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專題講座活動
A. 檢察院觀看民法典三人談講座視頻觀後學習討論情況、問題和意見建議
這也提問,你也太難了吧
B. 合眾專題講座的民法和三校名師講義的民法哪個好
眾合專題講座的民法是以民法中的重點內容為首要,闡述重點知識;
三校民師講義的民法是完整的民法內容,類似於教科書的體系,但是比教科書更加精簡;兩者編纂體系不同。
但是並不能說誰更好,三校民師的民法講義更加適合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夠更加系統的幫助建立民法體系,而眾合專題能夠更好幫助提升,只講重點。
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
C. 《民法典》對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什麼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1][2][3]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4][5]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編纂時間
2016-2020年[6]
制定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7]
頒布時間
2020年5月28日[5]
施行時間
2021年1月1日[5]
快速
導航
法律全文
立法經過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6]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啟動,從做法上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總則的徵求意見稿已經出來,預期6月份能夠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8] 。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9] 。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10]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新增離婚冷靜期[11] 。12月23日,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12] 。12月23日,民法典合同編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為體現對合同的保護,二審稿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13]
2019年6月25日,栗戰書委員長主持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和民法典繼承編草案[14] 。12月20日,法工委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並將2017年已經出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編入草案,重新編排條文序號,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12月常委會會議審議[15]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作關於《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修改情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編纂情況的匯報。據沈春耀介紹,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16] 。12月2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17] 。12月2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
D. 某校九年級一班開展了民法典相關內容的宣傳活動請談談同學們會有哪些收獲
主要收獲:
一,增強了法治意思!
二,明確了巜民法典》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作用。
三,明確了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哪些行為是違法行為。
四,明確了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的處置辦法。
五,增強了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
E. 如果要在大學校園里展開關於民法典的宣傳教育活動,你最關注的內容是什麼,請闡
現在年輕人較為關注的是有關民法典中的婚姻法更改,這個比較符合年當下年齡段的關注焦點和熱點話題,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望樓主採納。
F. 「民法典進校園」宣講活動會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學習法律,遵守法律要從小抓起,從學生開始培養法律思維對建設法治社版會具有積極意義。民法典進權校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民法典,知道民法典對其生活的影響,促使學生運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保護自己的利益。民法典進校園可以促進民法典的實施,只有理解了法律才能更好的適用法律。民法典進校園是建設法治社會的途徑之一,可以喚醒民眾對法律的尊重和敬仰,提高法治的地位,使民眾尊法守法。
G.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的學術研究、交流與人才培養
該中心在學術研究、交流與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以下主要成績:
1、中心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工作起步早,基礎扎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早在1986年即開設知識產權課程,並率先編寫了以「知識產權法」命名的法學教材。迄今為止,中心研究人員主編有「高等教育法學教材」、「司法部法學主幹課程統編教材」、「『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自學考試教材」、「『十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21世紀法學研究生參考書系列」等知識產權法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輔導書10餘部。2004年5月成立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中心承擔的知識產權法學課程被批准為國家精品課程,2006年單獨招收知識產權法學碩士和知識產權法學博士。此外,中心已經被批准為五個單獨招收知識產權碩士的機構之一,並將於2007年招生。
2、中心科研成果長久以來呈現數量多、質量高的特點。自80年代以來,中心承擔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軟科學基金項目」、「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以及「司法部重點科研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知識產權課題以及政府、企業委託研究項目40多項,出版了《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無形財產權制度研究》、《中國知識產權法典化研究》、《知識產權協調保護戰略》、《知識產權基礎理論和前沿問題》、《西方諸國著作權制度研究》、《中國區域著作權制度比較研究》、《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法》等學術著作40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刊物上共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中心許多研究成果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曾獲得全國首屆優秀博士論文獎、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政府獎)、武漢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獎勵40餘項。
3、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一貫注重理論研究與政策實踐相結合,注重理論研究成果向實踐層面的轉化,積極參與知識產權重大決策活動和社會服務活動。中心的許多科研成果都具有很強的社會實用性,對各級政府、企業制定知識產權政策和知識產權戰略具有相當的參考作用。
中心參與了我國「民法典」、「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以及「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草案的起草或咨詢論證工作,向有關部委及地方政府提交了多份建議報告,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僅自2004年以來,中心就為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組、國務院法制辦、湖北省保護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提交咨詢報告12份,上述部門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採納了中心提出的咨詢建議。現在,中心正積極參與《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第三次修改工作,承攬了2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研究項目。中心專職研究員吳漢東教授、曹新明教授、朱雪忠教授經過審定,入選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庫。中心還接受委託正在編寫《知識產權領導幹部讀本》,作為各級領導幹部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
2006年5月27日,中心專職研究員、主任吳漢東教授作為主講人之一,應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體學習上講解「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和制度建設」,胡錦濤總書記當場指示要按照授課的分析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培養。中心向國家保護知識產權辦公室提交的咨詢報告,也均有部分建議被採納。此次授課內容還得到國內外各大媒體的關注。「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均作了報道,《法制日報》還連續三期推出訪談。日本《讀賣新聞》也對此給予高度評價,並有意推出專訪。
4、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是中心長期以來堅持的既定方針。同時,中心秉承著國際化的發展戰略,與國外(境外)有關機構和單位保持密切聯系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
自2004年以來,中心每年至少推出一期知識產權論壇,目前已經舉辦四次,分別是:(1)2004年5月24至25日,「網路時代的著作權保護」國際研討會;(2)2005年4月22日至23日,「中國知識產權發展戰略」;(3)2005年6月18日至19日,「後TRIPS時代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的變革與發展」(4)2006年5月13日至14日,「自主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四次會議皆有來自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我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學者、實務屆專家參加,編撰兩本研討會論文集,成為國內外學者切磋學問、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中心與日本文部省知識產權重點研究機構北海道大學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同時還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韓國等的10餘所學術機構、大學及實體保持著密切聯系,並廣泛開展了學術交流、互派訪問學者。同時,中心積極與國際頂級學者的對話。例如,德國馬普研究所主任Straus教授,是國際知識產權學術界公認的權威和頂級學者,他就曾經於2005年訪問中心並開設講座,被聘為中心兼職研究員,並欣然同意擔任中心創辦的學術刊物《知識產權年刊》的顧問,還在德國以英文為中心刊物撰稿。中心在迎進來的同時,還積極地走出去,參加國際重大學術會議。中心專職研究員多次出訪德國、法國、英國、美國、日本、前南斯拉夫、烏克蘭等國家和港澳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30餘次,發表主題演講10多次。中心主任在2005年9月出席世界法律大會並發表演講。
中心在國外也有較大影響。中心在等東亞國家影響較大,日本文部省知識產權重點研究機構北海道大學曾多次邀請中心研究員參加日本知識產權研究課題。現在,隨著中心與歐美國家交流的增多,中心在日本、韓國、德國、美國、英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如,德國馬普協會主動與中心合作,開展了中德知識產權的比較研究;英國的Wales Aberystwyth大學於2005年與中心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美國伊里諾易理工學院也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與中心達成合作共識。
5、中心研究人員長期致力於民商法和知識產權法教學。在本科生教育中,中心積極開發新課程、開設專題講座。截止2006年,本科生必修或者可以選修的知識產權課程包括:知識產權法學、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和知識產權實務等。同時,中心專職研究員還定期為本科生、研究生舉辦專題講座,創辦「知識產權三人行」特色講座並已經舉辦2次。此外,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舉辦講座50餘次。在知識產權研究生人才培養方面,依託民商法學碩士點和博士點,已招收16屆碩士研究生和5屆博士研究生,2006年,又設立了獨立的知識產權碩士點,2007年獨立的知識產權博士點也將開始招生。培養過程中,中心積極吸納中青年教師和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參加重大項目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例如,由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教授及博士生、碩士生合著的《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法》一書,就被評為2002年度武漢市科技進步獎。如今,中心已培養了為數眾多的優秀法學碩士和博士,這些畢業生已成為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高校和科研單位的業務骨幹或領導骨幹。此外,中心還接受境外留學生駐所學習、研究。目前中心接受日本北海道大學留學生3人,台灣地區留學生5人。
H. 請你為民法典怎樣走進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理提三條建議
為了讓民法典走進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大力宣傳嘛,應該讓民眾懂得民法典。然後呢,根據具體的發生的事情處理一些。事件讓大家了解民法典,這樣慢慢的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