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公司法人
❶ 關於出任公司法人的問題
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
(一)行政責任
《民法通則》49條規定,公司從事了如下特定的違法行為,除公司需要承擔相應責任外,行政機關可以對公司法定代表人給予罰款的行政處罰:
1、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2、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3、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4、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5、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6、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這些違法行為不同於經營活動中的違約行為,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這些違法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公司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的資格受損,對外承擔責任的能力削減,而這些行為往往是由於法定代表人的決策造成的,這些行為往往需要法定代表人簽字同意才可以執行,因此行政機關會直接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責任,如予以罰款等。但是實踐中,如果法定代表人確實不知情,或者被人盜用了簽名章等,應當如何追究實際管理者的責任,是否可以作為債權由掛名法定代表人向實際管理者主張,尚待探討。
(二)民事責任
1、對外,不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以公司的財產對外獨立承擔責任,在經濟活動中如果因為違反合同義務或法定民事義務,應由公司對外承擔民事法律後果。也就是說,不管是掛名還是實質參與公司管理的法定代表人,都不需要因為公司經營過程中違反合同義務而承擔對合同對方當事人的違約責任。
2、對內,可能因經營過錯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由於法定代表人同時也是公司的董事或經理,依照《公司法》150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153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公司及股東均可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
如果法定代表人和實際的經營管理人不是同一個人,可以和實際管理人簽訂一個內部的管理分工協議,表明您不是直接管理者,決策行為與您無關。另外,如果需要對外簽字,直接由實際管理人簽字而不自己簽署,如果必須由您簽署的,建議了解有關文件的內容和可能導致的後果後再簽署,保管好自己的簽名章,避免盜用。當然,這個建議只是一定程度上降低刑事責任風險,但是行政上的罰款是作為名義上的法定代表人也需要承擔的。概而言之,擔任掛名法定代表人的責任風險並不低,建議謹慎考慮。
(三)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目前對單位犯罪追究時,只追究對單位犯罪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因此,直接參與犯罪活動的法定代表人,有可能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被追究刑事責任,而對沒有直接參與犯罪活動的法定代表人,是無需追究刑事責任的。也即,如果法定代表人能證明自己僅僅是掛名而已,並沒有實際參與單位犯罪行為,則可以因不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而無需被追究刑事責任。
❷ 公司法人可以由幾個人擔任
公司法定代表人只能由一個人擔任,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民囑立職權的負責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❸ 曾經擔任過公司法人代表,後面變更了,影響申請低保嗎
曾經法人現在不是了,低保條件里好像沒有這一條吧!
❹ 公司法人代表由誰擔任
公司法人代表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且公司法定代表人可以變更,若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第一百五十五條
公司以實物券方式發行公司債券的,必須在債券上載明公司名稱、債券票面金額、利率、償還期限等事項,並由法定代表人簽名,公司蓋章。
❺ 曾經職務犯罪的刑滿後是否可擔任法人
不可以,根據《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
第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准登記: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正在被執行刑事強制措施的;
(三)正在被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通緝的;
(四)因犯有賄賂罪、侵犯財產罪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因犯有其他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三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
(五)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經理,並對該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六)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七)個人負債額較大,到期未清償的;
(八)有法律和國務院規定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