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討厭民法

討厭民法

發布時間: 2021-12-10 07:13:18

民法典頒布的離婚冷靜期,你能接受這個制度嗎

身為律師,我在完成日常律師案頭工作和開庭任務的同時,往往還需要對案件當事人進行大量的基礎法律知識普及和心理疏導工作。事實上,這些律師本職工作之外的瑣事,往往能佔到全部工作量的一半以上。

比如,接到一個婚姻出現問題的當事人的咨詢:

當事人:王律師,這日子我一天都過不下去,我要離婚,我要盡快離婚!有什麼辦法沒有?

我:你們自己寫個離婚協議,去民政局當天申請當天領離婚證。

當事人:王律師,我的離婚條件對方不同意,如何快速離婚?

我:那就沒辦法了,你要做好長期抗戰的准備,去起訴離婚吧。

當事人:起訴離婚什麼個流程?要多長時間?

我:是這樣……(花兩個小時普及一遍婚姻法和民事訴訟法關於離婚訴訟的相關流程)

當事人:為什麼離婚這么麻煩?

我:是這樣……(心理活動:他好不容易找個老婆,就這么輕易放過你?你想得美!)

結語

所以,本來是為了挽救婚姻、挽救家庭的一項制度,很可能到頭來會成為人們選擇結婚、組建家庭的巨大障礙。人都有損失厭惡心理。任何一件事如果要同時面對收益和損失,人們都會更加討厭損失。有人做過心理學上的統計,損失給人帶來的負面效應,往往需要收益的2.5倍才能彌補。比如你出門掉了100塊錢,你要賺250塊才能覺得這一天好過些。

換到婚姻生活上,也是如此。人們一想到離婚可能造成的各種折騰、各種痛苦,那結婚至少要給帶來2.5倍以上的好處,才能讓人們下定決心去結婚。但是結婚到底能不能帶來如此巨大的好處?

本來離婚沒有冷靜期,倆人一合計過不下去,立馬就能把結婚證拿去退了換成離婚證,就好像7天無理由退貨一樣,沒有後顧之憂。結果硬加上一個冷靜期,雖說不是「貨既售出,概不退換」,但要想退換至少得跑兩三次商店,還可能被各種折騰。早知如此,你還買不買了?

⑵ 每次與親姐夫聊上民典法時,發現姐夫很反感或在嘲諷我,這樣的姐夫值得我去尊重他嗎

為什麼聊民法典就有這樣感覺?那聊其他話題會這樣嗎?要找准原因,再對症下葯,畢竟你親姐夫,看你姐面子

⑶ 怎麼擺脫討厭的人

不應該說「男人」,這樣似乎包括了所有的男人,應該是「這個男人」
他應該是對你有意思但又不好意思跟你說話,想要你關注他,所以才利用不用開口說話的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然而他這種人是完全不會意識到這種方式會讓對方越來越討厭。比起躲,還不如直接當面否絕他。

⑷ 中國民法典對於拋夫棄子的女人

拋夫棄子是一種自私自利不道德的行為,如果兩個人感情確實不好,存在了很長時間,可以合法的離婚,如果女人單方面的為了自己而不顧家庭的拋夫棄子,將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⑸ 從法律的角度談談對「包二奶」的看法,用民法總則中的哪條規定可以解釋

法律對於包二奶並沒有作出明確的什麼處罰規定,但是從民法的解釋來看違背了公序良俗的規定,所以很多國家公務人員一旦發現包二奶,會被雙開並追責。

⑹ 北京人為什麼臭名昭著被全國討厭

皇城根下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吧,哈哈。不過城市標簽的刻板印象真的不是那麼,有可信度。在北京待了幾年,對大部分北京朋友的印象還是很好的。

⑺ 百度知道是一個文明用語的平台是不是,好討厭那些諷刺人的。

網路小篇刪掉網路提問,是一種嚴重違反網路提問宗旨的一種行為,也是一種打擊文明前進的行為是吧?

⑻ 打擾他人休息違反那一條法則

根據《民法通則》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不僅可以向所在的小區物業管理部門反映,要求制止該噪音污染,還可以向公安機關反映,要求其依法進行治安管理處罰,保護自己的休息權。造成噪音的事實,一定程度上違反了《民法通則》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第六十一條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八十三條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⑼ 我覺得學法律會折壽,好討厭法律啊怎麼辦

法律還分很多類別的。
例如民法、刑法、國際法、貿易法規等等。
我覺得研究國外的案例法挺有意思的。
不知道為什麼這么大的負面情緒。估計是背法條背累了吧。
通過案例記法條,或許會好玩兒一些。

⑽ 犯罪分子很討厭受害者嗎

犯罪所得返還受害者嗎

根據刑法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對相關財物的處理有追繳,責令退賠,返還,沒收,上繳國庫這幾種方式。

1、追繳

對於犯罪分子的違法犯罪所得尚存的情況,偵查機關和公訴機關在案件偵查、審查起訴過程中,就應當隨時予以追繳,這既是為保障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因為原物也是證據,也是為保障審判結果的順利實現,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也應當追繳。追繳犯罪分子違法所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違法所得是物的,應當追繳原物,若非原物,則不宜追繳。即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物應是特定物,而非種類物。如前所述,犯罪分子違法所得具有證據作用,應當是原物。

第二,對於違法所得的錢款,應是特定物還是種類物,學界存在爭論。筆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是一般等價物,特點就是流通性和統一性,因此違法所得的貨幣不是特定物,而是種類物,只要有應當追繳的違法所得,且犯罪分子有錢款可以執行的,都應當追繳。

2、責令退賠

在犯罪分子違法所得原物及款項無法追繳的情況下,公安司法機關應責令犯罪分子退賠。無法追繳指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原物滅失或喪失原有價值。對於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物,原物滅失的情況下,本著犯罪分子不應從犯罪中獲利的原則,應責令其按原物的價值賠償相應的錢款。關於原物的價值,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其第五條第五項中規定,對於已被銷贓、揮霍、丟棄、毀壞,無法追繳或是幾經轉手、最初形態被破壞的被盜物品的價值,應當根據失主、證人的陳述、證言和提供的有效憑證以及被告人的供述,再按相關的核價方法確定。這里要求失主、證人的陳述與被告人的供述相互印證,且提出有效憑證,然而司法實踐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即被告人不清楚自己盜竊的物品的特徵,無法與失主的陳述相印證,而失主又提供不出有效憑證,則無法確定被竊物品的價值,此種情況下,被盜物品不應計入犯罪分子盜竊數額,也不應要求其作退賠。

第二,原物尚存,但具有不可追及性的,即原物因第三人的善意取得而不具有追及性。善意取得,是指動產佔有人無權處分其佔有的財產,其將該財產轉讓給第三人後,若受讓人受讓該財產時出於善意,則即時取得對該財產的所有權。我國刑法上對於犯罪分子犯罪所得的第三人善意取得制度未作規定,因此許多學者根據我國傳統的民法及刑法理念認為,法律禁止贓物流通,因而犯罪分子的犯罪所得不適用善意取得。筆者認為,犯罪分子的違法所得之所

熱點內容
行政復議決定書發生法律效力的時間是什麼 發布:2025-08-22 20:09:29 瀏覽:302
上海大學政法學院 發布:2025-08-22 20:03:40 瀏覽:788
司法鑒定機構注銷後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2 20:02:09 瀏覽:143
法院量刑錯誤 發布:2025-08-22 19:55:23 瀏覽:303
法院強執通告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2 19:23:45 瀏覽:715
公司列印機實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2 19:15:33 瀏覽:788
建立農村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22 19:08:08 瀏覽:432
2017四川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8-22 18:52:05 瀏覽:800
村委會有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2 18:50:32 瀏覽:184
房產糾紛律師案例 發布:2025-08-22 18:49:13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