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則司法解釋
本條是關於對教唆犯處罰原則的規定。本條分為兩款。
第一款是關於對教唆他人犯罪的人處罰原則和從重處罰情節的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在罪犯分類中稱「教唆犯」。根據本款的規定,對教唆犯,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是指教唆犯罪的人教唆的方法、手段、教唆的程度,對完成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即在實行所教唆的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由於教唆犯教唆的方法、手段及教唆的程度不同,對完成所教唆的犯罪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行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因此,規定「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處罰」。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處罰;起次要作用的,按從犯處罰。由於未成年人經歷少,思想尚未成熟,容易被教唆,其教唆行為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因此,規定對「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重處罰」。
第二款是關於對教唆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如果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所謂「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教唆犯的教唆,對被教唆人沒有起到促成犯意,實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沒有實施教唆犯教唆的犯罪,也沒有實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為沒有造成直接的犯罪結果;二是被教唆人沒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不論哪一種情況,都是教唆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是由於被教唆人沒有實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要小,因此,本款規定對於上述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里規定「可以」,是因為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實際情況復雜,對於教唆犯不能一律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從輕或減輕。
② 有沒有書或者電子版有刑法分則條文所有罪行的犯罪構成要件及相關的司法解釋
《刑法分則及配套規定新釋新解》;2011年9月第2版;99元。。人民法院出版社。
③ 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怎麼樣
昨天拿到了此書,迫不及待地閱讀了起來,張教授不愧是刑法學大家,字里行間閃鑠著張教授深厚的學識。 張教授對最高法的司法解釋一向不以為然,這是我在復習司法考試期間就已經知道了,當然是通過韓友誼之口,如今親眼目睹,仍然為之瞠目,作為一個刑法學者,敢對代表著中國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解釋和最高司法機關---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毫不留情的批評,不得不讓人欽佩張教授的勇氣。 張教授的批評當然不是信口開河,一方面以《立法法》為淵源,指出立法解釋在效力上的缺陷,一方面又從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的邏輯關系研究兩者的關系,從而得出結論:兩者在對象上目前並無准確劃分的界限,讓人信服。 中國的司法解釋之多也,世所罕見,很多最高法院的批復,讓人看起來莫名其妙,明明是法律人都知道的東西,卻非要出台一個解釋,看起來有利於指導下級法院的審判工作,事實上卻束縛了下級法院的手腳,而有些司法解釋更是偏離了立法的本意,成為臭名昭著的惡法,比如刑事被害人不得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解釋。說是最高法院不相信下級法院法官們的水平吧,可是最高法院大法官們的水平,從現有的司法解釋來看,也沒有高出多少,總之一句話,最高法院的手伸的太長了。 現在書才剛開始看,想到哪裡說到哪裡,以後慢慢補充。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則第196條的釋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司法解釋第196條的解釋實質上是關於信用卡詐騙罪的司法解釋。明確了信用卡詐騙罪中關於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和數額特別巨大的具體數額,同時解釋了《刑法》中「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具體情形。
【法律依據】
《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一)拾得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二)騙取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三)竊取、收買、騙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並通過互聯網、通訊終端等使用的;(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⑤ 刑法第287條的司法解釋
刑法287條沒有司法解釋,只有關於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的司法解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規定的「違法犯罪」,包括犯罪行為和屬於刑法分則規定的行為類型但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規定的「違法犯罪」,包括犯罪行為和屬於刑法分則規定的行為類型但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
利用信息網路提供信息的鏈接、截屏、二維碼、訪問賬號密碼及其他指引訪問服務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發布信息」。
⑥ 刑法的解釋,依據解釋的效力所做的分類有哪些
您好,刑法的解釋,依據解釋的效力所做的分類:
1.有權解釋:依據解釋的主體不同又可分為
(1)立法解釋:是指由立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闡明。通常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在刑法中用條文對有關刑法術語所作的解釋;
第二,在刑法的起草說明或修訂說明中作出的解釋;
第三,在刑法施行中如發生歧義所作出的解釋。
(2)司法解釋:是指司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闡明。在我國,司法解釋的權力屬於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2.無權解釋:又叫學理解釋,是指國家宣傳機構、社會組織、教學科研單位或者專家學者從學術理論角度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的闡明。相對於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學理解釋因缺乏法律上的授權,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因此稱「無權解釋」。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⑦ 新刑法司法解釋的內容有哪些
新刑法司法解釋
(一)第一條
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本條是關於制定刑法的目的和根據的規定。
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樣,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我國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性質決定了我國的刑法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刑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在制定刑法的目的和立法根據的規定中明確地體現了我國刑法的本質特徵。
本條主要規定了以下兩方面內容:
1、制定刑法的目的
根據本條的規定,制定我國刑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我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因此,它決定了我國的刑法與其他一切剝削階級的刑法是根本不同的,它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是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的有力工具,是掌握在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手中的法律武器,因而也就決定了制定我國刑法的目的只能是「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其中「懲罰犯罪」,就是通過刑法,規定什麼是犯罪,哪些行為是犯罪,犯什麼罪應受到什麼樣的懲罰的方式,對任何觸犯刑法規定的犯罪分子,依照刑法的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為懲罰犯罪提供法律武器,這是制定刑法的目的之一。「保護人民」是制定刑法的根本目的,這里所說的「保護人民」,不僅是指保護人民個人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財產權利等合法權利不受侵犯,也包括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國家安全、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不遭到破壞。
2、制定刑法的依據根據本條的規定,制定我國刑法的依據有兩個:一是憲法;二是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憲法關於國家維護社會秩序、鎮壓叛國和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制裁危害社會治安、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犯罪活動,懲辦和改造犯罪分子的規定,關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基本制度的規定,關於保護公共財產、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的規定,關於保護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規定等等,都是制定刑法的依據。憲法序言中所確定的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並取得社會主義事業成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仍是制定我國刑法的指導思想和根據。建國以來,我國在同各種刑事犯罪的斗爭中,曾制定了懲治反革命條例、懲治貪污條例等單行刑事法規,特別是1979年制定了我國第一部刑法典以及隨著實際情況的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又通過了一系列的「決定」和「補充規定」,對刑法加以修改和補充。這些法律的實施,對加強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保障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進行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並積累了同犯罪作斗爭的大量經驗。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進行。國內外敵對勢力對我國的滲透、顛覆活動也從未停止,出現了一些新的犯罪形式。因此,不斷總結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針對實踐中出現的新的犯罪,調整我國的刑事政策,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有效地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都是我國制定刑法的依據
(二)第二條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本條是關於刑法任務的規定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進行。其具體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刑法的首要任務。我國的國家安全、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人民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取得的,是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經濟制度,是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因此,用刑罰方法同一切組織、策劃、實施武裝叛亂、武裝暴亂、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勾結外國危害我國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等犯罪作斗爭,是刑法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刑法的打擊鋒芒,就是指向這類危害最嚴重的犯罪,這是符合國家和人民最根本利益的。
2、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國家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保證。根據憲法關於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定,刑法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是公民生產、工作、生活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同樣受國家法律保護。因此,刑法對於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規定了相應的處罰。
3、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其人身權利是指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權利;民主權利是指公民依照法律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生活的各項權利;其他權利是指勞動、婚姻自由、老人、兒童不受虐待、遺棄等權利。刑法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作斗爭,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是刑法的重要任務。
4、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尤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需要一個良好的經濟秩序,否則,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因此,維護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成為刑法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於擾亂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的犯罪,依照刑法予以打擊。
(三)第三條
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解釋】本條是關於罪刑法定原則的規定。
1、79年的刑法基本是按照罪刑法定原則制定的,如對於什麼是犯罪,以及對各種犯罪和處刑都作了具體規定,但是考慮到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第一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比較少,只有103條,而且犯罪情況很復雜,可能出現一些犯罪行為需要追究,而法律又沒有規定,因此,為了有利於同犯罪作斗爭,不得已原刑法保留了有嚴格控制的類推制度,因為保留了類推制度,所以1979年刑法未明確規定罪刑法定原則。刑法實施17年來,各種新的犯罪已充分暴露出來,在認真總結同犯罪作斗爭的經驗基礎上,這次修訂刑法,分則由143條增至350條,對各種犯罪作了大量的補充,並對罪狀和處刑作了進一步明確、具體的規定。
(四)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又一項基本原則。
2、《刑法》規定,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具體體現了《憲法》規定的人人平等原則。這一《刑法》原則有兩層含義:
1、要做到刑事司法公正,即定罪公正、量刑公正、行刑公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犯罪的任何人,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出身、性別、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情況、職位高低和功勞大小,都應予以刑事追究,公正、平等地適用法律。在司法實踐中,只有遵守這個原則,嚴格依法辦案,才能維護和實現《刑法》的權威性。
2、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由於封建殘餘思想、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影響,特權思想在一些人中仍有一定市場,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的現象仍然存在。因此,本條這一規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於在刑法全文司法解釋內容的介紹中,需要明確的是,刑法是為了保護人民且根據憲法來制定的,而且,制定刑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以及安全,在出現事故時及時的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而且,刑法與其他的法律一樣,對待任何犯罪行為,絕不姑息。
⑧ 請教大家刑法分則通常是如何學習的
幾十年的學法經驗,供參考;
一,學《刑法》要了解它的概況;
有三種;1總則;2分則;3軍人犯罪,構成刑法總的體系。
二,關於《刑法》分則目的的學習有三種;
1,基礎學業(你在校生就屬於這種學習)方法;
這是學法最重要的,要具備的條件,(1)學校是較好法律專業的學校;(2)要有非常好的法律專業老師;(3)要從每個罪名,犯罪構成(主觀,客觀,主體,客體),刑罰及最高法院對該罪的解釋等方面進行學習。
2,「司法考試」;它只是一種考試形式,與中國法律制度背道而馳的!如果要是從司法考試輔導到通過,那麼,這種人就是不懂中國法律的人。現在中國有一批【死磕律師】(是指不懂得法律專業,收到大錢或想出名時,死也要跟法官打官事(訴訟)。就是這樣產生的。
3,法律適用(審審實踐),在辦理各種案件中,還要與法官多勾通,因為法學理論不可能包括所有的案例。
三,《刑法》分則學習具體方法;
1,法律學習的目的,不是會背誦為目的,高明喧(中國刑法首席權威),它也不會背法條。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含義,做出正確的解釋。
2,「深入淺出」(1)「淺出」是指對分則的犯罪罪名基本掌握。(2)"深入"指對分則的犯罪罪名的全面掌握.
例如,盜竊罪在刑事犯罪中,幾乎佔30%以上.【盜竊公私財物】(淺出」;盜竊是秘密,隱蔽的;公開的是搶奪或搶劫...,"深入";盜竊家中財產或共同共有財產怎麼認等。。。),【入戶盜竊】(「淺出」;進別人家盜竊;"深入";戶r的范圍,它是犯罪起點的標准,不從重的標准等。。。)。還有犯罪的四個階段的認定。預備、未遂,中止和即遂(即遂,淺出」;完成終了的犯罪;"深入"行為人在一酒巴,盜竊一客人手機和酒巴的一並價值3000元洋酒,行至門口被抓獲。一個(洋酒)認定未遂,一個(手機)認定即遂,它們未遂即與遂區分是決定於,財物持有人,所有人,保管人的管理范圍)
3,要想真正學習法律,學好法律,一定要有位好老師,只有它可以讓你看到法律的陽光,什麼法學教授,寫了多少得獎書籍,沒有用的,它會害了你。因為,有的法學教授是花錢買到的職位,現在出書是抄書,有錢沒專業,非專業照樣可以出書。
4,"歷練",要不斷擴大案件的類型,得出正確的解釋。。。。。。。
祝你成功。
⑨ 刑法分則及配套規定新釋新解是司法部長嗎
針對《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的貪污罪、受賄罪判處死緩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的規定,該司法解釋明確了終身監禁適用的情形,即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過重,判處一般死緩又偏輕的重大貪污受賄罪犯,可以決定終身監禁。同時,凡決定終身監禁的,在一、二審作出死緩裁判的同時應當一並作出終身監禁的決定,而不能等到死緩執行期間屆滿再視情而定。終身監禁一經作出應無條件執行,不得減刑、假釋。這個是全國通用的最新的減刑規定,另外但具體減刑主要看當事人表現,是否有改過自新,是否有立功表現,裡面表現是否良好等!一般經濟案件比較容易減刑(沒有判終身監禁的)!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下列期限:(一)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