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陳永公司法

陳永公司法

發布時間: 2021-12-01 23:42:38

1. 范冰冰告陳永朋侵犯姓名權怎麼樣了

因陳永朋在微博中發表涉及范冰冰與他人私人關系的言論,另在含有范冰冰的視頻中載入自己微信二維碼,范冰冰以姓名權、名譽權被侵為由,將陳永朋及新浪微博訴至法院

綜上,北京一中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來源;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2. 董事長一定是公司最大股東嗎

董事長是公司董事會的領導,其職責具有組織、協調、代表的性質。董事長的權力在董事會職責范圍之內,不管理公司的具體業務,一般也不進行個人決策,只在董事會開會或董事會專門委員會開會時才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權。那麼,董事長是最大的股東嗎?

一、董事長是最大的股東嗎:

不一定!雖然實際生活中,董事長多有股東擔任,但是也有董事長不是股東的例子。況且,法律並未就董事長應是股東作出硬性規定。越是現代化的管理越不需要股東去擔任董事長。在法律健全、人們法制觀念很強的環境下,董事長、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越來越趨於獨立化,他們管理公司比股東自己管理得還專業、還高效。因此,董事長不只不一定是大股東,而且可以是其他任何非股東,只要他沒有《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條列舉的禁止擔任董事的情況就行!

二、董事長的任職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董事長: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二)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

(三)擔任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的董事或者廠長、經理,對該公司、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

(四)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的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

(五)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

3. 騙子公司的法戲

騙子公司的戲法可是千奇百怪防不勝防,唯一就是一切違背常規的必須警覺,永遠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

4. 公司法案例解析

鮑不是公司股東。但公司應當償還其出資1000萬元。
1、公司章程沒有規定鮑是股東,他本人也沒有在章程上簽字。
2、公司在登記機關備案的文件也沒有鮑的名字。注冊資本是1500萬元,而不是2500萬元,就說明鮑的1000萬元並沒有進入公司注冊資本,而公司實際使用了,應當是公司的借款。
3、三股東應當對鮑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5. 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的法人代表 , 是三年之內還是永遠不能擔任新公司的股東或法人代表

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的法人代表:吊銷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公司法人。

公司被吊銷後法人受到的限制:

(1)工商黑名單限制三年,法定代表人三年內不能成立新公司,不能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2)稅務方面會限制終身,稅務不僅僅限製法人和負責人,還包括股東、監事、財務負責人等高級管理人員,其名下其他公司不能正常報稅,不能參與國有企業招投標。

(3)企業法人不能上社保,不能貸款和移民。

(4)限制高消費,不能坐飛機和高鐵,其子女不能出國留學。

企業營業執照被後的法律責任

(1)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主管部門對公司的一種行政處罰,營業執照被吊銷後,不能再從事經營活動,但是其作為民事主體的資格並沒有消滅,公司的債權債務仍由公司來承擔;

(2)公司的營業執照被吊銷後不能再從事經營活動,公司股東應當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

(3)如果資不抵債,股東原則上不應承擔債務清償責任,除非有證據證明股東出資沒有完全到位,或者出資後抽逃出資。

(5)陳永公司法擴展閱讀

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據國家工商行政法規對違法的企業法人作出的一種行政處罰。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應當依法進行清算,清算程序結束並辦理工商注銷登記後,該企業法人才歸於消滅。

首先,吊銷營業執照會給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責任人帶來一定的限制。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辦法》第31條規定,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名稱三年之內不得使用,《公司法》第164條規定,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的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6. 急需一個公司法案例

公司章程規定股東被免職後需轉讓股份

法院認可除名條款效力

公司成立時,約定公司股東退休前因被免職不再擔任領導幹部時,必須將所持股權轉讓給其他股東,即法律上所說的「除名條款」。近日,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因除名條款引發的股權糾紛案件,一審依法判決被告劉文斌將持有的公司股權轉讓給趙玉強;趙玉強在受讓上述股權的同時給付劉文斌股權轉讓款14萬元及利息;公司在上述股權轉讓後三日內對股東名冊、出資證明作相應的變更;第三人謝永超對上述股權轉讓應予協助。
2005年10月,江蘇省鎮江市某化工集團公司的經營層及中層幹部共同投資設立了一家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化工集團的股東。劉文斌為化工集團所屬分公司經理,2005年11月15日在投資公司登記股東謝永超的名下出資14萬元。投資協議及公司章程約定,股東退休前因被免職不擔任化工集團中層幹部時,必須將所持股權轉讓給化工集團的主要經營者,五年內轉讓價為出資額加銀行同期同檔存款利息。2006年8月,化工集團解除了劉文斌分公司經理的聘用,化工集團董事長趙玉強即要求劉文斌將持有的股權轉讓給自己,但遭到劉文斌的拒絕,趙玉強遂將劉文斌告上法院。

法院經審理後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案情回放

股東被免職引發股權糾紛

趙玉強是江蘇省鎮江市某化工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且為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05年10月,化工集團為了公司的增資擴股,經研究決定成立一家投資有限公司,規定由化工集團的經營層及中層幹部出資設立。同月16日,投資公司出台了《股東共同投資協議書》,在投資協議的股權轉讓部分約定:股東退休前因被免職不擔任化工集團中層幹部時必須對所持股權進行轉讓;轉讓對象為化工集團的主要經營者。

當日,趙玉強、謝永超等22名登記股東在投資協議上簽了名。在作為投資協議附件的「投資代表人(登記股東)謝永超」的列表中註明有「委託投資者劉文斌出資額14萬元」,且劉文斌在該附件的相應位置簽了名。劉文斌為化工集團下屬子公司的一名經理。

2005年11月14日,公司的股東又簽訂了《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等內容作了與《股東共同投資協議書》相同的約定。根據公司章程和投資協議,劉文斌於次日出資14萬元。同月21日,投資公司經工商登記設立,工商登記的股東為趙玉強、謝永超等22人。後投資公司成為化工集團的股東。

2006年8月18日,化工集團解除了劉文斌的職務聘用。2007年12月,謝永超與趙玉強對轉讓謝永超名下的、包括劉文斌持有的初始出資額股本金34萬元之股權,按照《公司章程》和《股東共同投資協議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當趙玉強和謝永超讓劉文斌簽字確認時,劉文斌得知在沒有徵求自己意見的情況下就將自己的股權轉讓了,便拒絕簽字。沒有劉文斌的簽字確認,股權就不能實際得到轉讓。趙玉強和謝永超認為,兩人間的轉讓協議,完全是按照《公司章程》和《股東共同投資協議書》進行的,在多次與劉文斌商談無果後,今年3月6日,趙玉強來到法院,以劉文斌為被告,以謝永超、投資公司為第三人,向法院提起股權轉讓訴訟。

法官說法

除名條款不違誠實信用即有效

除名條款是指開除股東,或稱為股東除名,實質為通過強制轉讓股東全部股份的方式取消股東資格,強迫股東退出公司的一種行為。因其內容具有強制性,因此往往被指責違反了法律上的自願原則,從而認定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是無效的條款。在庭審中,原告趙玉強認為除名條款的約定符合自願原則,內容不違反現行公司法的強制性規定,為有效條款並可視為對股權轉讓民事行為設定的條件。被告劉文斌則認為,除名條款的約定本質上是強制轉讓股權,違反股權轉讓自由的原則,應為無效條款。

審理該案的法官說,有限公司具有人合性和封閉性,為了公司發展和安全的需要,對於公司的股東,自然有特殊的要求。除名條款的出現,正是適應了這種需要。在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前提下,法律並不否認除名條款的效力。投資公司設立的主要目的是成為化工集團的投資者,順利實現化工集團的增資擴股。在投資協議和公司章程中明確限定投資公司的股東僅為化工集團經營層及中層幹部,並以此進一步約定:「股東退休前因被免職不擔任化工集團中層幹部時必須對所持股權進行轉讓,轉讓對象為化工集團主要經營者」。該約定符合有限公司人合性和封閉性的特點,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為有效條款。對於投資公司股東內部而言,劉文斌已簽名認可投資協議,實際出資到位,為第三人投資公司的股東。劉文斌應依投資協議和公司章程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投資協議和公司章程中的除名條款合法有效。

該法官同時說,雖然公司章程未涉及股權轉讓價格,但是在投資協議中進行了約定,且股權轉讓屬公司存續可能會遇到的事項,故投資協議約定的股權轉讓價格可適用於發起人或原始股東之間股權的轉讓。(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7. 被李嘉誠和楊受成爭著出醫葯費,這個「陳伯」,到底什麼來頭

上世紀五十年代,陳伯邂逅了李嘉誠,主動上前,開門見山的說:「李先生打算將來賺多少錢,就滿足了?」

那時的李嘉誠還是一個塑料工廠的小老闆,笑著說道:「不敢貪多,三千萬就足夠了。」

陳伯搖搖頭,微微一笑,而後表示,李嘉誠命里的財運絕不是平的,他口中的三千萬,在他的財運里只是九牛一毛。

時光轉瞬而逝,陳伯逝世已有十幾年的時間,在香港的諸多風水師當中,陳伯算是較為低調的一個。

在這個信奉科學的時代,陳伯的傳奇故事自然少不了被質疑,所謂「相面」的科學性,也是毫無根據的。

或許有幾千個甚至上萬個「陳伯」,但就他一個成功了,也不是沒可能。

人們常說,神學之上是科學,科學之上是玄學。

但世間的事兒,又有誰能說的明白呢?

至少,楊受成和李嘉誠是真的成功了。

熱點內容
黨校法律顧問工作職責 發布:2025-08-25 16:07:50 瀏覽:289
依法治國的新聞 發布:2025-08-25 15:43:31 瀏覽:782
物業合同法有哪些 發布:2025-08-25 15:34:52 瀏覽:421
領導幹部網上法律知識考試題庫 發布:2025-08-25 15:31:07 瀏覽:568
事業編制辭職勞動法 發布:2025-08-25 15:18:17 瀏覽:449
刑法試卷及答案 發布:2025-08-25 15:18:17 瀏覽:588
2019初級13號經濟法 發布:2025-08-25 15:16:38 瀏覽:542
勞動局現勞動法 發布:2025-08-25 15:08:45 瀏覽:52
2020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08-25 15:08:33 瀏覽:518
北京吳寧律師 發布:2025-08-25 15:02:43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