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盧建平刑法

盧建平刑法

發布時間: 2021-11-26 22:04:28

① 武漢大學法學導師情況

我來回答,10月2日 19:39 北京大學與人民大學是招收法律碩士的重要院校,不但招生人數在全國位於前兩位,而且其學術實力與師資力量也在中國大陸名列前茅.因此,為了方便大家了解這兩所名校,我將在今後分幾次介紹兩校,並進行對比。大家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選擇報考
一. 博士生導師
1. 法理學:
北大:鞏獻田 羅玉中 周旺生 朱蘇力
人大:孫國華 呂世倫 朱景文 朱力宇
2. 法制史:
北大:賀衛方 武樹臣 張建國 李貴連
人大:曾憲義 鄭定 葉秋華 趙曉耕
3. 憲法與行政法
北大:羅豪才 袁曙宏 姜明安 應松年
人大:許崇德 韓大元 胡錦光 楊建順
4. 刑法
北大:陳興良 郭自力 劉守芬 王世洲 張玉鑲 周振想 儲槐植
人大:高銘暄 王作富 趙秉志 盧建平 韓玉勝 黃京平 謝望原 何家弘
5. 民商:
北大:劉凱湘 錢明星 尹田
人大:趙中孚 楊大文 王利明 楊立新 龍翼飛 葉林
6. 知識產權:
北大:鄭勝利
人大:劉春田 郭禾
7. 訴訟法
北大:陳瑞華 汪建成 潘劍峰
人大:江偉 程榮斌 陳衛東 王新清 甄貞
8. 經濟法
北大:劉劍文 劉瑞復 張守文
人大:劉文華 史際春 徐孟洲 吳宏偉
9. 國際法
北大:白貴梅 龔刃韌 饒戈平 邵景春 吳志攀
人大:董安生 趙秀文 郭壽康
10. 環境資源法
北大:金瑞林
人大:周珂

評述:從博士生導師的分布情況上,可以看出人大在民法與刑法上占據優勢,趙秉志與王利明是代表性人物。而北大在法理與憲法行政法 國際法上有一定的優勢 (僅代表個人意見)

二. 報考與錄取
1. 北大:此次北大共有2400人報名,共招收305人,前180名在本部學習,後125名在深圳分校學習
(1) 北大復試人數為321人,淘汰者為復試筆試加口試成績總和不及格,英語口語考試為參考成績,不記入最後錄取分數
(2) 復試分數線:330 55 55 90 。復試分數所佔比重為= 初試成績*14%+復試成績*30%
(3) 學費為43000元,不管住宿,沒有研究生補助金
(4) 學制三年,必須全脫產學習
(5) 深圳分院:學費 66000,三年補助金為36000,前十名為36000+6000 不包住宿
(6) 教學方式:為雙導師制,校內一名加校外一名
(7) 獎學金為1萬元/學年
2. 人大:
(1) 此次人大共有3400人報名,共招收360人,全部在北京學習,前二十五名為公費
(2) 人大的復試人數為407人,
(3) 復試分數線:325 55 55 90 —— 西部委培生可以降五分錄取(原來的分數線為330 55 55 90 ,但復試人數只有308人,不符合國家教育部規定的120%的復試人數的要求,後進行降分擴招,人大最初將分數定為330是因為人大法學院師資力量在全國是最雄厚的,但是在歷年的分數線上都是五所院校中最低的,這樣很難吸引優秀考生報考,故今年與北大看齊,但最終並沒有堅持,但在官方資料中分數線仍稱為330,我想這大概是一個面子問題)
(4) 學費:39000,本來定為46000 元,但由於在招生簡章上並沒有註明學費,在錄取時突然告知考生為46000,遭到人大法碩考生的一致反對,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學費改為39000元,第一學年先交26000,否則不發通知書
(5) 學制:全脫產為兩年,業余班為3年
(6) 不包住宿,每月定期發研究生補助
(7) 師資力量雄厚,博士生導師也參與教學
(8) 法律碩士教研室:朱力宇,趙曉耕,范愉

評論:人大的報名人數雖然比北大多一千人,但330以上的人數少於北大考生,因此報考人大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錄取後均在北京上學也是一個優勢,缺點是這個學校的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行政人員態度蠻橫,錄取不公開,不透明,知道成績而不知道排名。政策制定朝令夕改,學校體制與工作人員帶有濃重的行政機關色彩。北大的錄取雖然公開透明,但是考上後的待遇實在太低,考北大需要更多的勇氣與毅力,而人大對於考生來說是理智的選擇,盡管你心中有一些不甘。

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法律碩士招生簡章

為培養應用型高層次法律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司法部於1996年開始設置和試辦法律碩士專業學位,中國人民大學為首批招生單位。2004年計劃招生人數200人。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專業代碼:030180)是具有特定法律職業背景的專業學位,主要為立法、司法、行政執法、法律服務與監督以及經濟管理、社會管理等實際部門培養德才兼備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的高層次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和管理人才。

一、我校實行網上招生,招生信息均在網上發布

網上招生包括網上報名、網上支付報名費和網上調劑錄取等。我校碩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網上發布,考生須隨時登錄研究生院網站查詢有關通知。考生自行從研究生院網站下載《准考證》、《初試成績單》、《復試通知》和《協議書》等,我校不再給考生寄發書面通知。

二、報考條件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身心健康,遵紀守法,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或具有本科同等學力的非法律專業的畢業生。

同等學力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畢業學歷後,經兩年(從大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生當年的9月1日)或兩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

2、報名前已通過國家四級外語水平考試並獲得證書,復試時提交國家四級外語水平考試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3、復試時加試兩門所報考專業大學本科主幹課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

4、復試時提交相當於學士學位水平的論文(字數不少於1萬字)或在報刊上發表的三篇文章。

5、年齡不超過40周歲(1964年8月31日以後出生)。報考自籌經費和委託培養的年齡不限。

三、報名時間及報名程序

1、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

凡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一律在網上報名、網上支付報名費。

網上報名網址:
http://pgs.ruc.e.cn
具體報名程序如下:

考生登錄研究生院網報系統,注冊用戶;

2)通過網報系統的網上支付平台到工商銀行網上銀行交納報名費;考生在網上支付報名費後,一律不退報名費。

網上付費成功後,考生在網上提交報名信息;

4)網上報名成功後,考生須攜帶有效身份證件(有效身份證、軍官證)在教育部規定的報名時間)到我校進行電子照相。

2、在外地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

凡在外地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須在我校規定的網上報名時間內,登錄研究生院網站提交報名信息,但不在我校網上支付報名費。

考生在網上提交報名信息後,須攜帶有效身份證件(有效身份證、軍官證)在教育部規定的報名時間在當地省、市招生辦指定的報名點辦理交費、照相等報名手續。

外地考生須登錄研究生院網站查詢是否須在外地報名點再次提交報名信息,並登錄研究生院網站查詢在外地提交的報名信息是否完整、准確。

3、考生必須如實、准確提交報名信息,不得弄虛作假。一旦發現考生提交的報名信息不實,立即取消考生報考資格或錄取資格,後果自負。

4、考生辦理完報名手續後,報名表等報名材料不需返回我校。

四、考試科目

1、全國統考:(1)101政治 (2)201英語或203日語

2、全國聯考:(3)398專業基礎課(含刑法、民法)(4)498綜合基礎課(含法學基礎理論、憲法、中國法制史)

具體考試科目以日後教育部公布的為准。

六、考試地點

北京考區:中國人民大學

外埠考區:在當地省、市招辦指定的考點。
八、錄取

根據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的原則確定錄取名單(原則上錄取第一志願的合格考生)。按規定,被錄取的考生必須同我校簽定協議書(如屬委託培養,還須同委託單位簽定協議書),按規定交納培養費後由學校發放錄取通知書。自籌經費生可以遷入我校集體戶口。

九、培養方式

脫產學習,不脫產學習兩種方式。全日制學員限招170人,學校安排住宿,費用自理。

十、培養費

每名學生的培養費總計39000元,分兩次交清。

十一、學位授予

學習期滿,完成規定課程學習且考試通過,並通過碩士論文答辯者,授予教育部統一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證書。

十二、關於畢業生就業

原單位委託培養的碩士畢業生必須回原單位工作,其他畢業生可按國家有關規定就業。

法學院咨詢電話:010-62511265 法學院網址:
www.cnlawschool.com

研招辦電話:010-62515340 中國人民大學查號台:010-62511301

入學考試成績查詢電話:16898166

歡迎考生報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
中國人民大學研招辦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17174希望對你有幫助!

② 中國最好的法律院校是哪准備讀個刑法博士

綜合實力前抄1-10排名大致為:人襲大、北大、中國政法、吉林大學、山東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
法理:吉林大學(張文顯、黃文藝、姚建宗等)、北大(蘇力)、上海交通大學(季衛東、鄭成良)、武大(李龍、匡亞明)、山東大學(徐顯明、齊延平)
憲法與行政法:北大(姜明安、沈巋)、人大(韓大元)、武大(周葉中)、中國政法(馬懷德)
商法:人大(王利明、崔健遠)、中國政法(李永軍)、清華(馬俊駒)、武大(孟勤國)、廈門大學(徐國棟)
刑法:北京師范大學(趙秉志、宋英輝、盧建平)、北大(陳興良)、清華(張明楷)、中國政法
經濟法:北大、中國政法、人大
民事訴訟法:清華(張衛平、王亞新)、北大(潘劍鋒)、北京師范大學(劉榮軍)、中國政法、人大
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陳光中)、北大(陳瑞華)、北京師范大學(宋英輝)
知識產權法:正南財經政法(吳漢東)、人大(劉春田)、北京師范大學(薛紅)、中國政法、北大
國際法:武大、中國政法、外交學院、北大
國際私法:武大、對外經貿大學、中國政法、人大
法制史:華東政法(何勤華)、人大(馬小紅、葉秋華)、北大(賀衛方)

③ 盧建平的簡介

盧建平,北京復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制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任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常務副秘書長、刑事政策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刑法學協會副秘書長、執行委員;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秘書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社會防衛學會亞太區秘書長;國際犯罪學會理事;《國際刑法評論》主編、《刑事政策評論》主編。主要教學、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刑事政策學、犯罪學、經濟法學等。

④ 2017年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有哪些

人民法院報1月來6日報道源,由本報編輯部評選的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今天推出。此次入選的十個刑事案件均為本報2017年所報道的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力、公眾關注度高、案情疑難復雜、審理難度大,或是審判結果具有重大突破或借鑒作用的刑事案件。

應本報邀請,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盧建平、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光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為上述2017年度十大刑事案件作了精彩點評,對這十大案件的典型意義及重大影響進行了深入解讀。

⑤ 刑事政策有哪些

刑事政策是一個國家權力機關對已然、未然的犯罪行為的反映。刑事政策是刑事學一體化思想的核心。刑事政策的范圍不僅包括刑事立法政策,還包括刑事司法政策、刑事執行政策和刑事社會政策。刑事政策必須以憲法為依據,違背憲法的刑事政策應該歸於無效。制度短缺、社會失范的普遍性、新制度的超前性、缺乏操作性以及社會違規、違法行為甚至犯罪行為的普遍性是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鮮明的更深層次的總特徵。在轉型社會條件下,我們應該堅持科學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戰略,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市場化,法治化,信息化」道路;全面放棄「嚴打政策」,繼續堅持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政策;實施「輕輕重重」「抓大放小」的刑事政策。

[關鍵詞]轉型時期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是一個國家權力機關對已然、未然的犯罪行為的反映。我國正處於轉型時期,轉型時期的刑事政策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從界定刑事政策的概念入手,試圖對我國轉型時期的刑事政策進行綜合研究。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與范圍

刑事政策的概念與范圍中外學者沒有取得一致意見,以致於有多少研究者就有多少種定義。總的來看,國內外都有廣義說、狹義說、折中說三種觀點。但三說的區分標准很模糊,往往因研究者而異。目前我國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比較有影響的主要是盧建平教授、曲新久教授以及劉仁文博士。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與范圍的爭論點

劉仁文博士認為,關於刑事政策的概念與范圍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分歧:第一,刑事政策的主體。是國家、國家機關,亦或包括政黨甚至社會團體?還是應當將主體定義為社會整體?如果是後者,那麼除了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外,公民個人是否屬於刑事政策的主體?第二,刑事政策的范圍。是僅限於立法領域,還是包括司法等領域?是僅僅限於刑事法律領域,還是包括社會政策領域?如果包括社會政策領域,「社會政策」的范圍如何界定?第三,刑事政策的手段。是限定在刑罰范圍內,還是進行進一步的擴充?如果擴充的話,擴充的范圍如何?是擴展到與刑罰制度相聯系的有關制度如保安處分等,還是擴展到能夠抑制犯罪的所有手段和措施?第四,刑事政策的目的。是單純為了預防、控制和懲治犯罪呢還是也包括對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人的權利保障?亦或有更高層次的目的?等等。[1]

(二)目前我國學者關於刑事政策的概念與范圍的觀點

1、盧建平教授的觀點

盧建平教授從刑事政策學的研究對象或范圍方面討論了刑事政策的概念與范圍。他認為,目前西方學術界主要有廣義說、狹義說和折衷說。[

⑥ 中國刑法法學專家有哪些

中國刑法法學專家有張明鍇、高銘暄等。

1、高銘暄

高銘暄1951年從北京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1953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畢業,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一級教授 ,兼任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名譽副主席暨中國分會名譽主席。

高銘暄是當代中國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中國國際刑法研究開創者。中國刑法學專業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導師。高銘暄教授與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馬克昌教授合稱為中國刑法學界「北高南馬」。

2、張明楷

張明楷教授主要從事刑法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獨著《犯罪論原理》(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刑事責任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刑法的基礎觀念》(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市場經濟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未遂犯論》(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7年版)、《刑法學》(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2003年第2版、2007年第3版、2011年第4版,2015年將出版第5版)、《外國刑法綱要》(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7年第2版)。

曾獨立承擔了多項科研課題,參加過聯合國預防犯罪委員會科研項目,並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國家重點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

(6)盧建平刑法擴展閱讀

研究對象

刑法學主要分為以下類型

1、規范刑法學,是指以本國的現行刑法為研究對象,主要採取注釋方法揭示法條的內容,並加以評注而形成的刑法規范知識體系。

2、理論刑法學,是指採用思辨方法,對蘊含在法條背後對法條起支撐作用的法理加以闡述而形成的刑法知識體系。在理論刑法學中,按照其內容又可以分為刑法法理學與刑法哲學。

3、比較刑法學,是指採用比較方法,研究各國刑法,探求其立法思想和原理的異同,闡述其特徵而形成的刑法知識體系。

4、國際刑法學,是指對國際刑事法律規范(包括刑事實體法規范和刑事程序法規范)進行研究而形成的刑法知識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銘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明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法學

⑦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的組團赴加拿大考察訪問

為了進一步拓展中加之間的合作領域,應加拿大刑法改革與刑事政策國際中心的邀請,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特組成以趙秉志教授為團長、盧建平教授為副團長的刑事法學術考察訪問團,於2005年9月16-28日對加拿大溫哥華、渥太華、多倫多等地進行了學術訪問。
作為中加雙方合作項目之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學術訪問旨在通過考察加拿大貫徹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立法與實踐,為中國刑事司法中貫徹國際標准提供借鑒。在加拿大刑法改革與刑事政策國際中心的精心策劃和組織下,考察訪問團不僅與加拿大皇家騎警高級顧問、加拿大有關刑事法專家以及加拿大外交部所邀請的實務專家分別進行座談研討,而且還參觀訪問了SFU犯罪學研究院、BC省司法學院、多倫多大學法學院以及加拿大國家司法學院等培訓與研究機構。此次訪問不僅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而且還促使中國公安部與加拿大有關各方初步達成了合作的意向,可謂取得了非常圓滿的成功。

⑧ 盧建平的介紹

盧建平,男,漢族,1963年生,浙江桐廬人,二級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1979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至1988年在法國蒙彼利埃大學法學院學習,獲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9在浙江大學工作。自1999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工作。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兼任國際刑法學協會副秘書長、執委、國際犯罪學會理事。曾入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⑨ 盧建平的主要作品

1. 《比較犯罪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 《經濟犯罪與侵犯人身權利犯罪研究》(副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3. 《經濟犯罪與侵犯人身權利犯罪的國際化及其對策研究》(副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4. 《金融法律實務》(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 《新刑事訴訟法釋義》(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6. 《外國法制史——法國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7. 《比較犯罪學》(合著),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版
8. 《經濟法》(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1998年年版
9. 《刑法國際指導原則研究》(副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0. 《經濟法》第2版(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1. 《網路犯罪》,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2年版,
12. 《有組織犯罪比較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 《刑事政策與刑法》,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4. 《中國刑事政策研究》(第二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5. 《美國反海外腐敗法解讀》,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16. 《刑事政策學》(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7. 《挪用公款罪專題整理》(合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8. 《全球化時代的知識產權犯罪與防治》,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9. 《刑事疑難案例研究》(執行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版
20. 《當代刑法學》(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1. 《外國刑法學總論》(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2. 《中國刑事政策研究綜述》,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版
23. 《檢察工作科學發展的探索與實踐》(執行主編),2009年版
24. 《刑法學各論研究述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5. 《不起訴實務研究》(執行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年版 1. 《新刑法理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89年版
2. 《刑事政策的主要體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中文類
1. 《要重視對我國國內法律沖突現象的研究》,載《法學研究動態》1989年
2. 《西方國家的法律膨脹現象》,載《法學研究動態》1989年4月
3. 《西方國家刑法發展的新趨向》,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90年2月
4. 《試論我國行政訴訟法的立法宗旨》,載《浙江大學學報》1990年6月
5. 《行政監察法初探》,載《浙江大學學報》1992年9月
6. 《論行政刑法的性質》,載《浙江大學學報》1993年9月
7. 《論經濟合同法的修改》,載《法學》1994年5月
8. 《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新里程碑》,載《浙江檢察》,1996年
9. 《論中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載《刑法修改建議文集》,1996年
10. 《論犯罪經濟人》,載《犯罪問題研究》,1996年
11. 《論法律與經濟秩序》,載《浙江大學學報》,1996年
12. 《法治與人性》,載《法治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
13. 《刑罰資源的有效配置》,載《法學研究》,1997年
14. 《國有企業現狀之法律分析與對策建議》,載《浙江社會科學》,1997年
15. 《始發與未發-談刑事偵察工作方針》,載《公安學刊》,1997年
16. 《經濟國際化對犯罪國際化的影響》,載《浙江學刊》,1997年
17. 《從法制國家到法治國家》,載《人民政權報》,1997年10月31日
18.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理論視野》,1997年
19. 《關於領導幹部的法治觀》,載《理論視野》,1997年
20. 《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載《浙江大學學報》,1998年
21. 《社會防衛思想》,載《刑法論叢》,1998年
22. 《論法治國家與刑事法治》,載《法學》,1998年
23. 《刑事政策學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載《刑事法專論》上卷,1998年
24. 《洗錢犯罪比較研究》,載《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
25. 《知識經濟的法律調整》,載《知識經濟與創新》,浙大出版社,1998年
26. 《村民委員會組成人員的身份問題》,載《人民檢察》,1999年8月
27. 《面臨有組織犯罪挑戰的刑事司法體系》,載《中國刑事法雜志》,1999年第6期
28.《評中國的刑事法律改革》(法文De la reforme pnale en RPC),法國《L』Astre》,1999年
29. 《不正當競爭的經濟和制度分析》,載《浙江大學學報》1999,3
30.《科學研究自由的法律評價》,載《浙江大學學報》,2000年6月
31.《中國刑法的國際化》(英文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Criminal Law),Symposium on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Globalization, Singapore, Sept. 2000
32. 《法的世界化-機遇與風險》,載《法學家》,2000年8月
33.《洗錢犯罪與我國反洗錢立法》,載《檢察日報》,2001年3月13日,
34.《非專業主義與刑法學的發展》,載《人大法律評論》2001年卷第一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406-419頁,
35.《被告單位參與刑事訴訟方式研究》,載《法學家》2001年10月第5期,第30-40頁
36.《刑事政策視野中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載《檢察日報》2001年12月14日
37.《刑事政策視野中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2年1期,61-68
38.《需要一種正確的犯罪觀》,載《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3期,38-40
39.《做一個社會型的富人》,載《新財經》雜志2002年8月1日,第37頁
40.《平庸的邪惡與盲從的犯罪》,2002年10月16-19日刑法學年會論文
41.《刑事政策視野中的黑哨問題》,載《刑法評論》第1卷,2002年10月,9-14
42.《從「黃碟案」看刑法的界限》,載《法學家》2003年第3期,22-26
43.《論醫療事故罪的幾個問題》,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74-77
44.《從國際社會廢減死刑的進程看我國非暴力犯罪死刑廢止問題》,載《法制日報》2003年6月26日理論專刊
45.《非專業主義與刑法學的發展》,載《現代刑事法治問題探索》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12月,26-35
46.《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研究》,載《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69-75
47.《刑事政策的概念與方法》,載《中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48.《刑事政策學的基本問題》,載《法學》2004年第2期
49.《有組織犯罪刑罰之比較研究》,載《政治與法律》,2004年第2 期,83-87
50.《法人犯罪的刑事責任理論》,載《浙江學刊》2004年3期,
51.《兩大法系法人犯罪刑事責任的理論比較》,載《經濟刑法》(2),2004年5月
52.《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與我國刑法的完善》,載《法制日報》2004年6月17日
53.《賄賂犯罪的立法規制:接軌與完善》,載《中國紀檢監察報》2004年8月25日第4版
54.《死緩制度的刑事政策意義及其擴張》,載《法學家》2004年第5期
55.《受賄罪不能有起步價》,載《中國青年報》2005年1月15日
56.《刑法憲法化》,《雲南大學學報》2005年4期,6-9
57.《從<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看賄賂犯罪的立法發展》,載《人民檢察》2005年第3期
58.《民意與死刑適用》,載《鄭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五卷,107-109
59.《對未成年人判處無期徒刑是錯誤》,載《人民檢察》2005年第7期
60.《死刑核准權的法律沖突》,載《燎望東方》2005年3月25日
61.《應加強刑法對非公有制經濟的保護》,載《法學家》2005年第3期,24-27
62.《作為治道的刑事政策》,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58-66
63.《賄賂犯罪十問》,載《人民檢察》2005年7期(上),24
64.《重罪輕罪的劃分及其意義》,載《法學雜志》2005年第5期,22-25
65.《死刑適用與民意》,載《刑法評論》第8卷,2005年10月,78-91
66.《獨具特色的芬蘭刑法制度》,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110-118
67.《什麼是信用》,載《法制日報》,2006年2月9日
68.《生命權的優先該如何體現》,載《法制日報》,2006年2月9日
69.《論刑事政策(學)的若干問題》,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年第4期,16-22
70.《論中國廢除死刑的路徑選擇》,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45-55,人大復印資料《刑事法學》全文轉載,2007-2
71.《刑事政策體系中的民間社會與官方(國家)》,載《法律科學》2006第5期,69-76
72.《國際人權公約視角下的中國刑法改革》,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5期,132-137
73.《在寬嚴和輕重之間尋求平衡》,載《深圳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37-40
74.《從政策上控制死刑》,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17期,37-39
75.《關注調查報告,加強國際交流》,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12期
76.《美國反海外腐敗法及其啟示》,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13期
77.《和諧的社會與和諧的法律》,載《民主與法制》2006年第20期,28
78.《論茶座的功能》,載《法學家茶座》第12期,2006年10月;136-138
79.《寬嚴相濟與和諧社會》,載《法制日報》2006年11月23日
80.《寬嚴並進刑事政策在台灣地區的實踐》,載《南昌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1期,16-22
81.《美國反海外腐敗法對中國治理商業賄賂的啟示》,載《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2期,99-105;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81-87。
82.《商業賄賂的刑法規制》,載《法學雜志》2007年第1期,43-47;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007年4月
83.《商業賄賂犯罪及其刑事實體立法規制》,載《社會科學戰線》2007年第1期,232-238
84.《必須合理地組織全球反恐斗爭》,載《國際刑法評論》第二卷,2007年1月,310-318
85.《寬嚴相濟的歷史溯源與現實啟示》,載《刑事政策評論》第一卷,2007年3月,45-68
86.《刑事政策評論發刊詞》,載《刑事政策評論》第一卷,2007年3月,
87.《網路犯罪被害與被害預防》,載《公安學刊》2007年第2期,2007年4月,P6-9
88.《刑事政策與刑法關系的應然追求》,載《法學論壇》2007年3期,59-65
89.《中國刑事政策與刑法理論的發展方向》(中、韓文),載韓國《比較刑事法研究》2006年7月,143-171
90.《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犯罪構成要件芻議》,載《河北法學》2007年7月第7期,39-42
91.《日本被害人保護制度及其啟示》,載《理論探索》2007年第5期,142-146
92.《論文答辯的技巧與方法》,載《法學家茶座》第13輯,2007年1月
93.《師范與規范》,載《法制日報》,2007年6月17日
94.《我在法蘭西學院聽課》,載《法制日報》2007年8月12日
95.《死刑核准權收回的實質問題》,載《刑法論叢》第11期,2007年,238-245
96.《論我國第333條的立法完善》,載《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3期,65-68
97.《從黑磚窯案看刑法244條之完善》,載《人民檢察》2007年20期,55-57
98.《與眾不同是一種權利》,載《法學家茶座》第17輯,2007年11月,62-65
99.《一種違法性認識理論的新主張及其在涉林案件犯罪故意認定中的具體運用》,載《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4期,13-18
100.《和諧社會語境下犯罪被害人調查的意義及其方案設計》,載《犯罪研究》2007年第6期, 28-32
101.《故意殺人罪中行為性質的認定與量刑情節的考察》,載《中國案例指導》,法律出版社,2007年6月,3-16
102.《長期合同與長治久安》,載《人民檢察》2008年第5期,55-56
103.《從亞里斯多德到周秋田》,載《法學家茶座》2008年2月,第20輯,152-154
104.《國際人權公約與中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載《北方法學》,2008年第2期,63-72
105.《權利的雙向尋租及法律規制》,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3期,23-28
106.《傳染病防止失職罪的主體范圍研究》,載《人民檢察》2008年6月第11期,41-44.
107.《知識產權犯罪門檻的下降及其意義》,載《政治與法律》第2008年第7期,16-21;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8年第10期,38-43
108.《刑事政策研究的中國特色》,載《河北法學》2008年第11期,9-14.
109.《政治系統理論視野中的刑事政策科學》,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1月,21-26
110.《完善食品安全的刑法保護》,載《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65-69
111.《通吃現象和腐敗的馬太效應的遏制》,載《人民檢察》2009年2月第3期,41-42
112.《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完善》,載《南都學壇》2009年第3期,84-89
113.《我國被害人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河北法學》2009第5期,65-69
114.《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整體調整》,《青少年犯罪問題》,2009年第4期, 63-71
115.《一國兩制三法系四法域語境下中國死刑廢止前景展望》,載《法學雜志》2009年第10期,36-40
116.《選擇的智慧與利益的博弈》,載《中國審判》2009年第6期,44-45
117.《中國有組織犯罪相關概念特徵的重新審視》,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3-10
119.《一國兩制三法系四法域語境下中國死刑廢止前景展望》,《中國區際刑事司法協助》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433-445
120. 《論我國刑罰結構的缺陷及其完善》,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7月第4期(第22卷,總112期),第5-10頁。
121.《犯罪構成理論若干問題梳理》,載《南都學壇》2010年6期,第30卷總126期,80-84
122.《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法典化》,載《人民檢察》2010年第17期,9月,總581期
123.《海峽兩岸涉黑犯罪若干問題研究》,載《海峽兩岸司法實務熱點問題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6月,32-39
124. 《 社會敵意(社會沖突)的制度調控—兼論刑法的面孔》,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9月第5期(第22卷,總113期),第48-54頁。
125.《城中村治理—撕開二元制度的面紗》,載《清風》2010年第12期,總第012期,第32-33頁。
126.《加強對民生的刑法保護-民生刑法之提倡》,載《法學雜志》2010年第12期,總202期,三十一卷,第10-13頁。
127.《風險社會的刑事政策與刑法》,載《法學論壇》2011年。
128.《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與少年司法制度改革》,載《法治研究》2011年第3期,41-46
129 .《犯罪分層及其意義》,載《法學研究》,2008年第3期,147-149
外文類
1. 法文:《La délinqunce des jeunes en RPC》, in《Archives de politique criminelle》, Paris,France,1988
2. 法文:《Droit chinois》in <Juridictions nationales et crimes internationaux>, Sous Dir. Antonio Cassese et Mireille Delmas-Marty, PUF, juin 2002, P.345-365
3. 法文:La limite droit, in<Clonage humain, Droits et societes, Etudes franco-chinoise>,Volume 2-Comparaison, sous Dir. Mireille Delmas-Marty et Zhang Naigen, Societe de legislation compare, Paris, 2004,3, p.123-130
4. 法文:Reponse de la Juistice penale au defi d』une catastrophe sanitaire soudaine, Zhao Bing, Lu Jianping et Sunping, in <Gazette Palais>, October 2004, Paris, France
5. 法文:L』influence des conventions internationals des droits de l』homme sur la reforme droit penal chinois, in Colloque<Reforme droit>,15-17 dec 2004, Paris
6. 英文:China』s attitude towards the ICC, 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3,P608-620
7. 法文:MDM et son <Trois defis pour un droit mondial>,in Mireille DELMAS-MARTY et LES ANNEES UMR, Societe de legislation comparee, Paris, 2005, p197-201.
8. 英文:Death penalty reform in China before ratification of ICCP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9. 日文:當代中國刑罰政策的發展變革,日本北海道大學《北大法學論集》(ISSN0385-5953)第58卷第5號,2008年1月,101-117
10. 日文:民間社會在中國刑事政策體系中的角色轉型,日本北海道大學《北大法學論集》(ISSN0385-5953)第58卷第5號,2008年1月,118-137
11. 法文:Le debut d』une autre longue marche, 載《歐洲法律與經濟評論》(ISSN 1766-5914),法國巴黎,2007年1月-6月,總13-14期,2008年6月出版
12. 英文:New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criminal law since 1997, 載《歐洲法律與經濟評論》(ISSN 1766-5914),法國巴黎,2007年1月-6月,總13-14期,2008年6月出版
13. 法文:Regards croises sur la reforme de la peine de mort en Chine, in Revue de sciences criminelles et de droit penal compare, 2008-3, septembre, 537-541
14. 英文:Death penalty in PRC:Quo Vadis?, in Revue juridique et economique Europe- Chine(ISSN 1766-5914), 2009-6, p131-153
15. 英文: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and Public opinion, in 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ISSN0009-4625/2009 ), vol 41, no 4, The Debate on the abolition of Capital Punishment as applied to Economic Crimes in China, Summer 2009, pp66-79. SSCI.
16. 法文:La protetcion de la securite alimentaire en droit penal chinois, in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droit economique,RIDE,2009
17. 英文:The Universal Jurisdiction in Chinese Criminal Law, Seminar on Major Issues about the ICC, Hainan, 9-12/2/2003
18. 英文:The Cyber-crime and criminal legislation in PRC, 2003-4-9—11, Athens, Greece, AIDP Colloquium on Cyber-crime.(with Zhao Bing)
19. 西班牙文:La reforma del sistema de la pena de muerte en China antes de la ratificacion del pacto internacional de derechos civiles y politicos,in《Hacia la abolicion universal de la pena capital》, Valencia,,2010, pp311-340
20.日文: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整體完善,載日本北海道大學《北大法學論集》第60卷,第6號,2010年3月,第248-268頁
21. 義大利文:La riforma della pena di morte in Cina(中國的死刑制度改革),in《Il diritto di uccidere》,Feltrinelli, Milano, 2010年6月,PP223-246
22. 法文:L』epee de l』academicienne de Mireille Delmas-Marty,14-mai-2009, La releve-Temoignage de LU Jianping
23. 韓文:中國食品安全的刑法保護,載《比較刑事法雜志》韓國比較刑事法學會,2010年第12卷,第2期

熱點內容
民法總則最新修改 發布:2025-08-27 12:05:00 瀏覽:279
素描法官 發布:2025-08-27 11:53:41 瀏覽:224
法院代轉 發布:2025-08-27 11:53:32 瀏覽:757
刑事訴訟法時效期限總結 發布:2025-08-27 11:42:01 瀏覽:913
厚大民法真題 發布:2025-08-27 11:41:58 瀏覽:757
非法持有毒品司法解釋 發布:2025-08-27 11:22:56 瀏覽:932
會寧縣律師 發布:2025-08-27 11:21:27 瀏覽:389
行政法題目及解析 發布:2025-08-27 11:20:03 瀏覽:927
沒道德禮貌 發布:2025-08-27 11:19:18 瀏覽:523
單位購買理財產品違反了什麼法規 發布:2025-08-27 11:18:23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