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基本原則有

民法基本原則有

發布時間: 2021-12-02 01:10:58

1. 民法基本原則有哪些

您好,民法基本原則:一、平等原則;二、自願原則;三、遵守社會公共道德原則;四、誠實信用原則;五、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1、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由民法調整的市民社會關系的平等性決定的,是指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及適用法律的平等和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法律平等地位,是指權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平等(相同),法人有與其自身活動相應的權利能力(不相同),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適用法律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保護是指法律對民事主體的保護規定是相同的,適用法律時不能區別對待,是由法律地位平等,適用法律平等決定的。
2、自願原則
自願是指在民事活動中體現當事人的意志,排除他人強迫,欺詐及其他不當影響和壓力自己作主。這一原則也是由市民關系的平等性決定的。我國民法的自願原則主要表現為合同自由、婚姻自由、遺囑自由。
3、遵守社會公共道德原則
社會公共道德,就是廣大市民公認的道德准則,與共產主義道德有區別。調整市民社會關系的民法,必然以市民的公共道德為准則。這是由道德和法律的一致性決定的。民法與市民道德精神一致,民事立法、執法、適用法律均不能違背公共道德。在法無規定的情況下,道德可以成為民法的淵源,成為解決法律糾紛的依據。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按照誠實不欺、信守諾言的道德准則平衡當事人之間及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的原則。
此項原則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實事求是,自覺履行義務,也賦予法官一種解釋法律及法律行為的裁量權,即以一個誠實信用人的理解進行解釋。
5、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權利濫用,是指民事主體在行使權利時超出權利本身的目的和社會所容許的界線。此種行為是違法的,故為法律所禁止。
行使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專以侵害他人為目的,以絕小瑕疵拒絕對方給付,違背權利目的等,均為法律所禁止。
以上就是小編對於民法的基本原則的相關知識的整理,根據我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規定,結合學理解釋,可將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的准則,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也是法院解釋法律、研究民法的出發點。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基 本 規 定
第四條【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2. 民法基本原則是什麼

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綠色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屬性,尤其是市民社會的一般條件、趨勢和要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3. 簡述民法基本原則特徵

民法基本原則特徵:

其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平等、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法律地位平等。

其二,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由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決定各自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負擔的民事義務。

其三,法律對民事主體實行平等的保護。

其四,作為平等原則的一個邏輯結果,當事人的意思也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思強加給另一方。本條規定屬於強行性規范,任何人違背平等原則,將自己的意思強加於對方,均將承擔對自己不利的法律後果。

須特別注意的是,平等原則所要求的平等非指經濟地位上的平等或經濟實力的平等,而是法律地位的平等,以免滋生疑義。此法律地位平等,是對民事活動當事人的基本要求,應貫徹民事活動之始終。


民法基本原則功能和意義:

1、民事立法的指導方針。

民法基本原則,是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對各項民法制度和民法規范起統率和指導作用的立法方針。它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經濟管理體制和經濟政策在法律上的集中反映,是中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徵的集中反映。民法基本原則之內涵,集中體現了民法區別於其他法律的特徵,在民法與其他法律如行政法經濟法之間畫了一條界線。

2、一切民事主體均應遵循的行為准則。

民法基本原則,不僅是民事立法的指導方針,並且是一切民事主體應遵循的行為准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不僅應遵循具體的民法規范,並且應遵循民法基本原則。在現行法缺乏相應的具體規范時,應按照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行事。

4. 民法典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民法典的基本原復則:制

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5、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4)民法基本原則有擴展閱讀:

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私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私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5.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專等,一方不得將自己屬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6. 民法的基本原則

據《民法總則》的規定,民法總則的基本原則如下:一、平等原則;二、自願原則;三、公平原則;四、誠信原則;五、綠色原則;六、公序良俗原則。

熱點內容
黨校法律顧問工作職責 發布:2025-08-25 16:07:50 瀏覽:289
依法治國的新聞 發布:2025-08-25 15:43:31 瀏覽:782
物業合同法有哪些 發布:2025-08-25 15:34:52 瀏覽:421
領導幹部網上法律知識考試題庫 發布:2025-08-25 15:31:07 瀏覽:568
事業編制辭職勞動法 發布:2025-08-25 15:18:17 瀏覽:449
刑法試卷及答案 發布:2025-08-25 15:18:17 瀏覽:588
2019初級13號經濟法 發布:2025-08-25 15:16:38 瀏覽:542
勞動局現勞動法 發布:2025-08-25 15:08:45 瀏覽:52
2020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08-25 15:08:33 瀏覽:518
北京吳寧律師 發布:2025-08-25 15:02:43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