賠償年限
(2)殘疾輔助器具費=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
(3)喪葬費=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
(4)被扶養人生活費=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年消費性支出×撫養年限
(5)住院伙食補助費=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元/天)×住院天數
(6)醫療費賠償金=診療費+醫葯費+住院費+其他
(7)誤工費=誤工收入(天/月/年)×誤工時間
(8)護理費=當地護工同等級別護理勞務報酬標准×護理天數
(9)死亡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20年
(10)交通費=實際發生的費用
(11)住宿費=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住宿標准×住宿時間
(12)直接財產損失費=受損壞的財產的直接損失
(13)車輛停運損失費=車輛停運期間實際發生的損失
(14)精神損害費=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判決
F.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是否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已經失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3號)已經最高法、 最高檢《關於廢止1997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 制發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的決定》(法釋〔2013〕6號)廢止,自2013年4月8日起失效。審理觸電人身傷害賠償案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
G. 高院廢止了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今後人身觸電案件如何歸責
該司法解釋被廢除的原因是與2003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相沖突。因此以後遇到觸電人身損害案件,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侵權責任法》、《民法通則》等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