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的刑罰體系
① 我國刑法體系中最嚴厲的刑罰是什麼
我國刑法體系中最嚴厲的刑罰就是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死刑有兩種,一種是死刑一種是死刑緩期執行。
② 簡述我國的刑罰體系和種類
一、刑罰的體系
1、所謂刑罰的體系,是指國家為充分發揮刑罰的功能、實現刑罰的目的,基於刑法明文規定而形成的、由一定刑罰種類按其輕重程度而組成的序列。
2、根據刑法的規定,我國的刑罰方法被區分為主刑與附加刑兩大類,這種分類實際上是依各刑種能否獨立適用而作出的劃分。根據刑法典第33條之規定,我國刑法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我國刑法典第34條規定了罰金、剝奪政治權利與沒收財產三種附加刑;第35條規定了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刑,這是一種特殊的附加刑。
在刑法理論中也有根據具體刑種的不同性質,將其分為生命刑、自由刑、財產和資格刑四種。生命刑,是剝奪犯罪人生命的刑罰方法,如死刑,是最重的一種刑罰。自由刑,是剝奪或限制犯罪人人身自由的刑罰方法,包括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它是運用最廣的一種刑罰。財產刑,是剝奪犯罪人財產的刑罰方法,包括罰金、沒收財產。資格刑,是指剝奪犯罪人行使某些權利和資格的刑罰方法,如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等。
二、主刑是指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的刑罰。一個罪只能適用一個主刑,不能同時適用二個以上主刑。如前所述,我國刑法規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
③ 我國刑法的體系是指刑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體系,是指我國的各種刑法規范按照一定的規律專、順序、聯系屬、有機地排列,組成統一的整體。
我國修訂後的刑法典分為總則、分則和附則三部分。
其中,總則、分則各為一編。其編之下,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第一編,總則分設五章,即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其他規定。第二編,分則分設十章,即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第三,是附則,僅有一個條文,其具體規定:一是修訂後刑法典開始施行的日期;二是修訂後刑法典與以往單行刑法的關系,宣布在修訂刑法典生效後某些單行刑法的廢止以及某些單行刑法中有關刑事責任的內容之失效。
④ 我國刑法的刑罰體系
分為主刑與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
⑤ 我國目前的刑罰種類有哪些
刑事處罰是指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內刑罰。根據我國《刑容法》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⑥ 我國現行刑法規定的刑罰體系的基本構成是什麼
刑法體系,是指各種刑法規范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聯系、有機地排列,組成內統一的整體。各國容刑法典,一般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個別還有附則。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從而構成一個科學的統一整體。
⑦ 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體系的基本構成是什麼
刑法體系,是指各種刑法規范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聯系、有機地排列,組成專統一的整體。各國刑屬法典,一般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個別還有附則。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從而構成一個科學的統一整體。
⑧ 簡述我國刑罰體系
《刑法》第三章刑罰
第一節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主刑回和附加刑答】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⑨ 刑罰體系的我國刑罰體系
主 刑,是對犯罪分子獨立適用的刑罰方法。
主刑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一個罪行只能適用一個主刑,不能同時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主刑,也不能在附加刑獨立適用時再適用主刑。這里分別介紹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5種主刑。
一、管制
管制,是指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交由公安機關管束和人民群眾監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罰方法。管製作為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其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時最高不能超過3年。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第2條相關的規定,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違反前述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國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2曰。之所以規定羈押1日折抵刑期2日,是因為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屬於剝奪自由,而管制只是限制自由。
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第2條第3款的規定,「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刑法第38條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執行。
根據刑法第39條的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行使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按照執行機關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4.遵守執行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
5.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執行機關批准。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滿,執行機關應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單位或居住地的群眾宣布解除管制,並且發給本人解除管制通知書。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同時宣布恢復政治權利。
二、拘役
拘役,是剝奪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根據刑法第42條和第69條的有關k定,拘役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並罰時,最高不得超過1年。可見,拘役的上限刑期與有期徒刑的下限刑期(6個月)相銜接。這一規定較好地體現了拘役的特點,使刑罰體系更為連貫和嚴密。
拘役的刑期從判決之日起計算。判決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1日。
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享有兩項待遇:探親;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
三、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刑法第45條規定,有期徒刑的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對犯罪分子所犯的一個罪一次判處的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15年,最低不能低於6個月。但是,有兩種情況例外:第一,根據刑法第50條的規定,《刑法修正案(八)》第4條的規定,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2年期滿以後可減為25年有期徒刑。第二,根據刑法第69條的規定,《刑法修正案(八)》第10條的規定,數罪並罰時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35年的,最高不超過20年;總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25年。
有期徒刑的刑期,刑法規定從判處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1日。所謂「判決執行之日」,是指人民法院簽發執行通知書之日。由於「先行羈押」也是剝奪人身自由,因而在計算有期徒刑的刑期時,應當予以折抵。如果被告人只是取保候審,並未剝奪人身自由,不能算做羈押。在實踐中,有些罪犯在判決前曾經屢次被拘留又屢次逃跑,並繼續犯罪,最後逮捕判刑的,能夠折抵刑期的只是最後一次被羈押的時間,在此之前多次羈押的時間,均不能折抵刑期。
四、無期徒刑
無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並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無期徒刑的法律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對犯罪分子進行關押。這體現了無期徒刑作為刑罰的懲罰性。(2)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這就是說,罪犯如果在服刑期間沒有得到減刑,將在監獄服刑終身,這體現了無期徒刑刑罰的嚴厲性。終身剝奪罪犯的人身自由是無期徒刑的最突出特徵。(3)在內容上表現為對犯罪分子進行強制勞動改造,這體現了無期徒刑矯正、教育罪犯,使之成為社會新人的積極作用。
根據刑法和監獄法的有關規定,被判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場所執行;凡是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根據刑法有關減刑和假釋的規定,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認罪伏法,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立功表現的,可獲得減刑,由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如果實際執行10年以上,還可以獲得假釋。但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犯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外。在司法實踐中,大多數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依法被減為有期徒刑,有的還得到假釋。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人民法院裁定減刑之日起計算。
五、死刑
(一)死刑的概念
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方法。死刑是刑罰體系中最嚴厲的懲罰手段。
(二)死刑的適用
刑法第48條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所謂罪行極其嚴重就是通常所說的罪大惡極。罪大是指犯罪性質和後果極其嚴重,給社會造成的損失特別巨大,是犯罪的客觀危害的體現;惡極是指犯罪分子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特別大,是罪犯的一種主觀心理,通常表現為犯罪分子蓄意實施嚴重罪行,喪盡良知,不思悔改,極端蔑視法制,仇視社會。作為死刑的適用對象的罪犯應當是罪大與惡極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刑法第49條規定,《刑法修正案(八)》第3條的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對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可以適用死刑。這里的「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通常是指以暴力方法實施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過失致人死亡的,不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
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三)死刑緩期執行
1.死刑緩期執行的含義。刑法第48條第1款規定,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這就是我_刑法中的死刑緩期執行制度,簡稱死緩,是死刑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適用條件。根據刑法第48條規定,適用死緩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其一,罪該處死。這是適用死緩的前提條件,它表明適用死緩的對象和適用死刑的對象均是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如果罪行不應當判處死刑,就不存在適用死緩的問題。
其二,不是必須立即執行。這是區分死刑緩期執行與死刑立即執行的原則界限,是適用死緩的本質條件。法律對這一條件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主要靠審判機關判斷。
3.死緩的執行場所。死緩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根據監獄法第2條的規定,在監獄內執行刑罰。
4.死緩期滿後的處理。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犯罪分子,在死緩期滿後,根據刑法第50條的規定,《刑法修正案(八)》第4條的相關規定,有三種處理辦法:
第一,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2年期滿後,減為無期徒刑。這里所說的故意犯罪是指我國刑法規定的主觀上在故意的罪過心理支配下所實施的犯罪行為。但故意犯罪的性質、種類、輕重等法律未作規定。
第二,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2年期滿後,減為25年有期徒刑。「重大立功表現」是指在接受教育、改造過程中,檢舉、揭發其他罪犯的罪行,從而破獲重大案件,或者鑽研技術,有發明創造。立功必須達到重大的程度,才可以減為25年有期徒刑,以保持量刑上的平衡,避免死緩罪犯減刑後比判處無期徒刑者還要輕的不合理現象。
第三,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這是死緩變更為死刑立即執行的規定。變更的實體條件是有故意犯罪,且查證屬實;變更的程序條件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第4條第2款的規定,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5.死緩期間的計算。根據刑法第51條規定,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 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附加刑既可以附加於主刑適用,又可以獨立適用。在附加適用時,可以同時適用兩個以上附加刑。在獨立適用時,主要是針對較輕的犯罪。根據刑法第34條和第35條的規定,附加刑有四種: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一、罰金
罰金是人民法院判處犯罪人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
罰金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它既可適用於處刑較輕的犯罪;也可適用於處刑較重的犯罪。
從犯罪性質上看,我國刑法中的罰金主要適用於三種犯罪:(1)經濟犯罪。(2)財產犯罪。(3)其他故意犯罪。主要是指刑法分則第六章規定的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此外,刑法分則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中的第240條、第244條也規定了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根據刑法第53條的規定,罰金的繳納分為五種情況:
1.限期一次繳納。主要適用於罰金數額不多或者數額雖然較多,但繳納並不困難的情況,罪犯應在指定的期限內將罰金一次繳納完畢。
2.限期分期繳納。主要適用於罰金數額較多,罪犯無力一次繳納的情況。這樣在時間上有一定伸縮餘地,在金額支付上可化整為零,有利於罰金刑的執行。
3.強制繳納。判決繳納罰金,指定的期限屆滿,罪犯有繳納能力而拒不繳納,人民法院強制其繳納,強制措施包括查封、扣壓、凍結等。
4.隨時追繳。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的,應當隨時追繳。
5.減少或者免除繳納。如果罪犯遭受不能抗拒的災禍,如地震、水災、火災、車禍、家庭成員死亡等,繳納確實有困難的,可以酌情減少罰金數額或者免除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一)剝奪政治權利的概念
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犯罪人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
根據我國刑法第54條的規定,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犯罪分子下列4項權利: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4.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二)剝奪政治權利的適用對象
從刑法分則的規定看,剝奪政治權利的適用方式和對象都比較廣泛。在適用方式上,既可以附加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在適用對象上,既包括嚴重的刑事犯罪,也包括一些較輕的犯罪。
1.剝奪政治權利附加適用的對象。附加適用剝奪政治權利,是作為一種比較嚴厲的刑罰方法適用於重罪犯。根據刑法總則第56條和第57條的規定,附加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對象,主要是以下三種犯罪分子:(1)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2)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所謂「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是個概括性的規定,是指出於故意而實施了相當於上列各罪的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其他犯罪。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2月23日的批復指出:對故意傷害、盜竊等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犯罪分子主觀惡性較深、犯罪情節惡劣、後果嚴重的,也可以依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3)被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法規定對該類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剝奪政治權利獨立適用的對象。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是作為一種不剝奪罪犯人身自由的輕刑,適用於罪行較輕、不需要判處主刑的罪犯。
(三)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
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除獨立適用的以外,依所附加的主刑不同而有所不同。
根據刑法第55條至第58條的規定,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有定期與終身之分,具體包括四種情況:
1.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即3個月以上2年以下。
2.判處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或者單處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為1年以上5年以下。
3.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4.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3年以上10年以下。
根據刑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剝奪政治權利刑期的計算有以下四種情況:
1.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其刑期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並執行。
2.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起算,同時執行。管制期滿解除管制,政治權利也同時恢復。
3.判處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從假釋之日起計算。但是,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施用於主刑執行期間。也就是說,主刑的執行期間雖然不計入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但犯罪分子不享有政治權利。
4.判處死刑(包括死緩)、無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刑期從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計算。
三、沒收財產
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
刑法分則規定有沒收財產的條文共50餘個,主要適用於以下幾類犯罪:
1.危害國家安全罪。根據刑法第113條的規定,對所有的危害國家安全罪都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2.嚴重的經濟犯罪。刑法分則第三章規定的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對某些嚴重的經濟犯罪可以沒收財產。例如,刑法第140條規定,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3.嚴重的財產犯罪。刑法分則第五章規定的侵犯財產罪中,有5個條文規定適用沒收財產。
4.其他嚴重的刑事犯罪。例如,刑法第318條規定的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有特別嚴重情節的;第383條規定的貪污罪等,也規定有適用沒收財產。
我國刑法第59條對沒收財產的范圍進行了規定,根據這些規定,沒收財產的范圍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確定:
1.沒收財產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所謂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是指屬於犯罪分子本人實際所有的財產及與他人共有財產中依法應得的份額。應當嚴格區分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與其家屬或者他人財產的界限,只有依法確定為犯罪分子個人所有的財產,才能予以沒收。至於沒收財產是一部還是全部,應考慮對犯罪分子所處主刑的輕重,以及犯罪分子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其人身危險性大小。
2.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撫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以維持犯罪分子個人和所撫養的家屬的生活。
3.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於犯罪分子家屬所有或者應有的財產。所謂家屬所有財產,是指純屬家屬個人所有的財產,如家屬自己穿用的衣物、個人勞動所得財產。家屬應有的財產,是指犯罪分子與家屬共同所有的財產中應當屬於家屬的那一份財產。對於犯罪分子與他人共有的財產,屬於他人所有的部分,也不得沒收。
關於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債務的問題,刑法第60條規定,沒收財產以前犯罪分子所負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根據這一規定,只有同時具備了以下三個條件,才能以沒收的財產償還債務:(1)必須是沒收財產以前犯罪分子所欠債務。包括所負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債務。(2)必須是正當的債務。非正當的債務,如賭債、高利貸超出合法利息部分的債務不在此列。(3)必須經債權人提出請求。償還犯罪分子所負債務,僅限於沒收財產的范圍內並按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清償順序償還。
四、驅逐出境
驅逐出境,是強迫犯罪的外國人離開中國國(邊)境的刑罰方法。
⑩ 我國現行刑法規定刑罰體系的基本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二條【主刑和附加刑】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第三十五條【驅逐出境】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主 刑,是對犯罪分子獨立適用的刑罰方法。
主刑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一個罪行只能適用一個主刑,不能同時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主刑,也不能在附加刑獨立適用時再適用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