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評析民法典

評析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1-12-10 15:10:14

❶ 拿破崙是如何評價《法國民法典》的

在拿破崙頒布的五部法典中,拿破崙最引以為豪的是《法國民法典》,他這樣版評價這部自己親自權主持編制的法典:「我一生的真正光榮不在於打了40個勝仗,而是那不能被遺忘的、將萬古長存的我的民法。」《法國民法典》後來改名為《拿破崙法典》,但在拿破崙下台後又恢復原名。

❷ 根據你的調查,分析民法典實施後,大學生最為關心的是哪些內容以及對大學生活、

對於方方出行的沒法點,大學生被實施這把范圍的時候,一定要為社會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❸ 評析民法典草案: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亮點和不足之處

【導讀】最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我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出台,取代了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

民法典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60個條文,覆蓋每一個公民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活。

民法典與人口和生育問題關系比較密切的部分是婚姻家庭編。我們認為,婚姻家庭編的最大亮點,是刪除了原婚姻法和收養法有關計劃生育的內容,婚姻家庭編(以及整部民法典)沒有出現「計劃生育」一詞。但婚姻家庭編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關於法定婚齡以及限制收養子女數這兩個方面。下面分別進行詳細分析:

一、在婚姻部分,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這條關於法定婚齡的規定,是沿用了原《婚姻法》第六條的規定。事實上,1980年我國制定《婚姻法》時之所以把法定婚齡規定得這么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配合當時推行的「一胎化」政策。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寬,原《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婚齡早已不合時宜。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在2012年和2017年全國兩會上提交建議,把男性和女性的法定婚齡統一降到18周歲。何亞福先生也曾在《新京報》上撰文分析,我國現行法律規定18周歲的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而結婚是一種民事行為,如果18歲不允許結婚,意味著這個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因此,法定婚齡統一到18歲,是對法律體系邏輯統一的尊重。需要指出的是,降低法定婚齡並不等於提倡早婚。這是因為,法定婚齡只是允許結婚的最低年齡,並不是說到了法定婚齡就應該結婚。

有一種很普遍的觀點是:現在很多人在18歲時仍然讀高中,怎麼能結婚?這種觀點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現在很多農村人並不讀高中,而是初中畢業就去打工了。這些農村青年出去打工兩三年,到18歲時,心智已比較成熟。所以,用城市人的眼光來看法定婚齡降到18歲,可能不切實際;但從農村人的角度來看,這一議案是接地氣的。

法定婚齡降到18歲,對大多數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因為即使法定婚齡降低了,大多數人仍然會在男22歲、女20歲以上的年齡結婚。2015年中國婦聯發表的《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平均結婚年齡為26歲,男性比女性高2.3歲。而根據江蘇省民政廳的數據,2017年,江蘇省平均初婚年齡為34.2歲,其中女性34.3歲,男性34.1歲。因此,法定婚齡降到18歲,並沒有損害到多數人的權益,但保護了少數人的權益。

從國際上來看,我國現行的法定婚齡高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其中我國男性的法定婚齡是世界最高。比如,歐洲大多數國家的法定婚齡是18歲;美國的法定婚齡由各州決定,很多州也規定是18歲;在東亞地區,日本的法定婚齡是男女均為18歲,我國台灣省和韓國的法定婚齡是,在父母同意下,男18歲,女16歲就可以結婚,而到了20歲,就不需要父母同意也可以結婚。

二、在收養部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條規定:「無子女的收養人可以收養兩名子女;有子女的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

我們認為,雖然這條規定比原《收養法》規定「只能收養一名子女」有所放寬,但限制收養人最多隻能收養兩名子女,仍然是不必要的。

過去,限制生育的政策以及《收養法》對收養設置嚴苛的條件,是導致棄嬰和拐賣兒童增多的兩個重要原因。因為生育限制政策在壓縮普通家庭按意願生育孩子空間的同時,嚴苛的收養規定大大窄化了正常收養的渠道。一旦正常合理的途徑被阻滯,非法的行為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兒童拐賣猖獗正是這一規律的體現。這可以從拐賣兒童的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來理解。

從需求來看,在生育限制政策下,部分家庭無法通過增加生育數量來滿足有兒、有女或兒女雙全的需求,也無法滿足《收養法》中無子女的規定,但購買兒童卻可以進行性別選擇,也可繞過當地計劃生育機構在懷孕期間的干擾和脅迫。還有,無法生育的夫妻早年可將親友的孩子過繼到身邊,但《收養法》將送養的孩子也當成計劃內生育名額,使得親友很難生育更多的孩子過繼出去。

從供給來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春雷副教授針對133個被拐賣兒童案例的實證分析顯示,有一半多兒童是被親生父母或親戚出賣。該分析並未列出具體的出賣原因,但如果這些家庭能將孩子合法送養給親友,其中很多應該不至於將孩子賣掉。

中國早已經陷入低生育率陷阱已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後,近三年全國出生人口仍然連續下降。這種人口趨勢將嚴重威脅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全面放開乃至大力鼓勵生育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的背景下,以限制生育為目標對公民收養子女數量進行限制早已不合時宜。為此,我們建議把民法典第一千一百條規定「無子女的收養人可以收養兩名子女;有子女的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改為「收養人可按意願和經濟狀況收養多名子女」,並明確規定被收養的孩子與親生孩子在落戶和受教育方面享有同等的權益。

最後,我們建議政府建立收養制度,在父母沒有條件自己養育時,孩子可由政府機構代養,在規定年限內可以領回。

❹ 分析1900年德國民法典的特點及意義

一、特點

1、德國民法典是一部保守的、守舊的法典。

2、在一百年來法典編纂與法學(特別民法學)學術發展所積累的經驗與成就的基礎上,在法典編纂技術與民法學發展兩方面,較法國民法典有顯著的進步。

3、一部壽命很長的法學傑作。

4、以成熟的一些概念、學說和制度作為基礎。

5、德國民法典立法技術的優越性。

二、意義

1、它繼承羅馬法的傳統,結合日耳曼法的一些習慣,並根據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情況而制定,因而在內容上超出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法律原則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需要。

2、1900年1月1日施行,以後為德意志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繼續適用,現在仍然有效。

3、這是繼《法國民法典》之後,大陸法系國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

(4)評析民法典擴展閱讀

1900年《德國民法典》

1900年《德國民法典》從開始起草到正式公布施行,前後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除了含有若干國際私法實體規則的施行法之外,《德國民法典》分為五編,共35章,2385條。第一編為總則,主要規定涉及民法各部分的一般原則和基本制度。

第二編為債務關系法(簡稱「債法」);第三編為物權法;第四編為親屬法,主要內容為民事婚姻、親屬關系和監護等;第五編為繼承法。《德國民法典》的用語抽象而准確,概念嚴謹,法典的編纂體例具有科學性。

《德國民法典》所採用的五編制民法體系屬於「潘德克頓體系」,創設了「總則編」,並將其放在民法典之首。總則編是對整部法典的基本制度和原則作出抽象、概括的說明,並對一些概念、術語作出解釋。其後的四編是總則編的擴展和具體化。

此外,《德國民法典》的立法精神體現了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結合。

《德國民法典》的編纂和施行,對統一德國法制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成為德國民法發展的基礎。此外,《德國民法典》還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民事立法,如1898年《日本民法典》、1923年《蘇俄民法典》等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由於《德國民法典》的嚴謹結構、抽象概念和晦澀的語言被認為是典型的德國產物,別國很難照搬,因此,《德國民法典》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主要是在法律理論和學說方面,而實際採用的卻很少。

《德國民法典》的出現,打破了《法國民法典》近一個世紀的壟斷地位,與前者並列成為民法法系的代表,使民法法系劃分為法國法律體系(拉丁支系)和德國法律支系(日耳曼支系)。

❺ 從性別角度分析民法典,你有什麼期待和問題

從性別角度分析民法典,你有很多期待和問題,比如說我希望女性的權益得到更多的保障,妻子再婚姻關系中有更大的自主權和平等權等。

❻ 如何評析民法典草案: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導讀】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標志著我國正式從民事單行法時代邁入民法典時代。

5次立法:

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2015年先後5次啟動民法典立法工作,終於將民法典草案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7編:

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2步走:

民法典編纂工作採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

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

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後,再與民法總則合並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婚姻家庭

家和萬事興

婚姻家庭制度是規范夫妻關系和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婚姻家庭編草案以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為基礎,在堅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修改完善了部分規定,並增加了新的規定,為塑造健康和睦的婚姻家庭關系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障。

關鍵詞:婚前病史坦白

案例:小麗與小包結婚後育有一子。沒過幾年,小包精神病發作,經常辱罵、毆打小麗和孩子。後來小麗得知,小包屬先天性精神分裂症,結婚前就曾有過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小麗向法院起訴離婚,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草案: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點評: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代表

婚姻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且意思表示真實,不容許任何一方對他方進行強迫、欺騙、乘人之危或任何人加以包辦及非法干涉。如果一方患有重大疾病而在結婚登記前不如實告知另一方,與婚姻自由精神相悖,也會嚴重影響到婚姻質量與家庭和諧。

關鍵詞:離婚「冷靜期」

案例:劉某和顧某經相親步入婚姻殿堂。婚後丈夫顧某長期出差在外,兩人缺乏溝通,最終為買學區房而爭吵。劉某一氣之下向法院起訴離婚。法官了解到雙方並無根本矛盾,離婚只是一時賭氣,就主持雙方各自反省一段時間。後來法官電話回訪,雙方均表示已在「休戰」中冷靜下來,重歸於好。

草案: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點評:王俊峰代表

離婚「冷靜期」制度的確立,有利於避免當事人因為一時沖動而草率離婚,盡可能挽救當事人的婚姻,並引導當事人嚴肅認真對待婚姻家庭,強化當事人的家庭責任感,維護和促進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

關鍵詞:父母婚姻自由

案例:韓某早年喪妻,獨自一人將兒子韓小某養大。韓小某成家後,韓某結識舞伴王某並決定結婚。韓小某得知後極力反對,堅決不同意父親再婚,聲稱一旦再婚就不給韓某養老送終。

草案: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離婚、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點評:王俊峰代表

婚姻自由是我國婚姻制度的一項基本原則,父母基於自願選擇離婚、再婚是其法定權利,作為子女,不能橫加干涉。贍養父母是子女的一項法定義務,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不影響和改變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現實中,子女基於各種理由干涉父母的婚姻,或因父母離婚或再婚而不履行贍養義務,都是於法無據的。

繼 承

自由分配、合法繼承

繼承製度是關於自然人死亡後財富傳承的基本制度。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和家庭擁有的財產日益增多,因繼承引發的糾紛也越來越多。根據我國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的發展變化,繼承編草案在現行繼承法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繼承製度,以滿足人民群眾處理遺產的現實需要。

關鍵詞:遺產管理人

案例:老黃在監獄服刑期間,父親病逝,遺產分給三個兒子。老黃出獄後,發現自己繼承的房產被兩個哥哥霸佔,並叫囂「罪犯沒有繼承權」。老黃無奈,請村委會出面重新清理、分割遺產。

草案:繼承開始後,遺囑執行人為遺產管理人;沒有遺囑執行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遺產管理人履行清理遺產並製作遺產清單、向繼承人報告遺產情況、採取必要措施防止遺產毀損、處理被繼承人的債權債務、按照遺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分割遺產等職責。

點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代表

在繼承法律實務中,經常存在被繼承人的遺產尚未清理的問題。所以該條文明確指出,遺產管理人有權利和義務製作遺產清單。遺產清理之後,遺產管理人還要承擔對遺產管理的責任。繼承人不在被繼承人身邊時,需要遺產管理人來行使繼承權利。從這些情形看,增設遺產管理人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填補了以前法律的一個空白。

關鍵詞:胎兒繼承權

案例:劉女士和龔先生舉辦了婚禮,但一直沒辦理結婚登記。即將為人父之際,龔先生在工地意外身亡,劉女士分得90萬元賠償款中的45萬元,龔先生父母以劉女士不是兒子合法妻子、孩子尚未出生不具有獲賠資格為由,要求其返還不當得利45萬元。法院認為胎兒享有相應權利,劉女士有權獲得賠償款,駁回了兩人的訴訟請求。

草案: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點評:孫憲忠代表

這個制度的適用,必須符合法律上的條件,如,胎兒確實已經坐胎成功、胎兒和死者確實具有血緣關系。但是這些條件還不夠,因為這一制度的要點在於胎兒還必須正常出生而且存活下來。如果胎兒並未存活,那麼這一份特留的遺產就要返回到原來繼承的初始狀態,由其他的繼承人繼承,而不能由胎兒的母體獨自獲取。

關鍵詞:浪子回頭

案例:張某早年嗜賭成性,多次虐待、敲詐父親,甚至將房產變賣,並把父親趕出家門。父親無奈「投奔」女兒。張某出獄後痛改前非,時常看望父親。張父臨終將財產繼承給女兒,同時將一件古董傳給張某。女兒以張某「有辱家門」為由,拒絕張某繼承。張某無奈請法院「主持公道」。

草案: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的,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點評:孫憲忠代表

繼承人有損害被繼承人或者損害其他繼承人合法利益的情形時,按以前的繼承法規定,繼承人一律喪失繼承權。民法典草案對剝奪繼承權的規則作了軟化處理,即繼承人如果在繼承開始前確實痛改前非,就不再剝奪其繼承權。但該繼承人必須「確有悔改表現」,且應在繼承開始前。如果被繼承人死亡,繼承開始,繼承人才確有悔改,那也是沒有意義的。

侵權責任

侵權無小事,法律講分明

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侵權責任法實施以來,在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預防和制裁侵權行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侵權責任編草案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侵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吸收借鑒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對侵權責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關鍵詞:自甘風險

案例:王某在一場業余籃球比賽中被無意戳傷了右眼,共支出醫療費5萬元。王某認為使其受傷的林某應擔責,遂訴至法院,請求林某賠償其各項損失8萬元。

草案: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點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委員

自甘風險原則合理劃分了受害人、參加者以及組織者三方責任。既強調了活動參加者應對活動風險有足夠的認識並自願接受這一風險帶來的不利後果,也維護了風險發生後其他無過錯參加人員的合法利益,同時,又明確活動的組織者應負有安全保障等義務。

關鍵詞:自助行為

案例:馬某在餐館吃完飯後賴賬逃跑。老闆佘某邊追趕邊報警。雙方你追我逃,馬某摔傷住院。出院後,馬某請求賠償其因被追摔傷造成的各項損失4萬余元。法院認為馬某摔傷,與佘某自助行為之間並無直接關系,飯店不應對馬某摔傷承擔賠償責任。

草案: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採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採取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

點評:湯維建委員

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受害人若不採用一些私力救濟的方法,則其自身受損的權利可能日後難以得到有效補償。草案肯定了私力救濟的合法性,但受害人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能採取合理措施並且應立即請求相關國家機關進行處理,積極尋求公力救濟。如果受害人採取了不當措施,致使他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關鍵詞:高空拋物

案例:市民郝某在街上走路時被高空掉落的煙灰缸砸中腦袋,入院治療達半年之久。難以調查煙灰缸究竟從何而來,事後郝某把事發地住戶告上法庭,經判決,22家住戶各賠償郝某8100餘元。

草案: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點評:湯維建委員

高空拋物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存在威脅。草案該項規定採用了「補償+追償」的原則加以處理,這樣規定既有利於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也更加符合法理要求。在此類案件中,審判機關應盡量藉助先進的調查手段判定真正的侵權人,不宜輕易採用該條規定。

2014年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7年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

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2019年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

2020年

2020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民法典草案,不僅解決咱中國老百姓的時代問題,也在用立法的方式向世界傳遞出我們的民族精神。

❼ 日本民法典的評價

日本移植外國法律的方式,今天看來,有的過於簡單和草率。例如把德國的民事訴訟法幾乎逐條譯過來,在舊民法中也有這樣的情形。但這些都是限於當時的具體情況而不得已的做法。就像本文中說過的,江藤新平急於翻譯法國民法典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對此,不應加以苛責。
在繼受(移植)外國法的過程中,發現外國法與本國原有的國情有不合或沖突的地方發生爭論甚至沖突,也是一種必然的現象。日本的「法典論爭」是一個典型例子。問題是如何判斷所謂「國情」,對那種國情應持何種態度。在日本制定民法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可說直到今天)維護固有的「淳風美俗」的說法。究竟什麼是淳風美俗,一夫多妻(蓄妾)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否「淳風美俗」,正如中國在清末變法中,女人纏足、男人蓄長辮,三跪九叩首,這些是不是好的風俗習慣,都必須首先澄清。在日本,民法中的家制(包括家督繼承)長期是激烈斗爭的焦點,絕非偶然。日本明治民法的起草人之一穗積陳重認為日本的家制是日本優越於「萬國」的所在, 二次大戰後修改民法時,牧野英一(貴族院議員)堅決反對完全廢除家制。 這些例子給人的教訓都是重要的。
不論那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特點的國家和民族是沒有的。因而在繼受外國法時,辨別自己的特點也是一個重要問題。機械地、盲目地照搬外國的法律,當然不一定好;強調、甚至借口自己的特點,而拒絕接受先進的外國法律,也是不對的。
要敢於接受,善於研究,不斷修改,這是繼受外國法律很重要的原則。日本可以給我們提供不少經驗教訓。例如在民法中,日本仿照西方規定了收養制度,拋棄了東方原有的一種收養制度,直到1987年,又在民法中增訂了一種「特別收養」,實際上是又恢復了東方式的一種收養。又如在民事訴訟法中,起初照搬了德國的證書訴訟與票據訴訟程序,1926年認為這種程序在日本沒有必要,將之刪除;到1964年,又將之恢復。 如果接受時猶豫不決,接受後發現缺點又不敢修改,是很不好的。……
日本在接受了外國法律後,很注意對之進行研究。在繼受法律之後,日本接著就從事理論研究。不僅繼受法律條文,也要繼受法律條文後面的理論。日本學者(如北川善太郎)把日本法學界在20世紀對德國法學理論的研究稱為「理論繼受」。只有從理論上繼受了外國法,外國法才能在日本紮下根來,日本又可在理論繼受過程中,發現哪些東西適合於日本對日本有利,哪些不是的,這樣又可以修改繼受來的法律,使外國法律「日本化」。 日本在這方面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❽ 拿破崙對於民法典的評價

評價拿破崙

第一、他是一個人,而不是神仙。歷史,是人民群眾的歷史。每個歷史時期的偉大人物,不管怎樣高明,他卻不是懸念之中,而是生活在社會之中;他之所以比一般人偉大,除了他具有某方面的出眾才華外,更因為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經驗和權勢,但不管怎樣,他的立腳點和同時代的人必然是一致的,是同在一個水準上的。每個時代的歷史都不可能是某個英雄的歷史。拿破崙時代的歷史也不是拿破崙個人的英雄史,不能把他神化。可是,百年來,世界各國的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卻有不少神化之處,如:說他是「世紀的巨人」、「西方之皇」、「戰爭之神」、「命運的支配者」等等。在吹捧的反面,卻又是一片憤怒、厭惡和詬罵,如說他是「科西嘉島的怪物」、「摧殘自由的暴君」、「無恥小人」、「匪徒」等等。

第二、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歷史的規律表明,每當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它必然成就偉大的歷史人物。拿破崙之所以偉大,是由震驚世界的法國大革命這一件大事所造就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麼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因此,必須把他放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中,才能更好地去認識他。

第三、要看主流,看主導方面,不能以某一片面代替整體。歷史人物,特別是偉大的歷史人物,其一生的經歷是錯綜復雜的。因此,要看他在這個大的歷史潮流中,是阻礙歷史的潮流而動,不是順應時代的潮流而動。

第四、拿破崙戎馬一生,親身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約20年的拿破崙戰爭,前期主要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後期也有反抗民族壓迫的因素,但戰爭已具有明鮮的侵略性和掠奪別的民族及兼並別國領土的性質,給歐洲和法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1804年拿破崙頒布的《法國民法典》(又稱《拿破崙法典》) 是資產階級法典編纂的典型,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仿效 。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在 1922、1923年期間基本上完成了刑法、民法和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以及勞動法、土地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典的編纂工作,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社會主義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刑法、刑事訴訟法、婚姻法、民事訴訟法等,都是社會主義基本法律。

希望你能滿意!

❾ 怎樣評價拿破崙的《民法典》

。」《拿破崙法典》(又稱《法國民法典》或《民法典》)。是中國法學教育中民法學的必講課程,但只有民法碩士研究生、博士生才有可能會去通讀它長達2281條的條文。在我們興師動眾起草《中國物權法》的時候,我們不由得要想起這個法典。因為眼下我國的民法學者在爭論的好多民法物權原理,200多年前這個法國皇帝組織的法學家已經解決好了。
1789年6月,法國大革命時代的國民議會通過決議宣布,「所有各類賦稅與奉獻,凡未經議會正式明確批准者,在全國各省份概予停止」,國王也無權決定稅收。國王路易十六為此大怒,解除了主張稅收權歸議會的財政總監內克的職務。
國王與國民議會的矛盾激化了。7月,巴黎城被起義者控制。巴士底獄被攻克。以「誰有權決定賦稅」為起因的法國大革命就這樣全面爆發。1792年9月,統治法國上千年的君主制被廢除,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1799年拿破崙亂中奪權,發動「霧月政變」,成立執政府。
10個月後,他下令成立由四名委員組成的「民法起草委員會」,規定委員必須在11月內完成民法起草。起草委員會按期完成了民法草案,經大理院和上訴院研究修改後,提交參政院討論修改。參政院圍繞民法草案,共召開了102次討論會,拿破崙親任主席並參加公議97次。法典最後經立法院一致通過。於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了這部人類歷史上的典範性法典。被拿破崙任命為民法起草委員的四人是大理院長特龍謝(Tronchet)、羅馬法專家馬爾維爾(Malleville)、政府司法行政長官普雷阿梅納(BigotdePréameneu)、及海軍法院推事波塔。
《拿破崙法典》又稱為《法國民法典》,它是資產階級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產物,於1804年公布施行。經過多次修訂,現仍在法國施行。它最初定名為《法國民法典》 ,1807年改稱為《拿破崙法典》 ,1816年又改稱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稱為《拿破崙法典》,但從1870年以後,在習慣上一直沿用《法國民法典》的名稱。

《拿破崙法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法典,原則鮮明,編排合理,邏輯嚴謹,語言簡潔,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部誕生於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制定的。隨著拿破崙在歐洲的軍事擴張,《拿破崙法典》也被應用到法軍所到之處。由於該法典的系統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因而對後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起到了立法規范的作用,從而具有了廣泛的世界意義,其內在的價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奪目。

❿ 恩格斯是如何評價《法國民法典》的

恩格斯是這樣評價《法國民法典》的:「《法國民法典》是以法國大革命的社會成果為依據並把這些成果轉為法律的惟一的現代民法典……成為世界各國編撰新法典時當做基礎來使用的法典。」

熱點內容
平湖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7:22:07 瀏覽:59
中央反邪教立法 發布:2025-08-22 17:16:55 瀏覽:930
黃山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8-22 17:16:04 瀏覽:601
福清老法院 發布:2025-08-22 17:02:45 瀏覽:696
違反大氣法等相關法律責任有 發布:2025-08-22 16:52:35 瀏覽:35
運動會法學院口號 發布:2025-08-22 16:44:38 瀏覽:767
踐行井岡山精神譜寫法律服務 發布:2025-08-22 16:44:29 瀏覽:9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工作條例 發布:2025-08-22 16:44:28 瀏覽:493
上饒市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2 16:31:06 瀏覽:292
擎雨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6:19:49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