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局現勞動法

勞動局現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5-08-25 15:08:45

勞動法關於勞動合同的規定

勞動法對勞動合同的規定是:規定了勞動合同中可以約定與不可以約定的相關內容。勞動合同須約定的事項: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福利待遇。勞動合同中不得約定的內容: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條款;除法定情形外,勞動合同中不得約定由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等。

一、勞動法對勞動合同的規定是什麼?
勞動法對勞動合同的規定是:規定了勞動合同中可以約定與不可以約定的相關內容。勞動合同須約定的事項: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福利待遇。勞動合同中不得約定的內容: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條款;除法定情形外,勞動合同中不得約定由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等。
二、勞動合同須約定哪些事項
1、試用期。試用期是指對新錄用的勞動者進行試用的期限。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就試用期的期限和試用期期間的工資等事項作出約定,但不得違反本法有關試用期的規定。本法第19條對如何確定試用期作出了明確規定,勞動合同的長短、勞動合同的類型不同,試用期的長短也有所不同。
2、培訓。培訓是按照職業或者工作崗位對勞動者提出的要求,以開發和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為目的的教育和訓練過程。
3、保守秘密。本條主要是指商業秘密。商業秘密是不為大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用人單位可以在合同中就保守商業秘密的具體內容、方式、時間等,與勞動者約定,防止自己的商業秘密被侵佔或泄露。
4、補充保險。補充保險是指除了國家基本保險以外,用人單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的一種保險,它用來滿足勞動者高於基本保險需求的願望,包括補充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等。補充保險的建立依用人單位的經濟承受能力而定,由用人單位自願實行,國家不作強制的統一規定,只要求用人單位內部統一。用人單位必須在參加基本保險並按時足額繳納基本保險費的前提下,才能實行補充保險。因此補充保險的事項不作為合同的必備條款,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自行約定。
5、福利待遇。福利待遇包括住房補貼、通訊補貼、交通補貼、子女教育等。不同的用人單位福利待遇有所不同,福利待遇已成為勞動者就業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勞動合同中不得約定的內容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變更和終止勞動權利和義務協議。
勞動合同可由雙方協商一致訂立,除了法律規定的必備條款外,雙方還可協商約定其他條款,但以下條款是法律不允許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
1、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條款。禁止用人單位以任何形式向勞動者收取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對違反的由公安部門和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立即退還給勞動者本人。
2、禁止約定勞動者在未完成勞動定額或承包任務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3、除法定情形外,勞動合同中不得約定由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勞動法中對於勞動合同的規定主要是在內容方面。針對可以約定和不可以約定的內容都有著詳細的解釋。勞動合同作為員工與用人單位最重要的保證憑證,必須保證員工和單位的合法權益。如果員工發現合同中又不符合勞動法的情況的,可以拒絕簽署同時向勞動局提出異議。

Ⅱ 勞動局職責范圍及許可權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局的主要職責是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制止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八十五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制止,並責令改正。

Ⅲ 勞動法規定一個月正常工作是幾天

按照法律的規定,勞動法的計算薪資的時間,平均每個月工作時間是21.75天。

根據《勞動法》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的規定,法定的公休日為104天/年,法定節假日為11天,並按如下規定方法計算工作時間和工資: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

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3)勞動局現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法對工作時間的規定:

1、勞動法第36條規定: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2、第41條又規定: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3、、對於超時間工作的,詳見我國勞動法第44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Ⅳ 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是: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勞動者一個月的工資,必須當月結清,並且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擔負交換手段、支付手段的職能,在經濟生活中起媒介作用。以貨幣作為支付形式有利於充分實現勞動者的消費慾望。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如何索要勞動賠償:
1、雙方協商。勞動者因工負傷、致殘、致死後,單位或者勞動者應當向當地勞動局申請工傷認定,在確定屬於工傷後,單位和受害人或者受害人家屬協商賠償數額和范圍。單位履行了賠償義務,受害人無須再經過其它程序;
2、申請勞動仲裁。雙方協商不了,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不再向法院起訴的裁決結果應當服從;
3、民事訴訟程序。受害人不服仲裁裁決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綜上所述,在社會活動中,每個勞動者都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我國的立法宗旨就是保護勞動成果,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只有為勞動者提的合法權益提供可靠的保障,才能滿足廣大勞動者的根本利益需求,從而維持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發展的內部需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熱點內容
法院調查取證時間 發布:2025-08-25 18:45:09 瀏覽:723
環境道德的主要內容 發布:2025-08-25 18:27:38 瀏覽:523
法院會計工作 發布:2025-08-25 18:22:54 瀏覽:300
20年經濟法教材 發布:2025-08-25 18:21:24 瀏覽:746
金錢追求與道德追求不能統一 發布:2025-08-25 18:11:51 瀏覽:995
中國道德狀況 發布:2025-08-25 18:11:40 瀏覽:890
法治的logo 發布:2025-08-25 18:04:58 瀏覽:19
李惠律師 發布:2025-08-25 17:58:04 瀏覽:44
化妝品生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5 17:53:30 瀏覽:767
合同法387條 發布:2025-08-25 17:46:09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