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炮烙
1. 古代刑法中的''炮烙''之刑是出來在哪個朝代
相傳是 殷(商)紂王 所用的一種酷刑。
2. 炮烙之刑是什麼
炮烙之刑用銅柱子為主體,然後塗上油,再用火燒之讓柱子變得通體火熱,把受刑之人的身體綁在柱子上,使他們被燙的冒煙直到死亡為止。
炮烙之刑如果用在身著囚服的犯人身上,衣服的布料則會嵌進自身的皮肉之中,如果是赤裸之人,最輕也會皮開肉綻,留下一生的疤痕。所以,但凡承受炮烙之刑的犯人,輕者昏厥,重者死亡,是一種極其殘忍的刑罰。
紂王統治後期,凡是觸怒紂王的人,無論是誰都會被綁在銅柱上,接受炮烙之刑。紂王炮烙的實施步驟也是頗有講究:第一步是將犯人綁在柱子上;第二步用火燒銅柱;第三步受刑者慘死。
(2)刑法炮烙擴展閱讀:
《史記·殷本紀》曰:「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列女傳》釋日:「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墮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即堆炭架燒銅柱,令人行走其上,以致落火被焚身亡。
炮烙之刑發生在紀元前十一世紀的商朝末年的事。《荀子·議兵》記雲:「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韓非子·喻老》記雲:「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都說炮烙之刑是殷紂王乾的事,而並非是發生在紀元前十八世紀的夏朝的事。
3. 炮烙酷刑刑法
是有的,法制史上有
4. 「炮烙」什麼意思
炮烙
開放分類: 刑法
本作炮格,是一種燒燙的酷刑。用炭火燒熱銅柱(格),令人爬行柱上,即墜炭上燒死。後來泛指用燒紅的鐵燒燙犯人的酷刑
來源:
紂王在位時,為了鎮壓反抗者所設置的一種殘酷的刑罰名稱。《史記·殷本紀》:「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在銅柱上塗抹膏油,下面燃燒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銅柱上走過,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燒死。
炮烙是誰發明的
關於炮烙之刑,古史傳說和史籍上都說是殷紂王所為,也就是說,是發生在紀元前十一世紀的商朝末年的事。《荀子·議兵》記雲:「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韓非子·喻老》記雲:「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都說炮烙之刑是殷紂王乾的事,而並非是發生在紀元前十八世紀的夏朝的事。其中《韓非子》所說的「設炮烙」之「設」字,更有點明炮烙之刑乃殷紂王所發明之意。
司馬遷寫《史記》時,采擇上古傳說、鑒別史料,是非常慎重、謹嚴的。在《夏本紀》中,關於夏桀的惡行,他只寫了「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不堪」一句,沒有說夏桀發明或使用炮烙之刑。但在《殷本紀》中,他則明確寫上了:「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炮格即炮烙。
清代著名法學家沈家本,在他的名著《歷代刑法考》中,詳考了歷代的刑法狀況。考證的結果是什麼呢?在夏朝一節,他列了四個條目,曰「五刑」、「肉刑」、「贖刑」、「孥戮」,每一條目的內容里,都沒有炮烙之刑。但在商朝一節,他明確地列出了「炮烙」這一條目,條目下所引的證據,就是《史記·殷本紀》所載的「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在近人所寫的歷史演義中,也都是說炮烙之刑是殷紂王發明的,沒有見到說是夏桀發明的。比如陳穉常先生寫的《中國上古史演義》詳細地描寫了殷紂王和他的寵妃妲己發明炮烙之刑的經過,而根本沒有提夏桀與炮烙之刑有什麼關系。這雖是一部演義小說,有許多細節是推想出來的,但故事的基幹卻是真實的。本書是在中國上古廣泛的神話、傳說、地質、生物、考古、金石、甲骨、古典書籍及近人著作多方面的史料中,選擇比較可信的,用通俗、輕松、帶有故事性的描寫,編成章回小說。
5. 炮烙的解釋說明
炮烙
本作炮格,是一種燒燙的酷刑。用炭火燒熱銅柱(格),令人爬行柱上,即墜炭上燒死。後來泛指用燒紅的鐵燒燙犯人的酷刑
來源:
紂王在位時,為了鎮壓反抗者所設置的一種殘酷的刑罰名稱。《史記·殷本紀》:「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在銅柱上塗抹膏油,下面燃燒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銅柱上走過,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燒死。
炮烙是誰發明的
關於炮烙之刑,古史傳說和史籍上都說是殷紂王所為,也就是說,是發生在紀元前十一世紀的商朝末年的事。《荀子·議兵》記雲:「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韓非子·喻老》記雲:「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都說炮烙之刑是殷紂王乾的事,而並非是發生在紀元前十八世紀的夏朝的事。其中《韓非子》所說的「設炮烙」之「設」字,更有點明炮烙之刑乃殷紂王所發明之意。
司馬遷寫《史記》時,采擇上古傳說、鑒別史料,是非常慎重、謹嚴的。在《夏本紀》中,關於夏桀的惡行,他只寫了「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不堪」一句,沒有說夏桀發明或使用炮烙之刑。但在《殷本紀》中,他則明確寫上了:「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炮格即炮烙。
清代著名法學家沈家本,在他的名著《歷代刑法考》中,詳考了歷代的刑法狀況。考證的結果是什麼呢?在夏朝一節,他列了四個條目,曰「五刑」、「肉刑」、「贖刑」、「孥戮」,每一條目的內容里,都沒有炮烙之刑。但在商朝一節,他明確地列出了「炮烙」這一條目,條目下所引的證據,就是《史記·殷本紀》所載的「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在近人所寫的歷史演義中,也都是說炮烙之刑是殷紂王發明的,沒有見到說是夏桀發明的。比如陳穉常先生寫的《中國上古史演義》詳細地描寫了殷紂王和他的寵妃妲己發明炮烙之刑的經過,而根本沒有提夏桀與炮烙之刑有什麼關系。這雖是一部演義小說,有許多細節是推想出來的,但故事的基幹卻是真實的。本書是在中國上古廣泛的神話、傳說、地質、生物、考古、金石、甲骨、古典書籍及近人著作多方面的史料中,選擇比較可信的,用通俗、輕松、帶有故事性的描寫,編成章回小說。
6. 炮烙樁的炮烙簡介
1、相傳是殷紂王所用的一種酷刑。《荀子·議兵》:「 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史記·殷本紀》:「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裴駰集解引《列女傳》:「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墮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隋書·刑法志》:「若 紂能遵成湯 ,不造炮烙,設刑兼禮,守位依仁,則 西伯斂轡,化為田叟。」
2、指用燒紅的鐵烙人的刑罰。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俺正要省約法,畫獄牢,那知他鑄刑書,加炮烙。」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二商》:「盜破扉,執大商及婦,炮烙之。」魯迅《彷徨·祝福》:「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
3、用以比喻難以忍受的痛苦。 宋蘇轍《歷代論·孫仲謀》:「吳越之民陷於炮烙之地,國隨以亡。」
4、古代烤肉用的銅格。《韓非子·喻老》:「 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俞樾《諸子平議·韓非子》:「蓋為銅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殷紂王所造刑具。銅柱上塗油脂,下燒炭火,令人行柱上,墮炭火而死。後亦泛指酷刑。 清王韜《瓮牖餘談·張繼庚小傳》:「於是賊悞殺其黨百數十人, 炳垣卒以炮烙死。」
又作炮格,是一種燒燙的酷刑。用炭火燒熱銅柱(格),令人爬行柱上,即墜炭上燒死。後來泛指用燒紅的鐵燒燙犯人的酷刑
7. 炮烙、凌遲、車裂、腰斬、焚燒、剝皮、灌鉛是什麼意思
以下為中國古代23種酷刑。對每一種酷刑都有詳細解說。
http://ke..com/view/294659.htm?fr=aladdin
8. 炮烙之刑是誰發明的
是帝辛。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沫邑(今河南淇縣)人,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繼位後,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獲得大批俘虜,並把商朝勢力擴展到長江流域。但他剛愎自用,引發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之長期征討東夷,造成國內兵力空虛。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率領諸侯聯軍擊敗商軍,帝辛見大勢已去,便躲進鹿台(今河南鶴壁)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在傳統史學敘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一位典型的暴君,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但後世對此也存在不同的觀點。
(8)刑法炮烙擴展閱讀:
炮烙亦稱炮格。中國古代酷刑。殷紂王所創。《史記·殷本紀》曰:「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列女傳》釋日:「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墮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即堆炭架燒銅柱,令人行走其上,以致落火被焚身亡。
解釋
1、相傳是殷紂王所用的一種酷刑。《荀子·議兵》:「 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史記·殷本紀》:「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裴駰集解引《列女傳》:「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墮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隋書·刑法志》:「若紂能遵成湯 ,不造炮烙,設刑兼禮,守位依仁,則西伯斂轡,化為田叟。」
2、指用燒紅的鐵烙人的刑罰。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俺正要省約法,畫獄牢,那知他鑄刑書,加炮烙。」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二商》:「盜破扉,執大商及婦,炮烙之。」魯迅《彷徨·祝福》:「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
3、用以比喻難以忍受的痛苦。 宋蘇轍《歷代論·孫仲謀》:「吳越之民陷於炮烙之地,國隨以亡。」
4、古代烤肉用的銅格。《韓非子·喻老》:「 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俞樾《諸子平議·韓非子》:「蓋為銅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殷紂王所造刑具。銅柱上塗油脂,下燒炭火,令人行柱上,墮炭火而死。後亦泛指酷刑。
清王韜《瓮牖餘談·張繼庚小傳》:「於是賊悞殺其黨百數十人, 炳垣卒以炮烙死。」本作炮烙,是一種燒燙的酷刑。用炭火燒熱銅柱(格),令人爬行柱上,即墜炭上燒死。後來泛指用燒紅的鐵燒燙犯人的酷刑來源。紂王在位時,為了鎮壓反抗者所設置的一種殘酷的刑罰名稱。
《史記·殷本紀》:「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在銅柱上塗抹膏油,下面燃燒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銅柱上走過,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燒死。
9. 炮烙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一種酷刑,比較殘忍,拿燒紅的金屬一般都是鐵板直接往身上按,電視劇中比較常見
10. 蠆盆和炮烙誰更殘忍
蠆盆和炮烙都是很殘忍的刑法,沒有更殘忍的說法,二者不好比較。
蠆盆:蠆盆,又名萬蛇坑,為古代酷刑之一,出自於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意指將作弊宮人跣([xiǎn],光著腳,不穿鞋襪)剝干凈,扔下坑中,喂毒蛇。相傳為商紂王與蘇妲己發明。紂王為了實驗此刑法的效果,就曾將七十二名宮女扔進蠆盆之中。
炮烙:炮烙,中國古代酷刑,亦稱炮格。殷紂王所創。《史記·殷本紀》曰:「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
相關信息:
關於炮烙之刑,古史傳說和史籍上都說是殷紂王所為,也就是說,是發生在紀元前十一世紀的商朝末年的事。《荀子·議兵》記雲:「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韓非子·喻老》記雲:「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都說炮烙之刑是殷紂王乾的事,而並非是發生在紀元前十八世紀的夏朝的事。
其中《韓非子》所說的「設炮烙」之「設」字,更有點明炮烙之刑乃殷紂王所發明之意。炮烙之刑起源於紂王時期,由妲己發明。電視版的《封神榜》里炮烙之刑為綁在燒紅的柱子上忍受燙火的煎熬,實則不然。故事要從一場陣雨後說起。
紂王和妲己在森林裡郊遊,恰逢陣雨過後,有一棵樹被雷劈倒且燃著火焰,但奇怪的是,卻有很多螞蟻從樹的一頭通往另一頭,受不了燙的螞蟻便從樹上掉了下去跌進火里,紂王只覺得螞蟻笨,沒什麼好看的,但妲己卻從這一現象里想出了慘絕人寰的炮烙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