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犯罪刑法
A. 《刑法》中稅務人員職務犯罪有哪兩項罪名,應如何處罰
《刑法》規定的只能由稅務人員構成的職務犯罪,包括兩個罪名:徇私舞弊不回征、少征稅款罪和徇答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具體處罰規定如下:
我國《刑法》第四百零四條規定: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四百零五條第1款規定,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加重處罰事由 :犯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是本罪的加重處罰事由。這里的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是指給國家稅收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B. 涉稅犯罪的種類
逃稅罪(刑法201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四)》取消了偷稅罪,取消原因為:
《刑法修正案(七)》第3條對刑法第201條作出修正,原條文的規定是「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修正後的條文表述為「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前後條文對比,罪狀關於犯罪行為的表述發生較大變化,本罪罪名也應調整,徵求意見稿原擬定罪名為「逃避繳納稅款罪」。經綜合考慮相關部門的意見,《罪名補充規定(四)》將本條罪名確定為「逃稅罪」,相應取消原罪名「偷稅罪」。
抗稅罪(刑法202條)
逃避追繳欠稅罪 (刑法203條)
騙取出口退稅罪 (刑法204條第1款)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刑法205條)
虛開發票罪(刑法205條第4款)
《刑法修正案(八)》三十二、刪去刑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款。
三十三、在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零五條之一:「虛開本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五)》根據《刑法修正案(八)》進行的修改,增加了虛開發票罪。
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刑法206條)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刑法207條)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刑法208條)
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刑法209條第1款)
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發票罪(刑法209條第2款)
非法出售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刑法209條第3款)
非法出售發票罪(刑法209條第4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第209條第4款非法出售發票罪
持有偽造的發票罪(刑法第210條第3款)
《刑法修正案(八)》 三十五、在刑法第二百一十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一十條之一:「明知是偽造的發票而持有,數量較大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五)》根據《刑法修正案(八)》進行的修改,增加了持有偽造的發票罪。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刑法402條)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刑法404條)
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刑法405條第1款)
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罪(刑法405條第2款)
放縱走私罪(刑法411條) 走私武器、彈葯罪(刑法151條第1款)
走私核材料罪(刑法151條第1款)
走私假幣罪(刑法151條第1款)
走私文物罪(刑法151條第2款)
走私貴重金屬罪(刑法151條第2款)
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刑法151條第2款)
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罪(刑法151條第3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四)》取消了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製品罪,並將之擴大為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罪,取消原因為:
《刑法修正案(七)》第1條對刑法第151條第3款作出修正,將原條文保護的對象由「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稀植物及其製品」擴大到「珍稀植物及其製品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在研究起草這一罪名過程中,對於是否將罪狀中的「其他」二字體現在罪名中存在不同認識。經研究,將本款罪名確定為「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主要理由是:第一,「其他」屬於列舉情形之外的概括式表述,范圍上有一定模糊性,在罪名中不宜出現。第二,對於類似的情形,以往的罪名也有過規定,如刑法第114條、115條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對應的就是「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罪名中並沒有出現「其他」二字。
走私淫穢物品罪(刑法152條)
走私廢物罪(刑法152條第2款)
《刑法修正案(四)》在第一百五十二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逃避海關監管將境外固體廢物、液態廢物和氣態廢物運輸進境,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取消了走私固體廢物罪,將之擴大為走私廢物罪,原來的罪名僅為固體廢物,現在的罪名包括固體廢物、液體廢物、氣體廢物。在起草該款罪名的過程中,有人建議將該款的罪名確定為「走私固體廢物、液態廢物、氣態廢物罪」。經研究認為,這一建議雖然能夠完整地描述該罪罪狀的基本特徵,但是不符合罪名表述應該簡約的要求。從漢語語法角度來說,「固體、液態、氣態」這三個詞只是「廢物」的修飾語,而這些修飾語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罪名中是無需加以體現的。鑒於此,《補充規定(二)》將該款的罪名確定為「走私廢物罪」。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刑法153、154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貨物、物品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較大或者一年內曾因走私被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後又走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二)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三)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對多次走私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走私貨物、物品的偷逃應繳稅額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特殊形式的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下列走私行為,根據本節規定構成犯罪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未經海關許可並且未補繳應繳稅額,擅自將批准進口的來料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的原材料、零件、製成品、設備等保稅貨物,在境內銷售牟利的;
(二)未經海關許可並且未補繳應繳稅額,擅自將特定減稅、免稅進口的貨物、物品,在境內銷售牟利的。
C. 涉稅的犯罪主要有幾種
涉稅犯罪共有逃稅罪、抗稅罪、騙取出口退稅罪、妨害發票管理的犯罪,妨害發票管理的犯罪等。涉稅犯罪常常與其他經濟犯罪,如貪污、賄賂等犯罪相互交錯。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D. 新刑法偷稅漏稅罪有哪些法律規定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並且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對多次犯有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第二百零三條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4)稅收犯罪刑法擴展閱讀
《刑法》第二百零二條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二百零七條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二百零八條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又虛開或者出售的,分別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E. 最新稅務職務犯罪立案標准有哪些
稅務職務犯罪主要包括濫用職權罪、逃稅罪、抗稅罪等。具體的立案標准為:
1、濫用職權罪立案標准:《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十六條,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二)造成有關單位破產,停業、停產六個月以上,或者被吊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解散的;(三)其他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2、逃稅罪立案標准:《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五十七條:[逃稅案(刑法第二百零一條)]逃避繳納稅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不補繳應納稅款、不繳納滯納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的;
(二)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的;
(三)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納稅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後再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或者接受行政處罰的,不影響刑事責任的追究。
3、抗稅罪立案標准:《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五十八條,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造成稅務工作人員輕微傷以上的;(二)以給稅務工作人員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財產等造成損害為威脅,抗拒繳納稅款的;(三)聚眾抗拒繳納稅款的;(四)以其他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十六條
F. 根據《刑法》的規定,涉稅犯罪哪些主體屬於特殊犯罪主體
特殊主體是指具有某種特定身份、對其犯罪主體資格有重要影響的犯罪主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涉稅犯罪中,屬於特殊犯罪主體的主要是逃避追繳欠稅罪(刑法203),抗稅罪中(刑法202條),是依法負有納稅義務和扣繳稅款義務的人,既包括個人、也包括單位,本罪的主體是欠稅人,是特殊主體。
其他的如,騙取出口退稅罪(刑法204條第1款),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刑法205條),虛開發票罪(刑法205條第4款),都屬於一般主體。一般主體,就是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為該罪的犯罪主體,屬於一般主體。
G. 刑事案件的法律程序,涉稅刑事犯罪法律怎麼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五條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有前款行為騙取國家稅款,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給國家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
第二百零六條 【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偽造並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數量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嚴重破壞經濟秩序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量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第二百零七條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二百零八條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又虛開或者出售的,分別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H. 刑法中危害稅收征管罪主要對哪些利用發票犯罪行為定罪
《刑法》中危害稅收征管罪主要對以下幾個利用發票犯罪行為定罪:
(1)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
(2)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3)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
(4)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
(5)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
(6)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虛開發票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九條【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發票罪;非法出售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非法出售發票罪】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非法出售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非法出售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依照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I. 稅收違法涉嫌犯罪怎麼辦
稅收違法涉嫌犯罪的方案是:
方案一:繼續做出《稅務處理決定書》和《稅務處罰決定書》,然後移送公安機關;
方案二:僅做出《稅務處理決定書》,暫不進行處罰,然後移送公安機關;
方案三:暫停稅務處理和處罰,直接移送公安機關。
稅收違法涉嫌犯罪處理的參考規定如下:
一、《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10號,以下簡稱《移送規定》)第三條:「涉嫌構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必須依照本規定向公安機關移送。」
二、《移送規定》第十一條:「行政執法機關對應當向公安機關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移送。」
三、《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折抵相應罰金。
四、《刑法修正案(七)》: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需要注意的事項是:
第一,「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也不等於「無罪」;
第二,稅務處罰的證明標准和定罪量刑的證明標准不一樣,可以處罰未必可以定罪,不可以定罪也未必說明處罰有誤;
第三,「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和「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判斷權都在法院,稅務機關不可擅自做出不移送的決定。簡言之,如果涉嫌犯罪,稅務局不要考慮法院最終會怎麼認定,移送可以避免風險。
結論:第一種方案是正確的,該移送移送,該處理處理,該處罰處罰,要有底氣。不過在執法實踐中,有些稅務機關出於對《移送規定》第三條和第十一條的顧慮,選擇了第二種方案。但無論如何,第三種方案是不可行的。
J. 對稅收犯罪的懲治有哪些
防範和治理稅收犯罪,是一項涉及到稅制改革能否正常進行和我國經濟建設全局的系統工程。必須針對我國目前稅收犯罪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和條件採取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教育的、刑事的等多種相應的措施,予以綜合治理。
加大對稅收犯罪的打擊力度,形成打擊合力,則是懲治已經發生的稅收犯罪的重要舉措。
法律對違反稅法行為的懲戒作用不明顯,力度不夠,就不足以抑制迅速增加的稅收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加大對稅收犯罪的打擊力度,首先應在五法上解決打擊不力的問題。長期以來,關於對違反稅法構成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問題,只規定在現行《刑法》第121條。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一規定的不足日見明顯。這種不足主要表現為:與稅收犯罪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相比較,法定刑偏低;僅規定偷稅罪和抗稅罪兩個罪名,不能涵蓋各種嚴重危害國家稅收管理活動所構成的犯罪行為。為了彌補立法的不足,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於1992年9月4日通過了《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該《補充規定》對我國刑法規定的偷稅、抗稅犯罪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補充,如擴大了稅收犯罪的主體范圍,注重了罰金刑的適用,變原來刑事法律中採取空白罪狀規定偷稅、抗稅罪為敘明罪狀等等;而且還增加了逃避追繳欠稅罪和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罪兩個新罪名。1995年10月30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又通過了《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體現了嚴懲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及其他有關發票的犯罪活動的精神。這兩個法律的頒布使我國有關稅收犯罪的立法更加趨於完整和細致,為懲治稅收犯罪分子,維護國家稅收管理制度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今後,在查處偷稅、抗稅、逃避追繳欠稅和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以及利用發票的犯罪等稅收犯罪案件時,應嚴格依照有關法津的規定,予以定罪量刑。
加大對稅收犯罪的打擊力度,在執法方面要堅決糾正「有法不依、以罰代刑、執法不嚴」的錯誤。對已經查出的稅收犯罪案件要堅決依照《補充規定》予以定罪量刑,絕不能以補稅、罰款代替刑事處罰。目前,部分地區存在的有法不依、以罰代刑、執法不嚴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稅收犯罪活動的蔓延泛濫。因此,必須徹底糾正這一錯誤,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
加大對稅收犯罪的打擊力度,還應建立健全稅務警察機構和稅務司法機構等專門機構,保證對稅收犯罪案件的及時查處和處置。
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稅務警察力量和機構,對稅收犯罪主要由在人民檢察院內設立的國稅檢察室和地稅檢察室行使偵查權。稅務法庭或稅務審判庭的建立正逐漸向全國推開。這些稅務法庭或審判庭除受理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稅收犯罪案件外,還受理稅收行政案件、稅務機關申請強制執行的案件等。稅務警察機構在我國還是一個空白,稅務司法機構也才在部分省市地區建立,正處於摸索階段。如何建立健全我國的稅務警察機構和司法機構,以有利於及時有效地打擊稅收犯罪活動,還有待於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進行一定的試點。
稅收工作涉及面廣量大,單靠稅務機關一個部門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同樣,治理稅收犯罪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和綜合工程,必須要與公、檢、法、司、工商、銀行等部門加強合作,緊密配合,形成打擊稅收犯罪的合力。1995年8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海關總署六個部門聯合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屬機關發布通知,要求在嚴厲打擊騙取出口退稅犯罪活動中,加強配合與協作。在打擊利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活動中,公、檢、法、司、稅務部門也多次召開聯席例會,商討對策,共同打擊這類犯罪。此外,還要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對稅收犯罪予以檢舉、揭發和舉報,設立舉報電話和舉報箱,通過群眾舉報發現稅收犯罪線索。通過動員全社會力量都來參與對稅收犯罪的綜合治理,就會形成聯手護稅的良好社會風氣,稅收犯罪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