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入網民法典

入網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1-12-03 01:27:21

民法典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回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② 「民法典」時代已開啟,網友最關心哪些變化

民法典草案中提到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和道德風險、婚姻家庭等內容受到輿論關注。

文 | 張靖天

屬於民法典的新時代終於來了!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標志著屬於民法典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同時也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00多個條文。

無論涉及土地權屬制度、遺產繼承歸屬、個人隱私保護,還是高空拋物、鄰里糾紛、婚姻問題、性騷擾等情況,民法典都能夠覆蓋到每個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也被譽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

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決定提出這一重大立法任務——編纂民法典後,「民法典」一詞便開始頻繁進入公眾視野。

回顧近幾年來編纂民法典之路,從出台民法總則到進行拆分審議各分編草案,再到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我國在制定民法典這方面,已陸續邁出了重要的「十大步」。

▲圖:民法典草案中重要的十步

各方面普遍認為民法典是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都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單獨設置的「人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這是世界《民法典》的首創,也為世界展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國際輿論方面也認為,中國對於民事權利的保護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民法典時代」。

2020年作為民法典正式出台之年,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更加備受關注。近幾天有關民法典草案中提到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和道德風險、婚姻家庭等內容都受到大量的輿論關注。圍繞相關話題,網路中充斥著眾多高頻詞彙。

▲民法典詞雲圖

在民法典草案提請審議期間,新浪微博中有關「高空拋物」「設立離婚冷靜期」「未成年人遭性侵」等均形成了多個熱搜話題,吸引網友關注評論。截至28日15時,上述話題的累計閱讀量已突破2億。

此外, #權益受侵害如何自助免責#、#死者生前不反對家屬可決定捐其遺體#、#撫養權糾紛已滿八周歲子女有話語權#等與民法典草案關聯的話題也吸引著輿論關注。

新京智庫經過統計分析,梳理出了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最受關注的幾大核心話題,具體如下:

關注度最高話題:防高空拋物寫入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草案的侵權責任編規定有關機關應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建築物管理人應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應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此外,一些案例由於找不到肇事者,最後判定全樓業主和物業共同賠償,引發了很多爭議。民法典草案對此要求有關機關要查處責任人,大大減少「一人拋物、全樓買單」的情況。因為明確了物業公司責任,也會從源頭上守護好頭頂上的安全。

微博中有關「高空拋物」的話題出現較多,@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頭條新聞等媒體主持了相關話題,累計吸引多達2.5億次閱讀。這是網友關注度民法典相關話題中最高的話題之一。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對於防高空拋物寫入民法典草案,網友普遍予以支持。但不少人認為「一人拋物、全樓買單」確有不妥之處,建議安裝攝像頭監視,嚴懲高空墜物者。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但也有大V表示要想解決高空拋物還得靠《刑法》。

知名法律博主@楊文戰律師(242萬粉絲)則認為:「防高空拋物這事兒民法典是解決不了的。民法解決的是賠償數額和責任的問題。高空拋物的難點在於『真凶』的確認,以前民法的解決方案是找不到『真凶』,所有『嫌疑人』一起賠,顯然這種方式沒啥震懾力。」

支持率最大話題:未成年時遭性侵18歲後仍可訴

民法典草案規定:遭受過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後可通過法律途徑主張自己的權利。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央視新聞在微博主持了相關話題後,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轉發,在網友留言中可以看出,點贊、支持的聲音層出不窮。僅首發微博的點贊量就突破了30萬人次。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民法典草案的這項規定之所以成為兩會期間熱點話題,源於近期幼童性侵害事件的頻發。從新城控股董事長猥褻9歲女童到上海市男幼師猥褻兒童,以及前不久讓輿論沸騰的「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一事,都引起網友高度關注和不滿。網友紛紛留言譴責鮑毓明這樣的人,同時也對受害人積極維權予以大力支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微博大V、育兒名博@王人平(291萬粉絲)指出:「支持!很多未成年人遭性侵時,受限於自己當時認知能力和心智發展水平,或出於恐懼,或出於不知所措,都沒及時報案。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可以更好地打擊性侵犯罪,支持受害者維護自己的權利,保障自己的權益。」

爭議較多的話題:設立離婚冷靜期

圍繞首部民法典草案中關於「離婚冷靜期」的條款是否應該刪除,在網上引發熱議。

首先看看支持該條款的聲音:

5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對於每個人而言,離婚自由是法律賦予的權利,司法上予以尊重。但是離婚太多太隨意,某種程度上也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和後果。

白岩松認為,設計這樣一個冷靜期,不是說要限制離婚自由,而是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沖動的、輕率的決定要離婚的念頭。有這么一個月的時間冷靜一下,真想離婚的不差這一個月。這一個月恰恰不是對婚姻自由的一種破壞,而是為了防止因過度自由而導致的草率。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婚姻法專家金眉也認為離婚冷靜期的設立有利於減少沖動離婚,它不但不會阻礙離婚自由,還有利於促進家庭圓滿和社會穩定,對未成年子女的培養也有積極意義。

然而,從整體輿論來看,呼籲刪除「離婚冷靜期」條款的佔比更高。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蔣勝男建議民法典草案刪除「離婚冷靜期」。她表示,婚姻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於90%的人來說不需要「離婚冷靜期」,要離婚的人一天都等不得。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蔣勝男的言論一度成為微博熱搜話題,不少網友留言支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同樣支持刪除「離婚冷靜期」條款的還有微博大V、兩性專欄作者@女王易衡(718萬粉絲),她認為:「大家不希望有離婚冷靜期,它就是侵犯了婚姻自由,立法不能太過走『精英』『父母官』思路,要照顧到普遍的常識和訴求。」

@新京報發起了【你如何看待離婚冷靜期?】的投票,約91%的網友並不贊成設立離婚冷靜期,具體原因有家暴、成年人可為自己決定負責等。更有網友調侃稱:「結婚也需要冷靜期。」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對於外界對「是否有必要設立離婚冷靜期」爭議,全程參與了此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中國著名民法學家、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作出回應,他表示:「多數人是認真考慮婚姻問題,對於95%的人來說,要離婚一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有些可能已經爭執多年,在離婚時感情破裂一定有相關證據,針對這部分人群,冷靜期是不是還要適用,法院也需要慎重考慮,因此亦不存在少數人綁架多數人的問題。」

結語

無論是社會沖突、家庭矛盾還是倫理道德,一些話題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受到輿論熱議的同時,也從側面凸顯出了不少存在多年的社會痛點。事實上,生活中還有很多新老問題都要遵循和依靠民法典來解決。民法典的出台不僅及時全面地回應了公眾關切,體現出「民有所呼,法有所應」,還能夠通過引導我們每個人積極地貫徹和落實,從而防止或減少不良負面行為事件的發生。相信隨著民法典的出台,未來百姓生活定會更加安全、美好。

③ 2021民法典新規全文

④ 法法網 民法典,民法總則和民法通則的區別

《民法典》指一部完整全面的民法法律,關於物權、債權、民事責任等民法內上的重要規定都包含容在其中。一般說來在有《民法典》的情況下,只需要依據《民法典》相關條文就可以處理普通的民事法律關系了。

而《民法通則》只是關於民法適用的一些籠統的概括性的規定,《民法通則》確立的制度是在民事法律實踐中被普遍適用的,但具體到調整每一個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時,還需要依據民法的其他部門法才能勝任。所以雖然我國《民法通則》已經有物權、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等方面的規定,但依然還是要制訂《物權法》、《知識產權法》、《侵權行為法》等民法法律。

目前我國沒有完整的《民法典》,民事法律採用的是《民法通則》做概括規定,各民事部門法作具體規定的方式,這與我國社會經濟基礎和民事立法起步較晚等客觀現實狀況是相符的。

民法總則為民法各編之冠,總匯民法共同適用之原理原則,非將民法各編融會貫通,難以識其原流與體系,而窺其全豹。

⑤ 民法典共7編,主要包括

民法典包括7編,即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84章、1260條,總字數10萬余字。

(一)總則編。總則編共10章、204條。

(二)物權編。物權編共5個分編、20章、258條。

(三)合同編。合同編共3個分編、29章、526條。

(四)人格權編。人格權編共6章、51條,規定了人格權的一般規則,並對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姓名權和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等作了明確規定。

(五)婚姻家庭編。婚姻家庭編共5章、79條。

(5)入網民法典擴展閱讀: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1979年第三次啟動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下進行的,當時領導法制委員會工作的彭真、習仲勛同志經過深入研究後,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

修改了婚姻法,相繼出台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等。2001年第四次啟動,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⑥ 民法典今日起施行,有何值得關注的內容

民法典今日起施行,值得關注的內容有:增設安寧權、增設居住權、更傾向於女性權利的保護等等

1、民法典增設安寧權,還世界一個清凈

民法典把「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可以要求判決侵權方承擔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害在內的法律責任。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的權利,內容包括公民個人生活安寧權、個人生活情況保密權、個人通訊秘密權以及隱私利用權。

這種權利不止保護現實生活中的權利,也保護網路虛擬世界的權利。來源不明的簡訊、騷擾電話,滿屏亂竄的彈窗廣告、毫無底線的明星偷拍,都將成為打擊的對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安寧權的適用空間會不斷擴大,線上線下雙重維權,公眾的個人空間會變得愈發安全、自由。」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說。

2、民法典增設居住權,「以房養老」有保障

「居住權」是指權利人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以滿足生活居住需要的用益物權。根據民法典第366條和第371條,居住權的設定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合同約定或遺囑設定。

3、婚姻家庭編,新增條款更傾向於女性權利的保護

婚姻家庭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編的內容佔比不算大,但地位卻十分重要。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對比原來的婚姻法,存在著較大幅度的改動。比如,離婚冷靜期的增設,讓更多想要離婚的夫妻多了一個緩沖的機會。

此外,訴訟離婚實踐中,經常存在「久調不判」問題,民法典為解決此問題,新增一款「應准予離婚」的情形,即如果初次起訴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男女雙方分居滿一年,再次起訴離婚的話,法院應判決准予離婚,這給那些想從婚姻中脫身、卻始終深陷泥潭的人了一個新的解決思路。

(6)入網民法典擴展閱讀

新司法解釋:認定持續性、經常性的家暴為虐待

民法典出台後,相配套的司法解釋也將同步更新。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聞發布會稱,已全面完成了591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並修改制定了第一批與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賀小榮介紹,為促進婚姻家庭和諧穩定。注重引導樹立良好的家教、家風,弘揚家庭美德,促進家庭文明建設。此次公布的司法解釋中在反家庭暴力法明確規定家庭暴力的基礎上,將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認定為虐待,體現了對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鮮明價值導向。

熱點內容
海洋觀測預報條例 發布:2025-08-25 03:55:32 瀏覽:448
趙泰律師 發布:2025-08-25 03:47:25 瀏覽:10
黃陂司法局地址 發布:2025-08-25 03:46:37 瀏覽:702
維護司法保障 發布:2025-08-25 03:21:46 瀏覽:49
中國古代最為完備的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8-25 03:21:44 瀏覽:959
劉宇律師 發布:2025-08-25 03:19:27 瀏覽:662
法院說起立 發布:2025-08-25 03:05:27 瀏覽:915
民法總論知識點 發布:2025-08-25 02:56:00 瀏覽:785
法律知識點笑話 發布:2025-08-25 02:52:05 瀏覽:173
同江市人民法院稿件 發布:2025-08-25 02:46:17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