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司法考試卷三解析
❶ 2002年司法考試卷三第一題
2002年司法考試卷三第一題
1.甲公司要運送一批貨物給收貨人乙公司,甲公司法定代表人丙電話聯系並委託某汽車運輸公司運輸。汽車運輸公司安排本公司司機劉某駕駛。運輸過程中,因劉某的過失發生交通事故,致貨物受損。乙公司因未能及時收到貨物而發生損失。現問,乙公司應向誰要求承擔損失?
A.甲公司
B.丙
C.劉某
D.汽車運輸公司
答案是A,這道題考的是合同效力的相對性,即合同的效力僅約束合同雙方,而不能涉及到第三人。該題中,甲乙是買賣合同的雙方當事人,而運輸公司與甲之間是另外一個運輸合同,當甲交付的貨物不能按時交付給乙時,承擔違約責任的只能是甲,而甲賠償後可以再根據其與運輸公司的合同追究運輸公司的違約責任。所以,乙的損失應由甲來賠償。
❷ 2006年司法考試試卷三67題困惑
個人建議不要一直摳一道題,司法考試民法總則部分不僅考法條掌握,還考法理運用。法理不外乎人情,老師常說作為理性的一般人的認知。選C沒什麼問題。建議聽聽李仁玉的,有助於提高法理認知。
❸ 司法考試2006年卷三51
朋友,司考題做多了,已經陷入誤區
這是多選題,A項和B項根據合同法專74條和屬合同法52條很明顯正確
C項合同法意見一12條規定、專屬權利禁代位
D項 說法過於絕對了和主觀,你自己也說了,瑕疵包括權利和物的瑕疵;你只考慮該贈與物的權利瑕疵而沒考慮贈與物物的瑕疵。該房若安全質量問題造成丙的人身傷害,而甲又明知而不告訴。丙是有權因因受贈房屋瑕疵造成的損失請求甲賠償的。不能否定這種情況可能性
❹ 2006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10題解析
答案是A,當事人一放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放承擔違約責任.在代辦托運的情況下,貨物交乘運人即為交付,所以已有權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然後甲在向丙要求賠償.
❺ 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試題(試卷三)
你好!
本題答案解析:所謂的反訴,是指在訴訟進行過程中,本訴的被告以原告內為被告,向受理容本訴的人民法院提出與本訴具有牽連關系的、目的在於抵消或者吞並本訴原告訴訟請求的獨立的反請求,本題中,甲公司認為乙公司的電腦質量不合格而反訴乙公司,主體是符合條件的;而且本題中甲公司的反訴與本訴中乙公司請求支付餘款及其利息是有牽連關系的,所以A的說法是正確的。《證據規定》第34條,當事人提出反訴,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注意這里的舉證期限不等同於答辯期,因此B的說法是錯誤的。根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18條規定,被告提起反訴、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決定合並審理的,分別減半交納案件受理費。所以C是正確的。《民訴意見》第153條規定,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本題中,反訴雖然已經超過了訴訟時效,但是法院應該裁定受理,因此D的說法是錯誤的,本題正確答案是AC。
❻ 07年司法考試卷三94題
本題考察返還請求權。可以參考2007年第6題,幾乎是同一個知識點。
王某與丁某訂立房屋買賣合同,丁某支付價款,王某交付房屋,但是沒有辦理產權移轉登記。此時房屋所有權轉移並未發生效力(物權法第9條),王某仍是房屋的所有權人。此時,王某是否有權請求丁某返還房屋?
研究王某的請求權是否成立,必須考察王某的請求權基礎,即他依據哪一項法律規范,能夠向丁某請求返還房屋?請求權根據其據以發生的實體權利,可以區分為物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就返還請求權而言,也在物權和債權法律體系中具有不同的形態。在物權法上,為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在債法上,為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
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的成立要件為:(一)請求權主體為所有權人;(二)請求權相對人為無權佔有人;(三)物並未滅失(物權法第34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所有權的佔有權能發生的請求權,只有所有權人,才能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自不必言。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只能向無權佔有人行使,倘物在他人的有權佔有下,則有權佔有這一事實就構成對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的有效抗辯,並排除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的效力(史尚寬認為對有權佔有人,仍得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只是有權佔有人得為有效抗辯。是為請求權成立說與抗辯權發生說的區別,但這基本上是法律觀念上的討論)。物如果已經滅失,則物權因失其客體而歸於消滅,所有權人的返還請求權將轉化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並應適用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規范。本題中,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不難滿足以上(一)(三)要件,但是應注意到,丁某取得對房屋的佔有,並非無權佔有。該佔有的合法權源,為王某與丁某之間的有效合同,以及已經完成的有效交付。根據王某與丁某之間的合同,王某負有交付標的物並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其中交付義務已經履行,使丁某取得了對標的物的有權佔有,而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登記義務)尚未履行,不影響丁某之佔有為有權佔有的事實。丁某得以有權佔有為抗辯,以對抗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使之不生請求效力。即,由於要件(二)不成立,故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不成立。
我國合同法第235、377條等規定了返還請求權,這是一種獨立的返還請求權類型,稱為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不同於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據以發生的實體權利,為有效合同產生的債權。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的成立要件為:(一)存在有效合同;(二)合同約定了當事人的返還義務;(三)請求權相對人為合同當事人;(四)物並未滅失。由要件(二)可知,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一般產生於租賃、借貸、保管、運輸等合同類型。對於買賣合同而言,當事人並不在合同下負有返還義務。本題中,王某與丁某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為有效合同;王某負有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但尚未履行;丁某並未在合同下負返還義務。因此,要件(二)不成立,王某的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不成立。題外的話: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與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由於其請求權基礎不同,有時會發生競合的關系,比如租賃合同到期後,作為出租人的所有權人即可以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也可以行使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此時兩個請求權競合,出租人可以擇一行使。
綜上,王某無權向丁某請求返還房屋。相反,他有義務向丁某轉移房屋所有權(辦理登記)。拒不履行這一義務將產生違約責任。A對,B錯。
小王是否能夠向丁某請求返還,也可以通過上面兩個返還請求權基礎的分析加以判斷。
小王為王某的繼承人,根據物權法第29條,自繼承開始時(王某死亡時)即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因此,小王為所有權人。他對丁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否成立,則完全與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否成立做同樣分析。簡言之,由於丁某並非無權佔有,王某對丁某並無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小王繼承了王某的全部遺產,此為對遺產的概括繼承,在遺產價值范圍內繼承人有義務清償被繼承人之債務(繼承法第33條)。故,就王某與丁某的房屋買賣合同,小王作為繼承人須概括承受,他可以將已支付的價款作為遺產的一部分加以繼承,也須負擔合同下的給付和移轉所有權之義務。小王作為買賣合同的概括承受人,對丁某是否得主張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則與王某的合同下的返還權分析完全相同。簡言之,由於買賣合同有效,丁某並無返還義務,小王的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不成立。
綜上,小王亦無權向丁某請求返還房屋。C對,D錯。
❼ 2012年司法考試卷三的一個題不理解,此題較長,需要一定的法律水平才能解答,望有耐心的高手指點
「佔有」狀態與物權歸屬沒有必然聯系,所以物權絕對性與乙方主張回有權佔有並不矛盾。乙答方可以主張「有權佔有」,但這不意味著他對房子有所有權。佔有是一種事實狀態,而不是一種權利,從物權法對「佔有」保護的特殊規定,即可看出這一點。
❽ 2006年司法考試卷三第13題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千問題的解釋》專第5條規定,法人或屬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本題中國土局的訴訟主張不能成立。第8條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因此副局長及前局長的訴訟主張也不能成立,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