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最高人民法院對信訪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信訪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1-12-03 03:24:09

① 信訪不予受理范圍

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屬於上級單位無權管轄的,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進行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1)最高人民法院對信訪的規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三十二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一)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

(二)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三)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

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第三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② 關於信訪的最新規定

法律分析: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二條 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③ 向最高人民法院投訴的方式,地址

最高人民法院復

舉報電話:67556131

通信地址:制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

郵編:100745

最高人民法院網上信訪申訴平台:網頁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人員違法違紀舉報中心:網頁鏈接

(3)最高人民法院對信訪的規定擴展閱讀

屬於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

一、審理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二、審理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上訴、抗訴、申請再審與申訴案件;

三、審理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四、核准本院判決以外的死刑案件;

五、依法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決定國家賠償;

六、核准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案件。

④ 如何接通最高人民法院信訪辦電話

最高人民法院

地 址:
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
乘車路線:環線地鐵或489路前門站

郵 編:
100745

投訴電話:
010-65299844 、010-65290999

中辦、國務院人民接訪室:永定門西街甲1號 電話:63035987

全國人大信訪局接訪室:永定門西街甲1號 電話:63036661

公安部接訪室:東城區東堂子胡同49號(坐106路電車到東堂子胡同下) 電話:65251520

中央紀委接訪室:東城區張自忠府學胡同2號電話:64014567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信訪局確切地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信訪接待處
地址:北京市豐台區永定門幸福路18號
電話:010-63036424
總機:010-65290114

⑥ 信訪新規規定什麼問題能直接信訪

信訪人採用來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自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

⑦ 最高人民法院接訪哪天不對外

為進一步拓寬信訪渠道,方便人民群眾申訴信訪,減輕人民群眾負擔,降低涉訴信訪社會成本,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制定本規則。
第一條
遠程視頻接訪工作堅持重心下移、公開依法、便民及時的原則,努力減少群眾涉訴上訪負擔,努力實現從走訪到遠程視頻接訪的申訴信訪模式轉變。

第二條 申訴信訪人員可以向申訴信訪案件一審人民法院或申訴信訪人員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向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表達訴求。

申訴信訪案件一審人民法院或申訴信訪人員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不具備遠程視頻條件的,申訴信訪人員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各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經申訴信訪人員同意,可以約請最高人民法院給予遠程視頻接談。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通過網上申訴信訪平台或者其他方式約請申訴信訪人員,通過遠程視頻接談。

第三條
申訴信訪人員不服中級人民法院或基層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訴,屬於最高人民法院接談范圍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辦理遠程視頻預約。
申訴信訪案件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審查處理,申訴信訪人員堅持向最高人民法院反映情況的,可以辦理遠程視頻預約,案件所在地高級人民法院應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接訪。

第四條
遠程視頻接訪一端為最高人民法院視頻接訪室。對端地點為申訴信訪案件一審人民法院的視頻接訪室或申訴信訪人員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視頻接訪室。申訴信訪案件一審人民法院或申訴信訪人員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不具備視頻接訪條件的,對端人民法院為上一級人民法院。

第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提供遠程視頻預約系統、負責遠程視頻接訪工作。遠程視頻預約申請的審核、辦理、通知、維持接訪秩序等工作由接受預約申請的對端人民法院負責。

對端人民法院是申訴信訪案件一審人民法院的,還應當指定專門法官,全程參與遠程視頻接訪,做好接談記錄。申訴信訪人員明確拒絕的,可不安排一審法院法官參與接訪,但應維護好接談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高級人民法院安排法官聯合接訪。

對端人民法院不進行錄音錄像,最高人民法院對遠程視頻接訪進行全程錄音錄像。

第六條 申訴信訪人員提出遠程視頻預約申請,應提交原審裁判文書及主要證據材料的復印件。

收到遠程視頻預約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即對申請所涉案件是否屬於最高人民法院接談范圍進行審查,如屬於最高人民法院接談范圍,應即刻提交預約申請。

第七條
遠程視頻預約申請被接受的,受理預約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確定具體的接談時間、對端人民法院視頻接訪室所在地點、可參加接談的人員等事項,採用書面或者電子郵件、手機簡訊等方式通知申訴信訪人員。

第八條
申訴信訪人員應按照通知時間到對端人民法院視頻接訪室等待接訪。申訴信訪人員不得攜帶攝錄設備和通訊工具進入視頻接訪室,不得在鏡頭前隨意走動。接訪過程中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室內。
第九條
申訴信訪人員確有正當理由無法按時參加接訪的,應當向對端人民法院申請重新預約。對端人民法院同意重新預約的,應當及時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並告知申請人接談時間。

第十條
申訴信訪人員在對端人民法院視頻接訪室,通過遠程網路視音頻圖像傳輸系統,對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提出申訴,或者表達其他訴求,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接談和處理。

第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接訪法官在遠程視頻接訪後,可根據不同情況作以下處理:

(一)原審裁判明顯有錯誤,符合申訴或申請再審立案條件的,告知對端人民法院向申訴信訪人員收齊相關材料,移交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審查;

(二)原審裁判並無不當,申訴理由不能成立的,告知申訴信訪人員息訴罷訪,做好法律釋明工作;

(三)原審裁判需進一步審查的,預約下次遠程視頻接談的時間;

(四)要求申訴信訪案件原審人民法院做好息訴罷訪或者幫扶教育工作。

第十二條 接談結束後,最高人民法院接訪法官應當及時記錄處理意見。

對端人民法院共同接訪法官負責及時在遠程視頻接待系統內記錄案情、接訪記錄。

申訴信訪案件原審人民法院負責對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接訪處理意見的具體落實。

第十三條
遠程視頻接談後,如需再次接談,接談法官應當按照「約期接談」制度,與申訴信訪人員約定下次視頻接訪的時間,在此期間內申訴信訪人員到最高人民法院人民來訪接待室走訪登記,不再安排接談。

第十四條
各高級人民法院負責本轄區的遠程視頻系統建設,要指導、加強轄區內人民法院裝備建設,設立固定的視頻接訪場所,保持網路暢通,保證遠程視頻接訪順利進行。

第十五條 各高級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出台本轄區內遠程視頻預約和接訪工作的具體措施。

第十六條 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⑧ 中央政法委信訪新規定

中央政法委打擊處理違法上訪五條要求:一.不管上訪是否有理,只要有實際困難都要解決在先。二.認定違法上訪,都要經過公開聽證,讓人民群眾都看到他是否屬於無理和無理取鬧。三.凡是進行依法處理的,批准權歸省里,省涉法涉訴問題工作小組共同研究,有關部門依法作出決定。四.依法處理後,還要採取多種形式繼續做工作,不能一抓了之。五.中央政法機關對省級政法部門批准依法處理的上訪人又以此為上訪的案件,不在向下交辦。國家明確規定群眾事件濫用警力可被「雙開」《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適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和《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處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出台,歸納概括了16種信訪工作中需要追究領導責任的違紀行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就信訪工作究責作出規定,黨紀、政紀處分規定同時發布。《解釋》和《規定》分別適用於黨員和公務員。根據這兩個文件,違反規定使用警力處置群體事件可被「雙開」。《規定》明確,違反規定使用警力處置群體性事件,或者濫用警械、強制措施,或者違反規定攜帶、使用武器的,負有直接責任者,給予記過、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直接責任者,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者,給予記過、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處分;對負有重要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針對這一行為,《解釋》中單列一條,規定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開除黨籍處分。《解釋》和《規定》部分內容敷衍塞責造成嚴重後果可撤職下列情形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直接責任者,給予記過、記大過、降級或撤職處分;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者,給予記過、記大過或除級處分;負有重要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記過或記大過處分:在處理信訪事項過程中,工作作風簡單粗暴;對信訪事項應當受理、登記、轉送、交辦、答復而未按規定辦理或逾期未結,或應當履行督查督辦職責而未履行;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導致矛盾激化;對重大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應到現場處置而未到現場處置或處置不當。欺騙上級造成嚴重後果可開除下列情形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直接責任者、主要領導責任者、重要領導責任者,給予記過、記大過、除級或撤職等處分:拒不辦理上級機關和信訪工作機構交辦、督辦的重要信訪事項,或編報虛假材料欺騙上級機關;拒不執行有關職能機關提出的支持信訪請求意見,引發信訪突出問題或群體性事件;本地區、單位或部門發生越級集體上訪或群體性事件後,未認真落實上級機關的明確處理意見,導致矛盾激化、事態擴大或引發重復越級集體上訪,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等。決策錯誤導致信訪發生將究責下列情形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直接責任者,給予記大過、除級撤職或者開除處分;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者,給予記過、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處分;負有重要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超越或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導致信訪事項發生;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導致信訪事項發生;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導致信訪事項發生。主要領導須及時處理重要來信《解釋》中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對事件中負有直接責任者、主要領導責任者、重要領導責任者,給予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等處分:決策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嚴重損害群眾利益,引發信訪突出問題或群體性事件;主要領導不及時處理重要來信、來訪或不及時研究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導致矛盾激化,造成嚴重後果;對疑難復雜的信訪問題,未按有關規定落實領導專辦責任,久拖不決。中紀委副書記:黨政一把手同樣適用對於違反信訪紀律的行為,是否適用於地方黨政一把手,中央紀委副書記張惠新明確表示「同樣適用」。各地方沒有北京市案發地派出所移交地方處罰的移交手續,各地方就無權進行處罰處理。訓誡書本身就屬於警告類輕微處罰,《行政處罰法》中明確規定,不管進行什麼樣處罰之前都必須要有訊問筆錄,且只有案件發生地當場執法警察有權對當事人進行訓誡,別人無權進行執法訓誡。駐京辦無權開具假訓誡書對本人進行訓誡,屬於越權執法和違法執法、越權執法,無執法權。在執法前除了要滿足以上條件,還要出具違法行為通知書,否則不能進行執法,已經執法的,其執法行為無有效力,其執法行為可視為是侵犯公民的合法人身權利,給被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嚴重後果要賠償精神損失。當事人因某一行為在一天內受到訓誡後,當場被執行拘留,屬於一次雙罰。同一事件不能同時進行一次雙罰,屬於量罰過重,違反執法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五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二條和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對有關人員亂用職權、瀆職犯罪、違法亂紀、私設公堂、強加罪名、侵犯人權、限制人身自由,公然違反黨紀國法的胡作為亂作為的行為追究責任,並按有關規定進行黨紀政紀處分,予以開除公職。第五十五條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第六十條行政機關違法實行檢查措施或者執行措施,給公民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給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六十二條執法人員玩忽職守,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以制止、處罰,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遭受損害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有關條文第一百八十八條司法工作人員徇私舞弊,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故意顛黑白做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拘役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⑨ 信訪條例可以作為起訴的依據,還是證據

《信訪條例》是行政法規,不是證據,也不是起訴的依據。
能起訴的事項不需信訪,很多信訪事項,是不能或很難通過訴訟解決的。
對信訪處理結果不服的,不能起訴。

⑩ 如何網上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您好,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當事人對生效的判決或裁定等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訴。 可是上訪需要買車票,住旅館,跑相關部門,還要等待回復,既花錢又誤時,費時又費力,根據人民群眾申訴信訪的實際需求,最高人民法院設立了網上申訴信訪平台。
一、 如何登錄最高人民法院網上申訴信訪平台
登錄最高人民法院網上申訴信訪平台首先要進行賬戶
注冊,登錄您注冊填寫的郵箱進行賬戶激活,用您注冊的用戶名和密碼即可進行網上信訪了。
二、各類案件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訴信訪平台登錄的條件
刑事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或再審判決的刑事申訴案件,可以登錄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訴信訪平台。
民事案件——高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再審申請的民事案件,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09條的規定,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抗訴。
行政案件——高級人民法院終審的行政案件、中級以下人民法院終審且經過高級人民法院復查的行政案件,可以登錄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訴信訪平台。
國家賠償案件——高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國家賠償案件,可以登錄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訴信訪平台。
執行案件——請求督促執行法院盡快執行的、請求糾正執行行為的申訴也可以登錄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訴信訪平台。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熱點內容
海洋觀測預報條例 發布:2025-08-25 03:55:32 瀏覽:448
趙泰律師 發布:2025-08-25 03:47:25 瀏覽:10
黃陂司法局地址 發布:2025-08-25 03:46:37 瀏覽:702
維護司法保障 發布:2025-08-25 03:21:46 瀏覽:49
中國古代最為完備的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8-25 03:21:44 瀏覽:959
劉宇律師 發布:2025-08-25 03:19:27 瀏覽:662
法院說起立 發布:2025-08-25 03:05:27 瀏覽:915
民法總論知識點 發布:2025-08-25 02:56:00 瀏覽:785
法律知識點笑話 發布:2025-08-25 02:52:05 瀏覽:173
同江市人民法院稿件 發布:2025-08-25 02:46:17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