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韓國司法協助
㈠ 司法協助條約跟司法引渡條約有什麼不同
司法協助,是指不同國家之間,根據自己國家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互惠原則,彼此之間相互協作,為對方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
司法協助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如代為送達訴訟文書,代為調查取證等;二是接受外國法院的委託,代為執行外國法院的判決或者外國仲裁機構的裁決。
引渡(extradition)是指國家根據條約或基於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內而被別國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應該國得請求,移交改過審判或處罰的行為。是國家之間刑事司法協助的一種形式。比如賴昌興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內,但被我國指控有犯罪行為,我國向加拿大請求將其移交於我國進行審判。加拿大應請求移交的行為就是引渡。
引渡的
法律
基礎是一個主權國家對犯罪的管轄權,包括屬地,屬人和其他管轄權等。也就 是說,請求引渡的國家,基於國際法上承認的依據,對該名身處他國境內罪犯享有管轄權。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紀以前主要是政治犯,異教徒和逃兵。但由於資產階級革命得勝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則得確立使引渡的對象發生了根本改變。各國變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政治犯不引渡"原則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習慣法則。
我國與泰國,俄羅斯,白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哈薩克,蒙古,吉爾吉斯斯坦等一些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並且參與了很多實際上涉及引渡問題的公約,比如《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消除一切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等等。
我國與外國簽訂的民商事司法協助協定簽署、生效一覽表
1、1987年5月4日我國與法國簽訂《關於民事、商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88年2月8日生效;
2、1987年6月5日我國與波蘭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88年2月13日生效;
3、1987年11月20日我國與比利時簽訂《關於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我國政府1988年9月5日批准該協定;
4、1989年8月31日我國與蒙古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0年10月29日生效;
5、1991年1月16日我國與羅馬尼亞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3年1月22日生效;
6、1991年5月20日我國與義大利簽訂《關於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5年1月1日生效;
7、1992年5月2日我國與西班牙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4年1月1日生效;
8、1992年6月19日我國與俄羅斯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3年11月14日生效;
9、1992年9月28日我國與土耳其簽訂《關於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95年10月26日生效;
10、1992年10月31日我國與烏克蘭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4年1月19日生效;
11、1992年11月24日我國與古巴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4年3月26日生效;
12、1993年1月11日我國與白俄羅斯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3年11月29日生效;
13、1993年1月14日我國與哈薩克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5年7月11日生效;
14、1993年6月2日我國與保加利亞簽訂《關於民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95年6月30日生效;
15、1994年3月16日我國與泰國簽訂《關於民商事司法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該協定1997年7月6日生效;
16、1994年4月21日我國與埃及簽訂《關於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95年5月31日生效;
17、1994年10月17日我國與希臘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96年6月29日生效;
18、1995年4月26日我國與塞普勒斯簽訂《關於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6年1月11日生效;
19、1995年10月9日我國與匈牙利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7年3月21日生效;
20、1996年4月16日我國與摩洛哥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協定》;該協定1999年11月26日生效;
21、1996年7月4日我國與吉爾吉斯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7年9月26日生效;
22、1996年9月16日我國與塔吉克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8年9月2日生效;
23、1997年4月28日我國與新加坡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9年6月27日生效;
24、1997年12月11日我國與烏茲別克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8年8月29日生效;
25、1998年10月19日我國與越南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1999年12月25日生效;
26、1999年1月25日我國與寮國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2001年12月15日生效;
27、1999年5月4日我國與突尼西亞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條約》;該協定2000年7月20日生效;
28、2000年3月20日我國與立陶宛簽訂《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我國政府2000年8月25日批准該協定;
29、2001年4月9日我國與阿根廷簽訂《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條約》
沒建交不可能簽訂條約,基本常識。
㈡ 哪些國家跟我國簽訂有司法協助協定
截止1995年底,與我國簽訂司法協助條約或協定的國家有22個:
①中國和波蘭《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1987.6.5簽訂,1988.2.3正式生效)。
②中國與法國《關於民事、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1987.5.4簽暑,1988.2.8正式生效)。
③中國和蒙古《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89.8.31簽訂,1990.10.29正式生效)。
④中國和羅馬尼亞《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91.1.16簽訂,1993.1.22正式生效)。
⑤中國和比利時王國《關於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1987.11.20簽署,1988.9.5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⑥中國和義大利《關於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91.5.20簽署,1995.1.1生效)。
⑦中國和俄羅斯《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92.6.19簽署,1993.11.14生效)。
⑧中國和白俄羅斯(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93.1.11因北京簽署,1993.11.29生效)。
⑨中國和哈薩克《關於民事、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93.1.14簽署,1995.7.1
1生效)。
⑩中國和烏克蘭《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92.10.31簽署,1994.1.19生效)。
①①中國和古巴《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協定》(1992.11.24簽署,1994.3.26生效)。
①②中國和西班牙《關於民事、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92.5.2簽署,1994.1.1生效)。
①③中國和保加利亞《關於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1993.6.2簽署,1995.6.30生效)。
①④中國和土耳其《關於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1992.9.28簽署,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95.6.30批准)。
①⑤中國和泰國《關於民事、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1994.3.16簽署,同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①⑥中國和阿拉伯埃及《關於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1994.4.21簽署,1995.5.31生效)。
①⑦中國和希臘《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1994.10.17簽署,1995.8.29全國人大批准)。
①⑧中國和加拿大《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94.7.29簽署,1995.7.1生效)。①⑨中國和保加利亞《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95.4.7簽署,1996.5.27生效)。
②⑩中國與塞普勒斯《關於民事、商事和刑事的條約》(1995年4月簽署,同年10月30日生效)。
②①中國和摩洛哥《關於民事和商事的協定》(1995年4月簽署)。
②②中國與匈牙利《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1995年10月簽署)。
㈢ 怎麼舉報非法去韓國的中國人在中國可以舉報么
非法去韓國人一旦出現案件上那都沒法找,他們來中國一定是干非法的事情,不走正常途徑的都有問題
㈣ 請問1998年至今我國都和哪些國家簽訂了司法協助條約
吉爾吉斯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引渡條約
1998年4月27日
2004年4月27日
35
越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1998年10月19日
1999年12月25日
36
韓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1998年11月12日
2000年3月24日
37
烏克蘭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引渡條約
1998年12月10日
2000年7月13日
38
寮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1999年1月25日
2001年12月15日
39
柬埔寨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引渡條約
1999年2月9日
2000年12月13日
40
突尼西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西亞共和國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1999年5月4日
2000年7月20日
41
哥倫比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哥倫比亞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1999年5月14日
2004年5月27日
42
烏茲別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共和國引渡條約
1999年11月8日
2000年9月29日
43
突尼西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西亞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1999年11月30日
2000年12月30日
44
立陶宛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立陶宛共和國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0年3月20日
2002年1月19日
45
美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
2000年6月19日
2001年3月8日
46
印尼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0年7月24日
2006年7月28日
47
菲律賓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0年10月16日
尚未生效
48
韓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引渡條約
2000年10月18日
2002年4月12日
49
阿根廷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1年4月9日
尚未生效
50
烏克蘭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關於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
2001年7月21日
2002年10月12日
51
菲律賓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1年10月30日
2006年3月12日
52
秘魯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1年11月5日
2003年4月5日
53
突尼西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西亞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1年11月19日
2005年12月29日
54
南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非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1年12月10日
2004年11月17日
55
寮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2年2月4日
2003年8月13日
56
阿聯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引渡條約
2002年5月13日
2004年5月24日
57
愛沙尼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愛沙尼亞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2年6月12日
尚未生效
58
立陶宛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立陶宛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2年6月17日
2003年6月21日
59
俄羅斯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
2002年12月2日
2006年12月9日
60
吉爾吉斯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
2002年12月11日
2004年10月1日
61
哈薩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共和國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
2002年12月23日
2003年7月3日
62
南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非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3年1月20日
2004年11月17日
63
泰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3年6月21日
2005年2月20日
64
韓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3年7月7日
2005年4月27日
65
塔吉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共和國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
2003年9月2日
2006年2月7日
66
烏茲別克
斯坦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共和國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
2003年9月4日
2004年10月21日
67
巴基斯坦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3年11月3日
2008年1月10日
68
賴索托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賴索托王國引渡條約
2003年11月6日
2005年10月30日
69
朝鮮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3年11月19日
2006年1月21日
70
拉脫維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拉脫維亞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4年4月15日
2005年9月18日
71
阿聯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
2004年4月21日
2005年4月12日
72
巴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4年5月24日
2007年10月26日
巴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4年11月12日
尚未生效
墨西哥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墨西哥合眾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5年1月24日
2006年12月30日
秘魯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5年1月27日
尚未生效
亞塞拜然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亞塞拜然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5年3月17日
尚未生效
巴基斯坦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
2005年4月5日
2006年12月12日
法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
2005年4月18日
2007年9月20日
西班牙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5年7月21日
2007年4月15日
西班牙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於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
2005年11月14日
2007年4月4日
西班牙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引渡條約
2005年11月14日
2007年4月4日
葡萄牙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
2005年12月9日
尚未生效
納米比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5年12月19日
尚未生效
澳大利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6年4月3日
2007年3月28日
土庫曼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共和國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
2006年10月31日
2007年2月6日
紐西蘭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紐西蘭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6年4月6日
2008年1月1日
納米比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6年5月26日
尚未生效
安哥拉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6年6月20日
尚未生效
阿爾及利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6年11月6日
尚未生效
阿爾及利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6年11月6日
尚未生效
葡萄牙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於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
2007年1月31日
尚未生效
葡萄牙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7年1月31日
尚未生效
法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7年3月20日
尚未生效
巴基斯坦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
2007年4月17日
尚未生效
科威特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科威特國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
2007年6月18日
尚未生效
澳大利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引渡條約
2007年9月6日
尚未生效
澳大利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關於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
2007年9月6日
尚未生效
日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7年12月1日
尚未生效
秘魯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關於民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08年3月19日
尚未生效
㈤ 中國法院判決在韓國能執行嗎
你這個需要通過司法協助。一般來說,如果你這個判決符合韓國的法律和當地的公序良俗,那麼通過協助履行是可以的。
㈥ 求中韓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的具體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以下簡稱「雙方」),
在相互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為加強兩國在民事和商事方面的司法合作,
達成協議如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司法保護
一、一方國民在另一方境內,應當享有與另一方國民同等的司法保護,有權在與另一方國民同等的條件下,在另一方法院進行訴訟。
二、一方無正當事由,不得延誤涉及另一方國民的訴訟。
三、一方在成文法無相反規定時,該方法院對於另一方國民,不得僅僅因為該人是外國人或者在其境內沒有住所或者居所而要求該人提供訴訟費用擔保。
四、一方在成文法無相反規定時,不得僅以在其境內的另一方國民是該國法院審理案件的當事人而該案尚未審結為由,限制該人的出境。
五、除第二條外,本條約關於一方國民的規定亦適用於在該方境內依該方法律成立的法人。
第二條 法律援助
一、一方國民在另一方境內,應當有權根據該另一方的法律,獲得法律援助。
二、申請獲得第一款規定的法律援助,應當由申請人住所或者居所所在地的一方主管機關出具關於該人財產狀況的證明。如果申請人在雙方境內均無住所和居所,可以由該人國籍所屬的一方的外交或者領事官員出具或者確認有關該事項的證明。
三、負責對法律援助申請作出決定的主管機關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供補充材料。
第三條 司法協助的范圍
本條約規定的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包括:
(一)送達司法文書;
(二)調查取證;
(三)承認與執行仲裁裁決;
(四)提供法律資料或司法記錄。
第四條 司法協助的聯系途徑
一、除本條約另有規定外,雙方在相互請求和提供司法協助時,應當通過各自指定的中央機關直接進行聯系。
二、本條第一款所指的中央機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為司法部,在大韓民國方面為法院行政處。
三、任何一方如果變更其對中央機關的指定,應當通過外交途徑通知另一方。
第五條 司法協助適用的法律
雙方執行司法協助請求時,適用各自的本國法,但是本條約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六條 司法協助的拒絕
一、被請求方如果認為提供司法協助將有損本國的主權、安全、公共秩序或者其他重大公共利益,或者請求的事項超出本國司法機關的主管范圍,可以拒絕提供司法協助,並應當向請求方說明拒絕理由。
二、對於送達司法文書和調查取證的司法協助請求,被請求方不得僅因為本國法院對該項訴訟標的有專屬管轄權,或者本國法律不允許進行該項請求所依據的訴訟,而拒絕提供協助。
第七條 聯絡
一、被請求方中央機關如果認為一項請求與本條約的規定不符,應當立即通知請求方中央機關並說明其異議。
二、被請求方如果認為請求方提供的材料不準確或者不足以使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處理該請求,可以就請求所提供材料的准確性進行查詢或者要求請求方提供補充材料。
三、如果請求方中央機關按照本條第一款或第二款,採取了適當的措施或者提供了准確的或者補充的材料,足以消除任何執行請求的障礙,則被請求方中央機關應當安排執行該請求。
四、請求方中央機關可向被請求方中央機關詢問有關請求的執行進度。
第八條 文字
一、司法協助請求書應當附有被請求方官方文字或英文的譯文,所附文件也應當附有被請求方文字的譯文。
二、一方中央機關發出的書面聯系,應當交給另一方中央機關,並應當附有該另一方官方文字或英文的譯文。
三、對請求的答復,包括送達司法文書的證明書,可以用被請求方的官方文字作成,不需要譯為請求方官方文字或英文。
第九條 外交途徑的權利
本條約不妨礙任何一方通過外交途徑請求司法協助。
第二章 送達司法文書
第十條 適用范圍
一方應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執行另一方提出的向在其境內的人員送達司法文書的請求。
第十一條 請求書的形式和內容
一、送達司法文書的請求書應當根據本條約附件一規定的形式作成。
二、需要被送達的文書應當附於請求書後。
第十二條 送達請求的執行
一、根據本條約規定適當作出的請求應當得到迅速執行。
二、請求的執行應當根據被請求方法律規定的方式或者按照請求方明示要求的特殊方式送達,除非該方式與被請求方的法律相抵觸。
三、請求書中含有被送達文書摘要的部分應當同文書一起送達。
四、如果被轉交請求的機關無權執行請求,該請求應當立即被移送至有權執行的主管機關執行。
第十三條 通知送達結果
一、被請求方應當通過本條約第四條規定的聯系途徑,向請求方根據本條約附件二規定的形式出具證明書。
二、如果文書已被送達,該證明書應當註明受送達人的姓名、身份、送達日期和地點以及送達方式。
三、如果文書未被送達,該證明書應當說明妨礙送達的原因,該文書應當被退回請求方。
第十四條 送達的費用
被請求方應當負擔在本國境內執行送達請求所產生的費用。但是,請求方根據本條約第十二條第二款明示要求採用特殊方式送達所產生的費用,由請求方負擔。
第十五條 外交或領事官員送達
一、一方可以通過外交或領事官員向其在另一方境內本國國民送達司法文書,但不得違反該另一方法律,並不得採取任何強制措施。
二、根據本條第一款送達的文書不必附有另一方官方文字的譯文,除非受送達人不熟悉其國籍國一方的官方文字。
第三章 調查取證
第十六條 適用范圍
一、一方應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執行另一方提出的在其境內調查取證的請求,包括獲取當事人陳述和證人證言、調取物證和書證、進行鑒定或者司法勘驗、委託公共機構查詢某些事實或者履行與調查取證有關的其他司法行為。
二、本條約不適用於下列情況:
(一)獲取不打算用於已經開始或者即將開始的司法程序的證據,
(二)獲取未在請求書中予以列明或者與有關訴訟程序沒有直接密切聯系的文件。
第十七條 請求書的形式和內容
一、調查取證的請求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
二、請求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請求法院的名稱和地址;
(二)訴訟當事人的姓名、國籍以及地址,如果是法人,法人的名稱和地址;
(三)必要時,訴訟當事人代理人的姓名和地址;
(四)請求所涉及的訴訟的性質和案情摘要;
(五)需被調取證據的性質。
三、在適當情形下,請求還應當包括:
(一)需詢問人員的姓名和地址;
(二)需向被詢問人員提出的問題或對需詢問的事項的說明,
(三)需檢查的文件或其他財產的性質,無論動產或不動產;
(四)需委託公共機構查詢的事項,
(五)根據第十八條第二款需採用的任何特殊方式或程序;
(六)其他對於執行請求必要的材料。
第十八條 調查取證請求的執行
一、根據本條約規定適當提出的請求應當得到迅速執行。
二、請求的執行應當根據被請求方法律規定的方式,或者按照請求方明示要求的特殊方式或程序,除非該方式或程序與被請求方的法律相抵觸或者由於其國內慣例和程序或由於操作困難而無法執行。
三、如果被轉交請求的被請求機關無權執行請求,該請求應當立即被移送至有權執行的主管機關執行。
第十九條 出席
一、下列人員在執行請求時可以在場:
(一)有關當事人及其代理人;
(二)經被請求方事先授權,請求方的法官或者法庭官員。
二、在執行請求時,被請求方中央機關經要求,應就即將執行調查取證的時間和地點給予請求方中央機關合理的通知。
三、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法官和法庭官員在執行請求時到場,應當遵守被請求方的法律。
第二十條 強制措施
在執行請求時,被請求方機關應在其國內法為執行本國機關的決定或本國訴訟中當事人的請求而規定的相同的情況和范圍內,採取適當的強制措施。
第二十一條 拒絕作證
一、根據本條約被要求作證的人員可以拒絕作證,如果該人依請求方法律有拒絕作證的特權或義務,且此項特權或義務已在請求中列明,或者應被請求方中央機關的要求,此項特權或義務已經請求方中央機關另行確認。
二、如果被請求方法律允許根據本條約被要求作證的人員在被請求方提起的訴訟中的類似情形下不作證,該人可以拒絕作證。
第二十二條 通知執行結果
一、被請求方應當通過本條約第四條規定的聯系途徑,向請求方書面通知執行調查取證請求的結果,並轉交所取得的證據材料。
二、如果被請求方因為任何原因無法執行請求,則應當將請求書退回請求方,並說明妨礙執行的原因。
第二十三條 調查取證的費用
一、被請求方應當負擔在本國境內執行調查取證請求的費用,但請求方應當負擔下列費用:
(一)按照本條約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請求方明示提出的特殊方式或程序執行請求的費用;
(二)鑒定人的費用;
(三)口譯的費用。
二、如果執行請求明顯需要超常性質的費用,雙方應當協商決定可以執行請求的條件。
三、如果被請求方要求,請求方應當事先支付應當由其承擔的費用。
第二十四條 外交或領事官員調查取證
一方可以通過外交或者領事官員向在另一方領域內的本國國民調查取證,以協助其所代表方法院進行的訴訟,但不得違背該另一方法律,並且不得採取任何強制措施。
第四章 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
第二十五條 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雙方應當根據一九五八年六月十日在紐約簽訂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相互承認和執行在對方境內作出的仲裁裁決。本條約與前述公約不符的規定,不應當適用於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二十六條 提供法律資料或司法記錄
一、被請求方的中央機關應當根據請求,向請求方中央機關提供與請求方訴訟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司法實踐資料。
二、被請求方的中央機關應當根據請求,向請求方中央機關提供其可公開獲得的與請求方國民有關的訴訟的司法紀錄摘要。
第二十七條 認證的免除
為本條約的目的,由雙方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機關製作或者證明,並且通過第四條規定的聯系途徑轉遞的文件,應當免除任何形式的認證。
第二十八條 爭議的解決
因解釋或者實施本條約所產生的任何分歧,應當通過外交途徑友好協商解決。
第二十九條 其他安排
本條約不影響締約雙方之間根據其他條約或安排等存在的義務,也不妨礙締約雙方根據其他條約或安排等相互提供或繼續提供協助。
第六章 最後條款
第三十條 生效和終止
一、本條約須經批准,批准書在漢城互換。本條約自互換批准書之日後第三十天生效。
二、本條約也適用於就本條約生效前開始的訴訟提起的請求。
三、任何一方可以隨時通過外交途徑,以書面形式通知另一方終止本條約。終止自該書面通知發出之日後第一百八十天生效。
四、即使本條約終止,在本條約終止前收到的任何請求應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繼續處理。
下列簽署人經各自政府適當授權,簽署本條約,以昭信守。
本條約於二00三年七月七日在北京簽訂,一式兩份,每份均以中文、韓文和英文製成,三種文本同等作準。如遇解釋上的分歧,以英文本為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 大韓民國代表
李肇星 尹永寬
㈦ 哪些國家與中國簽訂民商事雙邊司法協定
從我國與其他國家簽定的一些司法協助協議來看,司法協助的范圍不盡相同。有的僅限於狹義司法協助的范圍,如1994年3月16日我國與泰國簽定的《關於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中,就只將雙方司法協助的范圍規定為「雙方同意在民商事的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方面相互合作」。有的則包括廣義司法協助的范圍。如1993年8月2日我國與保加利亞簽定的《關於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中,就將雙方司法協助的范圍規定為:送達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代為調查取證;承認和執行法院判決和仲裁裁決。有的甚至超出廣義司法協助的范圍,還包括根據對方請求,提供本國的民商事法律、法規文本和本國在民商事訴訟程序方面的司法實踐情報資料,如1987年5月4日我國與波蘭簽定的《關於民事、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中即作了如此規定。
㈧ 中國和哪些國家間有司法協助協議
從我國與其他國家簽定的一些司法協助協議來看,司法協助的范圍不盡回相同。有的僅限於狹義司法協助答的范圍,如1994年3月16日我國與泰國簽定的《關於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中,就只將雙方司法協助的范圍規定為「雙方同意在民商事的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方面相互合作」。有的則包括廣義司法協助的范圍。如1993年8月2日我國與保加利亞簽定的《關於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中,就將雙方司法協助的范圍規定為:送達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代為調查取證;承認和執行法院判決和仲裁裁決。有的甚至超出廣義司法協助的范圍,還包括根據對方請求,提供本國的民商事法律、法規文本和本國在民商事訴訟程序方面的司法實踐情報資料,如1987年5月4日我國與波蘭簽定的《關於民事、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中即作了如此規定。
㈨ 司法協助條約和引渡有什麼區別
區別是是否將犯人復交給他國。制
「司法協助」(Judicial Assistance) ,是指不同國家之間,根據自己國家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互惠原則,彼此之間相互協作,為對方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
引渡是指一國把在該國境內而被他國指控為犯罪或已被他國判刑的人,根據有關國家的請求移交給請求國審判或處罰。引渡制度是一項國際司法協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國家有效行使管轄權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在國際法上,國家沒有必須引渡的義務, 引渡的法律依據應為含引渡條款的國際條約、國際公約以及相關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的頒布施行,為中國國內有關機關處理中外之間的引渡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㈩ 中國參加的關於司法協助,域外判決的承認和執行的國際約有哪些
我國1986年參加《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
1991年參加了1965年海牙《關於向國外送達版民事或商事權訴訟文書和非訴訟文書公約》
1997年參加了1970年海牙《關於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
1999年3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委託送達民商事司法文書的安排》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
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
2001年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託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的安排》。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認可台灣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