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機動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機動車

發布時間: 2021-11-27 04:58:25

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醉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責任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關於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為保障法律的正確、統一實施,依法懲處醉酒駕駛機動車犯罪,維護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偵查、起訴、審判實踐,制定本意見。
一、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血液酒精含量達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屬於醉酒駕駛機動車,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第一款的規定,以危險駕駛罪定罪處罰。
前款規定的「道路」「機動車」,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未構成其他犯罪的;
(二)血液酒精含量達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駕駛的;

(四)駕駛載有乘客的營運機動車的;

(五)有嚴重超員、超載或者超速駕駛,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使用偽造或者變造的機動車牌證等嚴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為的;

(六)逃避公安機關依法檢查,或者拒絕、阻礙公安機關依法檢查尚未構成其他犯罪的;

(七)曾因酒後駕駛機動車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追究的;

(八)其他可以從重處罰的情形。

三、醉酒駕駛機動車,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公安機關依法檢查,又構成妨害公務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四、對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被告人判處罰金,應當根據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是否造成實際損害、認罪悔罪態度等情況,確定與主刑相適應的罰金數額。

五、公安機關在查處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犯罪嫌疑人時,對查獲經過、呼氣酒精含量檢驗和抽取血樣過程應當製作記錄;有條件的,應當拍照、錄音或者錄像;有證人的,應當收集證人證言。

六、血液酒精含量檢驗鑒定意見是認定犯罪嫌疑人是否醉酒的依據。犯罪嫌疑人經呼氣酒精含量檢驗達到本意見第一條規定的醉酒標准,在抽取血樣之前脫逃的,可以以呼氣酒精含量檢驗結果作為認定其醉酒的依據。

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機關依法檢查時,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氣酒精含量檢驗或者抽取血樣前又飲酒,經檢驗其血液酒精含量達到本意見第一條規定的醉酒標準的,應當認定為醉酒。

七、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應當嚴格執行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在法定訴訟期限內及時偵查、起訴、審判。

對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據案件情況,可以拘留或者取保候審。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對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⑵ 誰知道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中的分項限額能否突

並可以吊銷其資格證書。()?A.√?B.×?答案:B93、根據我國《保險法》的規定,機動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彼此關聯的。A.投保人?B.被保險人?C.受益人?D.自然人?答案:事故責任。B74、按照承擔風險責任的方式分類,看著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交強險》22條免除的只是三種情況下對受害人財產損失的免。 由()承擔民事責任?A.全體合夥人?B.合夥負責人?C.出資最多的合夥人?D.處負責人之外的合夥人?答案:事實上保險合同主體包括。A31、甲從乙處買一套設備,保險合同主體包括。保險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此規定體現的理賠原則是()?A.實事求是?B.主動、迅速、准確、合理?C.重合同、守信用?D.客戶滿意度最大化?答案:看看保險合同法。B12、投保時一次全部繳清保險費的終身壽險稱為()?A.普通終身壽險?B.期繳終身壽險?C.躉交終身壽險?D.特殊終身壽險?答案:交通事故。C13、簡易人壽保險防止逆選擇的方法是()?A.規定等待期?B.體檢?C.提高保費率?D.增加保額?答案:保險合同的現金價值。A14、保單持有人在交納一定量的首期保費後,又有利於投保人續保?A.公平性原則?B.合理性原則?C.穩定性原則?D.適度性原則?答案:我不知道破機。C54、關手保險與儲蓄的比。 尤其是在《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司法解釋徵求意見時,保險合同法。由盜竊人、搶劫人或者搶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目的不是要免除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的賠付,保險合同主體包括。不得擔任保險專業代理機構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保險合同的客體。A.3個月?B.6個月?C.1年?D.2年?答案:機動車強制保險合同。D45、不屬於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可以經營的保險代理業務是()。破機。A.代理相關保險業務的損失勘查和理賠?B.代理銷售保險產品?C.代理收取保險費?D.代理給付保險金?答案:保險代理合同。D46、保險專業代理機構應當對本機構的從業人員進行的培訓和教育中不包括()。保險合同主體包括。A.業務知識培訓?B.職業道德教育?C.保險法律培訓?D.行為禮儀教育?答案:限額。D47、保險代理從業人員上崗後每人每年接受培訓和教育的時間。 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是社會各個階層、集團都應當遵循的共同道德要求?D.保險監管部門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為依據;保險行業自律組織的規則要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保險監管部門的規范性文件;而從業人員所屬機構則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保險監管部門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以及自律組織的規則來制定、修改自己的管理規定?答案:你知道能否。C72、()是指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突破。就必須向保險人交付保險費;而保險人收取保險。 而是要免除合法車主對機動車在被盜竊、搶劫或者搶奪期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時,關於。既然《道交法》及《侵權責任法》確立了在交強險方面保險公司的無責賠付原則,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機動車強制保險合同。A.法律?B.經濟?C.政治?D.風險管理?答案:看著強制保險。A58、按照()分。 是一種不考慮事故加害人過錯的侵權損害賠償原則。

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認定買賣合同中機動車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關於如何認定買賣合同中機動車財產所有權轉移時間問題的復函

法研[]121號

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陝高法[2000]50號《關於如何認定買賣合同中機動車財產所有權轉移時間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於如何認定買賣合同中機動車財產所有權轉移時間問題,需進一步研究後才能作出規定,但請示中涉及的具體案件,應認定機動車所有權從機動車交付時起轉移。

附: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請示的內容提示

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00年4月向最高人民法院報送了《關於如何認定機動車財產所有權轉移時間的請示》。該請示中涉及的案件大致情節是:

原告將被告訴至法院前,被告就其所有的汽車與第三人達成了買賣協議,並且在第三人支付款項後將汽車交付給第三人。雖然未到車輛管理部門辦理過戶登記,但第三人」接受該車後在工商管理的汽車交易市場上辦理了交易手續,並將該車投人運營。原告起訴後,要求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扣押被告已賣掉的汽車。對法院是否可以對該車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產生了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雖然被告與第三人就該車達成了買賣協議並且被告交付了車輛,但未到車輛管理部門辦理過戶登記手續,買賣行為無效,車輛仍屬於被告所有,原告提出的財產保全措施有道理,法院應當支持。

另一種意見認為,盡管被告或第三人未到車輛管理部門辦理過戶登記手續,但目前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並未規定車輛管理部門的登記是機動車買賣行為生效的必然條件,既然被告收受了第三人支付的車款並將汽車交付給第三人,該車的財產所有權應當已轉移到第三人。如果法院扣押第三人的汽車,就屬於扣押案外人的財產,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故法院不應當支持原告的財產保全要求。

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機動車過戶的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轉移登記:
第十三條 營運機動車改為非營運機動車或者非營運機動車改為營運機動車的、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遷出車輛管理所管轄區的,應當於變更後向車輛管理所申請變更登記,提交身份證明以及申請事項發生變更的證明。

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一個工作日內收回原機動車行駛證,重新核發機動車行駛證。需要改變機動車登記編號的,收回原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行駛證,確定新的機動車 登記編號,重新核發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

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遷出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域的,車輛管理所應當收回機動車號牌和機動車行駛證,核發臨時行駛車號牌,機動車檔案應當密封,由機動車所有人攜帶,於九十日內,到住所地車輛管理所申請機動車轉入。

第十四條 申請機動車轉入的,應當填寫《機動車變更登記申請表》,提交下列證明、憑證,並交驗機動車:

(一)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登記證書;

(三)機動車檔案。

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對機動車進行唯一性認定,核發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

第三節 轉移登記

第十八條 申請轉移登記的,現機動車所有人應當於機動車交付之日起三十日內,填寫《機動車轉移登記申請表》,提交法定證明、憑證,並交驗機動車,屬於海關解除監管的機動車,還應當提交海關出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車輛解除監管證明書》。超過檢驗有效期的機動車應當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對機動車進行唯一性認定。

現機動車所有人住所在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內的,收回原機動車行駛證,重新核發機動車行駛證。需要改變機動車登記編號的,收回原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行駛證,確定新的機動車登記編號,重新核發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

現機動車所有人住所不在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內的,應當填寫《機動車轉移登記申請表》,按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三款和第十四條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 車輛管理所辦理轉移登記,應當登記下列內容:

(一)現機動車所有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身份證明名稱、號碼、住所地址、郵政編碼和聯系電話;

(二)機動車獲得方式;

(三)機動車來歷憑證的名稱、編號;

(四)轉移登記的日期;

(五)海關解除監管的機動車,應當登記海關出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車輛解除監管證明書》的名稱、編號;

(六)改變機動車登記編號的,應當登記機動車登記編號;

(七)改變使用性質的,應當登記使用性質;

(八)現機動車所有人住所不在現登記地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內的,應當登記轉入地車輛管理所的名稱。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辦理轉移登記:

(一)有本規定第九條規定情形的;

(二)機動車與該車的檔案記載的內容不一致的;

(三)機動車未被海關解除監管的;

(四)機動車在抵押期間的;

(五)機動車或者機動車檔案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封、扣押的;

(六)機動車涉及未處理完畢的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者交通事故的。

第二十一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時,原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將機動車登記證書和機動車行駛證隨車交給現機動車所有人。

被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沒收並拍賣,或者被仲裁機構依法仲裁裁決,或者被人民法院調解、裁定、判決機動車轉移時,原機動車所有人未向現機動車所有人提供機動車登記證書和機動車行駛證的,現機動車所有人在辦理轉移登記時,應提交行政執法部門出具的未得到機動車登記證書和機動車行駛證的證明,或者人民法院出具的《協助執行通知書》。車輛管理所應當公告原機動車登記證書和機動車行駛證作廢,在辦理轉移登記同時,發放機動車登記證書和機動車行駛證。

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最高人民法院解答

規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2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2〕19號

為正確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一、關於主體責任的認定


第一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並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確定其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

(四)其它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第二條 未經允許駕駛他人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請求由機動車駕駛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具有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第三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條 被多次轉讓但未辦理轉移登記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最後一次轉讓並交付的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五條 套牌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套牌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被套牌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意套牌的,應當與套牌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六條 拼裝車、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或者依法禁止行駛的其他機動車被多次轉讓,並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由所有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七條 接受機動車駕駛培訓的人員,在培訓活動中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駕駛培訓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 機動車試乘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試乘人損害,當事人請求提供試乘服務者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試乘人有過錯的,應當減輕提供試乘服務者的賠償責任。

第九條 因道路管理維護缺陷導致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道路管理者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道路管理者能夠證明已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准盡到安全防護、警示等管理維護義務的除外。

依法不得進入高速公路的車輛、行人,進入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造成自身損害,當事人請求高速公路管理者承擔賠償責任的,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

第十條 因在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物品等妨礙通行的行為,導致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道路管理者不能證明已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准盡到清理、防護、警示等義務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未按照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準的強制性規定設計、施工,致使道路存在缺陷並造成交通事故,當事人請求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 機動車存在產品缺陷導致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生產者或者銷售者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五章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多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當事人請求多個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區分不同情況,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十條、第十一條或者第十二條的規定,確定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或者按份責任。

二、關於賠償范圍的認定

第十四條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人身傷亡」,是指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權人的生命權、健康權等人身權益所造成的損害,包括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和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各項損害。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財產損失」,是指因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權人的財產權益所造成的損失。

第十五條 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財產損失,當事人請求侵權人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維修被損壞車輛所支出的費用、車輛所載物品的損失、車輛施救費用;

(二)因車輛滅失或者無法修復,為購買交通事故發生時與被損壞車輛價值相當的車輛重置費用;

(三)依法從事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等經營性活動的車輛,因無法從事相應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合理停運損失;

(四)非經營性車輛因無法繼續使用,所產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費用。

三、關於責任承擔的認定

第十六條 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七條 投保人允許的駕駛人駕駛機動車致使投保人遭受損害,當事人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投保人為本車上人員的除外。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第三人人身損害,當事人請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二)醉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後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

(三)駕駛人故意製造交通事故的。

保險公司在賠償范圍內向侵權人主張追償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追償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保險公司實際賠償之日起計算。

第十九條 未依法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不是同一人,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條 具有從事交強險業務資格的保險公司違法拒絕承保、拖延承保或者違法解除交強險合同,投保義務人在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後,請求該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一條 多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損失超出各機動車交強險責任限額之和的,由各保險公司在各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損失未超出各機動車交強險責任限額之和,當事人請求由各保險公司按照其責任限額與責任限額之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依法分別投保交強險的牽引車和掛車連接使用時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當事人請求由各保險公司在各自的責任限額范圍內平均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多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其中部分機動車未投保交強險,當事人請求先由已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保險公司就超出其應承擔的部分向未投保交強險的投保義務人或者侵權人行使追償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二條 同一交通事故的多個被侵權人同時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各被侵權人的損失比例確定交強險的賠償數額。

第二十三條 機動車所有權在交強險合同有效期內發生變動,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發生後,以該機動車未辦理交強險合同變更手續為由主張免除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機動車在交強險合同有效期內發生改裝、使用性質改變等導致危險程度增加的情形,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請求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情形下,保險公司另行起訴請求投保義務人按照重新核定後的保險費標准補足當期保險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主張交強險人身傷亡保險金請求權轉讓或者設定擔保的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四、關於訴訟程序的規定

第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應當將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但該保險公司已經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且當事人無異議的除外。

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當事人請求將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第二十六條 被侵權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無近親屬或者近親屬不明,未經法律授權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死亡賠償金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侵權人以已向未經法律授權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支付死亡賠償金為理由,請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被侵權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無近親屬或者近親屬不明,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七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製作的交通事故認定書,人民法院應依法審查並確認其相應的證明力,但有相反證據推翻的除外。

五、關於適用范圍的規定

第二十八條 機動車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時引發的損害賠償案件,可以參照適用本解釋的規定。

第二十九條 本解釋施行後尚未終審的案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2012年11月27日

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掛靠車輛在交通運輸中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害如何賠償的批復

最高法院對掛靠車輛事故責任承擔何時作出統一規定?

據2005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分析資料顯示,2005年全國營運車輛肇事135114起,導致38752人死亡。顯然,樂觀地估計,全國一年也會有大約十餘萬起因營運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導致的損害賠償訴訟要發生。如果這十多萬營運車輛中有一半的車輛是個體車主購買的車輛,就將會發生每年約五萬輛「掛靠」車輛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責任承擔問題。令人驚訝的是,對此問題目前為止,全國尚無統一的法律規定。

所謂「掛靠」車輛,是指個體車主購買車輛後沒有營運資格,必須要掛靠到有營運資格的運輸公司,以被掛靠運輸公司的名義入戶,並與該運輸公司簽訂協議,協議一般約定:掛靠人(機動車的實際支配人)每月向被掛靠人運輸公司(機動車的名義所有人,即入戶注冊登記的單位)繳納一定數額的管理費,並且約定掛靠人在營運過程中的一切民事賠償責任與被掛靠人運輸公司無關。

然而,車輛掛靠後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被掛靠的公司應否承擔賠償責任,承擔多少賠償責任,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對此尚無明確規定。審判實踐中通常有以下幾種判決:一是判決掛靠人負民事賠償責任,被掛靠人在收取管理費范圍內負連帶賠償責任;二是判決由掛靠人負民事賠償責任,被掛靠人負連帶賠償責任;三是判決掛靠人負賠償責任,被掛靠人負墊付責任;四是判決掛靠人負賠償責任,被掛靠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五是判決由被掛靠人負賠償責任,掛靠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從法理上說,在國外的學說和理論中,通常根據「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兩個標准確定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運行支配者,即是指是誰在事實上對車輛的運行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就掛靠車輛的情況而言,這種支配權顯然在掛靠者一方。其二是運行利益的歸屬,即誰從車輛運行中獲得利益。就掛靠車輛的實際情況而言,車輛運行的利益獲得者是掛靠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盜機動車輛肇事後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法釋[1999]13號)規定的「肇事人應當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盜機動車輛的所有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車輛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法釋[2000]38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復函中,認為「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的營運,也不能從該車的營運中獲得利益,故原車主不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

從以上三個司法解釋的精神得出:車輛掛靠單位不應對掛靠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因為掛靠單位雖然是掛靠車輛的名義車主,但車輛的行駛和運營卻是在掛靠人的控制之下,掛靠單位既不能支配車輛的行駛和運營,也不能從車輛運營中獲得利益,故掛靠單位對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應排除在承擔賠償責任之外。

但是,上述規定畢竟不是直接針對掛靠車輛作出的,由於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此也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各地司法實踐中的做法也就各取所識多種多樣。就部分省市實際執行的情況看,針對被掛靠單位承擔責任的方式,山東省是讓被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和有限連帶責任,上海市是承擔墊付責任,北京市是承擔墊付責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承擔連帶責任,重慶市是承擔賠償責任,江蘇省是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責任,四川省是承擔墊付責任,天津市是承擔有限連帶責任。------換言之,同樣性質的損害賠償案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法院,判決結果可能會千差萬別!每年全國數以十萬計的掛靠車輛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就會有各不相同的判決結果!

⑺ 度小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害賠償

自2012年12月2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是審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最新的司法解釋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2年9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2年12月2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2年11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2012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通過)

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電動車算不算機動車

電動車不算機動車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非機動車」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驅動的交通工具,以及雖有動力裝置驅動但設計最高時速、空車質量、外形尺寸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等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標准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應不大於20K「/h,整車質量應不大於40Kg。」也就是說,只有符合「國標」的電動車才算是非機動車,而超出「國標」的電動車則被認定為機動車。

⑼ 誰有最高院關於機動車交強險是否分項判決的文件

沒有,看看這個文章就知道了。

最高法院把全國人大代表的建議當放P怎麼辦?

最高法院的一直是打著公平公正的大旗,辦著讓天下人心寒的案件。雲南「賽家鑫」、河北「聶樹斌案」,南京「彭宇案」,這些影響惡劣的案件已經說明最高院一直在無視正義。由於普通大眾的法律意識遠沒有上升到司法神聖的層次,容忍著最高院忽忽悠悠的裸奔了這么多年,何時才能將其紅牌罰下呢?
最近發生了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 最高院公布了《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文中竟然隻字未提交強險應當按「分項責任限額判決」的問題,真令人感到驚詫。所謂的「交強險分項限額」是指根據國務院《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三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責任限額。責任限額分為死亡傷殘賠償限額、醫療費用賠償限額、財產損失賠償限額以及被保險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賠償限額。根據保監會的公告具體額度為:交強險12.2萬元分為1萬醫療費、11萬死亡傷殘賠償金、2000財產損失;機動車無責的情況下各項總計賠款只有12100元。而目前諸如四川、河北石家莊、山東濰坊等個別地方不按上述規定判決,不論有責無責,也不分醫療、死亡傷殘限額,一律在12.2萬元限額內判決,經常出現機動車無責情況下應當賠1.21萬元,卻按有責判決12.2萬元,讓保險公司多賠接近11萬元,這對交強險不贏不虧的經營模式造成了極大損害,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損害了法律的公正和尊嚴,在地方法院上演了「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不良局面。
對於個別地方法院不分項判決交強險的問題,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了專門的議案,比如2012年全國人大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郭廣昌懷著對最高院的信任提出了《關於對法院在訴訟及執行中加重保險公司保險責任問題進行專項調研的建議》,文中建議「國務院制訂的《交強險條例》23條已經明確交強險的分項賠償問題,但部分法院卻以分項賠償違反《道交法》為由拒絕分項,堅持判決保險公司全額承擔交強險限額責任」;而在此前的2010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任建國提交了《關於制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司法解釋的建議》,文中指出「目前司法機關在適用交強險法律制度審理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保險合同糾紛案件過程中,由於理解認識不同,出現了眾多同案異判的情況,如不按照交強險責任限額進行判決、法定除外責任仍判決賠償等,加重了交強險的經營成本,影響了交強險制度的穩定運行」。 兩位人大代表都將不分項判決交強險作為議案的核心,可見「不分項判決交強險」的問題已經十分嚴重。而且大部分地區的法官都堅持國務院的《交強險條例》規定的不分項判決,對採取少數實行不分項判決的地區法院都表示很吃驚和不理解。交強險不分項判決已經嚴重影響了交強險制度的實施,且形成了國務院政令不暢的極為惡劣的負面影響,無怪乎溫總理強烈呼籲:公平正義比陽光更重要。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沒有法院的支持,將架空國務院的權力。
最高院於2012年3月底公布了兩個司法解釋草案,一個是《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另一個是《最高人民法院就《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徵求意見稿)》,這兩個草案針對兩位人大代表強烈抗議的交強險不分項判決的問題根本沒有採納,依然縱容地方法院繼續違反國務院行政法規,危害國家交強險制度運行,完全無視全國人大代表的建議,其傲慢是顯而易見的。而且草案中還允許法院在處理交強險同時一並處理商業險,直接想把保險公司置於死地。商業險的理賠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流程,審理侵權案件的法官對合同糾紛審理能力尚有一定差距,往往會犧牲保險公司的合法利益去維護受害人的利益,如果不能按合同判決,無疑是縱容公眾毀約,讓誠信繼續消亡。這又和「彭宇案」、「許雲鶴案」一個道理,表面上是保護了受害人,可是這種偏袒溺愛的方式,卻從源頭上污染了公平正義,最終使社會更加混亂。
希望最高院人民法院能重視人大代表的建議,把維護法律尊嚴發在第一位,把促進誠信作為宗旨,制定一個合法的司法解釋,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
最後用法學家邊沁的一句話結束我的文章,希望有人能誓死捍衛我說話的權力!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邊沁

⑽ 最高人民法院機動車交通事故怎麼處理

對於機動車交通事故的處理事項,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2〕19號)和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部令第104號)作為法規依據。

熱點內容
民法總則最新修改 發布:2025-08-27 12:05:00 瀏覽:279
素描法官 發布:2025-08-27 11:53:41 瀏覽:224
法院代轉 發布:2025-08-27 11:53:32 瀏覽:757
刑事訴訟法時效期限總結 發布:2025-08-27 11:42:01 瀏覽:913
厚大民法真題 發布:2025-08-27 11:41:58 瀏覽:757
非法持有毒品司法解釋 發布:2025-08-27 11:22:56 瀏覽:932
會寧縣律師 發布:2025-08-27 11:21:27 瀏覽:389
行政法題目及解析 發布:2025-08-27 11:20:03 瀏覽:927
沒道德禮貌 發布:2025-08-27 11:19:18 瀏覽:523
單位購買理財產品違反了什麼法規 發布:2025-08-27 11:18:23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