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民法典
『壹』 《民法典》的頒布有什麼意義
民法是萬法之母。孟德斯鳩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為保障個人合法權利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也為隨著社會發展出現的新興權利、新型案件的審理提供了法律依據。之所以要編纂一部統一的民法典,主要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頒布了大量的民法單行法規,這些法規內容龐雜,分散廣泛,不僅存在一些法規相互之間不夠協調的問題,而且老百姓使用起來也不是很方便。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
民法典彌補體系缺漏、去除體系重復、消解體系沖突。民法典進一步完善了民商事領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則,有利於維護交易安全和市場秩序、促進公平正當競爭、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民法典問世,意味著我國法制的體例框架由此豐實延展、枝繁葉茂。
民法典充分反映人民意志,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民法典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實到民事法治領域,充分賦予民事權利,保障權利不被侵犯。民法典聚焦民生發展問題,處處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所謂「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體現出我們國家以良法促進發展、保證善治。民法典草案對於民事權利類型規定更豐富,行使權利規則更清晰,權利保障更完善。「民法典對公民權利類型及其行使方式規定得越豐富、越精細,就越能限制公權力的濫用,越能起到規范公權力的作用。」民法典的出台為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法者,治之端也。」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法治是最重要的邏輯起點之一。民法典的頒布蘊含了民事權利保障、法律義務強化、社會秩序穩定等多重價值,是以良法推進善治的重要抓手,自然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貳』 大學生如何推進民法典的實施
可以在校園內對民法典的宣傳以增加其傳播,或者可以作為一門選修課讓學生們版對其進權行學習。大學生帶頭推進民法典的實施,首先自己要學習民法典,了解民法典,其次,應該加強民法典的宣傳工作,利用民法典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權力等。
「民法典的誕生有效解決了我國民法立法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立法散亂,而且隱含重大矛盾和缺陷的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孫憲忠說,我國民法典是一個體系化的立法,它有比較完善的從總則到分則的系統,這種體系化從民法基本法的角度保障了民法立法資源的和諧統一。
(2)推進民法典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叄』 說明各政治主體在全面推進民法典實施過程應該怎麼做
1.黨發揮總攬全局協來調各方的領自導核心作用。
2.在實施過程中,人大發揮依法發揮監督作用,依法履行職責。
3.司法機關公正司法。
4.行政機關加強普法宣傳教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
5.社會各界,開展普法宣傳,學法尊法,守法用法。
『肆』 如何推進民法典落實,促進依法治縣
推進民法典的落實,主要是保證法律的落實,特別是在這個縣級這個單位是尤為重要。
『伍』 大學生如何帶頭推進民法典的實施
大學生帶頭推進民法典的實施,首先自己要學習民法典,了解民法典,其次,應該加強民法典的宣傳工作,利用民法典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權力等。
『陸』 推動民法典的全面實施,你有哪些好主意
推動民法典的實施,應該從各個主體角度進行著力,首先黨應該領導立法,人大制定民法典,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公民應該遵守法律。
『柒』 請簡要論述民法典通過的重要意義
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我國的民事權利保障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改變。民法典調整著公民日常生活里方方面面的行為與關系。從搖籃到墳墓,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幾乎我們所有的民事活動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人民終於擁有了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義,實現了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這部法典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事法律制度特點,立足我國國情,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反映了人民的意願。《民法典》頒布實施後,在婚姻家庭編中增加重視家庭精神文明建設,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為避免雙方沖動離婚,增加了離婚冷靜期的設置,讓雙方強化家庭經營意識,更加冷靜的對待婚姻中的矛盾。
為生民立命,這五個字最能體現民法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具有的重大意義。法典是同一門類的各種法規經過整理、編訂後,形成的系統性法律。民法典更是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此次民法典明確了居住權、家事代理權等更好地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民法典的出台是我國堅持法治的最直接體現,堅持法治是為了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民法典的出台必將直接促進這些法治目標的實現。
『捌』 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的知識,分析如何推進民法典的實施
總特徵有聯系觀和發展觀。
1.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推進民法典實施要堅持聯系的觀點,積極為實施創造各種有利條件。
2.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系統和要素的關系,要求在推進民法典實施過程中,採用系統優化方法,統籌兼顧,系統推進。
發展的狀態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道路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推進民法典要持續宣傳教育,不斷努力尋求突破。
『玖』 全面推進民法典建設,為什麼要堅持人民至上
從目的上看,民法典編纂堅持把反映人民意願、體現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適應時代發展、把握中國國情、反映人民意願的基礎上,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並在立法目的中專門詮釋了「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的根本初衷和出發點。
從過程上看,民法典編纂堅持實行民主立法、開門立法,主動把依靠人民體現於民法典編纂全過程,5年間,民法典編纂前後共10次公開徵求意見,累計42.5萬人參與並提供意見,總數達102萬條,全面徵集和了解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痛點,充分汲取法學專家學者、司法實務部門等社會各界的智慧力量,真正體現人民主體價值和實踐價值,可以說,民法典誕生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過程。
從內容上看,民法典編纂堅持問題導向,直面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痛點難點,共分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7編,以及附則,總計1260條,幾乎涵蓋了人們工作、婚姻、生育、繼承等人生大事以及物業服務、動物飼養等生活日常的各個方面,被人們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國民過日子的法律」。由此可見,這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新時代人民法典。