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修改幾次
A. 新公司法修改了幾條啊
(一)刪去第七條第二款中的「實收資本」。
(二)將第二十三條第二項修改為:「(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規定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
(三)將第二十六條修改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
「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四)刪去第二十七條第三款。
(五)刪去第二十九條。
(六)將第三十條改為第二十九條,修改為:「股東認足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後,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託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公司登記申請書、公司章程等文件,申請設立登記。」
(七)刪去第三十三條第三款中的「及其出資額」。
(八)刪去第五十九條第一款。
(九)將第七十七條改為第七十六條,並將第二項修改為:「(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規定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或者募集的實收股本總額」。
(十)將第八十一條改為第八十條,並將第一款修改為:「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在發起人認購的股份繳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
第三款修改為:「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十一)將第八十四條改為第八十三條,並將第一款修改為:「以發起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書面認足公司章程規定其認購的股份,並按照公司章程規定繳納出資。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第三款修改為:「發起人認足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後,應當選舉董事會和監事會,由董事會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公司章程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申請設立登記。」
(十二)刪去第一百七十八條第三款。
B. 公司法上次修改是在什麼時候
由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十八次會議通過的新《公司法》,已經於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成為公司運行的新准則。
C. 《公司法》幾次修改因何故
一、正常的,因為有不完善之處,所有成文法都需要不斷完善與修改的,這是與時俱版進。
二、上次的重大修改權,是取消了驗資。國際上通行作法,是不驗資的。原來我國要求驗資,目的是為了防範騙人,讓沒有實力的人不要創業,以免因為賠不起而損害他人。目的是好的,但是增加了創業成本,同時,鼓勵不誠信。大量企業都是通過借款的方式應付驗資的。
三、未來還需要一次重大修改,就是不再核定經營范圍。工商局核定經營范圍,增加了權力尋租,也束縛了民間的創造力。國際上的通行作法是不核定經營范圍的,凡是法律法規不禁止的,自主選擇經營項目。
D. 公司法到現在為止修改了多少次
公司法是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到目前回為止,答已經修改和修訂過4次,具體為:
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 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E. 新的公司法有哪幾處修改
走向公司自治
2月25日上午,《公司法》修改專家小組成員王保樹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降低公司設立門檻,是本次修改成果最核心的部分之一。
提交人大審議的《公司法》修改草案中,有限責任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額降至人民幣3萬元,這比先前修改稿規定的5萬元又進了一步。而且,出資人可以分期在2年內繳納;草案還規定,允許股權等法律、行政法規允許的其他形式用於股東出資。不過,增加的出資形式比人們預計的要少,比如不包括著作權出資等等。
在《公司法》中,公司自治與政府管制的關系如何處理始終是一個關鍵問題。張曉森律師指出,現行的《公司法》強制性規范多,授權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少,新的《公司法》修改草案明顯增加了公司自治的內容,這是一個積極變化。
完善治理結構
完善治理結構一直是《公司法》修改的重中之重。在「上市公司組織機構的特別規定」中,明確寫進了獨立董事制度。並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應當有1/3以上的獨立董事。同時規定,獨立董事除行使規定的股份有限公司職權外,還可行使以下職權:對公司關聯交易、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等重大事項進行審核並發表獨立意見,對上述事項經1/2以上獨立董事同意後方可提交董事會討論的「實權」。
美國公司法律制度中無監事會但有獨立董事,有些國家則相反。日本的規定是,公司可以在兩者中自由選擇。而在中國的《公司法》中,採用獨立董事與監事會並行的制度。對此,王保樹告訴記者,他和其他專家目前仍在進一步努力,希望《公司法》最終可以給予公司選擇權。劉俊海也認為,新《公司法》應授權公司在其章程中自由選擇獨立董事或者監事會。「因為,惟有公司自己,而非立法者,才最清楚哪一種公司治理結構模式適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他說。
「除此之外,董事的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也被第一次明確寫進了《公司法》。」王保樹教授點評說,「這也是呼籲了很久的內容,以前是只規定了行為,沒有規定行為的後果。」草案還規定,公司董事不得「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和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以前的草案在表述上沒有使用「商業機會」這一準確概括。
為《證券法》留下伏筆
這次修改草案在上市公司部分做了較大調整。在上市條件中,刪掉了現行《公司法》中「公司在最近3年內連續盈利,並可向股東支付股利」和「公司預期利潤率可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規定。上市公司總股本可低至3000萬元。將「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5%以上」的要求改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在法學界人士看來,《證券法》是《公司法》的延伸。不過,《公司法》先於或者是同時和《證券法》修改都是正常且符合邏輯的。然而,《公司法》先修改並獲得通過,可以為《證券法》留下很好的「制度介面」。
張曉森還指出,即使由於《證券法》修改後帶動《公司法》再次修改,也屬正常。因為從世界范圍看,《公司法》是修改變動比較頻繁的法律。
F. 最近這次公司法修訂是第幾次修訂啊
93年制定,然後99、04、05分別進行過三次修訂。
G. 最新公司法是第幾次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於1993年12月29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版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權第五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第三次修訂
經過1999、2004和2005年三次修改,現行《公司法》是第三次修正。
H. 本次《公司法》修改是我國立法機關做出的第幾次修改
1、第4次修改;
2、修改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3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1999)[1999122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200408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修訂)[2005102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含葯品管理法、計量法、漁業法、海關法、煙草專賣法、公司法)[201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