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新舊民法總則對比

新舊民法總則對比

發布時間: 2021-12-02 01:58:27

民法總則草案新舊不同

全國人大正在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中,增加了保護胎兒利益的規定,草案第十六條:涉專及遺產繼承、接受屬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未存活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草案中,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從十周歲下調到六周歲,即未成年人年滿6周歲,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用的民事活動。
草案擴大了被監護人范圍。草案將智力障礙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辨識認知能力的成年人也納入被監護人范圍,有利於保護其人身財產權益,也有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好地維護老年人權益。
······

⑵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相比的幾點重大變化

《民法總則》2017年3月15日通過,並於201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在此對《民法總則》相較《民法通則》的重要變化做個總結。

民法是與我們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適用頻率最高的法律,值得每個人花時間去了解和學習。《民法總則》生效後,對於與老《民法通則》不一致的地方,應當適用新《民法總則》的規定。

下面就來逐條看看都有哪些具體的變化:

1.此次《民法總則》最大的變化,應是第九章「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尤其是將訴訟時效由之前的「二年」變為「三年」

《民法總則》第188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民法總則》第19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民法總則》第191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以上兩條體現了法律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特別保護。

《民法總則》第193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此條意在說明關於訴訟時效的適用只能由訴訟的當事人先提出而不能由人民法院主動進行審查適用,體現了公權力不幹涉雙方當事人自願實現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債務之宗旨。

《民法總則》第196條規定,某些物上請求權(侵害狀態持續存在,如要求不動產及登記動產返還財產、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以及基於人身關系的請求權(要求支付贍養費、撫養費等)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97條規定,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此條意在說明「訴訟時效」只能依照法律規定,不能由當事人約定進行變通。

《民法總則》第199條明確規定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2.將因重大誤解的撤銷權行使期間由一年縮減到三個月

與第一點變化相關的,《民法總則》第152條將因重大誤解的撤銷權行使期間由一年縮減到三個月,並且規定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3.與國際接軌,增加了「習慣」作為法律淵源的一種,去掉了原《民法通則》規定的「國家政策」,增加了「公序良俗」作為處理民事糾紛的依據之一

《民法總則》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第143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第153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4.增加了胎兒具有繼承權及接受贈與權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5.與經濟社會及人類發展相適應,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由十周歲降為八周歲

6.明確規定法人可以向法定代表人追償

《民法總則》第62條規定,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7.完善並整合了關於「民事權利」的相關規定,除基本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之外,特別增加了關於自然人「個人信息權」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11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8.增加了「意思表示」一節規定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核心,沒有意思表示則無所謂法律行為,只有有效的意思表示才可能形成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該節將意思表示分為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和和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和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明示的意思表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

9.增加了代理人代理民事法律行為的范圍規以及轉委託的責任承擔問題

《民法總則》第168條規定,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民法總則》第169條規定,代理人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認。轉委託代理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代理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以及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託代理未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代理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10.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增加了無權代理中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和賠償請求權

《民法總則》第171條規定,無代理權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11.明確了連帶責任的內涵

《民法總則》第178條規定,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連帶責任,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

12.增加了因自願救助不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84條規定,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13.增加了優先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87條規定,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14.根據之前的相關司法解釋、司法實踐及法學理論:

完善了關於「監護」的規定,完善了關於「財產代管」的規定;

完善了關於「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的規定;

完善了第三章「法人」的相關規定,並將法人分為「營利性法人」、「非營利性法人」、「特別法人」,邏輯上更為嚴密與周全;

增加了第四章「非法人組織」的相關規定,至此「民事主體」的內涵得以完整,即民事主體包括了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

⑶ 誰有民法總則和民法通則的更改對比,

http://mp.weixin.qq.com/s/64dE7EeqpTmut3XjQqFmgQ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版助!權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與往年的區別

您好,民法通則既包括了總則的內容又包括了分則的內容,但多不詳盡。這次系統的編纂民法總則就相當於民法通則的總則部分,只是更完備,更具體、更豐富。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各分編在總則的基礎上對各項民事制度作具體可操作的規定。民法總則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採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將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內容規定其中,既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為各分編的規定提供依據,可以說為民法典奠定了「四梁八柱」。民法總則共11章206條,規定了民法的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等內容,確立並完善了民事基本制度。
一、完善了民事基本原則和法律適用規則。
二、完善了民事主體制度。
三、突出了對民事權利的保護。
四、完善了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制度。
五、完善了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制度。
民法總則規定的上述民事基本制度,突出了對民事權益的保護,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了鮮明的中國特色。民法總則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的結晶,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典範,是體現黨的主張,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意願的民法典開篇之作。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⑸ 民法總則新舊不同還體現在哪些方面

全國人大正在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中,增加了保護胎兒利益的規定,草案回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答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未存活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草案中,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從十周歲下調到六周歲,即未成年人年滿6周歲,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用的民事活動。草案擴大了被監護人范圍。草案將智力障礙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辨識認知能力的成年人也納入被監護人范圍,有利於保護其人身財產權益,也有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好地維護老年人權益。 ······

⑹ 通過的《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相比有什麼變化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有何不同 「盡管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具有支架性的民事法律已經制定出來了,但由於長期缺乏具有統率性的民法總則,我國民法體系化程度不高。」《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說。 通則和總則是兩回事,前者不僅涵蓋了民法總則的部分,還規定了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等大量原本屬於民法分則的內容。 一9吧陸年制定的《民法通則》距今已有三0年,限於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立法技術,其中許多制度已經過時,比如「聯營」;而許多勃興於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內容又沒能規定在《民法通則》中,如環境權、公司股東權等。 (據人民中國、央廣中國

⑺ 如何看待《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差異

通則和總則是兩回事,前者不僅涵蓋了民法總則的部分,還規定了物權、合版同、侵權責任等大量原本屬權於民法分則的內容。

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距今已有30年,限於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立法技術,其中許多制度已經過時,比如「聯營」;而許多勃興於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內容又沒能規定在《民法通則》中,如環境權、公司股東權等。

拓展資料:

《民法總則(修訂第8版)》以明白淺顯之語言,介述與研討民法基礎理論,融法律條文釋義、典型案例評析、部院解釋與指令等為一體,並施先生具三十餘年法務公職經歷,於理論闡釋之際多有經驗體悟,較之一般學院派著作,更具知行合一之特點。施先生於書中尤重視對於民法基本理論之比較研究,而不囿於地方性實踐。

民法總則是將來可能實施的民法典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民法通則是現行的民法名稱。

⑻ 民法總則時效不一致如何解決

法律是由人制定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法律也會在重新修訂的過程中出現不一致的地方和錯誤。民法總則就出現過實效不一致的問題。

一、新舊民法時效性的不一致

1、民法總則不具有溯及力,2017年10月1日之前,已經過二年訴訟時效的案件適用二年的訴訟時效,尚未經過二年的訴訟時效案件適用三年的訴訟時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2、新的行政訴訟法將老行政訴訟法中部分三個月的訴訟時效的規定修改為了六個月,為了達到新法舊法的銜接問題,採取了上述處理方式。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為了達到新法舊法銜接的良好效果,亦應採取此種方法為宜。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和第二條分別規定如下:「第一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第二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管轄規定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繼續審理。」對於未結案件的解釋雖然不是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但是其處理原則是一致的,即新法實施前已經達到穩定狀態的,繼續適用舊法保持穩定,不進行過多的干涉;新法實施前依然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適用新法。

二、如何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和第二條分別規定如下:「第一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第二條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管轄規定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繼續審理。」對於未結案件的解釋雖然不是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但是其處理原則是一致的,即新法實施前已經達到穩定狀態的,繼續適用舊法保持穩定,不進行過多的干涉;新法實施前依然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適用新法。

綜上所述,新舊民法時效不一致的問題,經全國人大的修改已經得到了實質性的解決。民法總則施行,民法通則暫不廢止。

熱點內容
黨校法律顧問工作職責 發布:2025-08-25 16:07:50 瀏覽:289
依法治國的新聞 發布:2025-08-25 15:43:31 瀏覽:782
物業合同法有哪些 發布:2025-08-25 15:34:52 瀏覽:421
領導幹部網上法律知識考試題庫 發布:2025-08-25 15:31:07 瀏覽:568
事業編制辭職勞動法 發布:2025-08-25 15:18:17 瀏覽:449
刑法試卷及答案 發布:2025-08-25 15:18:17 瀏覽:588
2019初級13號經濟法 發布:2025-08-25 15:16:38 瀏覽:542
勞動局現勞動法 發布:2025-08-25 15:08:45 瀏覽:52
2020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08-25 15:08:33 瀏覽:518
北京吳寧律師 發布:2025-08-25 15:02:43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