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控申規范司法行為

控申規范司法行為

發布時間: 2021-12-15 06:30:13

㈠ 如何規范司法行為中的不規范行為

深刻認識才會堅決行動,直面問題才會汲取教訓。最高檢通報11起司法不規范典型案件,充分彰顯了檢察機關勇於對自身問題「亮劍」,敢於對自身問題「亮醜」,堅持不懈改進司法作風、鍥而不舍整治司法不規范問題的堅定決心。

無規矩不成方圓。規范司法行為,是保證司法公正、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和司法機關,必須首先做到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近年來,各級檢察機關高度重視司法規范化建設,檢察隊伍嚴格規范司法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檢察機關在司法活動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司法規范化建設任重道遠。此次最高檢通報11起司法不規范典型案件警示我們,各級檢察機關必須深刻認識深化司法規范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高度重視並堅決糾正自身司法不規范的突出問題,真正把深入推進司法規范化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全局性工作抓緊抓好。要從這些典型案件中汲取深刻教訓,引起高度警覺,並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對司法不規范突出問題,發現一個查處一個,絕不姑息,絕不袒護,絕不手軟,以零容忍的決心堅決整治。

隊伍建設任道重遠,規范司法刻不容緩。各級檢察機關和廣大檢察人員要在認識上下足功夫,在行動上下足力氣,結合正在開展的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抓住要害、集中發力、持續用勁,以「刮骨療毒」的勇氣整治不公正、不文明、不規范、不廉潔的司法行為,不斷提高規范司法的能力和水平,取得讓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成效。

㈡ 淺議控申工作如何應對兩大新訴訟法挑戰

蚌山區人民檢察院 吳安平 2012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同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八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的修改,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兩法的修改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工作機制改革的需要,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要求,對著力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兩法修改范圍廣、內容多,對於檢察機關來說,意義尤其重大。控申部門作為檢察機關行使訴訟監督職能的重要業務部門之一,要起到「窗口」和「橋梁」的作用,就應做到及時研究和適應兩法修改給控申工作帶來的新任務和挑戰,積極採取有力措施,創新工作機制,努力做好兩法賦予控申部門的新職責。一、刑訴法修改對控申工作新要求(一)首次明確規定了訴訟權利被侵害的救濟渠道新刑訴法第47條明確規定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認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有權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或者控告。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或者控告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由於法律規定不夠明確及司法機關執法理念的影響,經常會出現辯護人行使權利不暢的現象,權利被侵害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新刑訴法首次從法律層面上明確規定了訴訟權利被侵害的救濟渠道,保障辯護人尤其是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執業權利,改善辯護律師的執業環境,是完善辯護制度、充分發揮律師作用的重要保證,也充分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體現了新刑訴法保障人權的宗旨。控申部門作為申訴的受理部門,要切實增強保障辯護人權利的意識,建立必要的工作機制,及時受理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申訴控告,維護辯護人的訴訟權利。(二)明確規定了整個訴訟過程中各種違法行為的投訴處理機制新刑訴法第5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新刑訴法第115條: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於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有權向該機關申訴或者控告: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不予以釋放、解除或者變更的;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不退還的;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不解除的;貪污、挪用、私分、調換、違反規定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的。受理申訴或者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刑訴法第115條雖然被置於「偵查」一章的「一般規定」中,但根據立法目的及條文內容,該條適用於整個刑事訴訟程序。該條規定是檢察機關對各類強制性偵查措施進行法律監督的明確規定和原則性規定。此前這類投訴多由公安機關和法院處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缺乏外部的監督機構,投訴難、執行難的現象大量存在,這次修改將會有力的解決這一難題,充分保障司法公正和刑事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二、民訴法修改對控申工作新要求(一)明確規定了對民事申訴案件的審查受理民訴法第208條對審判監督做出了規定,第209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當事人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由作出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或者正在審理、執行案件的人民法院同級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受理。人民檢察院受理監督申請時,應當要求當事人提交申請書、相關法律文書、身份證明和相關證據材料。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在接收材料後應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符合受理條件的,控告檢察部門應當在決定受理之日起三日內向申請人、被申請人送達《受理通知書》修改後的民訴法為檢察機關民事訴訟法律監督工作帶來了重要機遇和嚴峻挑戰。控申部門作為民事申訴案件的受理部門,應當明確受理條件,認真審查,切實保證受理質量。控申部門應當加快案件流轉,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貫徹落實修改後的民訴法。三、刑訴法修改對控申工作的挑戰(一)控申工作的工作量將大幅上升 新刑訴法第47條、第115條規定的情形很多是原屬於公安機關、人民法院自行處理的事項,在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日常的信訪量中佔有很大比例,尤其是查封扣押凍結等涉財問題,是信訪中的老大難問題。新刑訴法實施後,這些原屬於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受理的控告、舉報、申訴轉由控申部門受理,將會導致信訪量大幅上升,對信訪工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二)對證據的要求更加嚴格,辦案風險加大,容易引起更多的涉檢信訪案件處理信訪案件是控申部門一項重要工作,信訪人法律意識淡薄是很多信訪案件的重要原因。新刑事訴訟法還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被迫自證其罪的權利,完善了逮捕條件和審查批准逮捕的程序,調整了監視居住在強制措施體系中的地位,建立了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等,這些立法都會增加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訴的案件量,而這些案件很容易引發信訪。此外,新刑事訴訟法還有很多其他關於證據制度、強制措施、執行的新規定,如果當事人不理解其中的立法精神和程序意義,這些進步的立法也都可能會成為信訪的源頭,所以修改刑事訴訟法對控申部門釋法說理、息訴罷訪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對辦案人員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刑事訴訟法進一步加強了檢察機關對偵查權、審判權和執行權的監督,尤其強調在強制措施、辯護制度、證據制度、偵查措施、執行程序等容易侵犯訴訟權利的關鍵點加強監督。這些事項對控申部門來說是新增的課題,此前很少接觸,這就要求控申檢察幹警不僅要精通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執行監督等相關業務,還要熟悉訴訟法律、證據制度等方面的知識。重新審判條件的細化和抗訴權的轉移要求控申部門幹警具有公訴、出庭經驗的辦案人員,並且新刑訴法賦予了控申部門可以在再審程序中對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權利,這些都對控申檢察幹警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控申部門如何應對新挑戰(一)加強宣傳,規范執法控申部門要加強宣傳,規范執法,努力使民眾的法律意識與進步的立法同步。刑訴法和民訴法的修改有很多進步的地方,社會反響也很好,但是我國廣大民眾的法律意識普遍不高且參差不齊。要努力通過各種途徑擴大法律宣傳,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特別是「程序意識」和「證據意識」。控申部門應該承擔起相應的法律宣傳責任,相信更好的法律宣傳會減少更多的信訪。此外,作為檢察機關「窗口」的控申部門,應該樹立「一次執法就是一次普法」的意識,在執法中普法,讓規范的執法行為和成功的釋法說理成為有效的普法途徑。(二)加強學習,提升素質控申幹警要加強學習,提升素質,不斷提高執法辦案和釋法說理能力。面對新刑訴法和新民訴法提出的新挑戰,控申幹警要不斷學習和研究新刑訴法中出現的新程序、新機制,准確把握新程序、新機制中的立法精神和程序意義,要注意不斷發現和總結出現的新問題,著重尋找解決問題之道。只有不斷提高執法辦案和釋法說理能力,才能辦理好新型案件,才能在更加復雜的局勢下,處理更多的信訪案件。(三)加強與民行部門的協調與溝通新修改後民訴法對控申部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控申部門應當加強與民行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及時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可能引發新矛盾的苗頭,把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確保修改後民訴法的順利實施。

㈢ 如何做好涉檢信訪工作規范化,法治化

一、源頭處理。源頭控制是檢察院根據檢察工作的實際,在檢察執法活動開始前、進行中、結束後的各個階段,設定若干控制點,以便最大限度地防止產生和減少信訪案件的活動。主要是:
(一)控申疏導。主要是及時發現和適時分流社會矛盾。控申部門的接待工作,是檢察院信訪工作的前沿,各類社會矛盾糾紛聚集於此,控申檢察官通過解答法律、提供法律咨詢等方式,防止矛盾激化、引導當事人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可以有效地疏導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減少後續壓力。
(二)其他職能部門受案時注意排查。主要是在受案時提前預估案件中可能蘊含的社會矛盾和糾紛。多數涉檢信訪案件涉及國家政策的變化與實施、政府職能的運用、社會自行調節行為、法無明文規定的事項等,如果在受理案件後不仔細審查、排查,大量本應由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管理和處理的矛盾糾紛,就可能轉化到訴訟程序中來,不僅因擴大服務外延相對增加檢察機關負擔,而且還可能造成當事人久訪不息、久訪不罷的局面,既嚴重影響當事人的正常工作、生活,也嚴重浪費社會司法資源。
二、機制處理。規范處理涉檢信訪需完備的機制保障。建立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一)信訪一體化。信訪一體化是全國各級檢察院信訪部門採取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在涉檢信訪的接訪職能上不分彼此,在信訪案件處理上體現總體控制意識,在內部領導與管理上側重以接訪的上級檢察院給出處理結論為主,由下級檢察院配合調查處理的原則,內部操作上體現分工合作精神。信訪一體化可以強化信訪信息資源共享,節約檢察院和當事人信訪資源及其成本,防止因信訪接訪與處理脫節造成重大失誤,有效地促進涉檢信訪工作的良性開展。
(二)涉檢信訪聽證制度。涉檢信訪聽證制度是近年來全國各地檢察機關推行的處理涉檢信訪問題的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對妥善處理群眾的信訪問題,維護信訪人合法權益,促進息訴罷訪,化解社會矛盾,具有重要意義。
採取聽證制度處理涉檢信訪,主要針對的是檢察機關能自己作出最終處理決定的涉檢信訪案件。涉檢信訪聽證包括聽證會、公開答詢會、對話會、座談會等公開審查和答復形式。涉檢信訪聽證是由當事人選擇的糾紛解決機制,它以「公開、公正、透明、便民、合法、合理」等為原則,實行「陽光作業」,將群眾信訪問題擺在桌面,讓社會各界群眾廣泛參與、跟蹤監督,聘請有關問題專家、學者、當地知名人士、親朋好友等對信訪事項進行研究、論證,弄清信訪案件事實,查找出問題結症,依法作出處理。涉檢信訪聽證制度因具有廣泛的民主性,其作出的處理往往能使信訪人息訪、罷訪。
(三)律師介入制度。一些涉檢信訪案件的當事人不太理解法律,容易陷入不當申訴甚至久訴不息。為了幫助這部分信訪人正確運用法律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檢察機關可以從當地律師事務所中挑選部分資信較好、願意為信訪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建立信訪律師資源庫。
當涉檢信訪案件的當事人沒有能力聘請律師,又確實需要幫助時,由檢察官推薦、信訪人挑選律師介入自己的信訪案件。檢察機關充分配合律師全面了解案情,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這樣,不僅有利於律師幫助來訪人及時與檢察機關聯系和溝通,從法律的角度給來訪人解疑釋惑,消除疑慮,避免來訪人因對法律的誤解而產生對立情緒;同時,在處理涉檢信訪案件中,律師可站在來訪人的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或建議,幫助檢察機關及時發現問題,改進信訪接待工作方式,消除誤解,鈍化矛盾,更好地維護信訪人的正當權益。
(四)聯合接訪制度。對復雜的長期上訪案件由控告申訴部門與相關業務部門、承辦過案件的檢察院就地聯合接訪,對涉及到其他司法部門的,協調有關部門聯合接訪,對無理訪案件,商請公安機關派員聯合接訪,除釋法說理進行疏導外,可由公安民警進行必要的教育和訓誡。
(五)下訪巡訪制度。以「帶案下訪、定期巡訪、有案辦案、無案宣傳、維護穩定」為下訪巡訪制度的基本要求,基層檢察院在各鄉鎮、社區設立聯系點、聘請信息員,定期或不定期到鄉鎮、社區巡訪宣傳,現場接待群眾來訪,化解矛盾糾紛,接收舉報材料,依法維護群眾利益。
三、流程處理。利用信息化平台,按照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要求,依據國家信訪條例和檢察院信訪有關規定精神,制定接訪程序、處置突發性事件和重大惡性事件等網路流程管理程序,將所有涉檢信訪案件列入流程管理范圍。

㈣ 國家級檢察院控申科接待大廳建設驗收標准

加強控申接待窗口規范化建設:一是學規范;二是定規則,三是重執行;四是善創新;五是勤反思;五個方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進控申工作上台階。學規范是基礎,是保障;定規則是方法,是規范的進一步細化;重執行是目的,是歸宿,通過學習使規范、規則、制度固化於心,踐於行,保證在執行中不走樣,不打折扣;善創新和勤反思是為了規則更好的執行,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學規范,要求幹警要加強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學習,特別是舉報工作規定,刑事申訴、刑事賠償工作的相關規定、實施細則,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法律素養;
    定規則,在學習、吃透上級精神的同時,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制定相關工作制度,如《控申接待工作制度》,《檢察長接待制度》,《舉報線索管理制度》,《舉報有功人員獎勵制度》等十餘種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機制的建立較好地規范幹警了的接待行為,規范了幹警的執法行為。
    重執行,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法律、法規、規定和規章制度辦事,做到接待行為規范化,線索管理規范化,辦案程序規范化,法律文書製作規范化,接待用語規范化,始終把釋法說理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化解矛盾工作貫穿於控申工作的始終,為檢察工作大局服務,為社會和諧服務。
    善創新,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結合工作實際,多動腦子,多想辦法,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如為了解決司法救助資金難題,主動與民政,財政等相關部門聯系建立救助機制,從民政救濟渠道解決了這一難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勤反思,對規范、規則的執行,定期檢查,分析存在的問題,反思有哪些工作不到位,哪些需要改進。以達到規范化執法,提升控申工作公正司法的效果。

㈤ 淺談如何做好控告申訴檢察工作

一、思想解放、領導重視,是做好控申工作的重要前提

任何工作要取得好的成績,與領導的重視是分不開的,控申舉報工作也不例外。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領導幹部重視這項工作,思想解放,真抓實干,幹警心中就有主心骨,精神就會受到鼓舞,力量就會有了源泉。反之,幹警在工作中就會失去方向,沒有信心,干勁就會不足。領導重視,要做到三個到位:一是要認識到位。控申舉報工作內容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控申工作既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組成部分,又是法律監督與群眾監督的橋梁,具有與其它檢察業務同等重要的作用;二是支持到位。要從人力與財力上給予支持,從人力上說,要配備辦案經驗較豐富、文化程度較高、辦事能力較強的幹警,「老中青」三結合,人員得以合理搭配。從財力上說,要多向控申部門傾斜,改善辦公和辦案條件,使之有一個較為寬松的辦案環境;三是關心到位。鼓勵支持幹警多辦案、辦「特案」,排除其在辦案中遇到的阻力、干擾和困難,經常問寒問曖,關心其個人和家庭生活。領導重視,思想解放,做好控申工作就有了重要前提。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幹警素質,是做好控申工作的重要基礎

控申科幹警直接面對群眾,經常接觸群眾的控告、舉報材料,涉及的法律范圍廣泛。當前,科技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日趨細化,人才技能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新事物新情況的不斷涌現。因此,這就要求控申部門的幹警必須要有較高的政治業務素質。幹警的政治業務素質高,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達到集體力量的最大化。

提高幹警素質,必須強化政治業務學習,努力採取不同的方法讓其自覺提高自身素質。主動學習政治理論,掌握黨的方針政策,把握好工作方向;學習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不斷適用新時代檢察工作的要求和發展。同時,要提高辦案效率,達到最佳的辦案效果,還必須培養較為專業的控申舉報工作人才。根據不同幹警的特點,有目的地由其承辦一個類型的案件,如辦理刑事賠償案件或刑事申訴案件,從而培養一批能辦理不同類型案件的人才。

同時,要加強隊伍建設,強化管理,否則再好的隊伍也可能變質。隊伍管理,必須要有先進的管理手段才會行之有效。首先,從思想上予以引導,強化幹警樹立「窗口」意識、服務意識、監督意識和全局意識;其次,通過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幹警的行為。

三、健全規章制度、狠抓貫徹落實,是做好控申工作的重要條件

建立健全控申舉報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是現代化、科學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是開展好控申舉報工作之必須,它不僅可以規范幹警的行為,還可以提高辦案的效率,達到最佳的辦案的效果,從而促進幹警不斷改進工作,爭先創優。

我院控申部門制定了《檢察長接待日制度》、《首辦責任制實施辦法》和《點名接待》等規章制度,控申舉報工作有規可循、有章可遵,為控申舉報工作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健全控申舉報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還必須狠抓制度的落實。制定得再好的規章制度,如果得不到貫徹落實,也只是一紙空文。貫徹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其主要的方法有:一是讓幹警參與規章制度的制定與修改,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規章制度,有利於幹警深刻理解建立該規章制度的目的;考試大網站整理二是組織幹警學習,讓其熟知現有各項規章制度的內容,明確其具體要求,從而把健全和貫徹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四、端正辦案思想、提高辦案效率,是做好控申工作的關鍵環節

辦案不但是控申檢察部門的一項重要業務工作,也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更是控申舉報工作的靈魂。因此,控申幹警要以辦案為中心,主動端正辦案思想,提高辦案效率,牢固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思想,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工作中要做到:第一,必須樹立大局觀念,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辦案原則,正確對待作出改變決定和決定賠償的案件。充分認識到對確有錯誤的案件作出改變決定和決定賠償,不僅是維護了法律的公正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會損害檢察機關的聲譽,而且還有利於樹立檢察機關的形象。第二,在辦理控申舉報案件時,不但要重視辦案質量,也要注重辦案效果,把提高辦案質量作為控申檢察工作的生命線。對被舉報、被控告人查清確實不存在舉報、控告的情況時,應做好相關的解釋工作,消除檢察機關的調查對被舉報、被控告人造成的影響,做好法制宣傳,並及時向當事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第三,加強部門合作,對不屬於檢察機關管轄的信訪案件在移交其他部門後,要繼續跟蹤、監督,確保案件得以解決;對屬於多個部門管轄的信訪案件,可由檢察機關牽頭,進行協商解決,切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㈥ 司法行為與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行政司法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準版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權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在我國行政司法行為主要是指行政復議行為、行政裁決行為、行政調解行為、行政仲裁行為。
⒈行政司法行為是享有準司法權的行政行為,即以依法裁處糾紛為宗旨的行政司法行為;
⒉行政司法行為的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⒊行政司法行為的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
⒋行政司法行為是行政主體的依法行政的活動,即行政機關依法裁處糾紛的行為;
⒌行政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熱點內容
東莞勞動法電話號碼 發布:2025-08-21 21:29:54 瀏覽:140
黑社會女人形法 發布:2025-08-21 21:20:56 瀏覽:490
司法局民法典宣講 發布:2025-08-21 21:19:49 瀏覽:293
保安服務管理條例英文 發布:2025-08-21 21:19:11 瀏覽:351
東奧經濟法誰講的有意思 發布:2025-08-21 21:15:42 瀏覽:905
條金條例 發布:2025-08-21 20:38:44 瀏覽:974
道德經第26章 發布:2025-08-21 20:09:54 瀏覽:744
法治與和諧社會論文 發布:2025-08-21 19:58:09 瀏覽:836
涉及法律知識的笑話 發布:2025-08-21 19:51:02 瀏覽:468
國家勞動法流產假期多少天 發布:2025-08-21 19:41:58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